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收集3篇)
来源:
高中语文常用教学方法范文篇1
现阶段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各种“偏颇”现象也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大阻碍。重视英语语法教学而轻视汉语语法教学,使得学生对母语语法的掌握受限,在日常的学习考试中,出现了使用英语语法分析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甚至古代汉语语法问题的情况,得出的结果令人无奈。重视教材理论、举例而轻视联系实际也是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的一个硬伤。语法教学本来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能力,而中学教材语法的讲解例子选取目前却出现了连课文都不加以联系的情况,遑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学完理论后根本无法对应到生活进行理解,难以得到真正的实际运用。
二、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1.各阶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决定其必要性。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尚存在许多问题,教学的效果亦不尽如人意,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是否真的是必要的?其实这一问题根本无需多做讨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各学段学习目标中都对语法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在口语交际与写作阅读中包含了对语法掌握的基本要求。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学习目标中,更具体提出了要“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并在附录中列出语法修辞知识要点。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模块的学习目标中提到了对语法学习的要求。既然有了教学目标,那便是有了教学需要,有了教学需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毫无疑问是必要的。
2.语法教学促进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语法教学对于我们每个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尽管由于对母语的长期使用,我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语感以及对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的运用掌握,但这仍无法避免我们在日常语言使用中由于方言、个人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语用错误。学习语法可以纠正这些错误,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为准确。此外,自发形成的语感往往不包括对书面语等语法掌握,许多未学习语法知识的学生尽管会说,但在书面表达上存在问题,部分学生会出现由于书面语语法的问题对日常口语语感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的口头表达不清楚,可见系统的语法学习有多重要。
三、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改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学习》2009年第四期曾发表过两个关于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语法运用能力的调查结果表,其中显示中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低,在语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七个选项中排在倒数第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理想,与初中相比,高中语法能力并无明显提高,两个学段的总体及格率均在22.2%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再次反映了现阶段语法教学不明朗的现状,同时也对语法教学的改善给予了一定的方向启示。
1.语法教学生活化。尽管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不应发展为理论课,但必要的理论知识仍是不可少的。在确保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结合生活、结合课本进行教学,使语法教学生活化。首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身边的、方便学生感知的材料,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可模拟生活语境进行讲解,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尤其是在具体的语法术语举例讲解时,结合生活化的举例讲解不但能够方便学生的理解,更能让他们在日后的实践运用中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产生情境重现,加深对实际运用的记忆掌握,最终实现教学结果的生活化,即语文语法教学的知识真正被运用到学生的日常语言交际中。
2.动态教学与静态教学相结合。在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大派别:静态与动态。所谓的静态是指语法教学仅停留在对语言知识的讲解,所谓动态则是指将语法教学融入交际活动中,从交际活动的具体应用加深对语法的掌握和分析。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符合新课标中语文语法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不应该只进行静态教学,也不应只强调动态教学,而应注意语法教学中动态与静态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如对话、写作、媒体素材观看等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与旁观感受中加深对语法学习的感知,使语法理论教学变为语言语法应用的实际教学,学以致用,用能用对,自然能给教师教学信心、学生学习兴趣。
3.与有关学科、理论配合教学。最后,也是语法教学中应表现最灵活的一点,即是与相关学科、旁系理论体系配合进行教学。前面已经提到,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虽在汉语语法教学方面有缺失,但英语语法教学却执行得很到位。英语与汉语虽为不同的语言,但在语法上也有相通的部分,如词类的划分、句子结构成分的划分等都使用了一部分相同的概念。考虑到这一点,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我们可以适当引入中英对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尽管现阶段的中学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缺失,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普遍还是比较注意语法知识的引入与梳理。在文言文教学中将语法知识进行适当的古今对比,有利于学生在掌握语法的同时了解中国语法规则演变的进程。对于与语法密切联系的逻辑知识与修辞手法,我们也应在讲解中交互穿插,如带有理性思维的逻辑学知识的讲解可使教师在讲解相对死板、枯燥的文科知识的过程中增加较灵活的理性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思维的转换。当然,除与外部知识系统的融合,内部知识系统的融会贯通更是重要。作为汉语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口语与书面语,二者的语法规则同中有异,如何挖掘相同的核心部分,结合语感进行分析;区分不同的部分,如书面语中的文言文语法以及国外引入语法,对比使用规则,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的。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小结
