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整理2篇)
来源:
大豆分离蛋白范文篇1
关键词:生物技术大豆深加工
中图分类号:TS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08-01
生物技术是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另外,包含着着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在医药、食品、材料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产业链和经济效益。生物技术也应用到大豆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福利。
1大豆深加工工艺
大豆深加工工艺就是在保证大豆营养成分不配破坏的前提下,独立的分离各种营养成分,提高大豆营养的附加值,更好的利用大豆营养成分。这一工艺是大豆产业中较长的生产工艺链,使大豆成分达到了其应有的价值,打破了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产品占据市场的情况,使一些大豆深加工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大豆深加工工艺流程是基于大豆中的营养成分通过一定的技术可以分离为基本原则的,这一工艺流程主要是大豆豆脂和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辅助以大豆磷脂、大豆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的分离提取。
2酶工程在大豆深加工工艺中的应用
2.1酶工程在大豆油生产中的应用
早期把酶工程应用到制油生产领域的是外国学者Sosulcki等学者,他们采用酶处理菜籽油料提油率比传统非酶工艺法提取油提取率高20%左右。介于此工艺,我国学者浙江大学的谢向茂等人运用酶工艺法提取了大豆中的大豆油。其他学者也相继应用酶工艺法提取大豆中的大豆油。通过研究发现,运用酶法提取大豆油,此工艺处理条件比较温和,降低了大豆蛋白变性的程度,提高了大豆蛋白的提取效率。
2.2酶工程在大豆蛋白肽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酶水解大豆蛋白,得到合理的氨基酸比例,酶解后,大豆蛋白成分比例改变,蛋白特性改变,产物粘度低,分散性好,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比纯大豆蛋白具有更高的加工特性和功能特性,是一种优良的加工工艺。通过酶工程酶解大豆蛋白肽的关键技术是酶的选择及反应条件的确定,同时还要控制酶的量及选取的酶的支出费用等因素,因此,重复利用酶工程所用的酶将会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2.3酶工程在大豆低聚糖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大豆可溶性寡糖的总称,能直接到达人体肠道下部,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具有抗淀粉老化的作用。大豆低聚糖的粘度一般高于蔗糖与高果糖,具有低保湿性和低吸湿性等特点,其渗透压接近于蔗糖,热值低,因而,可以用于烘烤食品替代蔗糖。传统的生产工艺制备的大豆低聚糖纯度比较低,限制了其的应用范围,并且与国际同类别产品无法相比较。传统的单纯分离方法,损失较大,利用率较低,很难进行扩大进行工业化生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保健意识的逐渐提高,大豆低聚糖市场逐渐升温,促进了研究单位对其的关注度,并增加了对其的开发力度。一些学者,通过采用酶工程可将大豆低聚糖中的部分蔗糖进行转化成低聚果糖,有点学者通过对酶进行化学改性提高了大豆低聚糖的稳定性,提高了大豆低聚糖的热稳定性,提高了其的利用空间。
2.4酶工程在大豆膳食纤维生产中的应用
总所周知,大豆膳食纤维是比较复杂的混合物,纤维分子中的糖苷键,聚合度和支链结构决定影响着人体中相应成分的功能特性。大豆分离的豆渣粉中含有大豆膳食纤维,其持水力效果好,可以吸附阳离子,有机化合物,有很好的乳化性能。我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所得膳食纤维的纯度比国外产品低了将近百分之二十,但是国际市场中对膳食纤维有大量需求。大豆纤维是从大豆豆渣中提取出来的,目前提取的方法可采用生物技术中的酶工艺法。用适量蛋白酶就可出去豆渣中残存的蛋白质,水解蛋白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水溶性,能获得纯度较高的膳食纤维。
2.5酶工程在大豆异黄酮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中含有少量异黄酮,其对雌激素相关的疾病具有防治效应,其化学结果页与雌二醇相似,因此被人称之为植物雌激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还能降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大豆异黄酮主要是外国企业为龙头,对其大量开发应用。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也逐渐提高了对其的提取能力,产品的纯度也达到了与国外公司的水平。通过酶工艺可以酶水解大豆异黄酮苷元成大豆异黄酮,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3发酵工程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
3.1发酵工程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般在大豆深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水中多含有大豆乳及有机成分,依据环保条例,这种终端污水不允许自由排放的。选择合适的细菌发酵大豆废水中所含有的有机成分,就能制备出沼气能源,解决部分能源问题,也能降低最终排放物中的COD值,达到环保节能目的。这种方法被大多数大豆企业利用。
3.2发酵工程在大豆蛋白肽生产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代谢可以合成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学者刘唤明等人用枯草芽孢杆菌,结合酶解与发酵法,对大豆蛋白肽做了发酵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大豆蛋白的水解度可达到60%。
3.3在豆渣中的应用
豆渣除了可以制备膳食纤维以外,还可以利用剩下的物质进行发酵生产饲料。通过对豆渣进行发酵,获得发酵菌体较合适的培养条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培养,结果可以得到高达29%含量蛋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饲料添加剂。
