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处理方法(收集3篇)
来源:
秸秆处理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秸秆利用;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废弃物和农业生活垃圾是农村垃圾的两个主要来源。农业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很多,譬如可以设立垃圾投放的固定点,对垃圾定时定位投放,并定时回收和处理。而作为农业废弃物大户的秸秆,处理相对繁琐。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因而农业丰收连年,农作物秸秆的产生量也逐年增多,尤其近年来秸秆焚烧、随意抛弃的现象日益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加快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对缓解资源约束、稳定农业的生态平衡、减轻农业环境的压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秸秆产量及其综合利用的现状
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在2010年达84亿t,可收集的资源量约7亿t。秸秆的品种以小麦、水稻、玉米等为主。其中,麦秸约达1.54亿t,稻草约达210亿t,玉米秸秆约达2.7亿t,棉秆约达2600万t,薯类秸秆达2300万t,豆类秸秆约达2800万t。秸秆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能,可以部分替代、节约化石能源,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改善目前的能源结构,有效缓解全球的气候变化。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依照中央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为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机遇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2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一种物质,对人类的生产发展既有利也有害;它既可以成为对生产发展起积极作用的次生资源,也可以成为对人类社会有害的废物与垃圾。所以,秸秆还田、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及农田的保护性工作,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关系农业今后能否持久发展、粮食能否稳产高产、构建和谐农业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有效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再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如果对作物秸秆处置不当或者置之不理,那么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它会占据大量的土地面积,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3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是事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重大问题。从环境效益角度看,每当秋收季节来临,农村田间地头的秸秆被大量成堆的燃烧,空气中散布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不利于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环保部门要协同行动,强化管理,对秸秆采取科学有效环保的措施,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好方案、好措施。比如采取分片分户管理政策,责任到人,实行问责制。只有落实到每个人,问题才能得到具体的解决。在作物秸秆的利用方面,要学习新方法新技术,要善于吸收国外的处理技术,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方案。学习发达国家技术原理,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设备、原料,甚至一些分解秸秆细菌的菌苗。既要对机械设备、流水线进行引进,也要做好基层服务的组织培训工作,使相关人员尽快熟悉、学会使用进口的技术,完成对作物秸秆的转化工作。使秸秆处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最大程度避免农业污染发生。通过建立秸秆加工的代表性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秸秆处理,形成专业化的秸秆处理格局。政府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处理利用将带来的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综合效益;通过生动活泼的途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引导作用,对秸秆处理的相关知识、技术,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多给群众一些技术层面的指导,树立好的榜样,做好模范作用,让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到经济收益的甜头。
秸秆处理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中稻;秸秆还田;秸秆腐熟剂;生长发育;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4-0233-04
秸秆占作物产量的50%左右,是一类极其丰富的最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机资源[1]。潜江市小麦常年种植3万hm2,秸秆达12万t。随着燃料资源的丰富和农户思想的转变,多数农户已使用上清洁方便的液化气和煤炭作为生活燃料,小麦秸秆不再是农村主要燃料。每年夏收季节,大量的小麦秸秆被农民付之一炬,不仅浪费了生物资源,污染环境,而且对土壤的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4]。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其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等养分[5]。农作物物秸秆直接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且使土壤的容重减少,透水性、透气性、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并可使土壤的团粒结构发生变化,保持疏松状态,有效缓解土壤易板结的问题[6-7]。江汉平原地区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尤其是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秸秆还田的增产作用还有明显的后效[7-10]。利用秸秆腐熟剂加快秸秆腐熟是近年应用在小麦水稻秸秆还田方法之一;秸秆腐熟还田能提高秸秆的腐熟程度,比不用腐熟剂的可提早1~2d腐化,提早3d腐熟,有利于水稻的早期生长[11]。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12]。本文通过对不同小麦秸秆量还田和秸秆还田+腐熟剂等方法来研究探讨秸秆还田对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对科学地利用小麦秸秆资源、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湖北省潜江市高场原种场保安分场。前茬为小麦,单产4500kg/hm2,试验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种为灰潮砂泥土,耕层质地为砂壤土。土壤检测:有机质22.2g/kg,碱解氮136mg/kg,有效磷9.4mg/kg,速效钾128mg/kg,pH值6.76。当季麦秆养分含量检测C33.97%,N0.75%,P2O50.09%,K2O1.32%。