高中语文常用教学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成语教学中学语文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一.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是成语是汉语词汇体系里的特殊类型。中学阶段,随着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中级阶段,成语的数量和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因此,我们不能不正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语言的词汇由词汇单位组成,词汇单位分为词和熟语两大类;成语是熟语的主体”。成语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历史形成的,在汉民族语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和普通词语共同构成汉语词汇的有机体。成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高级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成语教学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帮助。一个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与他所掌握的词汇量、语汇量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十分密切。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语言输入与输出都受到词汇的影响。词汇对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日常表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语非常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常常碰到学生对成语的一些误解,对一些成语往往只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很难掌握成语的真正意思,如“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这也使得学生对成语精华的掌握不足,整体而言,中学生学习成语需要经历一个逐渐积累、由易到难、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的过程。成语教学,能够帮助留学生了解古今不同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缩短学生的文化休克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三是成语教学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学实践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检验前者的不足,也能为其挖掘新的研究课题。就成语本体研究而言,其历史已经很长,但是关于成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关于成语分类研究已经比较透彻,成语首先可以按照音节分类,一般是四字格和非四字格,其中四字格为主要形式;成语也可以按照来源分类,分为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历史事件的、诗文词句的、民间传说的等;也可以按照成语内部结构分类,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式、连动式等;根据成语所用的修辞格,也能对成语进行分类,如比喻、借代、夸张、对偶等;根据成语的意义和常用搭配,还可以将成语分为文学艺术、宗教用语、军事战争等多种类别。这些研究,非常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学大纲以及采用教材收录的成语缺乏规范性。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等级大纲》收录了很多成语词汇,该大纲作为基础、初级、中级以及考试及教学设计、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基本依据。在《等级大纲》里的8822条词语当中成语有146条,这个比例只占到整个词汇的1.6%。事实上,这些大纲收录的成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阅读的期刊杂志中使用频率不尽相同,成语的编排顺序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语义、语频及历史因素,任意性比较大,缺乏规范性。
二是中学语文成语教学模式缺乏实用性。初中学生在成语语义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误,不仅和人的认识方式、汉语成语的自身特点、语境等因素有关,也同当前的教学方法有关。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成语教学受到语法体系研究中“本位论”思想的影响,包括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以及字本位等等。在教学法中也存在以“词”为中心、以“句”为中心、以“词组”为中心、以“字”中心或以“语素”为中心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而对特定对象的差异考虑不足,教学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三是在具体教学中对语义特征把握不准。在具体教学中对语义特征把握不准,仅仅提取了成语的大概语义。如“兴致勃勃”适用对象是人,指向人的精神状态,而不是电影。这属于对成语适用对象把握不准。“一锤定音”中,此“音”非彼“音”。“音”的本义是和音乐有一点关系的,指锣的音色,但是现在多用比喻义,指最后的决定。这个偏误是因为学生按照成语内部单个语素的字面意义来理解整体义。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都仍只关注词、词组和句子,语素还尚未作为一个正式的层级单位被纳入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体系中。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一是要对成语教材、大纲中的数量与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我们知道,语汇与词汇都具有系统性,语汇教学事实上包含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鉴语汇教学的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这三个特性要与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目的相融合。
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目前在中学语文成语教学中主要以下几种流派,直接法(是以目的语进行目的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听说法、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认知法、功能法(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在进行实际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心理特质及特定的文化环境,选择某一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成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乃至价值观念都紧密相连。不同文化成长环境的差异常常会造成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偏差。
三是要加强教学中对成语的语义分析。对成语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成语语素意义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语义是词义的基础。为了能够准确理解成语的语义,在对中学语文成语教学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汉语教师对成语的类型要有准确的把握。其二,对于汉语成语的高频语素和生僻的低频语素要注意区分。其三,对古今词义不同的成语要注意区分。
参考文献:
[1]马宇环.中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高效性策略浅探[J].考试周刊,2011,(58):58-59.
[2]杜娟.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12):40-41.
[3]田启群.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
[4]严义文.巧用成语导入[J].中学语文教学,2005,(9):23.
