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运动现象探究范例(3篇)
来源:
分子运动现象探究范文篇1
在教学活动观察中发现,大多数科学课上,学生的活动是浅层次的,甚至是无效的,是为活动而活动的。实际上,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不是科学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只能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的手段,这些手段反映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一节好的科学课,如果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观察,它应该是分层次的、高质量的。为了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阅读等活动,上升到科学思维,如探究性学习,再升华到情感的宣泄,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动手”“动脑”“动情”为科学课学生活动的“三层次”。现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教学为例谈谈学生活动的设计。
一、“动手”:身体的活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第一层次
“动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是:锻炼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体验、接受刺激与营造氛围。
【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教师演示实验:一装满小石块的烧杯中能继续加入沙子吗?为什么?(预设回答:因为小石块之间有空隙。)问题:装满水的烧杯中能渗透入另一种液体吗?
【教学程序二】引导探究,建构知识
学生活动一:讨论并设计实验证明水中能否渗透入其他液体。
预设1:直接在盛满水的烧杯中滴加酒精。
引导: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且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不能科学证明。知识链接:液体的表面存在着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液体表面张力。
引语:科学中定性研究往往比较粗略,要进行精确测量需要定量研究。如何进行定量证明?(预设回答: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研究。)
预设2: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相互混合,观察体积之间是否有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用量筒分别量取20ml水和20ml酒精,并混合,观察混合的液体总体积。
提出问题:为什么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小于40ml?
引语:难道酒精内部、水内部也存在着空隙?
知识建构:水和酒精是由一种叫分子的微粒构成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通过相关的资料呈现,引导学生建构分子的知识: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酒精、蔗糖、氧气、甲烷、二氧化碳等等。分子是一种很小的微粒。
反思: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改为在类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创新设计实验,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设计方案后,学生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进行混合实验能锻炼学生“动手”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实验基本技能。
二、“动脑”:思维的活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第二层次
这些活动的表现形式有:讨论、交流、研究、表述(口头的和书面的)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得到科学思维方法、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应该是在第一层次活动上的提升。一节好的科学课应该具备层次和梯度,要层层推进,这种层次和梯度,就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活动上。
【教学程序三】继续探究,拓展思维
情境:将一滴红墨水滴入烧杯的水中。观察现象并提出质疑:水逐渐被染红(或酒精和水混合体积的体积变化)仅仅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吗?
学生活动二:如何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预设学生回答方案:液体(水)与液体(酒精或红墨水)之间的扩散现象。②引导:难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都是液体吗?要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意义怎么证明?③拓展思维: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证明固体与固体之间的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④升华思维:液体与固体之间、液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气体之间等等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实例。⑤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的事例,代表小组汇报事例。
学生活动三:探究活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①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讨论。②评价实验方案。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操作以及观察的难易程度等探究原则进行评价。③进行小组合作探究。④汇报探究结论并分析探究过程中的得失。
反思: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微观运动,如何从宏观的扩散现象证明微观运动,是一种宏观与微观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宏观扩散现象的证明事例,引导学生从同种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不同状态的不同物质之间举例或设计实验证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培养思维的完整性。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探究实验、交流评价活动锻炼学生探究活动所需的思S。所以说活动是“动脑”的活动,是思维的活动。
三、“动情”:情感的宣泄――学生课堂活动的第三层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活动形成的。在具体的“动情”活动中逐渐形成科学的求真态度、对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对STSE的认识情感等等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程序四】体验活动,升华情感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空隙有区别吗?
2.探究实验:比较空气分子之间的空隙与水分子之间空隙的大小。
