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文创设计范例(3篇)
来源:
非遗文化文创设计范文
【关键词】首饰设计教育模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工艺抢救和文化遗产保护已迫在眉睫
中国的传统工艺种类繁多,源远流长。在机械化大生产仍旧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些传统工艺组成了由衣、食、住、行构成的整个古代日常生活,并涉及了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这些传统工艺形式中,有的被大众文化审美所接受,依旧蓬勃而充满生机地发展着;有的被文物研究、文物修复行业所关注,成为行业内极其稀少而独立的工艺;但有更多则因为不被当今社会所需要,乏人过问,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缓慢地丧失生命力直到不再有人继承。例如象牙雕刻,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就面临后继乏人的问题。雕刻厂4位工艺美术大师,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最年轻的也近60岁,为牙雕手艺“传宗接代”成了这些工艺美术大师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所以2009年该厂招收了自1989年以来的第一批也是学历最高的一批学徒工——6人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雕塑系,1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这种传承在手工艺行业可谓皆大欢喜。但是更多的传统工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受到重视。譬如点翠首饰工艺,因为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被现今首饰工艺遗忘,一批老手工艺者不再制作点翠首饰,新的手工艺者无法接触到点翠活计,慢慢地点翠也成为即将失传的工艺美术之一。
件件事例都在警示我们,我国的传统工艺正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萎缩甚至消失。传统工艺的抢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
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高校首饰设计教育工作的核心
最近几年,诸多首饰教育机构对于办学目标与定位的调整都在说明,大家已经充分意识到,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才是高校首饰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学校并不能只培养会画商业效果图的画师,而是要培养出有独立设计思维并能结合制作能力完整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的新型人才。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首饰设计教育逐步完成着与行业的衔接。但是,仅仅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是高校首饰教育的全部。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主张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标,他所提出的“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也正表述了这一学术理想。时至今日,这类以艺术陶冶人的心灵来改变国民气质的教育家眼光,仍旧深植于学院美术教育之中。如此,培养审美思想,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样,高校首饰设计的教育目标也应着眼于更远大的人类社会的艺术素质乃至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高,而不仅仅满足于市场需求。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后,除了将自己的审美带入公司,提升企业设计思维之外,还承担着将审美文化传播于社会,通过向社会输入文化精神产品,影响甚至引导大众提高国民素质和艺术修养的责任。
如此,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是高校首饰设计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三、高校首饰设计教育在传承文化遗产中的作用
高校的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达到引导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目的,所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尤其重要。首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高校首饰设计教育来说也是如此。
1.高校首饰设计教育能近距离接触地方艺术形式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因地域而形成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特点,也为其传承造成了一定阻力。以戏曲为例,不同形式的地方戏曲,因地域不同带来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产生偏差,甚至某些地域的剧种因此而逐渐消亡。如果能由高校牵头,针对地方戏曲的特点,近距离开展对本地戏曲模式的筛查和保护,既能对本地艺术形式的演变及传承就近发掘,也能使得地方戏曲在不离开本地土壤的情况下完成自我发展。
同样,高校首饰教育也能通过对地域性资源的运用完成文化遗产的传承。比如云南传统银饰手工艺、斑铜工艺等,由于资源和一些保密技术的优势成为云南的特色工艺。这些工艺可以通过当地高校的首饰专业课程,重点进行学习与传承,达到文化传承的低成本、高效率。另外,地方高校也可以与民间机构建立合作项目,在艺术交流和理论研讨、建立资料库、出版资料本、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参与开发新产品等方面予以有效支持。
2.高校首饰设计教育模式的特殊性能成为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
在以往首饰设计教学中,大都使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即造型基础、专业设计基础以及专业设计。现在诸多首饰教学机构调整后加大了专业设计的分量,把制作实验室和工作室的概念引入教学中,把如何将设计思想变为现实产品从理论层面提高到了具体实践的程度。而这种重视实践与动手能力的课程设置,恰好与传统工艺中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首饰设计学科的培养计划制订过程中,可以加入部分文化遗产传承有关的课程或者实习计划,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也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机会。
另外,高校首饰设计专业课程中本身就有实习采风的内容,要求学生在采风过程中发现和预见具有民族性、社会性的创作元素。此时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就近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考察与发掘,既可以是学生在节省采风成本的情况下近距离接触地方艺术形式,又能够通过高校的教学力量对这些濒危艺术形式进行整理与再创作。
结语
