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优化设计范例(3篇)
来源:
交叉口优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Urbanroadtrafficintersectiondesignisakeyfactoraffectingtheefficiencyofurbantransport.Basedonthelatestcity"urbanIntersectionDesign"trafficintersectiondesigncontentanalysis,thedesignmethodproposeddetaileddesignofintersectionsandtrafficconditionsapplicabletotheadoptionofreasonabledesign,functionaldesigntraffictoimprovetheintersectioncapacity,improveurbantransportationefficiency,improvetheurbantrafficenvironmentplayarole.
Keywords:Urbanroads;Intersection;Nodeoptimization
我国交通工程学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程,交通工程学的基本技术理念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现代城市的发展越发重视前期规划工作,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亦是更加需要做好前期的整体交通规划,现代交通的发展,交通规划环节已纳入决策流程。
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由于道路的纵横交错而形成许多道路交叉口,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咽喉。相交道路各方向汇入的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和转换方向,而机动车与机动车、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车流与行人之间在交叉口处会存在一定的干扰和冲突。车辆在道路交叉口延误的时间占行程时间约30%[1],道路交叉口也是交通事故频发地段。因此,如何正确、科学地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交通,对于提高整个城市道路网络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重庆山地城市的特设地形,为适应现代化的交通需求,在总结重庆市近几年城市交叉口设计的实际经验和借鉴、吸纳国内外相关设计规范、导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已有相关规范在涉及山地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的内容过于零散和实用性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文旨在对最新地方标准――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思路、设计流程、交叉口选型、交叉口几何设计等进行理解与应用,并予以相关设计实例分析。
1平面交叉口定义
过去传统的交叉口概念为: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2]。是指由机动车停车线断面和转弯路缘石线围成的区域,如图1a。而现今,随着道路网路上行驶的机动车辆增加,在交叉口上排队现象时长发生,交叉口规划设计的范围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延伸范围做一体化规划设计更为合理。当车辆运行接近交叉口时,由于转向的需求,车辆运行状态发生变化,需要降低行驶速度寻求自己通过交叉口时转向需求的目标车道。因此,将交叉口空间限定在一般情况下交通流运行状态发生变化的断面围成的区域,即交叉口进出口道展宽起始位置内的区域[3],如图1b。本文基于此平面交叉口空间概念展开讨论。
图1a图1b
2设计流程及渠化设计思路
2.1平面交叉口设计流程
交叉口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同控制方式的交叉口有不同的设计。但“安全性、通畅性和效率性”均为设计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和通行时间进行设计,还包括对交叉口范围内人、车的交通组织。通过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进行合理设计,平衡和协调各种不同性质交通流的路权,增强交通流在交叉口的有序性、通畅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的挖掘交叉口的通行潜力,以最终达到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目的。
图2平面交叉口设计流程图
2.2平面交叉口设计思路
2.2.1提高通行效率
1)均衡路网饱和度
往往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之所以成为“路网瓶颈”,主要是因为车辆在交叉口的有效行驶时间仅相当于路段上的40%左右,即平面交叉口上每条进口车道的通行能力仅相当于路段上一条车道通行能力的40%。因此,使平面交叉口进口车道组的通行能力与其上游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是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关键,也是保证整个城市道路网通行效率得以发挥的关键。
2)减少冲突点实现交通流运行顺畅
合理划分交叉口空间,明确、各股交通流的路权以及运行轨迹[4],使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时空上分离,左转、直行、右转车流各行其道,加以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实现混合交通流运行顺畅。
3)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道路资源不单指道路物理空间上的资源,而是指包含空间设计与控制管理相结合的时空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在“时间上争分夺秒,空间上寸土必争”[5]。
