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研究范例(3篇)

来源:

土地经济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吉林前郭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土地是经济增长的载体,开发区是我国当前城市经济重要增长点。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有关开发区经济效益与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的研究已经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热点[1]。本文以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数据调查,对前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前身为郭尔罗斯工业集中区,2012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松原市和前郭县城区东南部的城乡结合部,是302国道、203国道、珲乌高速、大广高速途经松原的咽喉要地,生产和资源要素相对集中,区位优势明显。开发区面积3400hm2(图上量算面积3326.37hm2)。开发区下辖前郭镇,包括4个行政村、7个自然屯和9个社区,总人口约1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2万人。2011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7亿元,工业总产值7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亿元。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是前郭县新的经济发展区,更是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2数据来源

用于评价的基础数据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获取,部分资料来易于统计年鉴;开发区基础地理图件由前郭县国土资源局提供。

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测算

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的综合性、主导性、政策导向性、可操作性和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等原则,以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情况作为前提基础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开发区土地的利用情况、土地用地效益以及土地管理绩效等3个方面。指标体系按目标、子目标和指标3个层次建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值(表1)[2]。

表1前郭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表

目标权重值子目标权重值指标权重值

土地利用状况0.46土地利用程度0.30土地供应率0.21

土地建成率0.79

用地结构状况0.28工业用地率1.00

土地利用强度0.42综合容积率0.44

建筑密度0.27

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18

工业用地建筑系数0.11

用地效益0.34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1.00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0.65

工业用地产出强度0.35

管理绩效0.20土地利用监管绩效0.53到期项目用地处置率0.66

闲置土地处置率0.34

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0.47土地有偿使用实现率0.66

土地招拍挂实现率0.34

2.2指标理想值确定和现状值计算

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评价中最关键的技术要点,指标理想值是评判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标准,理想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各指标理想值确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理想值结果及确定依据

目标子目标指标现状值理想值确定方法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开发程度土地供应率/%46.89100.00专家咨询法

土地建成率/%100.00100.00专家咨询法

用地结构状况工业用地率/%35.2455.00专家咨询法

土地利用强度综合容积率0.610.66专家咨询法

建筑密度38.1240.00专家咨询法

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0.710.75专家咨询法

工业用地建筑密度73.9980.00专家咨询法

用地

效益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万元·hm-21138.241500.00专家咨询法

工业用地产出强度/万元·hm-24342.386000.00专家咨询法

管理

绩效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到期项目用地处置率/%100.00100.00目标值法

闲置土地处置率/%100.00100.00目标值法

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土地有偿使用实现率/%100.00100.00目标值法

土地招拍挂实现率/%100.00100.00目标值法

2.3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计算

按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的大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可划分为高度集约利用、集约利用、基本集约利用和粗放利用4个级别。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综合分值的计算采用指标现状分值加权求和的方法进行计算,土地利用状况分值为83.91,用地效益分值为74.65,管理绩效分值100.00,分别属于集约利用、基本集约利用、高度集约利用水平。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分为83.98,属于集约利用水平。

3结果与分析

3.1土地利用状况

从土地利用状况上看,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状况集约度分值为83.91,分值相对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前郭经济开发区的土地供应率、工业用地率等指标的实际值没有达到理想值。

3.2用地效益

尽管前郭经济开发区建区时间较早,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的时间仍然较短。因此从用地效益集约度上看,前郭经济开发区的用地效益分值为74.65,相对较低。从开发区固定资产投入强度以及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这两个用地效益评价的两个核心指标来看,其现状值分别只有1138.24万和4342.38万元/hm2,距这两个指标的理想值尚有一定差距。

3.3管理绩效

管理绩效反映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和效果,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是开发区管理绩效的两个子指标。本次评价,前郭经济开发去的这两个子指标现状值与理想值一致,均为100.00。这也表明前郭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很好,贯彻落实了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精神。

4结语

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国家层面上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可以提供国家审核开发区扩区升级需要的基础数据。从规划决策者角度来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管理的控制性指标,并可以通过更新评价结果,判断规划实施管理水平的高低。

参考文献

[1]潘锡辉,雷涯邻.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10):35-48.

