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理论(收集3篇)
来源:
西医理论范文篇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3岁。其中女23例,平均年龄61.5岁;男29例,平均年龄59.1岁。入院时评估,神志不清者15例(28.8%);失语者30例(57.7%);肢体肌力0级15例(28.8%),Ⅰ~Ⅲ级27例(51.9%),Ⅳ级6例(11.5%),Ⅴ级仅麻木感觉4例(7.7%)。
1.2治疗方法及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按急性脑血管病治疗,给予有效降压治疗,脱水药的使用,防止脑水肿,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预防并发症等。同时采用中药系列方剂(内服外敷)配合传统康复技术如针刺、艾灸、埋线、推拿、牵引等,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即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牵张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有氧训练、关节松动训练、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运动疗法(PT)、言语训练(ST)、针对性治疗(OT)、支具、电疗、光疗、磁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达到促进功能重建目的。
1.3效果评价:52例脑出血患者,9例死亡,病死率为17.3%;存活者中,住院天数为30~66天,平均住院天数为46天。
1.4出院评价:除了9例死亡外,全部患者神志转清;失语者中12例(23.1%)仍然不能发音,18例构音不清,语言恢复率为60%。上下肢肌力均恢复到Ⅴ级17例;上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力Ⅴ级20例;上肢肌力Ⅱ~Ⅲ级,下肢肌力Ⅳ级10例;上肢肌力Ⅱ~Ⅵ级,下肢肌力Ⅳ级5例。
2脑出血的病理研究
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据流行病调查学显示,其病死率高达60%,而存活者中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残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促进疾病的康复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工作。
3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探讨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1.1头痛、呕吐视力障碍
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并伴有喷射性呕吐及视力障碍的头痛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尤其是伴有意识改变者,应警惕脑疝的发生。
3.1.2意识的观察
意识的变化是辨别颅内压增高及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可用简单语言、肢体活动、睁眼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意识障碍程度:①清醒:对周围情况均能解,能答复问题,大小便能自理;②迟钝:嗜睡对周围情况不感兴趣常处于入睡状态,能唤醒对各种刺激有反应;③浅昏迷:叫唤时能睁眼肢体有自由活动,对各种刺激有反应,对自己不能说话,大小便不能自理;④昏迷:叫唤不应四肢自主活动消失对针刺有反应,各种刺激反应存在,大小便不能自理;⑤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四肢反射全无,生命体征紊乱。
3.1.3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观察有定位及评估预后的意义。一侧瞳孔由缩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常为脑疝先兆;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有意识障碍,对侧肢体瘫痪,提示小脑幕切迹疝发生;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去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前表现;脑桥出血出现双侧瞳孔缩小如针尖样;如患者在病程中突然出现意识改变,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昏睡,进一步发生频繁惊厥、瞳孔出现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或呼吸节律不整,是脑疝形成的早期标志。
3.1.4生命体征的观察
生命体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监测重要客观指标,是判断病情变化的主要依据。①体温: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感染常出现体温升高,甚至持续高热。应区别是感染性高热还是中枢性高热,并严密观察、记录和处理。体温的测量以肛温为宜。②脉搏和血压:反映脑及心血管功能,颅内损伤、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早期可出现脉搏慢而洪大、血压升高,脑疝导致循环功能衰竭时出现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提示病情恶化。③呼吸:颅内压增高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易发生窒息和呼吸骤停,从而造成缺氧,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呼吸由浅而深并出现鼾声表示病人进入昏迷,突然呼吸变慢或停止表示枕骨大孔疝或必须立即抢救。
3.1.5运动障碍及抽搐
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瘫痪或偏瘫、不随意运动或躁动、癫痫发作、抽搐等表现,这对疾病的定位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侧肢体活动消失或肌张力减弱,增强出现偏瘫,表明病灶在对侧;颅内如肢体逐渐出现瘫痪表明病情在进展。保护并适当约束肢体,防止发生伤亡。
3.2急性期的护理
昏迷患者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昏迷由于咳嗽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气管分泌物较多,及呕吐物误吸加上机体遭受疾病打击而抵极力降低易招改肺部感染和发生呼吸道阻塞,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致窒息,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出血量加大而加重病情。②舌后堕,可将舌牵出口外。如有呕吐让其吐出,可将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对昏迷时间长,出血量大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③对咳嗽反射较好,昏迷程度浅的患者按压气管环,使气管及肺部的痰液排出至咽部和口腔,同时给予吸痰,这样排痰较为彻底。④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除了密切观察病情外,还应预防兴奋躁动,以免发生意外,严重抽搐的躁动专人防置急救器械于床旁备用。⑤预防褥疮: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定期翻身避免受压;促进局部血循环:定时用热毛巾擦洗受压部位5%酒精按摩;避免受湿和过冷过热;增加全身抵抗力[4]。⑥昏迷期采用留置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对神志不清无尿潴留的男性患者,将顶端刺破,连接导尿管并套在上,既保持了床面干燥,避免了插导尿管的痛苦及可能招致的感染,也便于观察尿量。
3.3恢复期的护理
早期功能锻炼脑出血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后48~72h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3.1运动疗法:是应用各种运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促进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为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我科重点开展有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移行训练、有氧训练、各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及减重支持行走训练、运动想象疗法、运动再学习训练、强制性训练等运动治疗技术,针对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梗塞、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进行系统评估和针对性治疗,促进运动功能有效恢复。
