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分析范例(3篇)

来源: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

一、存在的问题

1.赏析艺术作品课是否等于浪费时间。学生以否定课程或自我否定为前提,是开展赏析艺术作品教学活动遇到的首要问题。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中小型乡镇,受家庭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许多非工美专业学生为了今后顺利参加工作,以成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认为美术课可有可无。同时,一部分学生过去接受的美术教育较少,认为自己没有美术细胞,天生和美术绝缘,赏析艺术作品就是对牛弹琴。越是没有深刻体验过赏析艺术作品带来的精神震撼和愉悦,学生越是怀疑自己对艺术的感知及鉴赏能力。长此以往,将来他们走上社会和他人交流涉及艺术相关内容时很可能会有自卑情绪。

2.忙于听讲的赏析艺术作品教学。赏析艺术作品教学被不少学生称为“不画画的美术课”。学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听课即可。通过学校定期抽选学生进行的教学质量反馈和测评结果,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所占比例过重。赏析艺术作品一般是针对课本中某张作品图片,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分析作品名字含义、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再结合专业美术知识分析用色、构图、设计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赏析一件艺术作品,从而引申至精神层面,达到以美育人,提高修养的目的。如此全套赏析包含了大量的历史、地理、自然、哲学等学科的知识,不过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前期就被庞大的知识体系打败,对后续的引申教育已经麻木,无力思考,造成了学生的固有印象———赏析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听讲过程。

3.一口气“喝”四十五分钟“白开水”。虽然课本中选取的艺术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经典佳作,但是不少作品年代背景久远,采用的技术脱离学生实际生活,趣味性大打折扣。同时,大部分非工美专业的中职学生之所以选择其他专业,是因为本身对其他专业的兴趣远大于美术。诸多因素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无法理解作品,更不用谈产生共鸣。完全理性、专业地讲解赏析艺术作品,既不符合非工美专业学生的兴趣方向,也不符合该年龄段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觉得教学内容食之无味,课堂体验就像被动地灌白开水。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知识的补充、不同艺术作品间的切换,无非是稍微改变了“开水”的温度,有所调节但本质不变,这样学生课上容易走神。

二、有效的教学对策

1.摆正心态,走出误区。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并不像部分学生认为的那样毫无用处,反而益处众多。不少美术知识当下看着似乎没有用处,其实是存在生活的细节中而没有被人意识到。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美的应用无处不在,包括衣食住行等遍布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的各个角落。绘制黑板报、拍摄摄影作品、设计网页、设计公司VI形象等,这些都需要用到美术知识,而赏析艺术作品是掌握美术知识的必要途径。教师可以以此来说服学生摆正心态,端正学习态度。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没有美术细胞,这是一个自我认识误区。美的感受源自视觉,是人人都能感觉到的。摆事实讲道理,教师可借由学生觉得校服不美于是普遍不喜欢穿校服,来展开说明对服装的选择这一小事上体现着每个人对美的感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服饰进行分析,对好的部分加以肯定,给予鼓励,增加学生对赏析行为的亲近感。

2.内容有取舍,增加互动性。赏析艺术作品时,面对课本中大量范例和涉及各个学科的海量知识点,教师需要有所取舍,不用面面俱到。处处重点等于没有重点。每个例子都按重复步骤赏析,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比如,赏析西方印象派绘画时课本有三个范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范例一系统地详细分析、范例二简略分析同时加入涉及该范例的短视频观赏、范例三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打破全程教师说、学生听的局面。审美是相对自由的,公共艺术美术课不是培养学生流水线式的审美,而是在学生固有的个人审美的基础上,往积极的方向引导,使学生健康成长。使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自主地思考,根据已学的系统全套分析方法,举一反三,学会赏析的方法,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不要设置完全开放式的问题,如:关于这幅图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问题易造成课堂冷场。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篇2

首先是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亟待明确。

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电影审美现象。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界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界定电影审美现象。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电影审美现象是一种效果现象(当然同时它也是一种等级现象)。也就是说,电影审美现象只能根据电影观众的审美接受状况来确定。

而电影审美接受只有在与电影艺术接受的区分中才能更明确地加以确定。这又涉及到对于审美与艺术的理解问题。我认为,电影审美接受可以界定为对广大观众接受起来比较顺利、而且一般来说也比较高尚的因素的接受。电影艺术接受可以界定为广大观众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专业工作者却特别敏感的因素的带有探索性的职业性接受。在这个意义上,电影审美接受不同于电影艺术接受。但必须说明的是,电影艺术接受可以转化为电影审美接受。也就是说,电影艺术现象有可能(但不是必然)转化为电影审美现象,而电影审美现象则必定曾经是电影艺术现象。从这样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所谓的“娱乐片”,还是“艺术探索片”,都是既有审美因素,又有非审美因素,只是,这两者的两种因素的分布有很大不同。娱乐片以审美因素为主,探索片以艺术因素(较严格意义的艺术)为主。应该指出的是,影片中的比较露骨的色情因素和残忍的暴力因素、恐怖因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既不是审美因素,又不是艺术因素,而是非审美因素。这些因素的弱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美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艺术、非审美的因素在电影中是应该绝对地加以排斥的。

