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收集3篇)

来源: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范文篇1

摘要: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着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着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6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着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师(一)。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1929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他说:“现代建筑师都害怕各种立面的几何成分。现代建筑构造上的大问题,必须经由几何形去解决。”

现代主义建筑师(二)。

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年一1969年)。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也是代表建筑最初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砖石结构封闭形式,采用开放式的空间使用大量钢柱承重,使得室内空间得以大量变化较为活泼,给人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充分显示密斯·凡德罗说的“少即是多”,以及藉由新材料、新工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国际主义;现代主义;水晶大教堂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064-01

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InternationalLook)。这种风格在战后的年代,特别是60、70年代以来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影响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平面设计风格,成为垄断性的风格。80年代开始以来,国际主义风格因为种种愿意而开始衰退,从而造成了包括后现代主义等等一系列当代设计运动的产生。

国际主义风格首先在建筑设计上得到确立。50、60年代,美国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已经牢固的建立了。欧洲现代主义的一批大师,如米斯・凡德罗、马谢・布鲁尔、沃尔特・格罗佩斯已经成为美国建筑界的魁首,领导了整个国家建筑风格的主流。他们设计的一些重要的建筑,比如米斯在纽约设计的西格莱姆大厦(theSeagram)、以及意大利设计家吉奥・庞蒂(GioPonti)在米兰设计了佩莱利大厦(thePerelliBuilding)等,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典范,从而影响到全世界的公共建筑风格。

从发展的根源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同宗同源的,德国包豪斯的领导人基本都来到美国,在美国主持大部分重要的建筑学院的领导工作,贯彻包豪斯思想和体系,从而形成了新的现代主义,即国际主义风格。但是,从意识形态的内容来看,美国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战前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已经大相径庭,虽然形式上颇为接近,但是思想实质却有了很大的距离。

现就以飞利浦・约翰逊在洛杉矶的科斯塔――梅萨市设计的水晶大教堂为例,来进一步说明建筑中国际主义设计风格。

飞利浦・约翰逊,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有着建筑界“教父”之称的他一生都在求变,一生都在引领潮流,他从玻璃屋子时期的米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时,推出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当现代主义风雨欲来的时候,他设计了声名显赫的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的水晶教堂;当后现代主义成为时尚时,他和建筑师伯奇一起完成了纽约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这座拼贴了古典风格、现代高层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和现代商业化的波普风格的建筑,堪称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另外,他设计的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教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也是建筑史上无法忽略的经典之作。1980年在加利福尼亚加登格罗夫建成的水晶教堂位于落杉矶南。该教堂可容纳300人,是耸立在高速公路旁的巨大水晶体,故得名水晶教堂。建筑利用白色网状屋架和反射玻璃构成长415英尺、宽207英尺、高达128英尺的大空间。反射玻璃仅使8%光线透入室内,形成一种水底般的宁静气氛。室内无空调,由反射玻璃窗的机械设备控制窗户通风。这个设计满足了业主的期望,他认为这一座像是没有屋顶和墙的教堂是人间天国的象征。

人们在谈论国际主义风格时总是带有某种偏见,这似乎与国人的传统道德准绳以及意识形态有关。这种偏见最初直接源于国际主义风格的“出身”。国际主义风格是战后现代主义的新发展,在设计风格上,它们都具有反装饰传统、形态简洁、注重功能、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国际主义与现代主义一脉相承。在设计形式上,由于米斯・凡德洛“少就是多”的观点影响,过分强调减少形式,而走向了不强调形式的形式主义道路,从此背离了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但人们在分析国际主义风格与现代主义的本质差异时却突然离开了设计本身转向了意识形态领域,认为在欧洲发展起来的现代主义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特征,设计目的是为大众服务。这些都体现在对功能的追求和符合机器工业的现代设计形式上。因此,如果我们撇开设计本身的技术层面而仅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考虑就不难得出结论:国际主义风格一开始就是目标高贵单纯的欧洲现代主义在美国商业气息浓厚的土壤中的变种。而往往易与金钱产生联想的商业化作为国际主义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使其一开始就遭到了所谓精英文人的蔑视。但是过于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考虑而偏离设计本身的技术层面就难失偏颇。其实正是符合社会发展大势的商业化使国际主义风格曾一度席卷全球,在70年代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能不说,国际主义风格是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初期进程中的最佳选择。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平衡永远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丰裕社会的到来,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当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后,设计也就从国际主义风格的一统天下而走向了多元化。国际主义风格虽然失去了昔日的“霸主”地位,但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定的设计风格在当代仍然显示出其生命力,在众多的当代设计风格中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知识的批判;后现代主义

批判性的知识在目前如此多元化的世界里是不完备的,因此接受质疑与再批判是必须的。知识的批判与重建是以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体系为目标的,这就必然受到审视与诘难。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出发,进一步通过崇尚乡土与地方性、推崇文本性直到追求反审美的愉悦四个方面来对建筑设计知识的批判与重建的可行性分析。

1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诘难

后现代主义是作为新的批判性学术范式诞生的。后现代主义是一场文化运动,具有革命性、批判性,并从根本上消解了构科学要素和社会科学要素巾的核心。为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原有认识,对现代性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缺陷,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揭示与批判了。后现代主义对各种领域之间的学科划界的可能性表示怀疑。因此,后现代主义冲破这些界限逐渐出现在建筑学与设计学中,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抛弃既往的现代主义功能布局设计,用后现代主义化的设计所取代。反映解构主义建筑的外部形象与形式优先的建筑形式,或是提供拼贴式建筑以反映复杂性与矛盾性。