3.3.2针对性疗法: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或改善其功能。具体是对患者进行作业方面的评估和治疗,开展进食、梳洗、穿衣、从床上到轮椅转移等生活自理作业活动,有效提高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功能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3.3.3针灸疗法:针灸以中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针灸专业技术特色,诊治范围:偏瘫、脊髓损伤、脑外伤、骨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疼、肩周炎、免疫力低下产生的各类疾病,具有见效快、疗效高,能使病人早日康复。
3.3.4物理治疗:是应用电、光、声、热等物理因子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我科现有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各种低频电、中频电、短波、超短波等;脑反射治疗仪;中药热敷、TDP、磁疗、四肢压力循环治疗仪;CPM治疗仪等,种类齐全,设备优良,为运动损伤、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骨关节炎等骨关节系统伤病和脑出血、脑梗塞、颅脑外伤术后、脑瘤术后、脊髓损伤、脊髓炎、脊髓肿瘤术后、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进行物理治疗,有效促进康复治疗。
3.3.5言语疗法:是针对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后等引起的言语障碍进行针对性矫治的方法。开展言语障碍类型的评定,给予针对性的练习,来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同时也为上述各种患者提供语言康复教育、咨询和指导
3.4心理情志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仅需要生理上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护理。做好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热情开导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指导患者坚持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收到满意的效果。根据其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支持,改善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4.1焦虑、恐惧患者的护理
焦虑、恐惧心理多见于发病最初阶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脑出血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对病情做必要的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建立起理想的护患关系,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3.4.2依赖性增强患者的护理
脑出血的治疗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应通过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护理的依从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变得被动、顺从、依赖。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脑出血患者生命体征一旦稳定,日常治疗则改为以康复训练为主,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积极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4.3急躁易激动患者的护理
患者卧床时间长,长期的输液服药,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患者产生急躁厌烦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多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其提出的问题,鼓励其面对现实,指导其克服急于求成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
3.4.4自卑、悲观患者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后,容貌形态改变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机体部分功能丧失,心理上受到沉痛打击,变得敏感,继而产生自卑多疑、悲观失望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消除患者自卑、悲观、失望的心理,激发其对生活的信心,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
3.5饮食护理
营养保健是促进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脑血管病患者应供给足够的水分。
3.5.1应限制动物脂肪,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3.5.2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
3.5.3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3.5.4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3.5.5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脑溢血病人不利;
3.5.6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如有面肌瘫痪者,可进半流质,进食时需向健侧(无面瘫处)输送食物,喂食速度要慢,避免病人呛咳,造成窒息。如病情危重,吞咽困难,医生会予以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保证营养供给。
西医理论范文篇2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与中医理论体系有相对应的一面,本文就西医院校中医教学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探索其教学改革的措施,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寻求中医教学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医教学;教学实践
中国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课程在我国西医高等院校中普遍开设,其目的在于使西医的学生通过中医学理论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学理、法、方、药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辨证论治,为今后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和创新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中西医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学习兴趣等客观差异,中医教学受到内容过多和学时有限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执教者面临的困惑和难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末期教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其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本文对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中医教学进行探讨供同道参考。
1现行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不足