4结语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在医药、食品、材料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产业链和经济效益。本文讲述了生物技术在大豆深加工工艺中的应用。大豆深加工工艺流程是基于大豆中的营养成分通过一定的技术可以分离为基本原则的。包含了酶工程在大豆深加工工艺中的应用和发酵工程在大豆深加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祥茂,钱俊清.水相酶法处理萃取大豆油工艺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
大豆分离蛋白范文篇2
2013-07-2508:08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蛋白质的摄取量有所提高,又因动物蛋白中含有胆固醇,长期食用易诱发心脑血管、肥胖等疾病,所以人们对植物蛋白更加重视。我国富产大豆,随着科技发展,豆制品加工已不再是传统的豆腐制品了,而是向着高蛋白质、多功能性的蛋白产品发展。所以大豆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组织蛋白的生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在国内,上述几种蛋白的生产只是刚刚起步,生产厂家还不多,生产技术还有待于提高。采用乙醇法生产大豆浓缩蛋白的有上海青浦炼塘蛋白厂、大庆植物蛋白厂,此法与蛋白质浓缩分离生产工艺(酸碱法)相差较大,用同一套生产设备生产分离、浓缩两种蛋白,目前只有一、二家。从生产工艺和加工手段看,借助于国内现有的碱浸酸沉法生产分离蛋白的设备,再吸收各厂家尤其是美国的生产技术,采用合适的生产工艺。即可生产出合格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并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大豆分离蛋白与浓缩蛋白的比较
1、大豆分离蛋白是低温脱脂白豆片经过碱液萃取、酸聚改性、喷雾干燥等工序将白豆片中可溶性蛋白质提取出来,使蛋白质含量达90%以上。大豆分离蛋白是大豆蛋白中的最尖端产品,具有最好的功能特性;豆浓缩蛋白是将脱脂白豆粉用酸法浸提经喷雾干燥,除去可溶性糖而制得。蛋白含量大于70%,也具有良好的功能性。
2、大豆分离蛋白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90%以上,但加工工艺较复杂、成本高、效率低,平均310吨白豆片能生产出1吨高质量的分离蛋白,并对白豆片的NSI指标要求较高(大于75%)。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大于70%,成本仅是分离蛋白的一半,并且得率高,平均116吨白豆片就能生产出1吨浓缩蛋白,并且营养价值仅次于分离蛋白,但要高于组织蛋白等其它大豆蛋白产品。由于大豆浓缩蛋白成本较低,功能性又与分离蛋白相似,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乳化性、凝胶性、持油性等,在一般食物制品中可替代分离蛋白,所以它同分离蛋白一样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大豆分离蛋白与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比较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1、分离蛋白的生产流程:
低温脱脂豆片—碱液浸出—豆渣分离—酸沉—凝乳和乳清分离—凝乳水洗—次级凝乳和乳清分离—老化—中和杀菌—喷雾干燥。
2、浓缩蛋白的生产流程:
脱脂豆粉—酸浸—一次凝乳和乳清分离—乳清的二次分离—老化—中和杀菌—喷雾干燥。
3、以上可以看出只需将老化之前浓缩蛋白生产工艺排列如下,而老化后的中和、杀菌、干燥与大豆分离蛋白没有大的区别。
4、浓缩蛋白的水浸是将脱脂豆粉和酸水高速混拌,而分离蛋白碱浸是水、白豆片及碱液一起搅拌(因分离蛋白是将原料中可溶性蛋白质溶解在碱液中,再经卧式离心机将不溶性豆渣分离出来)。浓缩蛋白没有将不溶性蛋白质除去,所以它不需要碱浸,只需酸浸。有时豆粉和水混拌时易结块,影响水浸效果,一般生产浓缩蛋白时需一台混合器,使豆粉和水充分混合成为豆浆溶液,这样可以提高产品得率。
5、与生产分离蛋白相比,浓缩蛋白的生产控制要点是酸浸和一次分离。做为一次分离的设备,一般用卧式分离机,此设备是螺旋滚筒式分离机,经高速旋转(要求转速3500、分离因数3500、差数比可调小)产生离心作用,使固液分离。生产分离蛋白时液体部分含有大量蛋白质是半成品,固体部分是残渣被排出。生产浓缩蛋白时稀的溶液中含有无机盐、糖、灰分、杂质等,较浓的分离物是我们所要的蛋白液,因此生产分离、浓缩两种蛋白产品时,所要的蛋白液从卧式分离机的两个不同口出来,操作时要严格区分开来。
6、生产浓缩蛋白的工艺参数如下(以5000吨产品?年计算):酸水浸:温度:50℃,水料比为10∶1,物料23kg?分钟;酸水230kg?分钟,混合成均匀的蛋白浆;酸沉:PH
控制在414—415;
老化:根据产品品种不同,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如
生产粘结性好的浓缩蛋白,添加H2O,保持4小时;
中和:PH为618—710;
杀菌:高温瞬间灭菌,即135℃保持1秒钟;喷雾:干燥塔的进口温度180℃,出口温度85℃。
用分离蛋白的设备生产浓缩蛋白的实例研究
1、从凝胶固形物的含量和乳清固形物含量来看:用生产分离蛋白的离心机生产浓缩蛋白,在调小差数比、增大分离时间的情况下效果是不错的
2、以物料流程的生产能力匹配来看:用15吨?天分离蛋白设备(分离设备、输送泵及干燥设备)能生产浓缩蛋白16吨?天,并且生产分离蛋白所消耗的水、电、汽及化工辅料要高于生产浓缩蛋白的用量。所以用此套设备生产浓缩蛋白是可行的。下面是生产两种蛋白的水、电、汽及酸、碱消耗情况(按每吨原料计算),其它辅料用量基本相同。
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
大豆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大于70%,并且具有较好的凝胶性、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等大豆分离蛋白所具有的功能性,同分离蛋白一样可广泛用于肉类加工、保健食品、调味料及饮料等方面。但目前国内的
特种分离浓缩蛋白产量还很少,它的开发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工作计划
阅:0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计划xxxx年是我市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新局面的开拓之年,也是加快新旧动能....

大豆分离蛋白(整理2篇)
阅:0大豆分离蛋白范文篇1关键词:生物技术大豆深加工中图分类号:TS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08-01....

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收集3篇)
阅:0学校教育教学制度范文篇1第二条本办法中所称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以下简称学习中心)是指经教育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