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发展状况范例(3篇)

来源: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篇1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态呈现出“增长速度放缓,增长质量更上台阶”的发展状况。基于新常态视角下,如何全面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提升预警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因素以及财务状况,并根据财务风险以及财务预警方面的基本理论,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和优化财务风险预警流程。财务风险模型建立后,能够对风险因素及时预警,化解财务风险的产生,提升企业财务质量,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财务环境。

关键词:新常态视角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警模型

一、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态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状况。即增长速度放缓,增长质量更上台阶,基于这个新常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面临严重挑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企业通过监控有段实时监控内部财务风险,并对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预警。基于企业的角度而言,财务风险有效控制异常重要。在新常态的视角下,分析国内预警方面的不足以及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经济发展角度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二、新常态下的财务分析

(一)新常态概述

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增长速度放缓,增长质量更上台阶。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增速是适度的,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具有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结构是优化的,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三是经济质量是较高的,经济动力主要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四是经济制度环境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二)新常态下突出的财务风险

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着运行成本上升,投资政策改变,贸易环境变化,市场需求疲软等一系列新问题。整个市场需求变缓,产品质量要求增高,财务风险大大提高,如何应对财务风险将是中小企业能否在新常态下生存下去的关键。

三、新常态下财务风险定性、定量分析

(一)财务风险预警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依靠主观分析与判断,进而对财务风险预警因素进行分析的手段。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较而言,定性分析因素在企业阶段性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下面对定性分析各项方法进行分析:

1、表征观察法

该方法主要是对企业自身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对企业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判定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如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同期水平,资产结构方面发生异常状况,财务内部控制恶化;企业盈利来源非经常性的损益,则可能是主营业务已经发生重大问题。表征观察法对企业财务出现的显性因素进行特征分析,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适用于较为明显的财务异常变化。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此种评价方法是一种拟人化的分析方式,企业运行状况不佳,所体现出的状况与人病危状况相类似,如表1所示:

该分析方法,具备简单明了效果,较为适合企业自身财务风险预警的诊断。但此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存在一定难度。财务预警的过程中,各项因素的清晰程度,很难想表中表现的至关状况。因此,要求财务预警分析这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

3、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最先由美国财务学家提出,将破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财务状况进行加权处理,通过评分判定企业安全性。该方法的具体评分表如表2所示:

在进行评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最终得分分值越高,则说明企业处境较差,财务风险较为严重。该方法在企业当中的应用,具备简单易懂等特点,但由于各项内在因素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工作量较大。只有在掌握内部财务状况各项因素的同时,才能够发挥此种方法的实效。

(二)财务风险预警定量分析

与财务风险预警定性分析而言,定量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更加便捷,并且判定效果良好,使得定量分析方法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面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基于新常态视角下,定量分析更能够体现出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单变量判定模型

单变量判定模型,又被称之为单变量分析法,主要是对企业单一财务指标进而评估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该评定模型在分析过程中,评定方法较为简单快捷,便于运用。但该方法在运用方面,由于是针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单一分析,造成分析结果缺乏系统性,预警能力严重不足。

2、多变量判定模型

多变量判定模型与单变量判定模型存在一定区别,可以将该模型称之为Z计分法模型,是由爱德华·阿尔曼(Edward·altman)在1968年提出。该模型当中的线性函数公式主要是通过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而成,通过企业内部财务多个财务指标进而建立。多变量判定模型内容当中经常运用的Z分数预警模型与F分数预警模型,经典模型表示如下:

其中,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为普通股以及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为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由于Z模型的建立当中,并没有将企业当中的现金流量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对于此种问题很多相关方面的学者进行了改进,建立了F分数模型:

其中,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净利润+折旧费)/平均负债率;X4权益总值/负债总额;X5为(净利润+折旧+利息)/资产总额。

多变量判定模型分析较为准确,并且模型精度分析较高,需要大量的参数内容提供支撑,工作量较大。但此种方法在企业当中的应用,应对财务风险的准确性较高,并且被应用在本次研究当中,对规避风险及分析财务风险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备的优势。

3、联合预警模型分析方法

由于财务指标通常只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财务状况,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区域位置等各项非财务信息指标进行分析。因此,产生了联合预警模型。该模型能够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模拟,反应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因素,确定理论框架以及行业特征,克服财务指标的片面性。

四、新常态下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准备工作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合作。确保企业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各项流程进行充分规范。在新常态视角下,分析企业发展问题需要基于个层面进行分析,细致化诠释各项内容。因此,在准备工作方面主要分为以下几项内容:一是统一思想。只有将企业内部员工以及管理者对于风险预警思想进行统一,才能够积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预警意识;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将财务风险预警各项内容细致化划分,健全工作计划的向西行,提升操作型;三是做好信息收集与管理。将财务信息指标进行收集,保证信息来源与内部与外部。同时,对各项内容进行积极评价,为信息利用奠定基础。