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院校学生入学后首先接受的是西医系统理论的熏陶,中医学的思想体系与他们先人为主的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数理化不相一致。因此,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中医理论“玄奥”、“难学”。同时,两种医学在认知模式上迥然不同,现代医学具有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与解剖观察法的认知特点;而中医学的认知特点是有机自然观、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对西医细胞结构、细菌病毒的认识转到对中医阴阳五行、气血津液、六淫的理解,学科跨度大,学习方法不适应,从而感到学习内容抽象、枯燥乏味。
中医教学内容繁多,但课时偏少,且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实践机会不足,理论脱离实践。近几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西医院校的中医课学时逐年减少,中山医科大学中医学由原来的90个学时减到现在的72个学时。中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落后,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近年来选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由中医药院校主编,虽然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形式编排上作了很好的尝试,但是忽略了西医院校学生课时紧,西医思维先人为主的特点,同时缺乏中医吸收现代医学在微观研究和试验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以及这些成就对于推动现代医学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要。还有中医教学大多数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输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落后,不仅仅是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求知欲。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继认知主义之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建构主义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关注个体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论中,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者。从教学情境而言,建构主义教学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3建构主义理论符合中医理论体系构建的特点
中医理论比较抽象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但中医理论的形成又具有源于生活的特点,如生活中“水能灭火”,中医五行相克中就有“水克火”一说。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中医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学生的知识,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医理论。
4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医教学的实践
4.1改变“教”与“学”的主次关系
当前的中医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教学分离现象严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型、塑造型等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要方式。由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完全由教师来主导与控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发生内因是“学”,外因是“教”,外因“教”通过内因“学”而起作用。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但中医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教与学的矛盾地位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某些情况下,学是主要矛盾,在另一些情况下,教可能成为主要矛盾。所以,要反对绝对的“以学为中心”,或绝对的“以教为中心”的观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认知风格、知识水平、态度以及动机等因素)结合教学的内容特点动态适时调整。
4.2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创设的情境应与当前的学习主题相关,并尽可能真实,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践,应包含许多不同种情况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发现、主动探索问题,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协作学习”在中医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组织松散、效率较低、形式化的情况。巩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案例式教学将知识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归纳至中医临床思路中,教学线索清晰,学生易于接受,可触类旁通,将理论、技能、临床实践综合思考,加深印象。实行该教学法后,学生理论课成绩逐年稳步提高。总之,通过创造情境、联系比较和学生的主动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认识和理解中医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西医院校中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知识的掌握,并不是被动地形成上位与下位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层次网络,在教学中把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有意义的建构教给学生,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层次网络结构是非常有意义的。纸质教材中“病因病机”部分,只是采用了文字叙述的方式,逻辑性不是很强。在临床教学中,加入病案探索,体现自上而下的原则。自上而下的原则是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最好是由整体向具体展开,即将学习者带人一个较为完整的实例或问题情境之中,使学习者了解到要学习的内容和结构,这样学习者就有了对课件整体性情境的认识,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将在临床上收集到的病案录像编辑后放入网页中,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先将病案的录像展现给学生,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相关新知识,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主动学习新知识,形成了知识的构建。
4.4教学考核设计多元化
传统的中医教学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能力的指导,忽视教学中探索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考核内容、考察记忆知识的内容较多。目前,我们将基本知识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采用多元化考核方法,将平时的课堂表现、主动参与和探索精神、期末考试三者结合共同考核。在期末笔试中,用病案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尝试设立分析试题内容或求证内容,以期反映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论
西医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西医理论基础;内容整合;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31-02
