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害管理(整理2篇)
来源:
花生病虫害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月季花;病害;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8;S68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1-0154-01
册亨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素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应各类植物的生长。由于该县境内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热冬吸,最高海拔1634m,年均日照时数1514h,年均气温19.2℃,年无霜期305d,具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立体气候特点,为广大农户种植月季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但由于农户缺乏月季花病虫害防治知识,月季花发生病虫害后,因未及时采取措施处置,导致疫情发展和蔓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通过调查,册亨县种植的月季花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蚧壳虫、红蜘蛛、卷叶虫等。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花卉病虫害防治知识,帮助农户防治月季花病虫害,并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就月季花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月季花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1.1白粉病
1.1.1发病症状。通过观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以后着生1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粉层。嫩叶染病后叶片反卷、皱缩、变厚,有时颜色变为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被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弯曲。花蕾染病时,表面被覆白粉霉层,花姿畸形,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1-2]。
1.1.2防治方法。对月季花白粉病主要采取2种防治方法:一是加强栽培管理,经常检查,发现病枝叶立即剪除烧毁。控制浇水,少施氮肥,细致修剪,使树冠内膛通风透光良好。二是实施药物防治,在发病期喷粉锈宁10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早春萌芽前喷3~4°Bé石硫合剂,还可用0.1%~0.2%可湿性硫磺粉悬浮液防治。平常5~7d喷1次,病重时2~3d喷1次。自制硫磺粉悬浮液的方法是:将硫磺粉包在粗布里,放在清水中揉搓即成。
1.2黑斑病
1.2.1发病症状。月季花发生黑斑病后,初期叶面出现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12mm或更大,边缘呈放射状。后期病斑上生许多黑色疱状小点。有时病斑周围大面积叶组织变黄,病叶极易脱落,严重时,仅剩下光秃的枝条,有时病斑连成一片。嫩枝、叶柄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花瓣、花梗上的病斑较小,不甚明显。月季黑斑病为真菌病害。其病原为蔷薇放线孢菌。病菌在病叶和病枝上越冬。
1.2.2防治方法。针对黑斑病的病理特征,一是推荐农户选载卡罗拉、明星、祝福、淑女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二是及时清除枯枝落叶;三是选择通风透光的环境栽培,并加强肥水管理;四是采取药物防治,主要用200~300倍的波尔多液,每14d喷1次预防。发芽前喷3~5°Bé石硫合剂。夏初每10d喷1%波尔多液1次。发病时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
2月季花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
2.1蚜虫
防治上,一是经常检查植株,发现蚜虫后及时杀灭或摘除;二是在发生严重时,用40%氧化乐果12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灭蚜松乳剂1500倍液,或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喷杀。
2.2介壳虫
防治上,一是刚出现介壳虫时用牙刷或竹签剔除。二是对于发生严重的虫区,通过更新修剪烧毁虫枝,或更换栽培地点;在若虫期用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磺乳剂1000倍液,或50%辛硫磺2000倍液喷杀;在休眠期用3~5°Bé石硫合剂喷杀,并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等。
2.3红蜘蛛
防治上,一是清除枯枝、老叶、杂草,或实行圃地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二是在红蜘蛛发生期喷0.5°Bé石硫合剂,或40%三氯杀螨醇乳剂2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砜1000倍液。
2.4蛀茎害虫
防治上,结合修剪在产卵裂口处压破卵粒和杀死初孵幼虫,并及时剪去病虫枝及有虫害的嫩梢。在幼虫孵化期喷20%的杀灭菊酯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3000倍液,保护和利用寄生蜂。
2.5卷叶虫
防治上,一是采取人工捕杀幼虫;二是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3-4]。
3参考文献
[1]范培林,王邦磊,孙新杰,等.南阳市月季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157,159.
[2]马俊青,卢绍辉,袁国军,等.切花月季的栽培管理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2(4):74-75.