总的来说,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再教育的重大责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保护并不是终点,找到针对它们特殊的传承方式才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处于濒危险境的根本途径。其中,高校首饰教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运用方式,或许能在以后其他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绪祥.院校教育方向与企业人才需求面面观[J].中国宝石,2008(2).
[2]傅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艺术威胁[J].民族艺术,2007(1).
非遗文化文创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培训提升
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进入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17项,其中包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9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的智慧结晶,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推进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0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项目已经濒危,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逐渐远离现代生活,更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很多的非遗项目,不抢救保护下一步就是消失。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抢救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对如何保护非遗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在经过上级领导的支持和专家论证后,筹建非遗馆展出市级的非遗项目,为市级非遗项目做档案建立基因库的思路清晰了起来。2012年6月9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成为首家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博馆,是收藏、展示宣传、保护与研究非遗的专门机构。
在筹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之前,我馆也一直在尝试探索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并取得了一些保护经验。如省级非遗名录项目《绒花制作技艺》,我馆是其保护单位,为了抢救濒危的绒花制作技艺,馆方抢救性的找到并收藏了一批故去老艺人的绒花工艺品,把绒花制作技艺的实物、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实行了建档保存,找到当时的绒花艺人赵树宪,建立工作室,购买原材料及给予生活补助,鼓励其进行绒花制作及创新。为了宣传推广绒花制作技艺,馆方开创了“展演”的模式,把绒花工作室设置在博物馆的展线上,在博物馆的展览平台上推广,鼓励赵树宪创作作品参加交流活动,其作品先后也获得了不少荣誉。
为了传承绒花制作技艺,我馆也想着尝试着开展了“馆员都是传承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和“非遗夏令营”等活动,传承活动的不断开展,使得年轻一代中很多人对绒花制作产生兴趣,在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方面传承效果显著,涌现出一批后继人才,其徒弟已能够独立制作绒花。
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够积累经验也能发现问题。非遗保护是为了非遗更好的发展,我馆在长期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延续的纽带,一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出现断代那么这个非遗项目便面临着灭绝。传承不止,非遗才能生生不息。但是馆内的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却面临着传承人收徒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传承人年龄大创新意识薄弱,生产的产品通常是款式陈旧无新意被现代审美所淘汰,职业前景不明朗。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非遗项目是纯手工制作,学徒时间长,生产所费工时长,并且市场狭窄无法作为一种职业赖以维生,无人愿意学徒。这类非遗项目传承下去所面临的困难是:从业难、收徒难、发展难。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它的传承必须经过传承人的口述,或身体示范,或表演,或利用等方式才能得到实现。为了保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仍在继续;传承人的技艺传承能够进行。我馆承担起传承人的培养培训与提升任务。针对非遗传承中存在的传承人问题,制定了专门的传承人培养计划,《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养培训与提升》主要工作为:
一、非遗项目和非遗技艺的宣传推广
面对很多非遗项目现在已经远离人们生活的现状,我馆定期举办的非遗技艺主题性活动。
1、《非遗进校园》《非遗夏令营》《民俗节庆传承人展演》在每年的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五一、国庆馆内开设专区供传承人现场展演非遗技艺。
2、利用我馆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平台,与用户拉近距离,更加方便,即时、有效地与用户交流互动,同时,非遗文化创新产品和研发结果,供用户鉴赏和交流,多角度推动非遗传承的保护工作和创新发展,促进文化衍生产品的销售。通过推广,扩大影响力。
二、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包装
产品研发创新通过对非遗的进一步研发,洞悉现有的和未来的社会需求,改进原有产品、创新新品,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性、本真性和独创性,推动非遗传承的保护和发展。
1、包装再创新
针对部分既有的产品和新产品,将设计取向与社会、市场取向有机结合,进行包装再设计、包装配套、包装再利用等再创新研发工作。
通过产品包装再创新,更加清晰地传达文化信息,提高产品艺术价值,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表现产品品质、独特出众,表现市场定位和刺激受众者感官,促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
2、产学研合作比赛
非遗文化文创设计范文
一、总体工作目标
到12月底,全市14个传承基地全部达到《*市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创建标准》,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对列入*市第一批、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逐步建立相应的传承基地。
二、具体工作步骤
