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6篇)
来源:
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篇1
【关键词】幼儿园;体检;营养;生长发育状况
为探讨西乡街道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现状及变化规律,将2005—2009年幼儿园体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掌握集体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保证幼儿园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每年3~5月份对西乡街道所管辖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的常规体检结果及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报表,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龋齿、视力筛查等。所有检查项目均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仪器进行检查。
1.2方法和诊断标准体重、身高的评价均参照《WHO标准0~7岁儿童体重和身高参考值及评价标准》[1],其中体重、身高中位数即达均值:X-1s≤W∕A≤X+1s、X-1s≤H∕A≤X+1s;体重低下:W∕A﹤X-2s;发育迟缓:H∕A﹤X-2s;肥胖:W∕H﹥X+2s;消瘦:W∕H﹤X-2s;贫血:Hb﹤110g∕L;龋齿:按全国牙防组制定的诊断标准;视力筛查:采用美国Suresight筛选仪激光采集自动读数。
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儿童体重、身高达标情况体重、身高达均值人数占总体检人数的百分比,体重、身高达均值率自2005年的62.4%、59.6%上升到2009年的76.8%、74.3%,与国内其他文献一致[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2.2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体重低下、发育迟缓、消瘦发病率逐年下降,自2005年的2.07%、2.84%、2.15%下降到2009年的1.17%、1.52%、0.9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2.3龋齿、视力筛查检出情况2005—2009年资料显示,在园儿童的龋齿发生率均在32.4%左右,各年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6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屈光异常率为15.98%左右,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2],各年度差异无显著性。表12005—2009年西乡街道幼儿园儿童体重、身高达标情况表22005—2009年西乡街道幼儿园儿童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3讨论
3.1幼儿园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逐年改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加强管理及保健人员的配备,每年对幼儿园保健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培训,各幼儿园均提供每日二餐一点或二餐二点的伙食,全部开展了膳食营养分析,并做到先算后食,从各方面保证了儿童的营养摄入,使集体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有小部分私立幼儿园,因为办园规模较小,师资力量薄弱,同时存在克扣儿童伙食费的现象,使部分幼儿园存在儿童膳食营养供给的不足,制约了幼儿园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
3.2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贫血患儿逐年下降而肥胖儿逐年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全面开展,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和贫血的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本街道的贫血率仍较高,可能与膳食的搭配、均衡的营养及与儿童的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同时,肥胖儿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现在有部分的家长陷入一个误区,片面强调营养和过度喂养,同时户外活动少、过度保护以及不良的饮食行为,导致肥胖儿的数量不断增长。
3.3屈光异常检出率和龋齿患病率居高不下儿童视力异常可能与儿童不良的用眼习惯、父母对眼保健知识的缺乏以及托幼机构对眼保健工作重视不够有关;而且视力异常主要由远视、散光构成屈光不正主要类型,先天性、儿童早期的远视或散光,于发育期间未经矫治,易形成弱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眼屈光由远视向正视变化,远视的患病率逐年减少,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有学者认为我国单纯性近视人数不断增多与现代文明发展,多媒体的高速发展,视觉负担加重有关,与视觉环境不佳有关,甚至与饮食有关[2]。因此,应抓住学龄前这段时间,对弱视患儿实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应加强幼儿园视觉环境的改良及儿童膳食的合理搭配,从而减少视力障碍的发生。儿童龋齿与儿童喜食含糖食物和父母对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不注重口腔卫生以及托幼机构对口腔保健工作重视不够有关,未能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氟化防龋工作。因此,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注重口腔卫生的保健,普及氟化防龋的保健效果。
3.4幼儿园保健状况有待改进幼儿园的卫生保健质量直接影响着集体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提高保健人员的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提供儿童均衡的膳食营养,加强儿童的体格锻炼,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卫生保健知识,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篇2
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内蒙古乌海016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了解其龋齿的患病情况,实施预防保健措施,以达到对儿童牙齿的保健目的。方法对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127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结果辖区4所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34.35%,填充率为17.77%,女孩的患龋率高于男孩。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呈增长趋势。结论应加强本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宣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治疗龋齿。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加大防治力度,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7(b)-0039-02
