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整理2篇)

来源: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的变革”,校本课程开发要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个性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实现学校特色办学的目标。

一、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设计案例

为丰富后平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我校又进行了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语文学科教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发了《聊聊重庆话》《拇指艺术――学写短信祝福语》《小名字大学问》《朗诵》《演讲》等校本课程。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总体设想是三大板块:生活中学语文、挖掘地域特色语言、语言表达实践。生活中学语文这一板块有《拇指艺术――学写短信祝福语》《小名字大学问》两门课程。挖掘地域特色语言这一板块有《聊聊重庆话》课程。语言表达实践板块有《朗诵》《演讲》课程。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框架由五部分组成: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实施,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依托,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活动。

二、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课改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基于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课改试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框架下,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效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是对我校“后平民”校本课程的充实,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促进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学生的学校生活打造了更多亮丽的底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进一步彰显

语文学科校本课程是对我校“后平民”校本课程的充实,我校“后平民”校本课程最初倾向于艺、体、科技学科课程。如,艺术类的泥塑、剪纸、绘画、手工制作;体育类的健美操、足球、篮球、田径;科技类的科技制作、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其他学科拓展课程极少,只有英语口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丰富了“后平民”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落实我校“后平民”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些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自己的潜能得到释放。”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使我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2.语文学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和课程内容的变化。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与国家课程相比,更加注重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而必然引起教学思想的变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很多知识对教师来说也是陌生的。为了应对这种不断扩大的学习内容,教师必须学习和研究,从而促进教师成长。

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从课程框架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实施等过程,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无不是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改进。教师在课后反思中写道“最初上校本课程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上完课就感叹,课堂和自己预设的效果相差太大了,教学预设根本就无法完成。因为学生是来自不同年级、班级的,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准。课后教师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与学生交流,征求学生的意见,并结合学生实际重新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案,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课堂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了。”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为了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教师必须“逼”着自己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学方法、旧的教学手段,去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和改变,从而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立足学生需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特长的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采取学生自主选择的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学会了展示与欣赏,激发了创造力,树起了自信心。在参与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等方面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思考与改进

在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走出了探索的第一步,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如下思考:

1.不断丰富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应鲜明地带着学校的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由此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我校传承晏阳初精神,学校修建了晏阳初陈列室,晏阳初纪念馆离学校800米左右,为了进一步弘扬晏阳初文化,我校从办学理念、学校环境等方面处处打造“学晏文化”,还开发了《晏阳初的故事》《晏阳初精神伴我成长》两本校本教材。这都应该成为我们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利资源,如我们可以开发课程《晏阳初故事会》,通过参观晏宅、讲晏阳初的故事、排话剧等课程使学生更了解晏阳初。

(2)学校教育不仅满足学生需求,更要促进学生发展需求。

有效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开展《书香校园》课程开发,以自主阅读、美句摘抄、快乐分享、实践创作四大板块为主线实施,结合我校“五星一组”评选活动,增加阅读之星的评选,阅读积分升级(阅读之星、阅读学士、阅读硕士、阅读博士等称号),积分换书活动,学期还可开展“书香班级”评选,在全校掀起读书的热潮。

2.校本课程设计应更具有系统性

现阶段,我校的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在框架上分为三大板块:生活中学语文、挖掘地域特色语言、语言表达实践。这一框架的科学性、合理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另外,每个板块下的具体课程的设计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比如,生活中学语文这一板块,除已有的《拇指艺术――学写短信祝福语》《小名字大学问》外,课程内容还可进一步丰富,如广告语欣赏与设计、生活中的错别字等。

3.校本课程的实施需更有层次性

在课程实施中如每一门课程都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着眼于课程基础知识的了解,拓展型课程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而探究型课程着眼于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篇2

【关键字】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

G623.2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语文课程教学编写非常重要,但是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教材的内容存在的滞后性,因此教学内容时代性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此外,学校的课程资源缺乏使得学校缺乏特色,课程的校本化活动非常的重要。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来进行不断的树立,对课程教学内容来进行不断的补充、不断的拓展,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能力,使得课程更加鲜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分析

1、注重教材内容的补充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对语文课程实际要求并不是非常的完善,教师大多将教学内容照抄照搬的进行教学,但是阅读教学的内容只是教材中的内容,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校本化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儿童思维角度出发,不断增加学生喜欢内容。教师需要不断注重儿童阅读材料的阅读,不断的更新阅读材料,实现教材内容有效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理解能力来将经典诵读内容作为教学补充,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师还可以将时事政治内容结合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和生动性,教师还可以将自身接触到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坚持阅读内容的新鲜性以及生动性,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弥补教材上存在的滞后性。

2、教材内容上的拓展

大多数的阅读材料都是来源于教材,但是教材却并不能够限制实际的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不断拓展,加深学生在情感上的体验,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进行课文《小河与青草》的教学中,课文大多是讲述小河、青草二者之间的帮助故事。整篇课文都是传达人和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学会了解别人的长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角色,鼓励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想象学生自己是小草、是小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鼓励学生认真练习对话,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感受到大自然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重要练习,进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当别人遇到困难时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够冷漠、不关心。

3、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在进行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例如,在进行《卧薪尝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导入教学情境,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故事的新鲜感,学生课堂更加投入,在课文精讲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故事,不断的进行尝试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尝试,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含义。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实际的学习之中,了解文本核心内容,掌握课程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激发对作品的深入了解,更加清晰了解文本核心内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与阅读内容的结合来提升学生语感,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以及感悟。例如,在《石榴》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内容的深入分析,体味其中的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利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内容,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描绘自己的美景,更加自然、更加轻松的体味文字内涵,增强语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4、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

在进行教材编写过程中,通常需要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设计,进行内容编写,实现教材内容的整合。在进行教材编写中需要将两个板块进行有效的整合,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共同性,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有效展开教学内容。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编写过程中,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贴合实际,特别需要借助多个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Z言文字上的训练,实际上更是阅读内容感受和体验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味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作品,不仅需要体味作者爱憎情感,同时还包含着作者感情。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方式鲜活性,注重培养学生作品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耐心,坚持训练方式上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小学语文校本化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收集5篇)

    - 阅3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篇1关键词:台湾;语文课程;理念;内涵;特色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51(2002)05-0044-031993、1994年台湾相继颁布了国民小学、中学课程标准(1996、199.....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整理2篇)

    阅:0

    花生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范文篇1关键词棉花;抗逆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江苏沿海棉区如何发表论文....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整理2篇)

    阅:0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范文篇1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

    花生病虫害管理(整理2篇)

    阅:0

    花生病虫害管理范文篇1关键词月季花;病害;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8;S68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