1.2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中稻,品种为“Ⅰ丰8号”;肥料:氮肥为枝江牌尿素(含N46%),磷肥为新洋丰生产的普钙(12%P2O5),钾肥为中化生产(加拿大进口)的氯化钾肥(60%K2O),锌肥大粒锌(15%ZnO)、硅肥大粒硅(20%SiO2)为武汉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腐熟剂:山东亿安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CM”腐熟剂(CM-ComplexMicroorgaisms复合微生物)。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处理1:氮磷钾肥配施(NPK);处理2: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NPK+1/2M);处理3: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NPK+M);处理4:氮磷肥配施(NP);处理5: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NP+M);处理6: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半量钾肥(NP+M+1/2K);处理7: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1(NPK+M+CM1);处理8: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2(NPK+M+CM2)。小区面积20m2(5m×4m),3次重复,各处理随机排列,小区作田埂;单灌单排,四周设有保护行。
肥料用量:纯N180kg/hm2,P2O545kg/hm2,K2O75kg/hm2,SiO212kg/hm2,纯Zn0.75kg/hm2;秸秆用量:全量小麦秸秆4500kg/hm2,半量小麦秸秆2250kg/hm2;腐熟剂用量:CM1为30kg/hm2,CM2为60kg/hm2。秸秆还田方法:将机收麦秆均匀撒入各试验小区,翻耕上水,划分各小区;处理1和处理5小区机收后高桩麦秆在翻耕前割掉。施肥方法:氮肥分3次施用,基肥∶蘖肥∶穗肥=2∶1∶1。磷肥在水稻移栽前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2次施用,基肥:穗肥=2:1;硅肥、锌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腐熟剂同秸秆一起翻压施用,并灌水5~10cm泡田。
1.4试验经过
本试验采用水育秧技术育苗,于2013年5月1日播种,5月30日移栽,移栽时苗数5株/穴(基本苗2株、分蘖苗3株),栽植密度20万穴/hm2;5月28日施腐熟剂翻耕上水;6月13日喷施10%精克草星300g/hm2化学除草,6月20日、7月9日、7月24日喷施20%康宽粉剂225g/hm2防治螟虫,7月24日、8月24日喷施10%烯虫定胺450mL/hm2防治稻飞虱;8月24日喷施30%爱苗450mL/hm2预防稻曲病。
2结果与分析
2.1对中稻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6月14日中稻分蘖初期调查,在小区顺4行(株)连续调查10株,取其平均值;植株黄苗株率各小区调查10穴,取其百分率(表1)。
2.1.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中稻株高及分蘖的影响。选择处理1、2、3分析可知,秸秆还田对中稻早期株高生长影响较大,呈负相关,氮磷钾肥配施株高比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高1.3cm,比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高1.9cm,方差分析F0.01>F=3.02>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对中稻早期分蘖影响不大,氮磷钾肥配施单株分蘖比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少0.05个,比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多0.05个,方差分析F=0.06 2.1.2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早期对中稻株高及分蘖的影响。选择处理1、4、5、6分析可知,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早期对中稻株高生长发育作用明显,氮磷肥配施株高比氮磷钾肥配施株高矮3.9cm,比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矮1cm,比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1/2钾肥配施高0.6cm,方差分析F=6.82>F0.01>F0.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早期对中稻分蘖有一定的影响,氮磷配施分蘖比氮磷钾配施分蘖少0.68个,比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多0.08个,比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1/2钾肥配施多0.05个,方差分析F0.01>F=2.81>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 2.1.3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腐熟剂施用量早期对中稻株高及分蘖的影响。选择处理1、3、7、8分析可知,早期全量秸秆还田加腐熟剂不利于植株分蘖初期植株生长,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株高比氮磷钾肥配施矮5.3cm,比氮磷钾肥配+全量秸秆还田矮3.4cm,比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60kg/hm2高0.1cm,方差分析F=9.99>F0.01>F0.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中稻早期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剂对中稻的分蘖有一定的影响,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分蘖比氮磷钾配施少0.95个,比氮磷肥钾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少0.90个,比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60kg/hm2少0.35个,方差分析F0.01>F=4.36>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 2.1.4不同秸秆量还田和不同量腐熟剂还田黄苗株率分析。从秧苗返青到分蘖初期,秸秆还田和使用腐熟剂还田的处理,秧苗会出现黄苗症状,其黄苗株率与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使用量呈正相关,处理8黄苗株率最高为4.49%,未使用秸秆还田和腐熟剂还田处理1和处理4黄苗率为0,表明秸秆早期腐解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秧苗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方差分析F=52.97>F0.01>F0.