(二)财务风险预警F模型

选用F模型作为本选题研究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即:

其中,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净利润+折旧费)/平均负债率;X4权益总值/负债总额;X5为(净利润+折旧+利息)/资产总额。

在该模型当中,选择五个自变量内容,具体临界点为0.0274;如果低于0.0274,则说明公司财务风险状况不容乐观,可能面临破产;一旦高于0.0274,则预测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可继续生产运营。

(三)财务风险预案

企业内在的财务风险因素被实质化之后,形成财务危机,一旦危机出现,企业则需要制定具体的管理预案进行危机方面的处理。

本文选定企业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处理程序如下:

对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内部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登记的评判,重新评估可能被隐瞒的财务数据内容,明确内部债券债务是否符合发展状况,积极探寻有利因素并寻找对策。

启动预案。根据财务状况以及危险程度,判定危机信号具体数值,对危机预案进行拟定,实施方案预算体系,确保数据内容处于可控范围。

保证信息畅通。危机预案处理过程中,需要保证领导机构以及执行操作内容信息方面的流通度,为处理新情况以及预案有效执行奠定基础。

总结。当危机处理完成之后,应该尽心总结与分析,将财务风险当中的具体风险指标进行筛选,确保预案执行效果得到提升。

五、新常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实证分析

(一)企业概况

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厂房占地10000平方米,拥有自己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厂房,拥有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制造硬件设施。公司多年来专注于高品质模具加工机床、机械加工专用机床设备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经营销售,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服务。目前产品规模、研发实力、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管理综合实力已位居华南地区行业前列。

(二)该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1、财务状况总体失衡

2012年,该企业资产总额为165284万元,与上一年同比增长25639万元。其中负债总额为112123万元,与上一年同比增长12058万元。主业务收入为568496万元,与去年增长14.81%,实现净利润3447万元,增长692万元,为年度预算3200万元的107.72%。基于该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主营业务收入较大,并且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较高,未来收益内容不够明确,造成公司资产缩水。公司具体财务状况如下表3所示:

2、缺乏评估机制

该公司大多数管理人员并未对内部控制提升自身的认识程度,造成内部控制不够明确,严重的影响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同时,对财务与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严重影响内部控制质量,企业财务运作效率低下。并且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各项不确定环节财务风险控制不能够准确预测,传统的表征观察法风险预警不能够体现出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致使企业产生或陷入风险。

3、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

基于该企业财务报表而言,发现其现金金额较大,高达2亿元,并且流动负债也处于较高水平,充分的说明该企业资金应用效率低下。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该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处于分散状况,资金流动性未能够得到体现,知识资金管理手段落后。在应对财务风险方面,方法单一,管理不能够满足企业自身要求。

(三)财务指标预警分析

选定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企业财务状况以及财务数据分析之后,得出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预警评估得分进行计算,将总分设定为100分。按照优先级分别对资产负债结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预警指标赋予20:20:26:18:16的比重。在最高分与最低分方面设定上限与下限数值,保证上限标准值为1.5倍,下限标准值为0.5倍。具体公式按照(行业最佳比率-标准比率)/(行业最高得分-评分值),得出评估表当中的预警得分,具体如下表4所示:

根据企业风险预警评估表当中的计算,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在2012年财务风险预警的总得分为118.23分,并且在2013与2014年,通过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出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得分分别为112.87与119.66分,得出均超过100,位于正常区间范围内。即企业财务状况较为安全,财务风险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四)F模型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评估

运用F模型对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财务风险进行验证,旨在评价2012年风险预警结果,并通过相同的模型计算,得出2013年具体数据。具体数据如下表5所示:

基于上表当中的各项数值,能够计算出F模型各项指标,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其中,X1为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为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为(净利润+折旧费)/平均负债率;X4权益总值/负债总额;X5为(净利润+折旧+利息)/资产总额。

2012年: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0.205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0.017

X3=(净利润+折旧费)/平均负债率=0.025

X4=权益总值/负债总额=0.085

X5=(净利润+折旧+利息)/资产总额=0.022

=-0.1744+1.1091×0.205+0.1704×0.017+1.9271×0.025+0.0302×0.085+0.4961×0.022

=0.1175

2013: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0.152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0.019