龋齿是一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并呈现出高发趋势[1],应该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为掌握乌海市学龄前儿童牙齿患龋情况,进一步提高我市龋病的预防和治疗,现对2011年9—12月我市海勃湾区博研、海拉路、区幼、娜荷芽共4所公立、民办幼儿园的1278名学龄前儿童牙齿患龋情况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和内容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9月—2011年12月间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共1278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年龄为3~6岁,其中,女孩667名,男孩611名,其中患龋齿人数为439人,女孩237人,男孩202人。调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牙齿患龋情况和龋齿充填率。
1.2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对学龄前儿童牙齿龋病统一诊断标准,由口腔执业医师调整好椅位,在自然光线下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体检,检查遵循有序的原则,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分别进行望、问、探、叩、触的检查并将检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患龋情况与年龄的关系采用统计检验方法(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牙齿患龋及填充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表1),1278名受检学龄前儿童,共查出患龋439人(患龋率34.35%)。3~6岁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患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呈增长趋势,且各年龄组的填充率较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龄前儿童男女患龋发病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表2),在查出患龋的439人(患龋率34.35%)中,女孩龋齿237人(患龋率53.99%),男孩龋齿202人(患龋率46.0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女孩龋齿发病率高于男孩发病率,但不明显。
3讨论
本次实验对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的1278名儿童进行了龋齿的相关调查,尽管并非整个乌海市地区的调查,但仍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乳牙平均患龋率34.35%,低于全国儿童平均患龋率[2],充填率17.77%。经查阅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的国内文献显示出各不相同的发病率,吉惠华[3]报道,玉林市21所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12.04%。谢笑英等[4]报道,广州市黄埔区7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患龋率为15.30%。刘英等[5]报道,银川市兴庆区2所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63.47%。段瑞凤等[6]报道,包头市青山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患龋率为62.37%。与上述文献比较,乌海市海勃湾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位于中游水平,此1278名儿童中,龋齿发病率依然较高,治疗填充率较低,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3.1在幼儿园中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龋病和儿童口腔卫生关系密切[7],直接影响到学龄前儿童患龋率的高低,要让幼儿园、家长、儿童高度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口腔执业医师应定期举办相应的口腔健康系列知识讲座,培养儿童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让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3.2平衡膳食保障儿童牙体健康
从膳食的角度,提倡合理营养。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挑食、偏食习惯,应该多吃且常吃豆类及制品、蛋类、鱼虾、乳类等高钙的食物,可适量补充些含纤维素对牙齿有清洗和摩擦作用且又不易发酵的食物,要限制糖类食品的摄入。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儿童膳食结构,以达到降低致龋危险因素,保障儿童牙体健康。
3.3在幼儿园中实行综合防治措施
在幼儿园中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正确选用儿童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的涮牙方法,养成坚持饭后漱口睡前刷牙的良好行为,是行之有效的预防龋齿措施[8]。定期组织口腔检查,在家长知情自愿的原则下,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儿童牙科医师在幼儿园对查出的龋病患者及时进行填充、局部用氟防龋措施及窝沟封闭等治疗。对不可逆的牙病要去医院口腔门诊做相应的诊疗,保护牙列的完整性。幼儿园要落实好口腔预防保健综合防治措施。
4结语
从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依然较高,治疗填充率较低,应加强本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宣传,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
参考文献]
[1]石四箴.儿童口腔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76.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吉惠华.3374例学龄前儿童患龋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9.
[4]谢笑英,廖桂桃,麦文英,等.广州市黄埔区7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2):61.
[5]刘英,马敏,王兵,等.720名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与综合防治模式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0):976-979.
[6]段瑞凤,孔二廷,李军,等.包头市青山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学报,2011,35(4):197.
[7]林振芬.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关系的临床探析[J].医药前沿,2012,25(34):139.
