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例(3篇)

来源: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

关键词:成本控制交易成本社会成本社会利益分配

近现代经济中成本概念的早期使用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方面,重点在于考察和控制(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相关的价值耗费。进入20世纪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膨胀及经营环境的变化,成本概念更多地进入管理领域,在内涵及外延各方面有了极大扩展。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成本观念的出现以及会计社会化趋势的加强,则使成本概念有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使用,也使其含义变得更为含混和难以理解。近来我国关于一些特殊行业收费及产品价格调整的讨论中,都特别地牵涉到对成本的理解,但其中的混乱及一般理解与专业意义间的差异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社会化环境中成本控制视角的选择及会计成本观念的适应性变革问题,其意义既在专业方面,也在一般的社会问题理解及处理方面。

有关成本概念的学说

成本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成本的社会意义。导源于近代公司制企业的成本会计,很自然地将对成本的关注引向了微观层面。尽管如利特尔顿等学者对成本会计的意义给予了极大肯定,但这种肯定却多是从企业内部需求的层次进行观察和分析,导致了现代成本会计理论及会计成本视域的相对偏狭。直至以科斯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关于交易费用及社会成本的考察出现,才使这种状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中成本观念的变化。20世纪中期以来,作业成本、价值链成本、质量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环境成本、战略成本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其社会根源,除了环境变化的影响之外,成本观察中视野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来讲,近现代经济是一种企业经济。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最基本的细胞,其兴衰与变迁,乃是整个社会经济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实。现代会计理论的体系架构以企业为核心,也就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但是,这一属于阶段性的必然,不能证明成本的真实本性。

从本质上来讲,成本所涉及的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是各个社会阶段中必须普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成本的考量是资源配置中所关涉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一观念在德国早期重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已有精辟的说明。杜能在分析中将成本和价格作为确定生产力布局的决定因素。在他的成本项目中,运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他常常把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并列,以强调运输成本的重要性。在他关于孤立国六个圈境的分析中,运输费用和距离始终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自然也成为决定生产力布局的核心问题。杜能著作中所揭示的一项重要事实,是成本因素在一个社会的总体组织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国早在《尚书禹贡》中就已经有这种关于经济圈境的划分,其共性在于考察和规划社会组织架构中对距离及成本因素的考虑。对成本的考量是决定社会组织形式及社会结构变迁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从成本角度分析和研究社会(包括社会经济组织)的演进,是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入口。这种关系在马克思、亚当斯密关于社会分工及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讨论中有深刻揭示,科斯的交易成本观念实质上也是这种观念的体现,用成本因素来解释社会结构变迁,同时反证出社会关系与成本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

成本控制的社会视角分析

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实体的经济行为由于存在未付成本,从而可能导致外部不经济,即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科斯等人最基本的观点。这一视角将社会经济诸多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其最关键之处在于关注成本的社会影响。任何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因为其相互之间联系的广泛性,其行为选择(包括资源耗费)都将产生某种社会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一个表面看来似乎属于独立的组织必然具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产生相应社会影响,更因为任何一个时代中,作为其社会经济基本成分的(经济)实体,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属于社会制度选择的结果。而这种制度选择中,亦必然地包含成本因素的考量。不论是马克思《资本论》关于“分工和工场手工业”、“机器和大工业”的讨论中,还是亚当斯密《国富论》关于分工的经典论述中,都可看到成本费用因素的痕迹。这些研究的重要启示是:关于成本及成本控制的选择,需要采用广泛的社会视角。

总的来看,不仅整个社会组织范围内的成本及成本控制考量需要纳入更广泛的社会视域,即使一个微观经济单位的成本选择,因其影响的广泛性,亦不能作为纯粹的微观意义上的个性选择来考虑,而必须深刻认识到其社会意义。一方面,一个组织个体的成本决定,尽管有许多内在的属于个体特别所有的决定因素,但却在实质上因为个体本身所处的环境影响,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约束(比如市场要素的约束、技术发展水平的约束、经济规模的约束等);另一方面,为了社会利益分配与调节的目的,必须通过制度约束来施行对个体成本耗费的限制,这不仅仅是因为组织个体的成本高低反映着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耗费水平,更因为个体成本数据的高低,会通过价格、利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利益分配。比如某些垄断行业高工资、高成本导致总体上的微利或亏损,实质上是对社会公众或其他组织个体的利益剥夺。这种情况下的个体成本决定,显然绝非简单的个体自身的内部管理行为。概言之,个体的成本决定,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利益分配的决定过程,因为其可能具有的巨大社会利益分配功能,从而可能被利用为一种有效的利益调节甚至剥夺手段。