X3=(净利润+折旧费)/平均负债率=0.026

X4=权益总值/负债总额=0.066

X5=(净利润+折旧+利息)/资产总额=0.031

=-0.1744+1.1091×0.152+0.1704×0.019+1.9271×0.026+0.0302×0.066+0.4961×0.031

=0.065

(五)实证检验

经过具体计算得知,2012年F值为0.1175>0.0274;2013年F指为0.065>0.0274,并且根据该模型进行判定,深圳某机械有限公司在近期内,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会发生财务危机,与上述财务风险预警评估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新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在公司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及时发现公司内部财务风险因素,并加以控制。首先,针对财务总体失衡的状况,需要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实时分析,通过经济活动分析等手段,由市场调研作为基础,找出问题所在与差距因素,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完善公司资产质量、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盈利水平等方面预警监控机制。

其次,F财务风险预测机制,能够对各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与计算,在公司发展方面具有推动意义,实现企业各项财务状况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并且该模型凭借对企业多项风险因素进行计算,准确提供风险预警,为企业发展提供准确预算结果。

最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预算并不是针对财务部分的工作内容,更是整个企业财务的工作内容。但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产生,有效控制成本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六、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新常态视角下,企业正在面临着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如何保证企业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控制财务风险因素显然已经成为企业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该企业在应用传统的定性风险预警方面,并未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特点,造成风险预警能力低下,严重影响预警效果。F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应用,有效的改善了内部财务状况,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提升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准确预测风险因素。对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我国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梁达.以新常态视角看待经济增速的变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4,4(12):125-127.

[2]王丽娜.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3]杨美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4]王本运.大唐电力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5]杨瑶,李红琨.基于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1,11(09):236-237.

[6]韩东平,郑洲,颜宝铜.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财务预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0,6(06):114-117.

[7]董纪昌,马慧.家电行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1(01):78-83.

[8]史小英.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现状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4(20):45-49.

作者简介: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据了解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9)共五篇,32章,8个附录,同往年相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内容方面,本卷《报告》主要对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环境、资源、重点业务和应用、主要细分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综述,政策法规建设、互联网治理、网络资本、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版权保护、网络终端产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地址资源等网络环境与基础资源发展情况,电子商务与政务、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新闻媒体、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广告、博客、网络游戏、网络社区、P2P等主要应用发展情况,新闻财经网站、网络教育、网络出版、网络科普、IT网站、网络招聘、房产、SaaS、财经、旅行等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发展情况,以及农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工具软件的发展状况等,着重对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呈现出的新的特点予以关注和研究,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并特别记载了一些重大事件(如奥运会、金融危机、512大地震)中互联网的影响和作用。

形式方面,本卷《报告》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撰写方式,既有客观、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图文并茂,并特别增加了英文目录及专业词汇附录,是互联网领域具有重要参考和收藏价值的文献,不仅对互联网界人士掌握行业发展状况与前沿趋势,对互联网行业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统计、投资有直接帮助,而且对相近的通信、信息行业以及传统领域的各行各业应用互联网有重要参考意义。

联系人:宋鹏010-82657064songpeng@imcc.org.cn

传真:010-8265971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中街15号远中悦莱大厦2层

邮编:100080

目录

第1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综述

1.1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1.2互联网与中国社会大事

1.3中国互联网新技术发展情况

1.4中国互联网重点应用发展情况

1.5中国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情况

1.6中国网络资本发展情况

1.7中国网络安全状况

1.8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概况

第2章2008年国际互联网发展综述

2.1国际互联网发展概况

2.2国际互联网发展大事件

2.3国际互联网主要应用发展情况

2.4国际重要网络产品发展情况

2.5国际互联网投资并购情况

2.6国际网络安全发展情况

2.7国际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应用情况

第3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3.1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不断加强

3.2中国网民规模继续高速增长

3.3中国网络应用不断加深拓宽

3.4中国手机网民增速惊人

3.5中国农村网民涨势喜人

3.6中国青少年上网尚需引导

第4章2008年中国网络资本发展情况

4.12008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概况

4.22008年互联网投资概况

4.32008年互联网公司上市事件

4.4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重组情况

4.5金融危机对中国互联网投融资的影响

第5章2008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发展情况

5.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发展概况

5.2网络侵权盗版问题

5.3网络侵权盗版问题的根源

5.4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及成效

5.5典型案例

北京奥运会网络视频转播保护取得成功

第6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发展情况

6.1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情况发展概述

6.2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7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治理状况