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2.2对中稻分蘖末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7月16日中稻大部分生长处于分蘖末期调查,在小区顺4行(株)连续调查10株,取其平均值(表2)。 2.2.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中稻分蘖末期株高及分蘖的影响。选择处理1、2、3分析可知,秸秆还田对中稻分蘖末期株高生长仍有较大的影,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株高最高,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次之,氮磷钾肥配施最矮,方差分析F0.01>F=1.20>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对中稻分蘖末期分蘖的影响与株高的影响一样,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分蘖最多,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次之,氮磷钾肥配施最少,方差分析F0.01>F=4.83>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 2.2.2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中稻分蘖末期株高及分蘖的影响。选择处理1、4、5、6分析可知,各处理对株高有一定的影响,秸秆还田处理略高于未秸秆还田各处理,方差分析F=0.26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 2.2.3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腐熟剂施用量对中稻分蘖末期株高及分蘖的影响。选择处理1、3、7、8分析可知: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株高高于氮磷钾肥配施处理,方差分析F0.01>F=1.78>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养分持效性逐渐显现。秸秆还田对中稻分蘖末期的影响表现明显,秸秆还田有利于中稻植株分蘖,氮磷钾肥配施+秸秆还田分蘖单株分蘖最高为5.92个,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单株分蘖为5.88个,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60kg/hm2单株分蘖为5.77个,氮磷钾肥配施单株分蘖最少为5.48个,方差分析F=4.49>F0.01>F0.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2.3对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于9月19日中稻收割前各个小区取5穴考种,3次重复,计算取其平均值(表3)。 2.3.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选择处理1、2、3对其产量结构分析可知,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株高的影响较小,与穗长、总粒数、实粒数、产量呈正相关,从高到底排序为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氮磷钾肥配施;与结实率呈负相关,结实率下降原因初步分析与中稻抽穗扬花期持续高温(8月1—18日最高温度超过35℃的有14d)有关,由于秸秆还田各处理养分供给充分,扬花期延长,受高温影响增加,致使空秕粒增加。产量方差分析F=35.43>F0.01>F0.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产量为10002.0kg/hm2,比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高166.5kg/hm2,比氮磷钾肥配高877.5kg/hm2。 2.3.2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选择处理1、4、5、6对其产量结构分析可知,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中稻株高的影响不明显;有效穗、实粒数、产量按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1/2钾肥、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的顺序呈正相关;结实率按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1/2钾肥、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的顺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其原因同样是受高温影响所致。产量方差分析F0.01>F=4.43>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产量最高为氮磷钾肥配施9124.5kg/hm2,氮磷肥配施最低为8530.5kg/hm2,表明钾肥在中稻生产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2.3.3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腐熟剂施用量对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选择处理1、3、7、8对其产量结构分析可知,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腐熟剂施用量对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明显;有效穗、实粒数、产量按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60kg/hm2、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钾肥配施的顺序呈正相关;结实率以氮磷钾肥配施最高,其次是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再次是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60kg/hm2,最低为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方差分析F0.01>F=2.65>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 2.4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试验小区中稻于9月20日收割,测定实产(表4)。 2.4.1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中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处理1、2、3对其产量分析可知,秸秆还田能提高作物产量,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中稻产量的影响排序为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氮磷钾肥配施,方差分析F0.01>F=3.54>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产量为8100kg/hm2,较氮磷钾配施增产310kg/hm2,增幅3.98%。 