2.2.2提高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是交通出行的首要要求,交叉口的交通安全设计主要是将交通流的渠化与交通信号控制结合在一起,关键在于把混合交通流中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空间上分离出来,在物理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要将空间上存在冲突的各股交通流在时间上分离开来。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对于机动车来说,需要保证其行驶的转弯半径和视距。非机动车和行人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避免其与机动车存在冲突点是安全设计的要点。
2.2.3交通与环境和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与环境协调的体现,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现代城市道路交通景观的评价将连续交通流的线形美和交通的顺畅程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引入评价体系[6],而传统的道路交通景观仅表现在道路线形、街旁建筑、空间设施、小品绿化等方面。
合理的交叉口渠化设计与管理,提高交通流的连续性,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从而减少废气、噪声、震动等污染,正是交通与环境相协调的深层次考虑。
3交叉口选型及几何设计
3.1平面交叉口的选型
1)平面交叉口分类
平面交叉口可按几何形状、相交道路等级和控制方式不同分类。按不同的几何形状可分为:十字路口、T型路口、环岛、多路相交畸形交叉口;按相交道路等级情况可分为: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的平面交叉口、主干道与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次干道与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支路与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按交通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信号灯控平面交叉口(A型)、所有进口道设有停车标志控制的平面交叉口(B型)、设有让行标志控制的平面交叉口(C型)、环形交叉口(D型)、右进右出控制平面交叉口(E型)。
2)平面交叉口选型要素及应用类型
平面交叉口选型需要考虑相交道路等级、相交道路数量、地形及用地情况、道路斜接许可要求、设计服务水平、交通流组成及运行速度等要素。
平面交叉口应用类型主要根据城市道路网规划的橡胶道路类别确定,如下表1
表1平面交叉口应用类型
3.2平面交叉口的几何设计
3.2.1平面交叉口几何设计原则
平面交叉口的几何设计应根据交通量、相交道路等级、交叉口所处区域的交通需求以及用地条件合理确定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指导交叉口的几何设计;在确定交叉口进口车道数和各转向进口车道数时应结合直行、左转、右转实际交通量以及早晚高峰交通特点合理分配各转向进口车道数;在全无管制及让行交叉口的进口道必须布设人行横道线,并增设减速让行标志加以辅助。在相交道路车流量大或视距条件无法改善的交叉口应做停车让行控制或布设限速标志。
3.2.2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
因车辆在交叉口每条进口车道上得有效行驶时间仅为路段上每条车道的行驶时间的40%,为减小车辆在交叉口处的延误,交叉口进口道应进行渠化展宽处理,因重庆地区交叉口处设置专用右转信号控制,所以建议不进行出口道的展宽,减小交叉口范围,进而减小交叉口的延误。
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渠化可通过压缩中央绿化带往道路左侧展宽,也可以通过压缩人行道在道路右侧进行展宽。在交叉口范围较大是可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及交通流向标志作渠化设计,分隔不同转向的机动车流或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减少交通冲突点,保障交通流运行安全。
表2交叉口进口道展宽长度
表3路缘石转弯半径
图3转角交通岛各部分要素示意图
表4转角交通岛各部分要素最小值(m)
4交叉口设计实例
以涪陵区兴华中路道路平面环形交叉口――实验转盘的改造设计为实例,对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思路和设计要素做实例验证。
4.1位置及现状分析
实验转盘位于兴华中路、兴华西路与实验路、黎明南路相交处,现状为十字型路口。兴华中路、兴华西路为江南片区现状“四横四纵”中的横向主干路,为双向四车道。实验路、黎明南路为江南片区现状“四横四纵”中的纵向主干路,为双向四车道,现状交通量较大。现状以转盘形式进行交通组织,早晚高峰该节点拥堵情况严重。该节点周边建筑以公建为主,主要公建有:实验中学、人民银行、消防队、三兴国际大厦等,其中人民银行、消防队、三兴国际大厦在路口附近设置有出入口。
现状此节点无展宽段,兴华中路、兴华西路、实验路、黎明南路进口道和出口道都为两车道。其中在兴华西路、兴华中路、黎明南路都设置有配套公交港湾,公交车对路口的运行存在一定影响。
此路口的四个方向都设有人行横道,无灯控控制,随意过街现象较为严重。
4.2现状问题分析
兴华中路、兴华西路、实验路、黎明南路相交节点由于现状采用转盘的交通组织方式,转盘的通行能力有限造成现状堵塞现象较为严重,产生拥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兴华中路、兴华西路、实验路、黎明南路流量增长较快,高峰小时流率已超过4000pcu/h;各个进口道直行方向为主要流向,同时实验路和兴华中路进口道左转流量较大。
图3实验转盘现状流量流向分析图
2)兴华中路、兴华西路、实验路、黎明南路入口道未展宽,导致通行能力不足;
3)无信号灯控制,造成人行随意过街,造成车辆拥堵。
4)消防队和人民银行附近存在占道停车导致进口道产生拥堵。
4.3优化改造方案
将现有转盘取消,通过交叉口渠化和红绿灯控制来实现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将兴华中路和兴华西路进口道由现状两车道拓宽至四车道,四条车道分别为左转、直行、直行、右转车道;出口道拓宽至三车道。实验路和黎明南路进口道由现状两车道改为三车道,三条车道分别为左转、直行、右转车道;出口道为一车道。
人行过街横道根据交叉口渠化位置确定,过街信号结合路口灯控优化方案予以调整。
加优化前后的交叉口效果图,或者CAD设计图!!!