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篇3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情况,探讨预防龋病的措施,找出影响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儿童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区6所幼儿园3至5岁儿童为筛查对象,由专业人员在自然光下进行口腔检查。结果:该区儿童龋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3岁组儿童患龋率为49.17%,4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1.64%,5岁组儿童患龋率为55.78%。结论:积极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极其重要。
【关键词】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现状对策分析
我国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很高(70%以上,龋均为4颗以上),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岁及以下儿童患龋率为66%,且97%的龋齿未经治疗。这远高于WHO2000年5岁儿童无龋率达到50%的目标。为了全面了解十堰市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对该区内1000名3至5岁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1、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的现状
本课题通过对该区1000名3至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向其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以及走访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来了解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787份,其中有效问卷782份,回收率为78.70%、问卷有效率为99.36%。在调查对象中,男生362人,占50.84%;女生350人,占49.16%。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市、县的幼儿园,调查对象中,分别抽取大、中、小班进行调查,在年龄和性别上分布选取具有一定覆盖面和代表性。以上表明本次调查资料可靠可信。
本次调查表明该区3至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5.53%,较全国口腔普查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还是超过了WHO规定的水平,并且充填率仅为2.14%,有相当部分的龋齿未经治疗。
2、十堰市学龄前儿童致龋因素的探讨
2.1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造成龋病高发的主要因素
此次调查发现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尤其是第2乳磨牙,以咬合面为主。根据Newbrum四联因素论,龋齿的发生和发展,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以及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1。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菌斑(由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是细菌在牙齿表面代谢和致龋的生态环境,细菌在牙菌斑深处产酸,酸逐渐腐蚀牙齿,使牙齿脱钙、软化造成组织缺损形成龋洞。儿童爱吃具有粘连性的精细糕点、甜品等易粘附在牙齿表面的食物,并且没有刷牙漱口的良好习惯,这些为致龋菌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从而诱发龋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蔗糖的消耗量与患龋率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2。糖类的进食时间、频率、方式对龋病的发生有不同影响,儿童睡前吃糖和饮用含糖饮料更易于患龋。因此,减少、消除菌斑是防龋中最关键的一环。而实现这一环的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是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选用合适的牙刷。
2.2家长受教育程度以及口腔保健意识的匮乏导致儿童龋病高居不下
健康行为学认为,学龄前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模仿,这为从小塑造健康行为模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提供了天赐良机3。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行动则是把知识、态度具体化行为的过程,其结果促进健康,父母是儿童获得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国外学者对学龄前儿童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不一样的家长对孩子进食甜食的态度和自我诊断行为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龋病的发病率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4。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儿童口腔卫生习惯,从而间接的影响儿童患龋。如家长刷牙的频次、刷牙的时间和饮食结构的组成,会对儿童的口腔卫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儿童口腔中的微生物数量。变形链球菌可以通过饮食生活,直接传染给子女5。
2.3宣传工作滞后,学校健康教育不足是造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客观原因
在走访当地相关部门以及与当地民众的交谈中得知,口腔保健的宣传工作较为滞后,群众没有较多的渠道了解口腔保健知识,从而造成群众保健意识低下。此外,在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学校在口腔保健教育方面工作并未全面开展,孩子缺乏正确的口腔卫生引导,口腔卫生状况不佳,龋坏严重。
3、探讨十堰市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措施
3.1增强孕期保健意识,减少母婴传播
胎儿的牙齿是从孕期第6周开始发育6,乳牙的硬组织是在胚胎时期形成,母亲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胚胎时期乳牙的发育,关系到孩子出生后乳牙的健康。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致龋菌存在母婴传播,因此儿童防龋干预应从母亲孕期开始,良好的口腔卫生、合理的膳食,会促进儿童乳牙矿化,减少母婴传播机会,降低儿童患龋率。