2.4.2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中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处理1、4、5、6对其产量分析可知,钾肥在中稻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秸秆还田的增加产量有所提高。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中稻产量的排序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1/2钾肥、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呈正相关,方差分析F=8.38>F0.01>F0.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磷钾肥配施产量最高为7790kg/hm2,较氮磷肥配施增产575kg/hm2,增幅7.97%。 2.4.3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腐熟剂施用量对对中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处理1、3、7、8对其产量分析可知,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腐熟剂施用量对中稻产量结构的影响排序为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腐熟剂30kg/hm2、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腐熟剂60kg/hm2、氮磷钾肥配施,方差分析F=8.96>F0.01>F0.0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表明氮磷钾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能加快秸秆的腐解,显著提高中稻的产量,使用腐熟剂量过多虽然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但其效果已低于直接秸秆还田处理,因此秸秆还田腐熟剂的推荐量为30kg/hm2。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较氮磷钾肥配施增产435kg/hm2,增幅5.58%;较氮磷配施增产1010kg/hm2,增幅达14.00%。 3讨论 3.1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等[1]认为秸秆还田虽是对秸秆利用的一种途径,但如果还田量过大、土壤含水不足、粉碎程度不够、翻压质量不好等,则秸秆不能充分腐解,会影响播种质量、出苗和苗期生长。马宗国等[9]认为麦秆还田对水稻的生长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前期抑制水稻生长,中后期促进水稻生长。另有研究[10]认为,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大,否则可能引起氮素缺乏,还原性物质增多,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加等,使水稻分蘖,大小麦出苗受到限制,最终造成减产。武际等[12]建议秸秆还田与水稻栽培模式相结合,在实行秸秆还田后,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无中层灌溉栽培,其田间水分管理的原则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要,进行浅水灌溉,这样一则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和利用率;二则减少水稻养分流失,防止农田面源污染。曾木祥等[13]指出,我国的国情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小,机械化程度较低,耕地复种指数高,倒茬时间短,加之秸秆碳氮比值高,给秸秆还田带来困难。常因翻压量过大,土壤水分不够,施氮肥不够,翻压质量不好等原因,出现妨碍耕作、影响出苗、烧苗、病虫害增加等现象,严重会造成减产。 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对中稻早期分蘖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而腐熟剂+秸秆还田表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后期秸秆还田能促进中稻分蘖,增加有效穗、实粒数和产量。 3.2腐熟剂在农作物秸秆还田上的应用效果 邓国英[11]认为腐熟剂能较快地腐解还田秸秆,前期为水稻提供充分的养分,有效促进禾苗早发,后期肥力足,生长稳健不早衰;腐熟剂还田比不还田增产效果大,平均增产502.5kg/hm2,增产率8%。孙华等[14]认为,稻草还田使用腐秆剂后稻草的腐解会加快,有利于后季水稻的前期分蘖和生长发育;稻草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避免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项安全、生态、循环利用资源的环保技术。 试验表明,在氮磷钾配施条件上,使用秸秆还田对中稻早期分蘖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加腐熟剂能加速秸秆的腐解,对中稻早期的分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0kg/hm2用量抑制作用高于30kg/hm2;同时,使用腐熟剂由于加快了秸秆的腐解,早期秧苗会出现一定的黄苗现象,后期秸秆还田+腐熟剂有利于秸秆腐熟,养分的释放,其分蘖高于氮磷钾肥配施。 3.3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余延丰等[7]研究认为,水稻上利用麦季的秸秆还田,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养分,提高产量;秸秆还田对产量的增加有明显的后效,也表明了秸秆还田技术的长期效果。劳秀荣等[8]认为长期秸秆还田并配施适量的化肥,是增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郑君兰等[15]认为,有机肥、化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通透性,改良土壤结构,使水稻高产稳产。叶文培等[16]认为,秸秆还田后并未出现抑制水稻分蘖的现象,这是因为在长期有机物还田条件下,土壤肥力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经过长期有机物还田利用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了很大提高。王永茂[17]认为,稻秆还田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年均增产11.2%,稻秆还田既可以增加稻谷产量,又可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曾木祥等[13]认为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试验表明,在氮磷钾配施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腐熟剂施用量对中稻增产效果明显;中稻不施钾减产明显,表明钾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结论与讨论 (1)小麦秸秆还田和腐熟剂腐解还田能显著提高中稻产量。在氮磷钾配施条件下,全量秸秆还田产量为8100kg/hm2,较氮磷钾肥配施增产310kg/hm2,增幅3.98%;全量秸秆还田+腐熟剂30kg/hm2较氮磷钾肥配施增产435kg/hm2,增幅5.58%。 (2)秸秆还田+腐熟剂前期对中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后期促进中稻生长。中稻早期秸秆全量还田+腐熟剂对中稻的分蘖有一定的影响,中期促进分蘖,后期增加实粒数,提高产量;早期植株会出现黄苗现象,黄苗株率与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使用量呈正相关,因此腐熟剂推荐使用量以30kg/hm2为宜。 (3)单一秸秆还田早期对中稻生长发育影响不太,而且中后期能促进中稻生长。秸秆还田对中稻分蘖末期分蘖表现为: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分蘖最多,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次之;后期对中稻穗长、实粒数、产量呈正相关,排序为氮磷钾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钾肥配施+半量秸秆还田、氮磷钾配施;推荐小麦秸秆还田量3000~4500kg/hm2。 (4)连续几年秸秆还田要适度减少氮、钾肥的施用量,同时要调整氮肥基追比例。本试验为第2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秸秆还田对中稻成熟表现出了后延作用,各处理间成熟度明显不一致;若追肥过迟或者量过大,容易造成贪青晚熟,严重会影响产量。江汉平原地下水位高,给养分供给提供了环境,因此实施秸秆还田后应调整氮钾肥施用量,推荐调整氮肥的施肥比例,将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由2∶1∶1调整为2.5∶1∶0.5。 (5)钾肥在中稻生长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不同秸秆还田量和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中稻分蘖末期影响显著。对中稻产量影响的排序为氮磷钾肥配施、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1/2钾肥、氮磷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氮磷肥配施,氮磷钾肥配施产量为7790kg/hm2,比最低的氮磷肥配施增产575kg/hm2,增幅7.97%;而且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产量有所提高,充分表明钾肥在中稻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5参考文献 [1]李,李倩,贺小香.秸秆还田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6(1):469-48. [2]杨文钰,王兰英.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17(2):211-216. [3]倪进.焚烧秸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策[J].污染与防治技术,2007,20(3):73-75. [4]徐国伟,常二华,蔡建.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耕作与栽培,2005(1):6-9. [5]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87-91. [6]武志杰,张海军,许广山,等.玉米秸秆还田增肥土壤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5):539-542. [7]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等.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2):169-171. [8]劳秀荣,孙伟红,王真,等.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4):619-623. [9]马宗国,卢绪奎,万丽,等.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3(5):37-28. [10]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等.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3,29(6):627-633. [11]邓国英.不同秸秆腐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3,27(3):249-251,254. [12]武际,郭熙盛,王允青,等.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6):3351-3360. [13]曾木祥,张玉洁.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7,51(1):1-7. [14]孙华,钱国明,徐冬太,等.水稻秸秆还田对中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品种与技术,2010,16(1)47-48. [15]郑兰君,曾广中,王鹏飞.有机肥、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学报,2001,17(3):48-50. 关键词: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无害处理 中图分类号:X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3-0044-01 一、农作物秸秆综合 1.秸秆还田。据实验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kg,相当于施用土杂肥2500kg、碳铵11.7kg、过磷酸钙6.2kg、硫酸钾4.75kg。秸秆还田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应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31.2rag/kg;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土壤孔隙度提高2%~4%。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亦可提高地力0.5~1个等级。秸秆还田后,平均每亩增产幅度在6%~80%。目前,户县秸秆还田的主要方法:一是利用现有50型中拖配常规旋耕机进行割麦后的还田措施。留高茬时,则派专人在旋耕前将收割机吐出的麦秆挑散铺匀,同时上水和施化肥,然后旋耕。经2~3d闷水过程,最后进行第2次湿旋耕还田;二是利用久保田收割机既能留低茬,又能将秸秆切断,在施好化肥后,应用中拖带常规旋耕机进行干旋或湿旋还田。 2.秸秆制肥。用秸秆与牲畜粪便混合后,通过高温发酵制成有机肥,实现秸秆与牲畜粪便综合利用的生产模式。该模式既解决了养畜的粪便处理问题,又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有机肥,促进了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3.秸秆能源。生物质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4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约占14%。衣作物秸秆能源转化首先是秸秆气化,即将秸秆在缺氧状态下加热,秸秆首先燥,随温度升高,物料的挥发物质逐步析出,并在一定温度下发生裂解,热解后的气体和余碳在氧化区与氧化介质空气、氧水蒸汽等发生燃烧反应,产生可燃气体,通过管道将秸秆气输送到各家各户使用。 4.设施农业示范园已具规模。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占地6万亩,兴建仅3年,共争取资金60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以户县原种场为核心的园区建设已具雏形,是资金捆绑扶持和示范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已成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农业示范的亮点。2005年全县争取到上级农业项目35个,落实扶持资金700多万元。