4.4优化效果评价
环形转盘交叉口存在以下一些缺点:占地面积较大,增大城市现代化改建难度,且造价较一般平面交叉口高;环岛型交叉口增加了车辆行驶的绕行距离,尤其是大幅增加了左转弯车辆的绕行距离,增加车流交织次数,经定时排查和计算结果表明:46.1%左转车辆会在环形交叉口处遇到冲突[7];环形交叉口一般情况下未设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导致机非混行存在安全隐患;还有环形交叉口车流交织,车流缓行,车速过低,带来油耗增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取消环岛改造为平面四相位信号控制十字交叉口减少消除车流在环岛处的交织;增加交叉口进出口道车道数,对交叉口进口道进行渠化,增加兴华中路和兴华西路进口车道,缩短高峰时期车辆排队长度;设置专用右转和左转车道和相位,明确了车流的路权和通行时间,将不同转向的车辆在时空上进行分离,减少冲突点,保障通行安全,同时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优化行人信号过街,保障了行人过街安全。
取消环岛优化为平面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经方案预测通行能力较之前提升30.6%。
5结语
本文对目前交叉口空间设计范围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最新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中平面交叉通设计内容的详细解读分析下提出了合理的交叉口选型和空间渠化设计。在合理安排各种交通流通行空间的前提下,从安全、便捷、舒适的角度,提出了交叉口科学设计的新要求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清泉,李汉武等.面向动态路径选择的路段行程时间的分析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6);519―522
[2]张超,郑元勋.卫星岛式环形交叉口的概念设计[J].公路,2013,12(9);47-51
[3]DGJ―96―2001J10099―200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S]
[4]李晋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1);70―72.
[5]翟忠民,景东升,陆化普.道路交通实战案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交叉口优化设计范文
城市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瓶颈和城市交通网络的节点,交叉口的设计、渠化、配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因此如何让车辆、行人迅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交叉口除了通过信号灯等交通管理手段对车辆、行人进行控制外,交叉口渠化设计对于提高道路及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交通事故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垦利县黄河路与振兴路交叉口渠化改造工程进行分析,来进一步阐述平面交叉口渠化的适用要求、特点、方法和步骤等。
1平面交叉口渠化的适用要求及优缺点
1.1适用要求
1)渠化交叉口适用于交通量较大的主干道与主干道交叉口、主干道与次干道交叉口。
2)设置渠化交通的路口要较开阔,建筑物退缩足够,有较大的平面位置和空间来设置交通岛并拓宽车道。
3)交叉口范围内吸引车辆及人流的集散点和车辆出入口尽可能减少,一般应设置在交叉口外。
1.2优点
1)设置了右转、左转、直行专用车道,车辆行驶方向明确,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车流之间不存在冲突点,便于各种车流集散、变换方向,加快了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
2)设置交通岛,行人、非机动车穿越交叉口由一次穿越改为二次穿越,人行横道线长度缩短,穿越时间加快,行人、非机动车安全度增加,心理上安全感增强,改善司机、行人经过交叉口的通行条件。
3)在交通岛和绿化分隔带上种植一定规模的观赏花草植物,环境优美,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
1.3缺点
1)信号灯各相位绿灯间隔时间较长,致使车辆排队等候通过的时间较长,影响了通行能力的发挥,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交通流量比较大时,形成交通阻塞。
2)有些交叉口信号灯相位设置不当,如左转、直行绿灯同时开放,形成左转车与直行车之间抢道,容易在中心区堵塞。
3)由于行人、非机动车通行轨迹较复杂,通行不便,如遇右转车辆较多时,易引起堵塞和不安全。
2交叉口渠化设计步骤
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主要步骤可归纳为4点:
1)交叉通调查。交叉通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交叉口的区位特点,几何条件,各方向交通量。交通组成,高峰时段交通量等。
2)现状问题分析。现状问题分析主要是对交叉口现状的交通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3)交叉口渠化设计。根据以上所提到的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设计准则,并兼顾行人过街的需求。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车道功能的划分、进出口道几何设计、交叉口内部交通组织等。