用注射器抽取5ml空气,前端用手指顶住,使其密封。用另一只手慢慢推活塞,你能将空气压缩到多少ml。
步骤2:将5ml的空气改为5ml水(将水倒入小烧杯便于抽取),步骤同上,你能将水压缩到多少ml。
3.引导归纳:不同分子之间分子的空隙大小不同。一般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固体分子间空隙最小。
4.情感点悟:
(1)你能从实验中得到什么启发?
(2)你能根据不同分子间空隙不同的原理解释气体无形吗?液体为什么会流动?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吗?
分子运动现象探究范文
摘要为探讨天津女子垒球运动员体脂及本项目运动员的超重和肥胖问题,为天津垒球队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取得更好成绩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天津市女子垒球运动员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进行测试,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其BMI值,并与其他两个项目的女子运动员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与其它女子项目相比,垒球的超重和肥胖更为明显,尤其是投手,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垒球运动员BMI体脂百分比超重肥胖
垒球项目要求运动员身体形态身材高大均匀、体形健硕,但由此可能会出现超重和肥胖问题,从而影响运动能力的发挥。为此,本研究对天津市女子垒球运动员的体成分进行探讨,以期能揭示本项目运动员的超重和肥胖问题,为天津市垒球项目成绩的提高提供数据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28名天津女子垒球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测试法、数理统计、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垒球运动员超重和肥胖标准的划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普通人群的超重和肥胖诊断指标主要有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对于运动员群体的相关研究非常少见。由于在衡量超重和肥胖的精确性及准确性方面,体脂百分比优于体质指数,故本研究超重和肥胖的评价标准以体脂百分比为依据。
体脂百分比评价超重和肥胖的标准,国内外也不相同。VivianH.Heyward指出经常运动的、18-34岁的成年女性体脂百分判断超重和肥胖的标准23%和26%。国外还有研究显示,世界顶尖女子垒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为:12%-18%。2010年孙君志对女子水球运动员的研究,为国内有关运动员超重和肥胖标准的界定提供参考。鉴于人种的差异,在此我们借鉴孙君志对运动员超重和肥胖的判定,即25%≤BF%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对天津市优秀女子垒球运动员的超重和肥胖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天津市优秀女子垒球运动员的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是5名和3名,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7.9%和10.7%。
(二)不同位置垒球运动员超重和肥胖比较
为探讨垒球运动员体脂是否和位置有关,我们对不同位置垒球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投手的身高、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场员(P
分析显示,投手在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三个指标上都明显高于场员,因此我们认为垒球运动的投手更容易出现肥胖现象,这跟她们在场上的位置和主要的职能有很大的关系。研究表明,垒球比赛胜负的80%掌握在投手手中。投球是极具进攻性的防守,能直接破坏和制约对方的进攻。垒球投手制胜的法宝是“投点+速度”,要求运动员既有速度,又要有准确度。这对于运动员来说就是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都要发达。大肌肉群可以增加运动员的爆发力,发达的小肌肉群可以更好的帮助投手控制球的投点和方向,提高投球的准确性。运动员往往为了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技术,会大量的补充营养来增加肌肉的弹性和力量,但是运动员忽略了一点,肌肉增重的同时,体重也会增加,很可能同时会增加体脂含量,减慢运动员瞬间短距离移动的速度,投手在赛场上的投点变化也会减少。这从整体上来说,会影响比赛的结果。
(三)垒球运动员与其他项目运动员体脂比较
垒球是集力量、灵敏和速度于一身的一项运动,肌肉的发达程度对于垒球的击打、投掷、短距离瞬间移动都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体重中,如果体脂含量过高则意味着肌肉含量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的发挥。
为了比较垒球运动员与其他女子项目运动员肥胖程度的大小,我们以女子网球及女子排球运动员为代表,对两个项目女子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及体脂百分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垒球运动员身高明显低于女子排球运动员(P
虽然本研究测得的数据很有限,但是垒球运动与其他女子体育项目相比,体脂百分比出现肥胖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说明垒球项目相对于其他女子项目而言,更容易出现超重和肥胖,这显然与垒球的项目需要有很大的关系。
导致垒球运动员超重和肥胖现象的原因,除了上述项目特点,还和大众,尤其是大众媒体,对她们高大、健硕、强壮、自我形象有关。每当提到垒球运动员,出现在大众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强壮的身躯,紧实的肱二头肌,粗壮的大腿和发达的臀大肌。这种自我形象使得垒球运动员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概念和压力,为了能抵抗场上激烈的撞击,迫使自己要变得更加宽大、强壮,反映在身体形态上的指标就是体重,尤其是体脂的增加,从而导致垒球运动员超重和肥胖风险的增加。
分子运动现象探究范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探究教学法属于其中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物理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探究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高中学生的整体认知过程,受到了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依据设置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探究过程,验证物理问题的规律,以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并学会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二、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探究内容。学生已经在上一阶段的物理课程中了掌握了圆周运动规律的知识,以及表示圆周运动速度快慢的物理量,准备开始学习《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课程中的物理知识。(二)探究任务。1.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力的作用。2.当物体失去了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力时,会立刻沿着该点切线开始做直线运动。