《西医理论基础》主要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1]。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医学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等三方面内容。它是我校非医学专业如药学、制药工程、药剂、中药英语和药物营销等专业必修课的使用教材。以前使用的同类教材如《解剖生理学》中,解剖在前,生理在后,每一部分知识独立分布,并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教授,学生明显感觉到所学知识既不连贯,也不便于理解。为了适应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和教材研究基础上[2],我们创新性地把同一系统同一器官的解剖、组织和生理学知识整合在了一起。如消化系统中的胃,既有胃的解剖又有胃的组织学和生理的知识,把同一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整合在一起,并由同一教师讲授,这样学生明显体会到内容紧凑、易于理解、重点突出。下面我们就把使用《西医理论基础》教材前后的情况作一调查对比。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以河南中医学院4年制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级学生219人,2010级学生233人。
2.调查方法。分两部分进行:一是采用问卷式随机调查,现场回收。共派发问卷452份,回收442份,有效问卷435份,其中2011级212份,2012级223份。总有效率为96.2%。二是统计期末考试成绩。
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软件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
二、结果
1.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学习体会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12级认为《西医理论基础》教材合理的人数多于2011级使用其他同类教材的人数,高出21.9%;,经过X2检验(X2=24.867),这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2.通过考试成绩分析:2012级学生考试成绩优于2011级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
三、讨论
药学相关专业开设的《西医理论基础》课程只有90个学时,要在这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全部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应该使教材内容连贯、精练,把相关知识整合成一体,做到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同步学习[3]。学生对使用教材的评价是教材评估的主要内容之一[4]。从上述的调查统计中发现,认为相关知识整合的《西医理论基础》内容量适中、编写合理的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使用其他相关教材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其他相关教材中往往前一部分是解剖、组织形态知识,后一部分是生理内容,学完形态再学机能,老师授课容易,但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所以我们根据这些,创新性地把同一章节的解剖、组织和生理知识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可减少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教材则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基础“范本”[5]。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好的教材有助于学生理解程度的提高。在对课程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与2011级相比,使用《西医理论基础》教材的2012级学生选择“理解”的学生增加了19.6%,选择“一般”和“不理解”的下降了10.4%和9.2%。同时,本调查结果也显示:2012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比2011级提高了14.2%。这说明《西医理论基础》教材的内容整合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还能增加学习兴趣。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西医理论基础》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一些医学基础知识,为他们日后把药学与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奠定理论基础。调查结果显示2012级学生的学习目的比2011级明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西医理论基础》可使更多的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知道学习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另外,根据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80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增加,由27.3%上升到44.4%;不及格的人数下降,5.2%降到2.7%;平均分由72.1提高到了81.9,这说明《西医理论基础》的内容整合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近几年把《西医理论基础》作为我校药学专业教科书的使用,得到了相关专业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赞誉,他们认为这本教材知识点紧凑、章节编写合理、便于理解。当然通过使用我们也发现了不足,如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删减,语言需要更简练和避免一些细节上的错误等。针对这些,我们目前又对《西医理论基础》进行了再版,使之更加精确完善,以便让更多的药学专业同学能学习到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游言文,高剑锋.西医理论基础[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2]廖亚利,黄卫春,云等.高等教材建设与教材管理改革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6):169-172.
[3]陈杰,彭东,陈禹.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的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30.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4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2023年带安字的女孩名字大全‚安字
- 阅5“安”字由[宀、女]组成‚寓意着阖家欢乐‚幸福快乐等含意‚表述在女孩名字之中寓意着安全、清静、吉祥。 寓意非常美好‚当父母们在搜索一些寓意美好听的女孩名字时。 何不应用.....

毕业档案自我鉴定精选范文2025
- 阅1学生时期,档案一直伴随着我们,之所以建立学生档案,目的是为了更好了解和考察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档案自我鉴定参考范文2022,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毕业档案自我鉴定参.....

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精选范文2025
- 阅0回顾大学期间的学习,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鉴定,希望通过自我鉴定的完成来分析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够有所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优秀个人自我鉴定参考范.....

托班卫生保健制度(收集3篇)
阅:0托班卫生保健制度范文篇1儿童是人类生存的起点,也是人类发展的未来,本学期的保健工作要根据《幼托机构保健工....

西医理论(收集3篇)
阅:0西医理论范文篇1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3岁。其中女23例,平均年龄61.5岁;男29例....

西医护理论文(收集3篇)
阅:0西医护理论文范文篇1【关键词】中医护理教学辩证施护近代中医护理仍坚持辨证施护的原则,根据疾病的病因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