3.2加强卫生宣传,正确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电视、漫画、儿歌等形式把防龋知识教给儿童,也可通过家长、保育员老师,让儿童们懂得注意口腔卫生,培养儿童养成早晚刷牙、饭后及吃糖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并教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后要充分漱口。
3.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充分发挥保健部门和幼儿园医务室的作用,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1次,早发现、早治疗。通过儿童来院健康检查,开展对儿童口腔保健个体化指导及对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提升,提高家长自身口腔健康水平和关爱儿童牙齿健康的意识和责任。彻底摒弃“有病才就医,反正乳牙早晚要替换,治不治没关系。”的想法7。
3.4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适当增加含钙及多纤维食品,限制糖类食品,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日光,使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强防龋能力。
3.5合理使用含氟牙膏
氟是一种坚固骨骼和牙齿的元素,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但氟的含量过高对人体也有危害,尤其对正处在发育期的儿童。
3.6扩大儿童口腔医疗资源的投入
光固化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技术是儿童龋齿重要的预防措施,无痛无创,政府投资建立定点医疗项目对3-6岁儿童进行防龋干预。
为了让更多的儿童享有口腔保健服务,降低儿童龋病的患病率,必须积极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上作。同时加强监督指导,确保口腔保健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全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岳松龄,现代龋病学[M].北京:京医北科大学出版社,1993:59-60
[2]NobredossantosM.Relationshipamongdentalplaquecomposition,dailysugarexposureandcariesintheprimarydentition[J].CariesRes,2002,36(5):347-352
[3]华科医科大学,健康行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5
[4]AstromAN,KiwanukaSN.Examiningintentiontocontrolpreschoolchildren’ssugarsnacking:astudyofcarersinUganda[J].IntJPaediatrDent,2006,16(1):10-18
[5]高艳霞,冯希平.家庭口腔卫生行为与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09,18(1):35-39
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篇4
关键词:幼儿园保健保育生活
幼儿园的工作保育为先,包就是我们的保健工作,保健工作内容分为:1、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体检、体格测量进行正确分析及评价,对体弱儿采取有效措施。2、平衡膳食、每两周的食谱及每季度的营养计算。3、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4、按年龄特点指导幼儿体育锻炼。5、按年龄及心理特点进行早期教育。6、预防、发现、治疗传染病,做好接种,防蔓延,做好检疫消毒。7、儿童五官保健听力、视力和牙齿。8、创建无毒、无害、美化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无毒害的玩教具和大环境,并检查、指导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9做好安全防护工作。10、卫生保健的宣传和咨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11、建立各项登记统计填写报表,做好分析。12、教师、幼儿定期体检。这么多的工作既要做全做实又要做精做活。
例如:口腔保健工作:
围绕幼儿口腔保健工作,制定保健主题:“健康的牙齿,甜美的微笑”(教师篇、家长篇)
制定口腔保健工作流程
组织幼儿进行口腔保健及口腔筛查工作
筛查结果的登记,反馈家长,反馈单的收取
班级患龋情况纵、横相比,提供给各班
口腔保健宣教:
邀请市妇幼院口腔专家对家长及教师进行讲座;
利用卫生宣教栏、家园联系栏对家长进行护牙宣教。
各班制定本班具体的幼儿防龋措施(护牙小卫士、带牙具一个月活动等)
情景剧表演: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口腔课程
龋齿治疗、窝沟封闭(在园治疗、到妇幼院或医院治疗),到医院治疗的收取病历本做好治疗登记。
当然幼儿园工作除了涵盖这么多的保健工作,我们还有很多教学、活动等任务。运行过程中冲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既要完成上级的任务,又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还要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三者之间我们每一件工作都要做到有序、完整。所以我们分主班和副班制定一日流程,详细到几点几分要做什么活动,既便于保教医和行政人员的分时间段的检查,也让老师们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当有大型保健活动的时候,我们尽量避开教育活动,从而减少保健工作与教学的冲突。有的活动甚至持续一两周,那么就要要求保健医提前做好安排,做好详细AZ的流程,班主任会让每个老师都清楚并合理安排好工作。
一棵参天大树,不管后来长得多高多大,都离不开它良好的幼苗基础。我们幼儿园学前教育,正是为幼儿们日后成材打着这样的基础,因此,要十分注意幼儿基本的品德修养、生活习惯、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每月副班主任都进行大讨论工作,我们每次只制定了三个内容,1、保健主题。2、我的事情我来做。3、日常共工作中的问题。那么其中保健主题和我的事情我来做是分年龄段来定的。
自我校提出“我的事情我来做”活动号召,老师就进行了积极地思考。这个活动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概念,那么怎样让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呢?自去年以来副班就承担了这项工作。通过集体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我的事情我来做”和我们的好习惯相结合,能够解决孩子生活中的问题,让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发挥好我们的副班团队,才是真正的保教结合。我校的副班也是人才济济,他们也都是幼儿师范的专科毕业生,能力也非常了得,当时的岗位应聘是副班岗,其实他们的带班能力并不亚于主班老师。上海名师应彩云老师的绘本阅读讲座,课程新颖非常吸引孩子,于是就想把四环节和绘本相结合,这一想法和老师们做了沟通后,也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响应,为了深入我们还将主题加入每周的活动。没有合适的绘本老师们就发动资源从网上、巧虎、中外绘本等里面找。每找到一节合适的课程我们大家就共同探讨,园长、主任和备课组长还为老师听课,评课,让老师们感到我们对他们一样的重视,让他们更加有成就感,因此我们一节节的精彩课程诞生了:分小班和中大班9月份主题牙齿《小熊刷牙》、《没有牙齿的打老虎》,10月份眼睛《我的眼睛明亮亮》《戴眼镜的皮皮》,11月锻炼身体《我会洗手》《H7N9》,12月份冬天《冬天来了》,1月《规律生活》,3月睡眠《动物怎么睡觉》《小老鼠的漫长一夜》,4月饮水《尿怎么变黄了》,5月饮食《我绝对不吃番茄》《水果沙拉》,6月预防疾病《好习惯》等。