其次是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亟待明确。

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电影作品(一部或一批)进行美学分析。对电影作品作美学分析,不同于对电影作品作艺术分析。这种不同主要是着眼点的不同。其次是所针对的电影作品的断层不同。艺术分析更着眼于电影作品在专门化和创造性两个方面的贡献。美学分析更着眼于电影作品作为审美对象(或者更严格地说,电影审美形态)这一既成事实的形成规律,或者说电影作品审美效果的形成机制和规律的分析与运用。因此,美学分析比艺术分析更关心电影作品作为整体的复杂构成。在对电影作品的美学分析中,电影作品不能再被理解为只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构成物,而是必须被理解为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多级表意生成系统。可以把这种分析称之为系统性分析。在这样的理解与分析中,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才能形成。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

1美术课堂与美术作品欣赏结合

在美术教育中,单纯的知识灌输作用不强,不能给学生带来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应更多注重应用美术作品的艺术熏陶作用,带领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感受艺术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形成对艺术的求知态度。所以,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需将美术作品带入课堂,并运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1.1对美术代表作的经典处分析

人类历史长河中,优秀的美术作品不胜枚举,且各有特色。但在引导性教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加以分析,并结合画家的品质与经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等因素,让学生了解经典,感悟经典,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接受历史和思想品德教育。即先产生视觉上的,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所谓经典,必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学习经典可让学生了解大众审美,学习此类艺术文明的精华所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高层次的艺术来提升自身修养。如性格自闭的画家凡・高在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后,发现他唯一深爱的是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因此在他的笔下,明亮而艳丽的颜色成为他个性系列的代表性特点,同时透视和比例也变形了,表达了他内心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强烈情感。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通过一个时期或一位作家的经典,让学生理解艺术的范畴以及艺术所表达的深刻涵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课堂与学生实践结合

1.2对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解析

美术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原因在于各个文化阶段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特点、现实意义、作家的主流思想,即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内涵,体现了时代的烙印。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致力于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了解各艺术流派的起源及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艺术作品背后所隐藏的主流价值观,以及作者所展现的态度与思想。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美感,更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特征和精神特征。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反对禁欲主义和宗教观的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肯定人权,并且在大量艺术作品中歌颂了人体美。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应多注重分析该类作品崇尚自由的思想,对神权的反对,对人体美的歌颂,深刻体会其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又如,在中国古代作画时,常将地位较高的人安排在显眼的位置,且身材较高大,通过其身材的伟岸来反映对他的尊敬,表现了当时对权势高的人的崇拜或畏惧等。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了解来领略艺术作品内涵,学生可全面体会艺术作品价值,提升艺术素养。

1.3对美术代表作的经典处分析

人类历史长河中,优秀的美术作品不胜枚举,且各有特色。但在引导性教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加以分析,并结合画家的品质与经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等因素,让学生了解经典,感悟经典,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接受历史和思想品德教育。即先产生视觉上的,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所谓经典,必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学习经典可让学生了解大众审美,学习此类艺术文明的精华所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高层次的艺术来提升自身修养。如性格自闭的画家凡・高在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后,发现他唯一深爱的是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因此在他的笔下,明亮而艳丽的颜色成为他个性系列的代表性特点,同时透视和比例也变形了,表达了他内心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强烈情感。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通过一个时期或一位作家的经典,让学生理解艺术的范畴以及艺术所表达的深刻涵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课堂与学生实践结合

2美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1学生亲自参与艺术作品创作

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体现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否则创造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退[4]。而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是培养创造意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发现或验证其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而且通过学生手脑结合做出来的艺术作品是学生艺术素养的独特体现。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绘画或其他艺术手工艺品的创作时,应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感受艺术,创造艺术,使学生在其中发掘自我艺术潜力,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操,为学生今后的艺术修养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采用方便易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剪纸、泥塑等,同时也要让学生以表达自身情感为主要目的来创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中表达自己,亦可使学生对名家名作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得以提高。

2.2带领学生到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在代表作品云集的展馆内,学生可经过教师的讲解,从视觉、听觉、触觉中感知艺术内涵,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领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能展现的艺术魅力,学习艺术大师的精髓,从而提高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对艺术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学生可以在博览的基础上,学会辨别艺术作品的优劣,培养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此外,在具有当地特色的博物馆中,学生可以更多地学习到本地的古老艺术特点,了解当地的艺术氛围。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例(3篇)

    - 阅0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篇11问题的提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学习为主,从学科课程、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的学习。20.....

    体育赛事营销策划方案范例(3篇)

    - 阅0

    体育赛事营销策划方案范文【关键词】城市营销;体育;黄果树;半程马拉松0前言随着城市化到来,体育的多元价值越来越被人们开发着,当代城市为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逐渐将自.....

    党员的总结范文(收集2篇)

    阅:0

    党员的总结范文篇1近日,教育局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看到那些党员分子中的佼佼者,他们一心....

    美术作品分析范例(3篇)

    阅:0

    美术作品分析范文一、存在的问题1.赏析艺术作品课是否等于浪费时间。学生以否定课程或自我否定为前提,是开展....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整理8篇)

    阅:0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篇1六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学生六年的小学生活也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