花生病虫害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棉花管理病虫害防治动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8-0061-01
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占各个地区农田面积的30%到50%,并且棉花的种植面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受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棉花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也有较大区别。随着抗虫棉品种的不断更新研制,传统性病虫害黄蒌病、棉铃虫、棉蚜等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地老虎、眩灯蛾、苗病、枯萎病等次要病虫害频频出现,给棉花种植带来极大的困扰。此外,棉花植株耐旱不耐涝,容易在雨天过后出现病虫害泛滥的情况,因此,农业研究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各个生长期棉花病虫害的动态研究,掌握病虫害出现的规律,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1诱发棉花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子
1.1气候变化延长了棉花生长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棉花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棉花的生长期逐渐变长,为病虫害重发并发提供了可能。在同一季度中棉花害虫依靠棉花植株繁衍后代,增加数量。一旦棉花植株的生长期延长就会给虫蛹孵化提供充足的时间,增加病虫害对棉花的危害。根据统计,西北、华北棉花种植区受盲蝽、棉蚜、棉叶螨等虫害的影响,会造成3%到5%的损失。
1.2覆膜滴灌技术为黄萎病提供了条件
覆膜滴管技术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提高了棉花出苗率,但使得黄萎病害加重,并且对8月份病害治理产生负面影响。地膜覆盖和滴灌技术为黄萎病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空间和条件,在气温逐渐升高中发展起来,给棉株染上病害。8月份后,地膜与土壤表层紧密连在一起,地面长期处于低温潮湿状态,使得其他病菌生长旺盛,出现新一轮的棉株病害。随着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覆膜滴灌技术得到极大的推广,由病菌产生的病害逐渐增加,给棉株管理和防护治理带来的极大挑战。
1.3作物混种套种为害虫越冬提供了保障
在各个棉花种植区都存在着作物混种套种情况,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价值,种植冬春季作物。这些作物为棉花害虫提供了越冬寄主,使得多种棉花虫害成功越冬。除此之外,很多地区没有冬灌、翻耕的习惯,没有破坏虫害的生活环境,反而为害虫提供了顺利越冬的条件。从表面上看,实现了一年两熟,增加了农业收益,但大大增加了对病害的防治工作,增加了治理成本,值得从技术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2各个生长期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2.1关注气候变化,为棉花种植提供科学指导
根据数据分析,棉花生长期正在延长,夏季雨量呈现不断上长的趋势。冬天的气温也在逐渐上升,棉花生长期平均每10年上浮0.5摄氏度。虽然看起来并不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可以让棉铃虫、棉蚜等害虫多繁衍一代,越冬害虫基数翻倍性增加。这样的危害已经在现代棉花管理种植中得到有效验证。由气候变化引发了更多的棉花病虫害。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气候变化容易出现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需要做好灌溉和泄洪准备,确保农田无积水、不干旱。
2.2加大对各个生长期病虫害研究,提前防治
棉花病虫害出现的高峰期在苗期、蕾铃期、吐絮期。在棉株生长初期,容易遭受黑斑病、炭疽病的伤害,造成植株枯死。地老虎幼虫、棉虫螨破坏棉花叶子和幼小的根茎;在蕾铃期,植株根茎进一步粗壮,枯萎病、黄萎病成为主要的病害,棉铃虫、斜纹夜蛾成为主要的虫害,如果棉株处于较为干旱的状态,害虫繁殖速度会减慢;如果棉株雨水充足,则虫害达到最高峰,需要进行农药治理;在吐絮期,病虫害会导致烂铃、枯死、生长较弱,甚至会让全铃腐烂,作物产量和质量就此改变。因此,农业研究者应对各种害虫的虫蛹、虫卵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将害虫杀死在萌芽状态。
2.3打破越冬害虫生长环境,减少棉花的潜在威胁
翻耕和冬灌是棉花种植容易忽视的环节,并且现代农业对农业的依赖性增加,冬灌和翻耕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从深层次看,越冬害虫基数决定了下一年植株虫害的情况。应在在11月前后收完棉花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处理,破坏越冬害虫的生存环境。除此之外,还应采用优质抗病抗虫品种进行春季播种,减少土壤中病菌的侵害。根据实验对比分析,进行冬灌和翻耕的土地对棉株早期生长有积极作用,可以多收棉花3%左右。
结语
棉花产区比较多,每个地区的气候、管理方法、病虫害类型都存在着差别,但病虫害的成因和规律是基本一致的。农业研究者需要深入实地,对症下药,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可以确保棉花植株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才可以有条不紊的控制和消灭害虫,降低病虫害对棉株的危害,确保棉花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屈西峰,姜玉英,张跃进.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应用现状和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4).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整理2篇)
阅:0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篇1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

花生病虫害管理(整理2篇)
阅:0花生病虫害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月季花;病害;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8;S68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

医疗应急演练实施方案(整理2篇)
阅:0医疗应急演练实施方案范文篇1一、指导思想 深入开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