其实我们现在在高学历家长背景下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当的高。希望老师脸上带着微笑,内心充满关爱。站在幼儿的角度,洞悉孩子的心灵,重视幼儿尊严,注意教育方法。学习教育学,熟知和运用心理学。工作中我们带领老师们做到灵活,抓住一切教育的机会寻找创新点,群力群策,科学实施,努力塑造让幼儿、家长满意的老师。
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篇5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龋齿;口腔保健
龋病是牙齿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由细菌、宿主、食物经一定时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牙硬组织逐渐发生破坏和崩解的一种疾病[1]。它是人类最常见的世界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它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高发疾病,它的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为了解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情况,2011年6月对幼儿园981名在园儿童用氟化泡沫进行口腔保健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1年6月对桂林市秀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幼儿园的981名在园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513名,女468名,年龄3-6岁。
1.2方法口腔科医师按照WHO推荐的《口腔健康检查方法》,在自然光下进行视诊和探诊。生活习惯的调查是设定统一的调查表由幼儿家长填写。资料收集后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龋齿患病率:实检981名,患病278名,患病率28.34%,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高,见表1。
表1不同年龄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
2.2不同性别患病率:男28.46%,女28.2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不同性别儿童的龋齿患病率龋齿
2.3生活习惯:儿童的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睡前吸奶瓶的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睡前不吸奶瓶的儿童,经常吃甜食的儿童龋齿患病率高于少吃甜食的儿童;不经常刷牙的儿童龋齿患病率向于经常刷牙的儿童。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不同生活习惯儿童的患病率
注: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1=71.73,p<0.005;x22=20.17,p<0.005,x23=5.13,p<0.001
3讨论
本次检查和调查的结果显示龋齿患病率28.21%,与枣庄市的报道44.68%低[2]。这与我市近几年对幼儿园的在园儿童每年进行2次氟化泡沫的护齿活动有关。3岁龋齿患病率最低11.89%,6岁的患病率最高47.89%,不儿童的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也有显著差异,详情见表3,所以预防龋齿一定要从婴儿做起,睡前不要吸奶瓶或含着奶瓶睡觉,少吃甜食,饭后漱口,幼儿要坚持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3.1龋病的病因:(1)细菌因素:致病的主要细菌有链球菌和变形杆菌,菌斑是附着于牙面一种软面粘的不被清除的物质,细菌寄住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2)宿主因素:直接因素是宿主的牙、唾液、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3)食物因素:食物中的糖类,尤其是蔗糖到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蛋白质、维生素、钙磷不足是龋病发生的重要条件。糕点、糖果较易粘附在牙齿上,并容量发酵,有利于龋病的发生[1]。而家长对乳龋的发生重视不够,认为乳牙终究要换掉而不治疗,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牙齿发育。
3.2龋齿对儿童健康的危害:(1)影响生长发育。由于龋齿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胃肠消化吸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2)引起感染性疾病。儿童龋齿引起根尖周围感染时,往往成为感染病灶,造成全身性感染,与此有关的疾病有视力降低、关节炎、肾炎、心肌炎、长期低热等病。(3)造成心理障碍。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
3.3龋病的预防:(1)加强口腔保健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科学喂养、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让家长意识到龋病的危害性,从乳牙萌芽后对其进行清洁。(2)培养儿童良好的刷牙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饭后漱口,少吃甜食、零食,多吃新鲜瓜果蔬菜、蛋、奶等食品。(3)重视儿童氟化物防龋的工作,氟是促进牙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有效防龋的发生[1]。从目前我区的龋齿发病来讲,通过多年的氟化泡沫的防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儿童需要定期检查口腔,因为这样才能早期发现龋齿,早期治疗。2-5岁儿童,每2-3个月查一次,6-12岁儿童每隔半年查1次,12岁以上儿童每年查1次。如果发现有牙齿窝沟,最好用窝沟封闭法来消除窝沟,从而预防龋齿。
参考文献
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篇6
【关键词】儿童;龋病;发病因素;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73-02
