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例(3篇)

来源: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进展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症状不典型、"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慢性并发症多的特点[1]。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思想麻痹,难以积极配合治疗[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和健康促进的一种重要手段。

1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形式

1.1口头宣教这是临床上最常用、最主要的健康教育方式,适用于不同层次的老年患者,特别适用于听力尚好、视力欠佳的患者。健康教育实施者可根据患者不同的接受程度,针对患者的需求提供其所需的疾病知识和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1.2书面形式主要针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理解力比较好的老年患者,也适用于听力下降、视力尚可有文化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在门诊、病区、社区等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开办宣传栏等[3]。主要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及宣传栏传播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是广大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1.3举办知识讲座这是近几年医院门诊经常进行的一种比较新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是在门诊固定的时间召集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投影、录像等影像资料形式系统的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同时现场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而患者之间也可以进行糖尿病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经验交流[4]。这种健康教育的形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比较贴近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吸引大多数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

1.4举行俱乐部形式的健康教育杨路敏[5]等在对1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键康教育中采取俱乐部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情景教育及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患者之间的讨论,加深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使患者更易于掌握和接受疾病的知识。俱乐部小组成员包括糖尿病专科的专家、高年资糖尿病专科护士及资深糖尿病营养师等。俱乐部可举办1次/w健康教育讲座,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糖尿病疾病知识、饮食指导、药物应用、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1.5家庭式健康教育高学兰[6]等对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访视中发现部分老年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是老年人承担了家庭中过多的家务劳动和抚养孙辈的责任,同时,为了迁就家庭其他成员的饮食习惯,导致不能有效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因此,家庭式糖尿病健康教育中,不仅对患者,也要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让家属共同参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张蓉[7]等对74例年龄≥60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式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家庭随访,以家庭为中心利用与患者和家属接触的每次机会进行健康教育及糖尿病知识培训,使家属对患者起到指导、督促和监督的作用,患者能在家属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家庭式健康教育让老年糖尿病患者掌握了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能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能主动将血糖变化反馈给医师,查找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了血糖控制率,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家庭式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能得以延续,是一种更容易接受、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的方法。2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社区护士及临床护士等。

2.1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姜梅[8]在对60例老年糖尿病的观察中发现,糖尿病控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良好的自我护理。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环境,糖尿病的治疗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还需要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因此,健康教育还应将患者家属列为健康教育的对象;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基础疾病比较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患者的生活还需要家庭护理人员的参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种治疗,特别是饮食治疗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向患者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是饮食治疗知识,使家属了解糖尿病各种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计划中,以提高患者家属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配合作用。

2.3对社区护士及临床护士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苏玲华[9]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以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配合健康教育为主,其中以糖尿病健康教育为核心,他们对400名护理人员调查发现62%的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基本认知不足,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仅仅停留在课本中的知识水平,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更新不够,说明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匮乏。付阿丹等[10]通过对679名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把健康教育引入临床路径,使健康教育程序化、具体化和目标化能有效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质量,92.2%的临床护理人员愿意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式工作。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社区护士和临床护士作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加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专科知识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健康意识,使护士承担起健康教育的重任,护理人员能有信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以满足患者的知识需求,积极预防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嘱服药、血糖自我检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正确注射胰岛素等。

3.1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龙小青等[11]通过对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认为,饮食治疗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部分患者经饮食治疗后血糖能恢复正常,说明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陈庄妹[12]通过对1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观察认为,合理的饮食控制应根据老年患者自身情况来制定,应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营养的摄入。而张国荣[13]认为饮食控制对远期达标和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饮食控制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年龄和活动量来计算患者一天的总能量的需求,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应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能量的50%应来源于主食,20%~30%来源于蛋白质,10%~20%来源于脂肪,在此基础上还应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膳食纤维,按次比例合理搭配患者1d的饮食,同时应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等。健康教育者应主动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协助营养师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强调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禁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3.2运动锻炼王军梅等[14]在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指出,运动能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冠脉循环,减少易患因素,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机体利用糖原的能力。孟景林等[15]认为,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利于降糖,对老年糖尿病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提倡适当运动。梁红霞等[16]认为,适量运动不但可增加热量消耗,还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可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坚持在用餐后1.5h左右进行打太极拳等慢运动锻炼,时间以30~40min为宜,避免低血糖反应。