1、制订实施计划(9月20日前完成)。各传承基地根据各自特色,制订详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包括落实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组建传承队伍,落实辅导老师;建设传承阵地,添置活动器具;制订活动计划,丰富传承载体,明确近期和长远的传承活动形式;将“非遗”传承(教学)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每周课程安排等。
2、组建传承队伍(9月底前完成)。根据创建标准,帮助确定一名以上辅导培训教师。可视各校特色,以组建学生社团的形式落实传承队伍,形成一支人数不少于20人、活动经常的“非遗”传承队伍,在队伍的学生配备上应考虑延续性。
3、建设传承阵地(9月底前完成)。根据创建标准,帮助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阵地,各校可视传承基地的特色,分三块内容布置:图片或文字资料的展示(主要指静态的如白马湖文化、民间故事、梁祝传说等),实物器具的展示(主要指动态的如高跷、*吹打、狴犴龙舞、五香干制作技艺等),作品的展示(主要指动静态结合的如根雕技艺、玉雕技艺、*剪纸、倪元璐书法艺术、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有条件的要设立民俗馆(厅、室、廊),以进一步丰富传承阵地的内容。
4、组织展示活动(12月底前)。各校在制订计划、组建队伍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活动载体,经常性组织、开展活动,展示传承基地的特色。
5、编写校本教材(12月底前)。各校组织教师或聘请校外文艺骨干编写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材。
6、后续传承活动。
(1)下半年要开展“老少牵手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民间老艺人走进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讲、辅导培训活动;中小学生走近民间老艺人、服务老艺人的志愿者行动,向老艺人拜师学艺活动。
(2)下半年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讲*民间故事比赛;开展传承基地学生民间技艺大比武等活动。
(3)在其它文化活动中创设各种载体,鼓励学校开展多种“非遗”成果展示。
7、注重档案建设。各校要将活动计划、人员队伍名单、活动资料、校本教材等进行收集归档,建立完整的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档案。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由市文化馆指定一定的人员分片负责,通过下基层进学校指导帮助学校开展传承基地的创建工作。“非遗进校园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具体分工:
陈明负责小越镇中(倪元璐书法艺术传承基地)、小越镇小(民间剪纸传承基地)、春晖中学(白马湖文化传承基地)、驿亭镇小(白马湖文化传承基地)、谢塘镇中(五香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
柯妮赛负责实验中学(民间故事传承基地)、丰惠镇小(梁祝传说传承基地)、东关小学(玉雕技艺传承基地)、清潭小学(根雕技艺传承基地)、下管镇小(高跷传承基地);
陈四海负责上浦镇中(狴犴龙舞、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华维文澜小学(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滨江中学(*吹打传承基地)、崧厦镇小(*吹打传承基地)。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普教科要与文广新局相关职能科室保持经常的联系与沟通,共同指导学校开展传承基地创建及传承活动。
3、实施一定的经济激励政策。在传承基地创建过程中,对设立民俗馆(厅、室、廊)、编写校本教材、传承活动丰富的学校,将采取一定的经济奖励政策,鼓励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具体考核奖励如下:
(1)申报“非遗”传承基地成功的学校必须建有“非遗”活动室,设立民俗馆(厅、室、廊),“非遗”陈列实物丰富,布置合理科学,资料齐全,面积在30㎡——50㎡的奖5000元;51㎡—100㎡的奖8000元;100㎡以上的奖10000元。
(2)鼓励学校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教材。在08年12月底前编写完成,列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并实施的学校,视编写质量给予每项目3000-10000元的奖励。
(3)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先进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学校,视情给予1—3万元奖励(每年评定一次,在每年的“非遗日”予以奖励)。标准如下:
①组织年度“非遗”传承(教学)大型活动2次以上,并具有较大影响。
②有详细的教育培训计划,每月至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2次以上。
③创新传承方法与载体,其做法被省“非遗办”肯定并推广。
④设立民俗馆(厅、室、廊),面积在200㎡以上,形式多样,陈列品丰富,*市级及以上领导莅临视察或经由市文广局推荐市外单位参观取经的。
⑤传承队伍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非遗”展示活动并获奖。
⑥建有一支人数不少于20人,活动经常的“非遗”传承队伍。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例(3篇)
- 阅0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历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考研政治的学科范围包括5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约24%;毛.....

保护幼儿视力的有效措施范例(3篇)
- 阅0保护幼儿视力的有效措施范文篇1幼儿园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这确实值得我们深.....

中医搭脉入门教学范例(3篇)
阅:0中医搭脉入门教学范文现任院长王国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武汉内镜外科学会主任委员。1.心血管病研究....

非遗文化文创设计范例(3篇)
阅:0非遗文化文创设计范文【关键词】首饰设计教育模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传统工艺抢救和文化遗产保护已迫在....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收集9篇)
阅:0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的是六年级(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一个....

人本主义的特点范例(3篇)
阅:0人本主义的特点范文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历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考研政治的....

教师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 (整理8篇)
阅:0教师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篇1不知不觉间,我来到___幼儿园也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回顾这段试用期的工作时间,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