高中语文常用教学方法范文篇3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学英语教师在工作中通常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两种语言相互干扰,即双语互扰的问题。受双语互扰影响,教师的话语,无论是英语的,还是汉语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语言规则,出现语言偏误。教师的语言偏误涉及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方面面。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双语素养”这一概念,并就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本体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问题,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英语素养和汉语素养各自所应包含的内容,并在语言素养内容的基础上又拟定出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标准,希望对中学英语教师有所帮助。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学英语教师使用双语教学,他们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运用一种语言时,常常会受到另一种语言干扰,出现语言偏误。教师们也想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降低两种语言之间的干扰。就这一问题,我们在河北省部分中学做了一次关于双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学英语教师,调查结果如下:在日常工作中,有66%的教师倾向于使用汉语处理事务;另有34%的英语教师则更喜欢使用英语处理事务。在思考教学问题时,45%的教师直接用汉语思考;35%的教师先想好汉语,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只有20%的老师直接使用英语思考。在授课效果方面,27%的教师认为使用纯英语教学效果更好;52%的教师认为使用汉语解释难点效果更好;还有21%的教师认为比较英汉语言异同效果更佳。在使用汉语方面,7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汉语表达受到英语的影响,常常偏离汉语规则和习惯。不难看出,教师通常要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工作,使用过程中,难以做到相得益彰。常理认为,两种事物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促进,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表明,两种语言长期混合使用,彼此产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正面的,相反,使用双语的教师,在运用英语时受到汉语干扰,而在运用汉语时又受到英语干扰。就个人言语而说,英语中带有汉语的影子,汉语中又带有英语的影子,英语既非纯正的英语,汉语也非纯正的汉语。这种现象在英语教师中长期存在,这不仅困扰着教师们,还对英语教学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毋庸置疑,作为英语教师,谁都希望提高自身的双语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们认为提高双语运用水平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双语素养。什么是双语素养?我们把对两种语言的有效操控能力称作“双语素养”。本文针对双语素养展开研究,力求找到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衡量双语素养的标准,为教师提高双语素养提供可参考的目标。
1双语素养内容
1.1与双语素养有关的英语内容
英语素养内容包括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部分。英语知识有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三项。语音知识具体包括:字母读音、音标读音、轻重音、不完全爆破、元辅音拼合、音变(元音弱化、音的脱落、同化)、语调、词间连读、节奏等。[1]前两项是最基本的语音知识,其余的是语音运用知识。词汇知识涉及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读音指词的静态读音和词的语流音变,词义指词的基本义、引申义、语境义和新义,还有词的同义、近义、多义和反义。词的用法指词的常规用法,词的灵活用法和词的新用法等。综合起来看,词汇数量庞大,用法多样,中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应当在一到两万之间,这个量约是高中毕业生词汇量(3000~5000个单词)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词汇量一般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语法知识涵盖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词法指词的构成方法,如派生、合成、转化、缩写和简写等。句法指组词成句的方法,分为词语层面和句子层面两块:词语层面有词类的划分,词的语法形态,词的搭配,还有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形式;句子层面有句法成分,句子类别,从句的使用规则,主谓一致原则,各种句式等。[2]这部分内容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的英语知识。
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听力方面:能听懂日常交际会话,包括带有一定地方口音的谈话。能听懂关于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的讲座和录音。基本能听懂国际新闻、娱乐新闻、采访谈话等广播电视节目。表达方面:能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诉求。就教学内容进行表达时,做到语音语调纯正、语流顺畅、节奏明快、内容准确、条理分明。表达专题性话题时,经过事先准备,基本做到内容正确、前后关联、逻辑合理、不拖泥带水。阅读方面:阅读兴趣广泛,对国际关注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科技问题都应涉猎,做到能抓住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意图、正确把握作者态度。能欣赏现当代文学作品。能读懂有关英语教学的研究文章,从中获得借鉴,推进教学工作。写作方面:能写出基本符合文体特征的文章,做到用词准确妥帖,前后呼应,色彩鲜明;做到句式选用适应文体风格;做到准确选用修辞格。翻译方面:口头翻译做到意思传达准确,词句选用正确,文化传递到位,避免歧义发生。笔头翻译做到突出语言特点,符合语言习惯,传达文化信息。