7.1互联网违法、不良及垃圾信息举报受理情况

7.2治理互联网低俗之风

7.3反垃圾邮件专项工作

7.4反恶意软件专项工作

7.5网络诚信建设发展情况

7.6“人肉搜索”与个人隐私保护

7.7互联网ICP/IP地址/域名备案发展情况

7.8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信誉度评级活动

7.9互联网公益活动

7.10全球互联网治理论坛

第8章2008年中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情况

8.12008年网络安全状况分析

8.2网络安全事件接收与处理情况

8.3信息系统安全漏洞公告及处理情况

8.4互联网业务流量监测分析

8.5木马与僵尸网络监测分析

8.6被篡改网站监测分析

8.7网络仿冒事件情况分析

8.8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9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设备发展情况

9.1服务器产品

9.2交换机产品

9.3网络安全产品

9.4路由器产品

9.5计算机产品

9.6手机产品

9.7机顶盒

第10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0.1概况

10.2互联网骨干网络建设发展情况

10.3宽带接入发展情况

10.4互联网络带宽发展情况

第11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情况

11.1IP地址

11.2域名

11.3网站

11.4网页

11.5互联网地址资源产品

第12章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设与服务发展情况

12.1IDC市场发展情况

12.2IDC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12.3基础服务发展情况

12.4增值服务和应用服务发展情况

12.5IDC服务发展趋势

第13章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13.1发展环境

13.2B2B商务

13.3网络购物

13.4网络支付发展情况

13.5移动电子商务

第14章2008年中国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14.1发展概况

14.2电子政务主要发展特点

14.3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第15章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发展情况

15.1搜索引擎用户现状

15.2搜索引擎市场发展情况

15.3搜索引擎营销

15.4垂直搜索发展情况

15.5移动搜索发展情况

第16章2008年中国即时通信服务发展情况

16.1发展概述

16.2用户分析

16.3市场竞争分析

16.4产品分析

16.5移动即时通信发展情况

16.6企业即时通信

第17章2008年中国网络新闻媒体发展情况

17.1概述

17.2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规模和传播体系

17.3网络新闻媒体的自身建设实现新突破

17.4网络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17.5依法管理网络新闻媒体

17.6网络媒体研究不断加强

第18章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发展情况

18.1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发展概况

18.2各类视频网站发展特点

18.3网络视频市场分析

18.4视频网站商业模式

18.5发展趋势

18.6P2P流媒体对网络视频发展的影响

第19章2008年中国网络音乐发展情况

19.1发展概况

19.2网络音乐主要分类

19.3市场分析

19.4音乐网站发展情况

第20章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发展情况

20.1发展概况

20.2产业链制约关系

20.3网络游戏市场分析

20.4网络游戏盈利模式

20.5网络游戏用户分析

20.6网络游戏发展存在市场风险

20.7网络游戏发展管理现状

第21章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发展情况

21.1互联网展示广告市场规模和发展状况

21.2互联网广告的发展特点

21.32009年市场展望

第22章2008年中国博客发展情况

22.1博客市场概况

22.2博客用户分析

22.3运营模式

22.4发展趋势

22.5博客与社会重大事件

第23章2008年中国SNS发展情况

23.1中国SNS网站发展概况与特点

23.2SNS网站

23.3用户分析

23.4市场分析

23.5盈利模式

23.6典型案例

第24章200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24.1发展概况

24.2市场分析

24.3用户分析

24.4移动信息传播

24.5商业模式

24.6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

24.7无线城市发展情况

第25章2008年中国SaaS发展情况

25.1SaaS发展概况

25.2SaaS主要软件服务发展情况

25.3SaaS市场分析

25.4SaaS发展特点

25.5SaaS产业链分析

25.6SaaS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26章2008年中国财经网站发展情况

26.1发展概况

26.2各类网络财经服务发展情况

26.3网络财经服务市场分析

26.4财经网站盈利模式分析

26.5金融危机对财经网站的影响

26.6网络财经服务重大事件

26.7存在问题及分析

第27章2008年中国网络教育服务发展情况

27.1政府政策

27.2网络教育服务市场分析

27.3网络教育用户分析

27.4网络教育企业分析

27.5网络教育软件发展情况

27.6各类网络教育服务发展情况

27.7制约因素及分析

第28章2008年中国网络招聘发展情况

28.1网络招聘网站发展概况

28.2市场分析

28.3用户分析

28.4商业模式

28.5典型案例

第29章2008年中国网络出版发展情况

29.1发展概况

29.2各类网络出版服务发展情况

29.3网络出版管理建设情况

29.4存在问题

第30章2008年其他专业网络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1房产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22008年中国IT产品网站发展情况