土地经济研究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在新古典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根据土地要素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同,将其区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证明引入土地要素后仍存在平衡增长路径,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增长土地要素理论分析

传统生产理论认为资本和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随着生产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土地要素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某种程度上来说,一旦将其分离出来,甚至比资本和劳动力更为重要。

理论界也不乏关于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丰雷(2008)梳理了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理论中土地要素的地位,分析了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使其包含土地要素,计算出我国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1%。李名峰(2010)建立了VES模型,选取我国二、三产业产值以及建设用地面积作为替代变量,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测算出我国1997-2008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0%-30%左右。

国外关于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数理模型描述二者的理论关系。Nicholas(1970)构建了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且主要关注土地要素的资产属性,在选取变量时,使用土地价格变化来代表土地要素投入的变化,深刻的揭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Rhee(1991)只注重于解释含有土地要素的经济模型的动态有效性。

国内关于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研究,很少关注于土地要素在长期经济增长中作用的理论研究,或者只是简单的应用现有的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将土地作为要素直接引入进行分析。并且在选取变量上,由于土地资源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大多研究仅使用建设用地作为替代变量。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及社会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因此,其应用及解释能力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历史环境的制约,立足于西方社会的增长理论的解释能力总是“有条件的”。所以有必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模型。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异军突起,这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同于他国,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思路―工业化偏好。因此,相对于农业农地、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建设用地所侵蚀。有研究认为,近年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出现加速转化的原因是,政府为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而产生的推动作用。也有学者认为,这种现象与过热的房地产开发及农村地区快速的工业化转变有很大关联。这些关于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问题的研究,都做了非常有价值的分析和探讨,但总体来看,大都缺乏理论层面的分析研究。必须认识到,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且有必要在严格区分二者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研究土地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新古典框架下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模型假定

生产函数包含资本、劳动、土地和技术四个要素,其中土地划分为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两部分,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土地要素是可变的,且与技术、劳动一样是外生的。我们使用Y表示总产出,A表示知识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R表示土地投入,用B表示农业用地土地的利用效率,则BR表示技术进步的情况下投入R个单位的农业用地相当于没有技术进步情况下投入BR个单位的农业用地,同理,C表示建设用地土地的利用效率,θ表示土地要素投入中建设用地投入。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1)

式(1)中,t为时间,A(t)表示随时间的技术进步;α,β,γ和m是常数,分别为资本、劳动和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由于假定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即α+β+γ+m=1。假定总产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家庭储蓄起来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消费,二者之间分配关系由外生的储蓄率s决定,0

(二)经济运行平衡增长路径

经济中的有效资本存量为:k(t)=K(t)/(A(t)L(t)),根据链式法则:

(2)

只要起始时刻的有效人均资本k0=k(0)>0,那么就有。在k*处,=0,则稳态时则有:

经济进入平衡增长路径以后/k(t)=n+gA,gR=0,由生产函数(1)可知:

(3)

人均产出为=Y(t)/L(t),由式(3)可以得到:

(4)

我们有必要讨论θ的取值,θ表示建设用地土地要素投入,则1-θ为土农业用地土地要素投入,根据我国目前建设用地逐步侵占农业用地变动的事实,θ值有上升趋势,我们尝试在现有的理论框架下推导证明θ变动的原因。使用(1)式,分别求,,若

(5)

(6)

由于,0

根据该证明结果可以认为,我国存在建设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现象是由于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农业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以二者投入的比例关系会不断调整,直到为止,由此可见θ的取值,即土地要素在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分配比例取决于二者的产出弹性,产出弹性较大的分配的土地要素应较多,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接下来将做进一步的分析。

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一)土地利用技术增长率对经济的影响

1.当γ取值很大,m取值很小,不妨设γ=1,m=0时,有:

当gB>n+gA时,有:>gA>0,此时,农业用地利用技术飞速增长,社会中的有效农业用地投入增速飞快,对经济增长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将保持相当高的长期增长率。

当gB=n+gA时,有:=gA>0,此时,扩展之后的索洛模型与传统的索洛模型结果相近,由于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加上劳动增长率,当经济到达稳定增长状态时,人均有效土地投入保持不变,即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未产生任何影响,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当gB

2.当m取值很大,γ取值很小,不妨设m=1,γ=0时,有:

当gC>n+gA时,有:>gA>0,此时,建设用地利用技术飞速增长,社会中的有效建设用地投入增速飞快,对经济增长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将保持相当高的长期增长率。

当gC=n+gA时,有:=gA>0,此时,扩展之后的索洛模型与传统的索洛模型结果相近,由于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加上劳动增长率,当经济到达稳定增长状态时,人均有效土地投入保持不变,即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未产生任何影响,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当gC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土地要素是生产的基础,离开土地要素的支持,不论是农业用地还是建设用地,社会生产效率将降低,经济增长也将受到制约。当农业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γ>m),农业用地利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因此会努力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技术,或者增加农业用地投入;相反,当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农业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m>γ),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因此会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技术,或者增加建设用地投入。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存在建设用地侵占农业用地的情况,正是由于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农业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经济利益所趋的结果。

(二)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现象的示例

本文通过模拟经济运行情况来说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进一步验证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不同时,提高两种土地要素的利用技术增长率(提高两种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假定存在这样一个经济体,在这个经济体中,人口增长率为2%,即n=0.02,知识增长率为5%,即gA=0.05。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较大为0.3,即m=0.3,农业用地的产出弹性较小为0.03,即γ=0.03。假设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利用技术增长率均为1%,即gB=gC=0.01,根据式(4)可以计算出人均产出增长率为3.02%。

第一种情况:当农业用地的利用技术增长率提高至5%,而建设用地的利用技术增长率仍为1%,即gB=0.05,gC=0.01此时,计算人均产出增长率为3.14%。第二种情况:当建设用地的利用技术增长率提高至5%,而农业用地的利用技术增长率仍为1%,即gC=0.05,gB=0.01此时,计算人均产出增长率为4.22%。

从上述经济体的运行情况来看,当土地利用技术增长率提高时(不论是农业用地还是建设用地),经济体的人均产出都会增加,但是由于这个经济体中建设用地的产出弹性大于农业用地的产出弹性,因此当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提高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远大于农业用地的(4.22%>3.13%)。

结论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使用了土地利用技术的概念,并将土地要素细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的长期增长率与土地利用技术增长率有关,且当建设用地的土地产出弹性大于农业用地的土地产出弹性时,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技术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单纯的关注经济利益,土地是财富之母、万物之源。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来说,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其他各行各业的基础和保证,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林地等资源是非常稀缺且较为珍贵的,所以农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单纯只考虑经济效益,而要综合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二者之间相互转化应持全面、谨慎的态度。因此,就我国政府而言,在指定土地政策的时候,应注重综合收益最大化,主要包括: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生态平衡、缩小地区差异、保护生态环境等。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制定相应的法规、经济政策,通过这些法规或经济政策来调节建设用地的收益,平衡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收益,从根本上消除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部门和地方经济利益驱动。

参考文献:

1.NicholesDA.Landandeconomic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s,1970,60(3)

2.RheeCY.Dynamicinefficiencyinaneconomywithland[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1,58(4)

3.LinCC,MalCC,WangP.Urbanlandpolicyandhousinginendogenouslygrowingmonocentriccity[J].RegionalScienceandUrbanEconomics,2003,34

4.KondoH.Multiplegrowthandurbanizationpatternsinanendogenousgrowthmodelwithspatialagglomeration[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04,75

5.McGrathDT.Moreevidenceonthespatialscaleofcities[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05,58

土地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视角;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集群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经济生产活动越发的频繁,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寒地黑土作为依靠黑土地资源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的生态品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不遗余力。本文即试从寒地黑土的现状出发,阐述其核心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和建议,助力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集群化发展。