4)渠化方案评价。渠化方案评价的主要指标是渠化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此计算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若渠化后的服务水平达到设计要求,则确定该方案为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需对交叉口进行信号灯控制,并按照信号灯配时方案重新进行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直至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交叉口的渠化步骤可用流程图来表示。见图1。
图1
3实例分析
为了论证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以垦利县黄河路与振兴路交叉口渠化改造为例来加以说明。
3.1交叉口现状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
黄河路与振兴路平面相交路口为城市主干道和主干道相交的交通节点,又承担着城市的过境交通,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压力,交通流量大,机非混行严重,改造之前为信号控制的“十字”形交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见图2。
图2
3.2节点交通衔接转换要求
现状两条道路两侧主要为商业、办公、居住用地,是东营市北部重要的南北向经济动脉,主要承担沿线各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功能。
3.3渠化改造方案
在黄河路与振兴路道路中心线交点60米半径范围内设置交通岛,通过交通岛将右转车辆在进入交叉口之前分离出来,右转车辆从岛后通过,只保留直行和左转车辆进入交叉口。交叉口的内部渠化应使行驶路线简单明,根据各流向车流的安全行驶轨迹进行设计。行车空白区域用地面标线标出,以引导车流。
3.3.1机动车道布局
对各道路进口道处断面重新布置,进行相应的拓宽设计。黄河路进口车道设置为1左+3直+1右,振兴路进口车道设置为1左+2直+1右。
3.3.2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处理
在交叉口转角处,设置绿化带将非机动车、行人与机动车进行隔离,非机动车、行人采用二次过街方式,在交通岛内部设置非机动车、行人驻足区并设置防撞柱。一方面可以提高非机动车过街的安全,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机非之间的冲突,提高运行效率。由于提前将右转车道分离,可将行人过街横道位置向前移动以缩小交叉口范围,有利于减少行人过街时间和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见图3。
图3
4结语
交叉口优化设计范文篇3
一、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
结合近年来交通工程建设与使用的情况调查来看,道路平交口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交通安全,如:道路平交口面积大,并严重欠缺渠化的设计,道路平交口的面积越大,车辆行驶至道路平交口处时车轨迹就越会混乱,车与车之间冲突不断增加;道路平交口对向车道两端的距离过长,人行横道也就会变得很长,而在信号灯的有限时间内,按照正常新人速度很难在固定的通行时间内顺利过道,加大行人的危险性;道路平交口处交通管理控制缺少合理性、有效性,在道路平交口范围内,相关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通信信号设施较少,导致行人与车辆随意性大,车流量、人流量混乱。
二、道路平交口的交通特征
道路平交口处的交通特征主要有:车辆流动性强,车辆类型多,尤其是公交车、小型汽车非常多,并且临近道路平交口处常设有公交站点,因此行人流动量也非常大,道路平交口交通混乱,非机动车干扰明显,无论是行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其危险性都非常高。
三、道路平交口的交通工程改善措施
改善道路平交口是提高交通道路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针对如何改善道路平交口设计进行研究,并从交通安全管理、交通通行组织等方面进行科学改进,以此提高道路平交口设计的科学性,下面是对道路平交口交通安全管理与道路平交口交通组织设计两种改善措施进行简单探析。
1、平交口的交通管理方式
平交口常用的交通管理方式主要有主路优先交叉、停车让行控制交叉、无优先交叉和信号灯控制交叉4种。道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有明显差别的2条道路相交或交通量较大的T形口,采用主路优先交叉的管理方式;交叉口视距不良时,采用停车让行控制交叉的方式;相交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时,采用无优先交叉的方式。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采用信号灯控制交叉的方式:①交通量均大的同等级道路相交:②道路虽有等级区别但交通量大,主路优先易出事故;③主路交通量大,无足够间隙供次要道路车辆行驶。
2、平交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1)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车种和不同行驶方向的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各就各位,分道行驶;平交应保证进出口道车道数的均衡,原则上出口道车道数大于等于进口道的车道数;进口道直行车流在交叉口范围内不改变驾驶方向。