30.3旅行服务发展情况

30.4母婴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0.5网络科普服务发展情况

30.6互联网个性化服务发展情况

第31章2008年中国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情况

31.1发展概况

31.2农业网站发展情况

31.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情况

31.4网上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

31.5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31.6典型案例

第6章互联网与2008北京奥运会

32.1互联网的渠道价值不断提升

32.2网民高度关注奥运

32.3互联网全面参与奥运

32.4奥运带动互联网价值提升

附录1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附录22008年中国互联网政策法规

附录32008年中国电信业统计公报

附录4200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数据表

附录52008年香港特区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目前,我国有部级高新区113个。为便于从整体上把握113个部级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有大致的了解,需要对这113个部级高新区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法就是最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所以,本文对各高新区进行聚类分析,了解其整体发展状况。根据国内外研究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权威的指标体系,选取高新区企业数、年末从业人员、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净利润、出口总额等7个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这113个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发展突出的是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新区,发展好的是西安、武汉等7个高新区,发展良好的是无锡、苏州等15个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属于发展较好的高新区,但在中西部各高新区中综合实力较强。

二、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其在全国113个部级高新区中所处的位置,根据上述所选7个指标作进一步分析。在多因素分析中,因子分析法是比较客观的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在尽可能保留原有数据所含信息的前提下,将多个指标的问题简化为少数指标问题,达到简洁明了地揭示变量间关系的目的。本文利用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13个部级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其中,因子1是和各高新区企业经济规模有关的综合因子,因子2是和各高新区企业效益有关的综合因子。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在113个部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31名,虽然与中关村、上海张江、西安、成都等高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其中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如中关村、上海张江有政治、经济上的优势,西安、成都有地理区域上的优势。所以,重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较好的。把聚类分析结果和因子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各高新区在排名上发生了细微变化,但是各高新区的发展状况所属类别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各高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度量,明确了重庆高新区在全国113个部级高新区中所处的位置。

三、重庆高新区经济发展竞争力分析

为了找出重庆高新区相对其它高新区的优劣势,分析重庆高新区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水平,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因子分析排名结果,从113个高新区中抽取了20个与重庆高新区具有可比性且发展较好的高新区,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各高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作进一步分析:

(1)企业平均经济规模,工业总产值/企业数;

(2)人均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从业人员;

(3)企业生产效益,上缴税/工业总产值;

(4)园区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总额/工业总产值;

(5)创新型企业技术转化能力,毕业企业数/在孵企业数。为了便于比较,对各值采取无量纲化处理。考虑到以上5个指标越大越好,采用以下公式进行处理:Zij=yij/yjmax,式中yij表示第i个高新区的第j个指标,yjmax表示所有高新区(113个)中第j个指标中的最大值,Zij表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第i个高新区在第j个指标上的值。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看出,重庆高新区除了在技术转化能力方面较强外,园区国际竞争能力尚可,在平均经济规模、人均工业总产值和生产效益等方面都较弱。因此,重庆高新区在这三个方面还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

重庆高新区建区以来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113个部级高新区发展较好。就中西部地区来说,重庆高新区的综合实力落后于成都、西安等高新区。从表3中不难看出,重庆高新区在技术转化能力方面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在企业平均经济规模、人均工业总产值、企业生产效益等方面都较弱,尤其是企业平均经济规模和企业生产效益差距较大。

2.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产业群,形成产业链

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产业体系的形成。重庆高新区企业平均经济规模较差,存在着“有企业无产业”和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因此,重庆高新应以构建产业群、形成产业链为目标,结合已有产业布局,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选择最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加以重点发展,建立起上中下游关联密切的产业链。

(2)转变发展观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重新认识高新区的定位和职能,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不能单纯以GDP增长速度和招商引资数量来考核园区管理者的政绩,应该更加重视产业配套要素及配套企业的聚集,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和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应把更多精力投入环境产业发展,把重点放在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规范竞争秩序、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上。

(3)改善软硬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方案范例(3篇)

    - 阅0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方案范文篇1【摘要】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文献的分析,文章概括出基本研究框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特征、意义、现状.....

    乡土文化的思考与体验范例(3篇)

    - 阅0

    乡土文化的思考与体验范文篇1关键词:乡土社会的特征;礼学思想;差序格局;礼与传统;礼与法治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90-02中国社会自古就充满着浓浓.....

    新产品会范例(3篇)

    阅:0

    新产品会范文论文关键词:产品召回信息披露政府部门近年来,由产品召回信息的引发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吸引着人们的....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例(3篇)

    阅:0

    新产业发展状况范文篇1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形态呈现出“增长速度放缓,增长质量更上台阶”的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方案范例(3篇)

    阅:0

    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方案范文篇1【摘要】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文献的分析,文章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