1寒地黑土资源发展特点概述

寒地黑土资源是稀缺的土地资源,其有机质含量在所有土地类型中排在前列,约是黄土的十倍有余。但寒地黑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仅有三处:一处位于乌克兰,一处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剩下的一处则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两省,黑土地分布的区域正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1]。寒地黑土品牌便是背靠黑龙江、吉林黑土地资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品牌,是我国生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黑土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始出现问题,生态环境遭受到挑战。

2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面临威胁。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2009年便达到了150余万公顷,超过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黑土层(黑土地有机物含量的重要载体)每年减少约五毫米。出现这种水土流失的情况除了自然因素外,与黑土地区经济生产活动的过于频繁也存在很大关系。仅就目前来看,黑土地去水土流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仍面临着比较严重的威胁,全国商品粮基地的称号岌岌可危。

2.2黑土地自然资源质量下降,经济转化效率随之下降。黑土地之所以是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土壤资源,除了特有的研究价值之外,其本身所蕴含的肥力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因而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黑土地区同先进的生产思想接触过少,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种植模式,如喷洒农药、过度种植等,使得黑土地自然资源质量下降[2],中低产田面积不断扩大,最终导致生产所能产生的经济转化效率下降,形成“涸泽而渔”式的发展模式。

2.3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平衡状态被打破。耕地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关系到人们的粮食安全。但近几年来,随着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该区域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由有关机构调查土地变更后发现,约有七成的城市建设用地都是在占用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

3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及对策

3.1实施黑土地资源产权保护制度,改善生态现状。寒地黑土资源稀缺,可再生能力较低,但由于农民没有土地永久使用权和土地真正所有权,更多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对寒地黑土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垦。因此要实施比较完善的保护措施,建立并完善有别于其他土地产权制度,严格进行黑土地利用形式的审查,以进一步加强对黑土地资源的保护[4],并在政策的不断宣传和解读中让农民拥有主动去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其精神文明素养。

3.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经济发展观念。除了制度上的保护之外,还需要从自然资源遭受破坏的根本原因出发解决问题,因此需要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具体需要做到:种植业与林木渔业同步发展,农业与非农业协调发展。黑土区每年有进三分之二时间土地没有作物,地标加速侵蚀。

3.3发展绿色循环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要进一步发展循化经济,实现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绿色可循环产业,利用环保、绿色、无污染的现代生产手段发展传统产业,由此保护黑土生态环境,让资源资源在最大效率利用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加以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发展。为此,需要做到:引进生产技术,严把质量关[5],扩大绿色产业规模,生产出多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实现寒地黑土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终促成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集群发展,将寒地黑土品牌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对于促成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寒地黑土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前提,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循环经济实践这一方面的研究。而本文仅是从循环经济的理论角度进行寒地黑土核心区产业集群研究,并未涉及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因此需要更多同行业的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和钻研,为循环经济成熟和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仅做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明.寒地黑土,国之魂宝[N].大公报,2004.

[2]高以诺.保护黑土地,保护北大仓—关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N].经济日报,2002.

[3]姜世平,温利.环境的和谐[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4]周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1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家庭教育指导计划范例(3篇)

    - 阅0

    家庭教育指导计划范文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55-03家庭支持服务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提升家庭照料特殊.....

    文旅项目策划方案范例(3篇)

    - 阅0

    文旅项目策划方案范文一、*年主要工作(一)以“十一五”规划为重点,推进了行业规划的制订。按照“前瞻性”、“全面性”、“导向性”、“与上级规划有效衔接”以及“立足现实”.....

    竞技体育的特点(收集5篇)

    阅:0

    竞技体育的特点篇1关键词:体育思想;健身教育;竞技教育;竞技科学;林笑峰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土地经济研究范例(3篇)

    阅:0

    土地经济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吉林前郭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引言土地是经济增长的....

    家庭教育指导计划范例(3篇)

    阅:0

    家庭教育指导计划范文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