在人类社会制度设计中,成本抉择始终是一项重要因素。现代经济理论中关于企业性质的交易成本解释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将这种观念作一延伸,应用到其它更为广泛的领域,必然具有同样的可行基础。对企业产品成本的考察,也只有纳入这样的视域,才能得出更为恰贴的理解。在以往的理论研究及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地认为有效地控制成本是社会个体自身的利益选择问题,简单地将其视为个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降低耗费水平,忽视其社会意义,这无疑是片面的。关于成本控制的考察与设计,必须进入超出微观个体的视域,并深入到社会利益决定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所谓成本控制的社会视角。

会计成本观念的适应性变革分析

会计中的成本观念,尽管有自己独立而特殊的体系构成,但却依然只是社会成本考察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成本观念客观地经历了一个随着环境变化及管理理念的演进而不断演进、变化的过程,其逻辑特点及规律性在于:对成本的考察,最初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重点在于理解成本的经济意义及其具体确定,是一种基于基本经济理论的生产成本概念。随着生产的发展及认识的逐渐深化,对成本概念内涵及外延的理解,也从“工厂在制造和推销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耗费总数”,到“为了取得或创造有形或无形资源而有意放弃或将予放弃一定量的价值”,再到“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价值牺牲”,日益广大而深刻。这种改变同时反映出一种在考察成本视域上的放大:即由“产品”到各种“经济活动”,其基本的考察范围则经历了由社会到企业,再由企业到社会的演变。

自产业革命以来,产品生产成本核算与控制曾是会计界关注的重点,并促成了成本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然而,需要看到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会计界对成本的关注,也在不断的扩展之中。科林德鲁夫(ColinDruvy)曾经指出:成本对象是指需要单独计量其成本的任何活动。换言之,如果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想要知道某项事物的成本,该事物则称为成本对象。成本对象之实例包括一项产品的成本、为一位银行客户或医院病人提供服务的成本,经营一个特定部门或某一地区销售的成本,或计量其所耗用资源的成本。尽管有许多理论家对成本概念做过精辟的论述及阐明,也有不少会计专家对成本及费用等概念做过理论上的区分,但正如许多人在讨论成本问题时发现的那样,由于使用的广泛性及概念本身含义的变化,关于成本概念以及与费用等相关或相邻概念的辨识与区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论是在历史的研究中,还是在现实问题的考虑中,关于成本概念的选择、使用与理解,都应该持一种动态发展的、开放的观念,尤其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观念上的调适,进行积极的适应性变革。

在历史及理论研究中,基于研究的系统性及一贯性考虑,应采用广义的、源于总体历史观察的概念表达。也就是说,在成本概念的使用中,既要对各个相关概念作出细致的区分以适应各种情况下的具体需要,也要学会适当地模糊相关概念的细微区别,以免在进行一些基本的观察以及将成本概念的使用扩展到一般社会生活中时陷入概念的泥淖。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

这次烟机设备维修电工技师鉴定是国家实行技师资格鉴定后昆明卷烟厂第一次组织的通用工种类技师鉴定,鉴定工作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实施。参加鉴定人员自愿申报,然后由部门推荐经昆明卷烟厂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审查推荐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审核。考生先经过集中培训,然后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根据维修电工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考生分别进行基础理论、模拟电子电路、电路故障排除、变频调速、plc编程、教案编写及授课技能、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项目的考核,全部考核项目都及格者,才能取得烟机设备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现就维修电工职业技师资格鉴定的申报条件、鉴定程序和鉴定内容摘抄如下:

鉴定对象和申报条件:

从事维修电工职业的专业人员,经过规定学时技师资格培训合格,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维修电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

2.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3.本专业大专以上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

4.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5年以上,并取得三级(高级)资格证书。

知识考试范围:

电子技术: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分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典型线路分析及参数设定;典型逻辑组合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综合性电子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基本概念。

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和参数设定;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电路分析;复杂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知识及电气检测与诊断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用plc基本指令、常用功能指令,进行程序设计;用plc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步骤及设计方法;将继电气线路改造成用plc控制的流程图、程序表。

新技术: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微机应用及接口-技术基本概念;网络通讯基本概念;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专业发展方向。

熟悉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识图、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检修工艺编制:能够制定电气系统与电气设备检修、大修工艺,了解电气设计基本方法。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篇3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轭式搭配心理空间模型

一、引言

语言意义存在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一种心理与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余渭深,2004)。为了更好地揭示这种相互作用,fauconnier(1994)提出了语言理解的一种空间模型——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是一种普遍的认识运作过程,意在揭示在线意义构建的心理图式,关注语言意义构成过程的动态特征(fauconnier,1999)。而一种理论的成熟与否,可以通过验证其是否解释足量的具体语言事实,对理论预测进行验证(刘正光,2002)。因此,本文拟以轭式搭配检验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并对其不足加以修正。

