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曲绝千秋

编辑:高中作文网

 
    几多儿女情长,几多爱怜悲愁,几多金玉铺锦绣,几多佳语妙出,几多真情表露,几多欢歌写风流,猛醒来却是一场梦,千里长蓬曲终人散尽,留下红楼一曲唱不休。——歌曲《红楼梦》 
   
  作者在第一回中就说红尘中“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命中注定一干风流冤家的悲剧又要上场。作者一生浮沉总结出一句话: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是一丛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自尊与自怜,使她成为了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她清高的个性与世俗格格不入,木石前盟、金玉姻缘,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最终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葬花之时叹红颜薄命,她用一生的泪来偿还宝玉,泪干了,心碎了,命也就终了。 
   
  林黛玉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始终不弃质本洁的追求。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宝钗送来药丸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肿得成了桃儿,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为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宝玉偏爱女儿,身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里,不喜读书,更谈不上理治,可怜风月债难偿。他身在女儿中,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殊不知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人都道宝玉是个备赖人物,曹雪芹曾描写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目真)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曹雪芹的语言不仅具体生动富有文采,他也在句句神秘的文字中安排下种种巧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就举此为例,“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音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后句“雪”谐音“薛”,暗喻宝钗结局之冷落与凄苦。作者把整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得恰到好处,任何一首诗、一个章节都在作者那个时代有着相应的象征意义。同时包含了社会上的各种文化知识,相当于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然而作者写得不止这些,他把当时的社会风气毫不留情地在文字中展现出来。书中有原句: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 
   
  《红楼梦》通过描写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大胆地指出了封建贵族及社会上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不愿追随功名利禄的逆子贾宝玉和心驰神往自由的林黛玉,只可惜在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本来一个理应美好的童话成为了潸然泪下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世界文学中绽放着不可泯灭的光彩。如此巨大的成就不是一位世俗之人可以创作的,更不是一位世俗之人可以理解的,红楼一梦千古忧,在当代社会口口声声的解析中分不清哪种才是真正的对与错,但我相信,终究会有一天会有一位真正的境界超出凡人的文学家来破解这一切。 
  情逝离殇、阑珊处只为你、别无所求http://1477033119.qzone.qq.com 
  ——2011年9月10日 
  泗洪中学 
  高一十七班  笔名:映贞 QQ:147703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