2崇尚乡土与地方性

就崇尚乡土与地方性本质上而言,地方性应涉及民族特征、传统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形态、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四方面。曾作为历史时代下的主体建筑文化的地方性建筑,在抗衡现代性的过程巾,将各种新思潮融合,向综合性和混杂的风格发展。人文主义和地域主义是地方性建筑带有传统的特性。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应将民族与社会利益作为指导,从而塑造高文化的亲和社区。从现代建筑的疏远感和非人性化的全球化趋势走出来。因此,地方性建筑人类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部分体现。另一方面,地方性建筑批判了现代建筑设计西方主流文化侵入和国际化模式。以维护固有文化品性为最终的目标,矛盾的处于旧价值体系交锋的困境中,只是变异和补偿的对传统的进行革,成某种联盟或共同风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在20世纪的一段时期中,受苏联影响政府控制建筑设计和建设,现代性的艺术、美学建筑被禁止,因为会被看做是资产阶级的颓废产物。但是,资源与环境问题在滥用现代性科技下出现是修正式的批判,崇尚乡土与地方性人、自然和创造物的空间界限弥合起来,在设计作品之中融人传统、习俗、自然因素等。

3推崇文本性

建筑设计事件和现象由每个创作行为与设计过程构成,也可以说是构成文本。文本性则指文本与其他文本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事物与其他事物也是相关的。C.詹克斯有“有文脉的=特定性+规划专家”的一个公式。“特定性”将规定性和统一目的性抛弃,防止了现代性理性决定论的发生,对文本的开放性与流动性要重视,文本理解及二次解释的创造性是设计者本人应该予以诸多重视的。文本和理解者的视界被这个新视界包含了,同时提供了可能性给新的经验和新的理解。设计是一种历史和他者的参与,并且超越自己的视界。通过语言达到理解。而建筑的言语则包括:建筑位置、地貌与地形、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功能多样性与使用要求、使用者的特点、设计方法与策略、建筑形式与类型、工艺技术与材料,等等。因此,可以说建筑的存在本质就是文脉。因此,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模棱两可与暖昧不定,双重功能性元素,总体上不能一目了然,世代相传的等建筑设计,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韵律和方向不协调;“毗邻”东西的比例尺度的不同;堆砌和重叠对立和不相容的建筑元件;片断、断裂和折射方式的采用;脱开室内和室外,即建筑设计的文本性的充分映照。现代主义最激烈的批判是解构主义文本论批判,对解构建筑的文本性了解,我们可以从韦克斯纳视觉中心、巴黎维菜特公园规划设的设计作品中得到。

4追求反审美的愉悦

不再追求艺术审美的优美愉悦形式是后现代主义审美,对永难企及之物与意义的缅怀不再凭借趣味上的共识去达成。审美形式的标新立异是后现代主义不断寻求的反叛权威陈说,凸显后现代知识的“表征危机”是被文化艺术与美学领域引发状况。追求反审美在以下几方面的表征:

4.1平面感

为了获得审美的意义,要求阅读者对现代主义作品通过不断地阐释和发掘深入其意义深层。后现代主义作品对现代主义经典作品的意义不再提供,不需要寻找其作品的意义,语言符号背后没有隐藏深层意义。

4.2断裂感

现代主义倾向个人记忆双元和历史传统的同时探讨。历史被后现代主义理解为只存在纯粹的幻影和形象。照片、文件、档案成了历史事件转换,过去已消失成历史,在非历史的当下,审美的断裂感需要从时间体验中去感受。

4.3生活化

传统美学通常要求审美标准应有一定距离感,比如:距离说,移情说,典型论等,同时说明艺术与生活不等同,只有将艺术与人的现实生活距离化才能给人更好的审美感受。颠覆了传统美学观的后现代美学,距离感的消失是其根本特怔。当今世界创造了太多虚拟现实,使人们的真实和现实感丧失,被文本和类象所包围。同时,艺术作为权威核心随着渗入日常生活,兴盛大众商品文化,丧失了本源。这导致出现了时尚的生活化与流行艺术。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深入了生活化艺术。一些建筑师倡导,建筑与设计应学习拉斯维加斯。设计的灵性甚至可以荒诞、平庸、丑陋的生活化与商活化形象中获得,对其他人品味的领会和价值的接受。

参考文献:

[1]段晓丹,杨毅.批判的失落:90年后中国建筑批评泛社会化现象浅析[J].室内设计.2009(1)

[2]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怀伟,高筠.以“批判的地域主义”拯救我们的建筑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7)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4

    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2023年带安字的女孩名字大全‚安字

    - 阅5

    “安”字由[宀、女]组成‚寓意着阖家欢乐‚幸福快乐等含意‚表述在女孩名字之中寓意着安全、清静、吉祥。 寓意非常美好‚当父母们在搜索一些寓意美好听的女孩名字时。 何不应用.....

    毕业档案自我鉴定精选范文2025

    - 阅1

    学生时期,档案一直伴随着我们,之所以建立学生档案,目的是为了更好了解和考察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档案自我鉴定参考范文2022,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毕业档案自我鉴定参.....

    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精选范文2025

    - 阅0

    回顾大学期间的学习,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鉴定,希望通过自我鉴定的完成来分析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够有所进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优秀个人自我鉴定参考范.....

    民办学校宣传方案(收集3篇)

    阅:0

    民办学校宣传方案范文篇1一、进一步明确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镇普法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收集3篇)

    阅:0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范文篇1摘要: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

    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办法(收集3篇)

    阅:0

    民办培训学校管理办法范文篇1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攻坚之年,我们将根据《市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