跨文化交际要求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理解英美文化,能辨别并接受英汉文化差异,努力探求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渊源,尤其是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尽力避免习语和习惯搭配中的文化失误。
1.2与双语素养有关的汉语内容
汉语素养内容包括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五个方面的知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汉语语音指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声韵母拼合规律,四声调值,语流音变,轻声,儿化,节奏,韵律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的正确发音,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汉字内容指汉字的读音、字形、意义。要求掌握汉字的书写笔画、书写顺序,汉字的形体结构类型,汉字形旁的基本含义,常用声旁的读音,常用汉字的标准读音(含常用多音字),形旁和声旁与整字的关系等。词汇内容指词素的音形义,3500个常用词的词形、语音和词义,虚词的语法意义,合成词和派生词的基本构词法,常用成语、俗语的结构和意义,常用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意义和用法差别等。能力要求:词语运用恰当、准确。语法内容包括词的构成、短语的构成以及句子的构成。词的构成主要指语素的分类及其特点,构词法,词的分类和词的句法功能,语素与汉字的对应关系。短语的构成主要指短语的构成方式以及语义搭配。句子的构成主要指单句的分类及其特点,复句的分类,复句与单句的区别,谓语的构成等。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掌握汉语的句式特点及其使用环境。修辞内容主要有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及语体风格。能力要求:掌握汉语词语意义的锤炼方法和语音的锤炼方法,掌握汉语句式变换的方法,掌握各种辞格的形式,学会欣赏和运用常用辞格,能够根据语体风格安排词语和句子。[3]
2双语素养标准
以上讨论了与双语素养相关的英语知识、汉语知识及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下面我们再谈一谈双语素养标准问题。中学英语教师语言素养的最高境界就是灵活自如地驾驭语言,让语言传递出必要的信息,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展现出高度的智慧,释放出诱人的魅力。
2.1运用双语正确表达的能力
语音正确标准、用词准确简练、语句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习惯是顺利进行交际的第一层级。教师在运用双语时应多加关注中介语的产生情况,利用双语语言知识尽力自我修正语言偏误,注意遵循英语和汉语各自的标准和规则,避免将汉语规则套用在英语上,反之亦然。教师正确地运用双语可以提升自我想象,起到示范作用,能为学生语言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营造有利的环境。
2.2运用双语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师无论是讲解知识,或是指导学生活动,或是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或是评判学生作业,一定要做到双语运用准确,切合语言使用的环境和目的。指导性话语切忌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万不可使学生不知教师所云。评价性话语应尽力使用客观准确、明白易懂的言语,不能偏离实际,随意夸大或缩小都可能使学生产生言过其实或言不到位的感觉。准确地使用双语能帮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认识,使学生学而能得,准确地使用双语也有助于学生较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水平。
2.3运用双语区别层级的能力
中学跨越六个年级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积累的双语语言知识逐年增加,语言运用能力也逐年提高。此时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感性思维后期与辩证逻辑思维前期的过渡时期,对话语的理解能力呈现阶梯状特点,即对话理解能力逐年递升。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知识基础和语言接受能力的差异选用学生当下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这样做才能赢得学生回应,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也就是说,教师运用双语要注意分等级,分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各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
2.4运用双语体现逻辑的能力
语言逻辑性意味着教师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以及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方法进行语言教学。一则是语言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完整地表达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词、短语和句式的分类以及语言单位的运用条件通过逻辑手段教给学生,而不能违反逻辑,随意解释语言现象。再则,学生的逻辑思维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逻辑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所学课程的内容和该课程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又主要是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唯有语言的逻辑性才能使学生逻辑思维得以有效训练。
2.5运用双语得体表达的能力
语言得体是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英语语音上的得体就是指说英语要有洋腔洋调。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话方式具有开口度大,口腔后部的肌肉运动范围大,常常运用语流音变、连音、不完全爆破音,重点放在重音上,以轻重音交替规律来体现语流节奏,语调以平调为主等等的特点。教师英语语音得体正是学生们期待的,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能讲一口“excellentoralenglishandbeautifulaccent”。[4]词语选择的得体是指运用词语要符合英语习惯,通常一般性话题的表达注重使用“小”词儿和习惯搭配,专业性话题的表达则注重使用“大”词儿。句型选择得体则是指口语多用简单句和并列句,而书面语却要多用复合句以及非常态句型。这些方面都与汉语表达方式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尊重英语和汉语各自的表达特点就是遵从语言的得体性。教师需注意话语表达适合具体情境和文化,主动把握交际过程,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语言。