龋病是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且患病率高的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病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和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WHO也指出,防治龋病是核心的口腔保健工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物质进步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危害人类的健康。龋病不但可引起局部感染、可继发牙髓、根尖组织疾病、恒牙发育、对儿童面颊部生长发育有影响,而且由于疼痛引起进食减少,对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本文对2013年10月对辖区内113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饮食习惯及口腔保健与龋病的关系进行调查,以探讨儿童龋病的发病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预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0月对自贡市大安区马吃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4所幼儿园的3-6岁1135名在园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的体检,开展龋病筛查。
1.2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儿保医生按照《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教材中龋病的诊断标准[1]进行筛查,牙齿窝点隙、光滑面有明显龋洞,或有明显釉质下破坏,或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则记录为龋齿。在自然光线下使用口镜和探针进行口腔视诊和探诊,受检者取坐位或站位,生活习惯的调查则设定统一的调查表由儿童家长填写。
2结果
2.1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研究证实男童和女童患龋率无明显的差别,男童为33.17%,女童为39.21%。其中,接受检查者男童630例,女童505例,男童患龋齿209人次,女童患龋齿198人次。
2.2各年龄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辖区1135例儿童中,患龋病者407例,患龋病率为35.83%。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高。
2.3生活习惯儿童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由辖区内1135名儿童家长填写生活习惯的调查表显示,睡前经常喜好吃甜食、零食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睡前少吃甜食、零食的儿童;父母对儿童口腔卫生不太重视、没有给予正确指导帮助清洁口腔、睡前没有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或刷牙频率较低的儿童,龋齿病率高于经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儿童。
3讨论
3.1不同年龄组儿童龋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食物过精过细,粗纤维素等洁齿物质减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甜食和零食的摄入量也增加,给龋齿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因此家长应对儿童饮食进行调节,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蔬菜等,并食用含钙较高的蛋类、肉等,少吃含蔗糖的食物。
3.2儿童龋齿与口腔卫生和生活习惯相关医生向家长宣传母乳喂养对于牙齿成长的好处,给予科学指导添加辅食。了解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有可能患龋病及口腔黏膜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或混合喂养儿的食物残渣易残留口腔,因此,需要每次喂完后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甜食饮料。4-6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应安排婴儿第一次看牙,以防新萌的乳牙患龋病,影响后续乳牙及恒牙的发育。每日早晚2次使用无菌纱布或者指套为小儿清洁乳牙。幼儿期:3-6岁时小儿乳牙全部萌出,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龋齿的作用,避免牙周组织发炎,以致影响恒牙正常发育,它可以弥补儿童刷牙不彻底带来的患龋风险。正确刷牙可以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是防龋的重要环节[3]。
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关系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龋病行之有效且效果最好的措施[4]。医务人员走出医院,步入社区、学校、幼儿园,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爱牙知识,开展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传播,提高家长对龋齿危害性的认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结构,对幼儿园的儿童膳食进行科学管理,适时监控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情况。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从人幼儿园开始建立口腔健康检查档案。
着眼于未来,教育部门提倡家长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和习惯,指导小儿正确刷牙具有重要意义,使龋齿发病率降至最低,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口腔清洁习惯、定期检查习惯和正确就医习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卞金有,胡德渝.预防口腔医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5-284.
[2]张玲,张绍强.2001――2005年深圳市龙岗区学龄前儿童龋齿防治成效分析[J].现代医学口腔医学杂志,2008,22(1):84.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整理10篇)
- 阅0社团工作总结范文大全篇1课外美术社团小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为了给爱.....

有关社团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1篇)
- 阅0有关社团工作总结范文篇1我园的“阳光教师社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正日趋完善,在促进教师各方面成长,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工作、生活热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一、.....

超声入门基础教学(6篇)
阅:0超声入门基础教学篇1【摘要】目的:用四维彩超评估胎教前后对胎儿血流动力及行为的影响,为胎教研究提供科学....

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6篇)
阅:0幼儿园口腔保健知识篇1【关键词】幼儿园;体检;营养;生长发育状况为探讨西乡街道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现状及变化....

残疾儿童教育能力评估(6篇)
阅:0残疾儿童教育能力评估篇1答: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