(2)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左转;变左转为右转。
(3)渠化交通组织
渠化交通,即通过设置交通标线、标志和交通岛等,引导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的一种方法。在此方面,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渠化非机动车禁驶区和非机动车左转弯停止线;②进口方向设置机非隔离设施;③设置交通岛对交通进行组织管理;④在平交口一定距离范围内扩宽行车道,以便让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分道停候和行驶;⑤完善标志、标线。
(4)行人交通组织
平交口是行人和车辆汇集的地方,容易产生交通阻塞现象。因此,除了合理布置行人横道外,还应该把交叉口转角处的人行道加宽,同时,尽量不要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的出入口设在交叉口处。除此之外,在过街人行横道比较长时,应当在人行横道线中央设立行人等待区,供行人二次过街使用,确保行人过街的安全。
四、实例应用分析
本文以某市转盘道路平交口为例,依据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所列举的道路平交口的交通工程改善方法,对该平交口进行改善。转盘道路由东路、西路、南路和北高速4条公路相交,采用无主路优先交通组织方式,环岛采用花坛结构。
1、平交口存在的问题
该平交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环岛路段的标线及标线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②车辆在环岛范围内超速行驶,特别是从北路和西路进入环岛的车辆;③发生事故的外地车辆所占比例较高,与指路标志信息不明确和设置位置不醒目有关;④减速震荡标线距交叉口(危险源)越近,震荡标线道数设置反而越少,影响车辆在交叉口路段的降速;⑤交叉口入口路段未设置停止线;⑥标志之间存在遮挡现象(比如人行横道指示标志与让行标志均采用单柱式,标志间距离过短)。
2、平交口的优化设计
(1)设计思路
完善路段标志、标线的设置,完善指路标志信息和设置位置。
(2)设计方案
西路段设计方案: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拆除指路标志,并在距人行横道线90m处新增一个单悬臂指路标志;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西路往南方向新增一单立柱指路标志;西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让行线。
(3)南段设计方案
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拆除指路标志,并在距人行横道线90m处新增一个单悬臂指路标志;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南路往东路方向新增单立柱式指路标志;南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让行线。
(4)东段设计方案
进入交叉口采用二级阶梯限速,分别限速30km/h、50km/h;為更好地指引车辆行驶,在东路往北路高速方向新增一单立柱指路标志;东路进入交叉口设置9组,每组3道震荡标线;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停车线和禁止变换车道标线。
(5)北高速段设计方案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1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煤矿投资分析范例(3篇)
- 阅0煤矿投资分析范文摘要本文针对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首先分析了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常见风险类型,并分析了当前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范例(3篇)
- 阅0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范文药物传递系统(DDS)是在现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技术制备的药物新剂型及制剂,完善和提高现有普通剂型及制剂。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标志.....

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例(3篇)
阅:0小学体育培训总结范文篇1一、培训主题掌握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和新技术。二、培训目标进一步提高....

交叉口优化设计范例(3篇)
阅:0交叉口优化设计范文关键词: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Abstract:Urbanroadtraffic....

煤矿投资分析范例(3篇)
阅:0煤矿投资分析范文摘要本文针对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首先分析了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经营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