2.6运用双语激励学生的能力
成长中的学生内心深处盼望着来自老师的鼓励,得到老师鼓励的学生会加倍努力。教师的激励性话语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是从学习和做人的双重角度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推进器。激励性话语带给学生的是自信的建立、成功的体验和美好的希望,激励性的话语也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双语言语唤起学生的内在力量。
2.7运用双语增强亲和力的能力
学生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他们害怕老师那具有伤害力的语言,他们说:“theyshouldnotbecrueltothestudents.theyshouldnothurtthefeelingofstudents.”[4]老师的话语应体现爱心,应体现亲和力。富有爱心的话语可以拉近学生与英语的感情距离,使学生喜欢英语,愿学英语,学而不疲。亲切、和蔼的话语能创造出令学生感到愉悦的氛围,而令人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处在乐学的精神状态下。[5]不言而喻,学习效果自然会提升。
2.8运用双语产生幽默效果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魅力。学生希望老师有“agoodsenseofhumor”[4]。教师幽默的语言能打破沉闷的气氛,能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幽默的语言能缓解学生的语言焦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还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调整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因身处与教师对立的地位而产生拒绝接受老师要求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学中应适当地适时地利用双语的混用或者英语汉语各自的特点送给学生一些幽默。
2.9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
运用双语整合信息的能力一是指教师运用双语对教学资料进行检索的能力。《新课标》在内容的编排上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教师必须学会自己组织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利用英语和汉语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和筛选合适的语言材料,以满足教学需要。二是指教师运用双语信息处理工具对英语教学素材和教学科研资料进行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学会运用双语词典,学会运用网络、计算机、音频和视频等工具,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双语工具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整合语言教学素材,处理教学研究成果。
2.10运用双语取得艺术效果的能力
这里指教师语言的审美价值。运用双语既要体现语言的外在美又要体现语言的内在美。从外在审美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在形式上应当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形象具体,简洁生动,清新明快。这样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外在美。从内在审美方面来看,教师的语言应当饱含教师的爱心、智慧、激情和学识。富有内在美感的语言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情感和人格魅力[5]。教师的双语审美价值体现的是教师对语言的高超把握能力和对学生的真爱之情。追求双语的艺术效果是教师语言素养的最高境界。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学英语教师双语素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也提出了衡量双语素养的十个标准。然而我们认为要想客观地评价双语素养,还需进行指标体系的权重研究,为有关部门和广大教师提供量化指标体系,使标准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概论(第三版中文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张道真.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惊蛰养生短句精选(整理24句)
- 阅0 惊蛰养生短句精选1
1、惊蛰到了,春雷萌动了,动物睡醒了,万物复苏了,阳光变暖了,友情也加温了,我又开始想你了,祝你无事烦心,事事顺心,天天开心!
2、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3、惊蛰到,春.....

年精选优美伤感句子汇编句(整理58
- 阅0 年精选优美伤感句子汇编句1
1、习惯了一个人,在午夜里寻找你的气息,抚摸枕头旁你的痕迹。
2、无人问津的渡口总是开满野花,我像我爱你却又支支吾吾说不出口。
3、漂泊天涯,寒.....

独特且风格融合的可爱、霸气与萌感
- 阅1 【动物系萌兽】
奶凶豹豹喵
虎爪棉花糖
狼耳小甜熊
兔拳暴龙崽
狐火糯米糍
狮吼布丁喵
鲨齿奶泡芙
狼吻樱花糖
豹纹草莓熊
鹰爪棉花糖
【食物系萌物】
11. 芝士虎皮卷
12......

闺蜜朋友圈说说句子大全句精选(整
- 阅0 闺蜜朋友圈说说句子大全句精选1
1、用温柔做眉笔,描画纤纤柳叶;用聪慧润双眼,点亮两池秋水;用热情涂朱唇,浸染一点惊艳;用绵绵情意束细腰,造就摇曳生姿。姐妹日,祝福我们两个貌美.....

优秀党务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阅:1扎根基层践初心,党建引领促发展 ——[姓名] 先进事迹材料 自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以来,[姓名] 始终怀....

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
阅:2个人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一) 过去一年,我在思想上经历了诸多转变与成长。工作中,我愈发深刻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

个人工作总结(个人通用)
阅:1个人通用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这段时间,我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也经历了成长与进步。 工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