3.3遵医嘱服药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主要措施,药物治疗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两类,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合理用药是糖尿病治疗有效的关键。岑德宁等[17]对6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3.4血糖自我监测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发生各类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而控制血糖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血糖自我监测是近年来糖尿病防治工作的主要进展之一,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为调节用药剂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便于发现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长期将血糖控制在一个良好水平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唐金秀[18]等调查发现,34.56%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不了解,32.35%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目标不清楚;而进行自我监测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27.59%的患者血糖监测操作方法不正确,33.33%的患者血糖仪保管和血糖试纸的保存不当,59.7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未完整记录血糖检测值和监测时间。这些均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血糖仪的操作培训,指导患者正确应用血糖仪,及时记录血糖水平,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目标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提高患者对血糖自我检测的认识水平,解决目前糖尿病检测管理的薄弱环节;同时,患者通过进行自我血糖的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可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并能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5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果控制不当很容易诱发其它的基础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涉及全身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它们是糖尿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整体病变的组成部分,病变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由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高粘、内分泌失调,高胰岛素血症,动脉硬化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及控制好坏有关,病程较长的患者,特别是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者,较易于合并多种并发症。目前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多种感染等。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性高,预后较差,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3.6低血糖的护理丁一琴等[20]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伴发自主神经病变,如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患者表现不典型易漏诊,且不合理用药、老年患者伴发的并发症、不合理的饮食、运动因素等均可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期间,也易发生低血糖,健康指导者应告知患者要特别注意有无出冷汗、饥饿感、心悸、恶心、手足震颤等低血糖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立即口服糖水或进食,以改善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同时要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宣教,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进行自救;老年糖尿病患者还要尽量避免饮酒、运动要适当,以不感疲劳为宜,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7正确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以胰岛素分泌异常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药物治疗是控制患者血糖的主要措施。随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逐年增加,胰岛素治疗作为降低血糖、控制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已逐渐被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在临床工作中,胰岛素笔因操作简单、剂量准确、携带方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张俐[21]在对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因患者年老,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及记忆力皆比较差,在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时有54%的老年患者因经济原因、23%的老年患者表示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与指导、15.5%老年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依从性差而会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笔针头。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通过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笔针头危害性的认识,改变患者的观点及行为习惯,做到正确使用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减少因注射造成的伤害。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指导患者胰岛素注射的剂量、时间应准确、胰岛素笔应避光保存,告知患者胰岛素笔的有效期,注射胰岛素时的注意事项,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等。柴红[22]对2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发现,长期注射胰岛素会导致患者的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因此,健康宣教员要告知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同时应注意在注射过程中不能出现皮下硬结等。

4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老年患者极易发生糖尿病并发症,且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具有致残性、致死性高、预后差的特点,易造成社会、家庭沉重的负担,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亓东红[23]对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可以有多种原因诱发:社会心理应激、性格原因、家庭原因、疾病和经济压力等,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紧张、恐惧、厌世等。李强翔[24]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内疚、歉意,焦虑、恐惧心理,悲观、自暴自弃、失望、绝望心,猜疑心理,负性情绪,松懈心理等。对于老年患者的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健康教育人员可进行相应的疏导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4.1一般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患者心理问题和思想情绪,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对轻度心理障碍患者可进行一般的卫生宣教,解除他们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和悲观情绪,宣教的内容可以从健康保健、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等5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老年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保持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对中、重度心理障碍患者则宜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等,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讲解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变化,告知患者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及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可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4.2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暗示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愤怒、怀疑、悲观等负面情绪,应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如对焦虑、恐惧的患者可多安抚,稳定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积极言行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怀疑和不信任的患者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向患者解释不接受或不配合治疗对其本身的疾病不利,建议患者多与病情稳定的患者接触,消除患者的怀疑。对悲观、失望的患者,健康教育者可多接触患者,用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糖尿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并请恢复较好的糖尿病患者现身说教,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悲观心理。

5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我们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已普遍开展起来,但我们的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形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护患、医患之间还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说教性比较强,实践不足;缺乏个体化特征鲜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力量还比较薄弱。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可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随着老年糖尿患者的不断增多,通过社区的延伸服务实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规范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流程,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改善老年糖尿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华,郝秀仙,魏华,等.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253-254.

[2]王晓军,苏运辉.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教育方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41.

[3]李玉兰,冯晚兰,曹翠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09,1,7(1):89.

[4]程红.浅谈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0):41-42.

[5]杨路敏,何志兰,林少珊.俱乐部形式的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45-46.

[6]高学兰,徐桂华,姚旭,等.家庭访视频率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2011,15(8):34-36,44.

[7]张蓉,范仕琼,贾先翠.家庭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72-73.

[8]姜梅.遗忘规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17-118.

[9]苏玲华,张毅聪,吴微.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2-76.

[10]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28:3268-3270.

[11]龙小青,刘娟.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130-131.

[12]陈庄妹.糖尿病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60-561.

[13]张国荣.探讨对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中):214.

[14]王军梅,王军爱.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健康教育[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318

[15]孟景林,朱玉.综合防治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学,2012,7(27):218-219.

[16]梁红霞,时红.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41-42.

[17]岑德宁,伍艳靖.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内科,2009,4(5):837-838.

[18]唐金秀.血糖自我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C):12-13.

[19]陈艳.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足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119-120.