二、轭式搭配

传统修辞学对轭式搭配(zeugma)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其结构类型、语义特征(冯翠华,1983;余力三,1985;杨鸿儒,1993;胡曙中,2009)。研究者大多认同轭式搭配实质上是由一个控制词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受控词之间的搭配组成①,其中控制词大多均为动词、形容词、介词;其基本结构可概括为:c(控制词)+a(受控词1)+b(受控词2),受控词多为名词,c+a为自然搭配,c+b为异常搭配,c+a+b得益于c+b借助了c+a的语义基础,并引申出更多的语义张力。根据a与b的语义指向是否具有一致性,轭式搭配可细分为四种同向组合(v+n1+n2、adj+n1+n2、prep+n1+n2和n1+n2+v)及一种异向组合(adj1+prep+adj2②)。如:

(1)a.sheopenedthedoorandherhearttothehomelessboy.(v+n1+n2)

b.abluecoatandheart(adj+n1+n2)

c.…inafloodoftearsandasedanchair.(prep+n1+n2)

d.…wheniandmysorrowaredust.(n1+n2+v)

e.sheistoolowforahighpraise,toobrownforafairpraise,andtoolittleforagreatpraise.(adj1+prep+adj2)

三、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检验

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机制(fauconnier&turner,2002),可以解释发生在多个语言层次上的合成(李福印、田聪,2005),如词素层次“mc”容易激活人们对快餐行业的心理空间;词组层次“infotainment”和“motel”是两个词压缩为一个新词的合成结果;句子层次“themanisafox.”将人类与动物进行了跨空间的整合。同时,许多广告文本、谜语、笑话都是概念合成的结果。

(一)轭式搭配对概念合成解释力的检验

对于英语修辞格的轭式搭配,概念合成的解释力如何呢?下文试以例(1)a为例,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力进行检验。

图1:概念合成理论四心理空间模型

图1是概念合成理论的四心理空间图型,空间之间的实线表示输入空间i1和i2之间的对应映射关系;虚线表示类指空间、输入空间和合成空间之间的连接;合成空间中的方框表示新显结构,是由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将部分概念映射到合成空间后产生的结构。在此模型下,输入空间1“openedthedoor”形成一个“开门”的心理空间,即自然搭配空间;输入空间2“openedtheheart”③,形成“开心”的心理空间,即异常搭配空间。二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建立对应连接,两输入空间开始有选择地进行投射:门通常是沟通空间的通道,与空间概念联系紧密,这一部分特征被选择性地投射到输入空间2“心”上,造成“心”这一概念的空间特征得到凸显,心可以承载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心灵如空间的概念。这个投射过程在“开门”与“开心”两个输入空间返复以提取出“门”与“心”的抽象结构建立类属空间;也正是这个过程使得自然搭配空间与异常搭配空间形成普遍结构。合成空间中,输入空间的部分关系被压缩为唯一关系,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运行,那么“openthedoor”和“openherheart”在形式上整合为“sheopenedtheandherhearttothehomelessboy.”,语义上阐释为女人像开门一样向流浪的男孩敞开心扉,接受了他。

(二)对概念合成解释轭式搭配的评价

我们认为,概念合成理论基本上可以实现对轭式搭配的解释力,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映射过程,仍然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在提取抽象结构、进行压缩时,“开门”空间与“开心”空间意义的整合缺少对其应有的解释,为什么选择“心”与“开门”联系?其次,虽然概念结构中的任一空间能随时得到调整,但是四空间无法反映这一调整过程,即使通过一系列控制、指导原则,在复杂的映射下,空间负担将加重;届时,空间模型将不能清晰地反映语义构建的心理过程。另外,两个输入空间意义的联接并非一步到位,如果“openthedoor”与“openherheart”联接的语义理解出现问题,应该在哪个空间进行调整?最后,解读者对二者语义实现了联接后如何确保其与作者原句意图相一致性?由此看来,似乎概念合成理论的解释有些笼统,还不能准确反映出构建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轭式搭配本来就是两个矛盾搭配的组合关系,其心理空间模型的构建显然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认为,构建这一修辞的心理空间模型,除了基本的四空间还需要经过一些筛选空间的“选择过滤”,需要一些限制条件来控制分析轭式搭配时可能出现的复杂变数。因此,概念合成的心理空间模型用于分析轭式搭配时需要进一步修补。