(三)探究过程。由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选定1名组长作为发言代表,每组提出一种探究方案,经过教师指导后,确定以下三种探究方案:1.用一根比较结实的软绳,一端紧紧拴住一个小球,另一端用手抓牢,在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慢慢抡动,使小球开始做圆周运动,此时体验手的用力情况和小球的受力情况,当松开软绳时,观察并记录下小球的运动情况。2.乘坐一次出租车,在出租车到达红绿灯路口右转弯时,体验自己的身体状态,记录下出租车的运动情况,并说明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发生。3.将一根软式排球放在一个布袋中,用一根绳子紧紧将布袋扎紧,和小组队员来到学校空旷的操场上完成一次游戏。一名学生抓住绳子使软式排球开始圆周运动,其他学生站在不同位置,当这名学生松开手中的绳子时,看看哪位学生能够用手接住软式排球,思考接住软式排球的学生所站位置和松开绳子的学生所在位置存在怎样的关系。(四)探究结果。1.全部学生的记录认为当松开软绳后,小球不再做圆周运动;一部分学生的记录认为松开软绳后小球开始做直线运动;还有部分学生的记录认为当手拉住软绳使小球做圆周运动时,软绳绷得非常紧,小球运动越快时绳子绷得越紧。2.全部学生的记录认为自己的身体会往出租车转弯的相反方向倾斜,部分学生在解释这个物理现象时认为是自身的惯性所致,该现象说明当出租车转弯时,身体有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表现,如果用手拉住车内扶手或者依靠车门时,身体才会和出租车一起做右转弯运动。3.部分学生记录自己接到了软式排球,是因为自己所站位置和放开软式排球的位置相连在圆周运动切线上,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三、探究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从《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探究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参与探究活动非常少,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基本上自主完成了探究方案的设计和整个探究过程,教师在选择探究方案时给予了一定指导。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出任何要求,也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设计探究方案,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很高,通过了自己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和认真记录,可以发现探究活动中的各种物理规律。在此次物理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开展分组讨论的机会较多,注重的是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制定探究计划,分组合作讨论,动手完成实验,记录相关数据的整体过程。当学生被探究内容吸引时,完全有能力通过大家的智慧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即可。通过此次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的是充分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或许会碰到困难,需要教师给予相应指导,但学生还是能够从探究活动中学习到很多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内容。从教学效果来说,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远远比教师枯燥无味地传授物理知识更加令学生信服,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从物理实验中获得的新知识,很愿意自己尝试完成实验,记录数据结果并拟出结论。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物理知识,学生不但不能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提出任何异议,长此以往还会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抹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积极采用探究教学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个人创意思想,尤其是一些平时物理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很可能会挖掘出其内在潜力,使其对物理问题有更多的独特想法,如果这些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关注和肯定,会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进而会对物理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有效提高物理成绩。
综上所述,探究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更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主探究更符合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曾劲松单位: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军晖.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物理实验,2007,01:27-30+38.
[2]柳小伟.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9:118+124.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家务劳动对家庭的价值范例(3篇)
- 阅0家务劳动对家庭的价值范文篇1【论文摘要】家务劳动补偿请求制度是2001年修改婚姻法新增设的内容。这项制度的设立对于提升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保护对家庭做出较多贡献一方的.....

家务劳动实践体会范例(3篇)
- 阅0家务劳动实践体会范文关键词: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模式我校科普活动基地校内占地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实践园350平方米,蔬菜实践区450平方米;校外高产对比田111亩。设有社会主义新农.....

党员工作总结简短(收集17篇)
阅:0党员工作总结简短篇1光阴荏苒,转眼间,紧紧张张的一年又接近了尾声,这一年里我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上,加上....

分子运动现象探究范例(3篇)
阅:0分子运动现象探究范文篇1在教学活动观察中发现,大多数科学课上,学生的活动是浅层次的,甚至是无效的,是为活动而....

家务劳动对家庭的价值范例(3篇)
阅:0家务劳动对家庭的价值范文篇1【论文摘要】家务劳动补偿请求制度是2001年修改婚姻法新增设的内容。这项制度....

学校德育处工作总结(收集7篇)
阅:0学校德育处工作总结篇1繁忙的XXXX年即将过去,本学期在校行政、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全教会精神为....

家务劳动实践体会范例(3篇)
阅:0家务劳动实践体会范文关键词: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模式我校科普活动基地校内占地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实践园350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