[20]丁一琴,吕建渊,王浩.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11.

[21]张俐.老年糖尿病患者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针头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2,10(6):86-87.

[22]柴红.老年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70-71.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流动医护人员23人,其中医生12人,护士11人(护士长1人,护士10人)。每次服务通常由1名医生与1名护士协同组成医护小组,护理工作由护士长统一管理,护士长负责排班及护理分工统一调配。选取1名医生兼流动医护小组总组长,从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中随机抽取服务对象,每轮约抽取社区老人总数的30%左右。在某一轮的服务过程中,共抽取服务对象312人。办公室护士负责将抽取信息及时传送到各个医护小组,医护小组根据服务对象有关情况做好服务准备。

1.2方法在该轮所服务的312位老人中,其中患者292例,占90%以上。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健康咨询与健康教育: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生活规律及生活习惯等;指导老人饮食起居,强调老年人合理饮食起居重要性,同时加强心理指导。②体检: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血压、查心电图、查随机血糖。③根据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给氧、输液。④家庭护理培训。对服务对象家庭成员进行一定的家庭护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对老人进行更好的日常护理。服务完成后,流动医护小组记录每位老人信息和服务内容,存入电子档案,并制定适当时间定期回访[1]。

出诊服务中同时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研。入户调研292例老人文化程度、职业、患病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其中,大学及以上205例、高中/中专72例、初中15例;职业包括退休大学老师和退休工人;患病情况方面,冠心病93例、糖尿病102例、脑梗死82例、乙型肝炎10例、前列腺增生14例。生活自理情况方面,其中269例生活能自理、23例生活半自理。首诊建立健康档案,对服务对象进行测血压、查心电图、查随机血糖等。1~2个月之后再进行回访,并进行上述各项目的重查和检查指标的比对,促成老人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统计服务对象对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是否形成。

1.3护理方法①提供个性化护理。疾病护理与健康教育并行,达到护患认知统一[2]。②健康方式建立,通过健康教育帮助老人认识和改变不良行为,逐渐形成较好生活方式和习惯。③提供人情化护理,流动小组深入家庭,及大方便离退休职工,使患者享受到亲情。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拉近了,与患者感情更贴近,人本服务的理念得到深化[3]。⑤评估社区老人健康和功能状态,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有效护理和其他卫生保健服务,并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调研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率比较,见表1。

表1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理念形成率比较(%)

时间例数知晓相关疾病知识健康生活理念形成

干预前29267.862.0

干预后29285.0a81.0

注:与干预前比较,aP

3体会

3.1上门服务排除了老年患者孤独与寂寞感。老年患者可以小病不出家门而得到较好医疗护理。

3.2入户建档,为所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筛选老年患者,并根据所患疾病分类排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社区老人实行三级预防。

3.3社区流动医护小组服务照顾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解决老人的就医难题,同时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

3.4护士、家属、患者融为一体能够随时与老人沟通。护士通过家属的支持更全面了解老人病情,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心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篇3

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再加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趋于缩小,以及子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存在着差异,高龄老人多数伴有失能,子女难以照顾老年人,诸多因素使得家庭养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养老遇到了资金、场地、人才等难题。目前养老护理员护理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缺乏专业训练,未建立与执行职业准入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养老事业的需求,不能让家庭放心、老人省心、养老机构安心。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沟通能力强,形像气质好,精力充沛,将大学生培养成养老护理员队伍,一方面为解决养老护理员队伍短缺提出了方案,同时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从业人员学历偏低

制约养老服务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未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多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有研究者在2008年对杭州市17家老城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情况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学历:294名护理人员中有22人为护理中专学历,272人为非护理专业,其中15人为大专学历,从事管理工作,257人为中学及以下学历(81.7%接受过老年护理方面的培训);街道敬老院及民办敬老院护理人员中没有护理学历。正是由于护理员的文化水平低,使得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也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在护理员队伍中有临床医学、护理或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培训经历的护理员寥寥无几,只经过民政部门组织的岗位技能培训的也不多,大多数是未经过正规培训的农民工。2008年民政部王振耀司长曾讲到: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规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现阶段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总体满足率只有15.9%,其中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仅3.16%。全国的数据显示有32万的为老服务人员中具有职业资格证的只有2万人,比例为6%左右。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长期开展的关键。

(二)缺乏专业培训

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认为只要能吃苦就能做好养老护理工作,对培训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受当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等限制,培训起来难度大,较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专业培训机构也较少,大多数培训都以短期的观摩或个别帮传教式的指导,不能解决整个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问题。大多数养老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实现养老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现有养护人员普遍存在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差的问题,只具备一般的服务技能和护理知识,缺乏医学、心理学知识,无法对老人,特别是半自理、不自理老人进行有效的专业护理。养老护理员的人力来源大多是周围农村或进城的农民工。