玉蝉乡的大棚蔬菜基地共完成投资190万元,其中农民投资40万元,项目扶持50万元,小额信贷80万元,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捆绑配套了基地的市场建设和水利设施,县政府拿出100万元对建标准大棚户每栋补助600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5.秸秆碳化处理发展燃料。户县东韩村地处县城边沿,为了消除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给周围环境带来影响,处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该村建立了一个农作物处理碳化塔,两个大型沼气池。农作物秸秆在碳化塔内,经过高温处理,变成无危害的无机产物,用于还田,同时所放出的热量经过回收利用。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供全村生活做饭用,既清洁又卫生。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1.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含量不高。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较低,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如秸秆直接机械化还田技术,由于农作物秸秆产出量过多,全部直接还田会对下茬作物的播种和生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秸秆的潜在价值未能充分利用;生产高效生物有机肥由于成本过高,没有经济效益,因此缺乏发展后劲;利用秸秆发电在技术上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秸秆的运输问题还没解决。要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对农民的吸引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研发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 2.监督、管理和综合利用的协调统一还有待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涉及部门多、学科多、层次多,需要科研、推广和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采取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以“堵”和“疏”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落实。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秸秆禁烧的监督检查;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要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推广目前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力度,帮助农民改变耕地方式,加快农机改造步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3.产业化规模经营的格局尚未形成。目前,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尚未得到深入普及,各方面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应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探讨新的运行机制,并利用新的科技手段降低农业成本,实现效益增长。 4.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者是广大农民,只有在他们真正理解了治理工作的意义和综合利用能给其带来的切身利益后,他们才有可能始终如一地将这种理解落实到自觉行动中去。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逐步使秸秆综合利用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5.秸秆综合利用的市场还有待于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秸秆工厂化处理为秸秆大量合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秸秆工厂化处理对广大农民来说,大量秸秆成了可出售的商品,对企业来说则是很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各级政府应引导农民跳出现有秸秆处理方式的框架,找到一种新的、技术可行的、适合本地区的利用方式,并将其产品化、工业化,最终走向市场化。从国际市场上看,秸秆综合利用完全可造就大产业,形成大气候,而不仅仅是副业。注重给秸秆找出路,关键在于使农民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中有效益、得实惠。 三、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1.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重视。解决秸秆综合利用,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应当在不断完善现有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推行综合利用工程,走以“四料”(工业原料、畜牧饲料、种养肥料、能源燃料)为主多种综合利用的途径。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扶持,抓点带面,梯度推进,树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和样板,让农民看到效益,感到实惠,从而主动参与进来。秸秆处理方法范文篇3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4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2023年带安字的女孩名字大全‚安字
- 阅4“安”字由[宀、女]组成‚寓意着阖家欢乐‚幸福快乐等含意‚表述在女孩名字之中寓意着安全、清静、吉祥。 寓意非常美好‚当父母们在搜索一些寓意美好听的女孩名字时。 何不应用.....

学习强国路上你我同行同上一堂思政
- 阅0通过观看;同上一堂思政课,使我校全体师生力争做勇于担当,立足本职,精益求精的新时代教师;做大胆创新,品行优良,崇尚科学的学生;争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

《白洋淀纪事》收集个人读后感精选
- 阅0《白洋淀纪事》是一本描写抗日时期的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并与当地地主等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小说散文集,收录了其从1939年到1950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其中包括《荷花淀》《芦.....

规章制度完善情况汇报(收集3篇)
阅:0规章制度完善情况汇报范文篇1关键词:教育;合规;制度;风险;执行力;检查;监督;整改中图分类号:F61文献标识码:A在开展“....

秸秆处理方法(收集3篇)
阅:0秸秆处理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秸秆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和农业生活垃圾是农村垃圾的两个主要来源。农业....

规章制度培训计划(收集3篇)
阅:0规章制度培训计划范文篇1一、建立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车间班组的三级培训教育体系一级培训是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