四、概念合成理论的修补

为了修补概念合成理论对轭式搭配解释力的不足,我们试提出:轭式搭配的解读过程涉及五个空间步骤,即输入空间、矛盾空间、调节空间、匹配空间、合成空间。所谓输入空间,就是在主体认知下,轭式搭配中一个控制词分别与两个受控词组合所形成的一个自然搭配和一个异常搭配的心理空间。矛盾空间,就是两个输入空间初次联接时语义上出现冲突,造成该空间的矛盾性。解决矛盾问题的直接结果便是调节空间的产生。调节空间,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化解矛盾空间的冲突,消除人们理解障碍而对输入空间进行的选择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认知相似性与抽象思维的影响下,输入空间之间的隐喻映射关系。为了化解双方的矛盾,空间之间寻求语义的统一指向性,从而达到轭式搭配的修辞效果。所谓匹配空间,即通过对输入空间的调节,提取两个空间抽象相似性的特征所进行的初步合成,调节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调节空间与匹配空间之间意义构建是否需要反复。如果调节充分,轭式搭配的语义就能顺利匹配,进入匹配空间。合成空间,就是匹配空间在矛盾统一规律和语境制约的条件下,顺利通过人们认知,成为合理的新显结构。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概念合成的过程受到语境制约、认识相似性、抽象思维和矛盾统一规律的相互影响。其中,语境制约是基本保证,输入空间的联接是主要受到语境制约中关联性的影响。正是由于语境的关联性,轭式搭配才成为可能;同时语境制约也成为匹配空间顺利通过解读者理解的验证条件。这个语境制约包括认知语境与语篇语境。认知相似性包括物理相似性与抽象相似性,物理相似性是人们容易识别出来的客观存在的相似性;抽象相似性是通过抽象思维从外形上不同的两物中提取出的相似性。认知相似性是实现轭式搭配隐喻连接的关键,是概念合成的基石。抽象思维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通过联系空间特征、抽象部分属性将矛盾空间的抽象特征提取出来,联想、抽象思维是空间联系的桥梁,是保证概念合成的触发条件。矛盾统一规律是消解矛盾空间的指导原则,正是由于万物皆是矛盾的统一体,概念合成中矛盾化解才有可能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一构想,修补后的心理空间模型如图2:

图2:轭式搭配的心理空间模型

为了验证修补后的心理空间模式,我们不妨将轭式搭配同向组合与异向组合的相关例子带入这个模型中去检验。下文首先拟对例(1)a“sheopenedthedoorandherhearttothehomelessboy.”进行详细分析。由于英语中的省略原则,“sheopenedthedoortothehomelessboy+sheopenedherhearttothehomelessboy”,其中“openedthedoor”和“openedtheheart”分别为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对于输入空间1“打开门”,是一个常规搭配,解读者不消花费精力便可理解,因为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基本生活经验;输入空间2“打开心”是一个异常搭配,乍一看并不符合通常的逻辑,因此初步联接两个空间时便产生了矛盾空间。然而在语境关联性的影响下,解读者自然而然地将两个输入空间“openedthedoor”与“openedtheheart”联系起来,这种关联使得解读者意识到这个搭配尽管形式、语义上都不协调,但是内部有其一致性。于是解读者试图在两个没有物理相似性的事物间提取二者的抽象共性,解读者的心理进入到调节空间。调节空间主要是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动态调整,其结果是输入空间之间的隐喻映射。在调节空间,解读者在认识相似性的影响下,主观上臆造“打开门”与“打开心”的共同点,在寻找共同点的过程中,借助c+a+b=likec+ac+b,a的特征被强制映射到输入空间2,借助抽象思维,抽象出“心也是一个像房子的空间,这个空间承载人的思想感情”的特征,开门意味着准入。将“门”的特点映射到“心”上,这样,“心”也可以像开门一样被打开,“心”也就赋予了与门相联系的空间概念;女人开门表示她允许流浪儿进入自己的房子,同样她打开心里的那扇门,接纳流浪儿走进她的心里。原本矛盾的“门”与“心”在表示客观的空间概念与主观的感情概念上有了统一的基础,这样,对立的双方转化为统一体。女人不仅在动作上开门接待流浪儿,而且从感情上接纳了流浪儿。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研究性学习自我总结范例(3篇)

    - 阅0

    研究性学习自我总结范文《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自我鉴定意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教科所课题组《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是2001年立项的烟台.....

    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范例(3篇

    - 阅0

    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摘要:多媒体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把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

    试用期的工作总结(收集9篇)

    阅:0

    试用期的工作总结篇1本人自2月任职以来,一直在广恩小学从事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我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例(3篇)

    阅:0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范文关键词:成本控制交易成本社会成本社会利益分配近现代经济中成本概念的早期使用主要局....

    2023年党员半年总结范文(收集3篇)

    阅:0

    2023年党员半年总结范文篇1半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今年的____月____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经党组织的批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