(三)社会需求与现实服务水平矛盾突出

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同时80年代又施行了计划生育,导致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不断增大,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需要社会机构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护理人员以非专业人员为主,服务水平、态度等方面很难符合高要求,很难提供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养老服务。

(四)数量缺口较大

我国有家庭养老的传统美德。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和20世纪末人口老龄化的急剧转变,传统的集中型大家庭向分散型核心家庭或小家庭转化,甚至出现老人单身家庭,人口金字塔倒置,严重削弱了传统家庭的家庭养护功能,迫切需要发展机构老年护理。目前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缺口非常大,出现用工短缺的养老机构越来越多,有些养老机构在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专业护理人员情况下,不得不临时招聘农民工顶替。这样一方面人员流动性大,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护理工作责任和压力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口平均寿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养老机构的高龄老人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不再仅限于简单的保障基本生活,还需要能提供一定的医疗、娱乐等服务。

(二)社会地位不高

社会上存在着养老护理员工作不需要什么文化,只需要农村妇女就能从事。养老护理员低待遇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工资低的仅有800~1000元,高的也仅有千余元,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购买社会保险。护理员大多是临时工,执行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一旦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就跳槽,变换工作很频繁。低待遇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机构收费较低、运营成本较高,在缺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养老机构只能通过精简员工、降低待遇来维持。其次,在政府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不排除少数经营者有克扣员工工资待遇的行为。

目前收入水平较低,工作也不能得到社会很好的认可。工作队伍还不够专业化,另外受传统观念、收入水平、社会定位等多方面的影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社会认知程度不高,社会地位偏低。

(三)缺乏相应激励政策

传统观念一直把老人看成是:衰弱、无价值、贫困的社会边缘人群,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负面、消极的老年歧视观念也严重影响着医疗护理服务业,表现为:治疗护理环境较差、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素质低;老年人受歧视、被忽视,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更谈不上优先权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

三、机制建立原则

(一)以激励为导向的原则

养老服务虽说是朝阳产业,但属于微利行业。不管是公办还是民营养老机构,都存在成本核算,有报道称,许多的社区托老所因经费缺乏停止运营。目前一些养老院、托老所能维持运营,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但是随着新劳动法的全面实施,劳动力成本必然上升,而养老服务的收费标准是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的,要保证一般老年人能住得起养老院,同时要能留得住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为老人服务,建立稳定的专业化养老护理员队伍,所有的这一切,在养老机构自身努力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在各个政府扶持的方法方案中,加大对养老事业的财力支持是对养老事业最大的支持。制定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的相应激励制度,鼓励受过专业训练的相关专业学生加入养老护理队伍。为大学生护理员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消除正式工与临时工的差别,使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有保障、归属感、成就感,以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二)重培训

对在校大学生引入专业护理、康复保健、老年心理护理、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教学,并在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专业训练,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分批组织学生学习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培训,按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服务技能。

(三)可操作原则

一方面要考虑当前大学生的从业意向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意义,掌握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前景。另一方面,摸清当前已有课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培训课程,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合理组织培训形式。对相关工作进行预算,从政府、相关机构、高校等多方面努力获取经济上的支持,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四、机制的建立

(一)深入研究需求

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养老服务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年龄、专业、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调研进入养老服务机构或期待进入养老服务机构老人期望的护理人员特点,并认真分析其内在原因。对当前护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找出现状与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内老人需要之间的差异,并寻求解决办法。

(二)科学设定培训体系

当前护理员对护理行为规范、心理知识、一般护理知识、营养与饮食、老年病护理、沟通技巧等知识掌握不深,不能全方位应对各种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无从谈起。基于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理常识、心理学、沟通技巧、基础医学等相关知识为一体的科学培训知识体系,建立讲课、观摩、实习、总结、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养老护理技能比赛,激发大学生提高护理技能、技巧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和养老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相应制度

为了激励大学生加入养老护理机构,需要建立就业奖励、从业人员规范、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养老护理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从制度上清除障碍,使大学生进入养老护理队伍切实可行。

(四)加强高校与养老院、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主要负责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招生及日常教学管理,负责养老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社区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见习与实习机会,并积极向学生及高校反馈,建立培训联系。养老院为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提供专职或兼职机会,为高校提出培训建议,建立日常交流沟通机制。

(五)建立绩效监督诊断、反馈机制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范例(3篇)

    - 阅0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范文数学核心素养指学生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范例(3篇

    - 阅0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范文关键词:视频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技术研究随着现代视频网络和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使我们清醒的看到,由于培训教师的现代培训观念尚需进一.....

    法律事务专业优势范例(3篇)

    阅:0

    法律事务专业优势范文篇1“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力图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和优化教师队伍....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例(3篇)

    阅:0

    老年人家庭护理知识范文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进展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临床....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范例(3篇)

    阅:0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考范文数学核心素养指学生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