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实习心得体会(整理2篇)
来源:
博物馆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美术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26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5.10.077
RoleofMuseumsinAdolescentsArtEducation
YUEJunyao
(SchoolofArt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27)
AbstractNow,themuseumhasbeengettingclosertoourlives,notonlythat,theroleofthemuseum'seducationalsogetgreaterplay.Thispaperfocusesontheroleofmuseumsinarteducationforadolescentproblems,usingdocumentanalysisandinductivereasoning,someoutstandingmuseumsthroughresearchandanalysis,aswellasaccesstolargeamountsofrelevantinformation,documents,revealingmuseuminadolescentsArtEducationeffect.Combinedanalysisstrategyaspectsmuseumvisitorsadolescentexperience,andhowtobetterplaytheroleofmuseumsinarteducationamongyoungpeopleandputforwarddesignstrategies.
Keywordsmuseum;adolescentsarteducation;role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更加希望得到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前往参观,是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文化场所。传统的博物馆具有储藏、保护、教育、学术研究的功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增加了许多信息传播的功能,也慢慢迎来了许多青少年群体的参观者。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堆叠展示形式已不能满足青少年群体参观者的要求。怎么借助多样的展示方式来让博物馆对青少年的美术教育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难题。
1博物馆的美学意义
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具有教育功能,同时也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性文化教育机构,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并相得益彰。
就理论而言,博物馆的美学呈现,乃基于它在文化本质的体现,是个可实践的人文事实,笔者曾以五项美学诠释,作为此一主题的探讨,即是:(1)认知对象;(2)历史图证;(3)人文关怀;(4)价值肯定;(5)人生理想。将物件的存在,转化为人情的保有,是美感的开端。人性之所以有情思因素,乃在于生命内在需要,它寻求认知对象,共感经验、开拓心灵视窗、启发人生理想等,这些很抽象又很具体的事实,便可在博物馆作业实践。因为博物馆的张力,随着工作人员的素养增进,而有不同层次的开展。其中最具美感引力的,就是未知的浩瀚知识、神秘的人文生态,以及可感的价值肯定以及启发的人生理想。这种发现文化的喜悦,有真善美的具体形质,足以引发积极性的社会发展,提供人类的学习环境。一般人认为博物馆的设立可提供民众一份“娱乐”,而专家却认为它是为了“教育”以及美学的“目的”,两者的功用,事实上是殊途同归的互补作用。
2博物馆对青少年美术教育的作用
目前,青少年的美术教育是博物馆专业研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独特的研究活动,当然有个前提,就是博物馆必须具有青少年美术教育的资源。那么,博物馆能否与青少年学生产生互动?如何使这一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这些也成为当今小学、初中领导者以及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前沿性课题。
2.1增长美术知识
青少年的美术学习,首先需要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而博物馆作为一个集美学知识理论与知识的综合体,对于青少年学习美术来说正是一个宝库。因为,它既能吸引青少年参观,又能满足他们追求各方面知识的兴趣,博物馆有丰富的实物教学资料,适合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博物馆涉及许多专业,包容的知识面较宽,容易满足青少年综合学习的要求。
2.2感受美术魅力
所谓的感受美术魅力,事实上就是美学上的感受力,与所呈现的正面功能分量。因为博物馆实际能达成(actualachievement)以及其具潜力上所达成(potentialachievement)的工作,便具有现象呈现与本质上内在的意涵。前者属于可数的具体功能,包括了人力可传达的目的;后者则为人类生存信度的依据,包含了价值的认定、自我实现的学习等。前者是很实际的工作项目,甚至可以统计成效高低的事件,或者说它是外在的、视觉的物象,如观众、展示品、设计的空间等;后者则是内在的、心理的、情感的、感觉的个人承受经验。
这两类方式,实际上都很贴合博物馆工作,也不容易单独存在,物与情之间交集在营造的环境上,一方面需要具体的精确度,力求工作的完善,另一方面又要求可被接受的情境。博物馆事业之所以引人入胜,便在于这种无限的开发与在成长的探索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青少年们徜徉在博物馆中,可以尽情的感受美术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2.3激发学习美术动力
美术教育资源,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狭义的主要指美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因素。广义上的美术教育资源指有利于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各种因素,既包括直接因素,也包括实施美术教育的必要条件,也就是间接因素。美术教育也不仅仅指美术课堂教学,还延伸到课外、校外以及一些公共文化场所,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的范围也愈来愈广泛。在国外已经把博物馆纳入了艺术资源开发的范围之内。
不论我国现在的博物馆规模的大小,它们的文化张力,在于研究者与服务者的深度参与,才能在美感环境中,营造出可被亲近的对象。然而美学程度的掌握,来自社会意识的发展。当博物馆呈现多元化的功能时,原本较为静态的文物搜集陈列,已转变为青少年积极学习的环境,博物馆具有终身学习场所的性质,并作为社区文化的媒介体,是个精神生活新生地。较之传统的博物馆,它具有更为有效的营运方法,与社会意识脉动相契,当社会因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等因素受到改变时,新理念的博物馆经营,亦将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更新换代,激发青少年学习美术的动力。
3如何继续加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美术教育的推动作用
3.1创新对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宣传组织工作
在学校里面,学校应鼓励学生多组织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活动,在宣传美术学习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扩展博物馆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学校也应提供给青少年美术学习者更多的信息展示以及宣传平台,让更多的青少年美术学习者有机会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在学校外面,学校应帮助博物馆探索以及寻求更多的与社会不同群体与组织携手合作发展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途径,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合作方式,从而使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作用力进一步扩大。
在此基础上,在美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对美术学习的培训环节制定出长远、有效的规划,以弥补组织过程中的空白并满足青少年美术学习者美术学习的需要。包括博物馆青少年参观者权利与义务在内的美术学习活动管理条例将有利于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
3.2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监督指导工作
在博物馆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青少年所在的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更多的辅助工作。考虑到博物馆的美术学习者有可能会数量众多,而且各自的活动时间各异,管理者难以对每一个青少年美术学习者给予足够多的关注,但是,对于新加入的美术学习者应加强与其的联系与沟通。在此基础上,博物馆的管理者也应进一步收集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反馈信息,并针对博物馆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梳理,对突发事件归档。最终的成果可以以书面形式展现,如博物馆管理手册,为解决美术学习活动的管理问题提供参考。
3.3落实对博物馆青少年美术学习活动的支持保障工作
虽然美术学习者是出于一种集体的组织或是个人的学习欲望参与到美术学习的活动中,不存在回报行为。但是,学校应该将切实提高美术学习的基本物质保障提到日程上来,应该拨出一笔费用来支撑博物馆活动的开展。在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动员其他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丰富博物馆的资金来源。青少年美术学习者在开展博物馆的活动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动脑,通过爱心义卖自己的美术作品等形式帮助博物馆筹集款项,以提高博物馆活动的质量。
4结语
将博物馆融入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是在学科综合的宏观形势下所进行的创新性探索,必须以青少年美术学科为中心进行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融入并应用博物馆,应该将青少年美术定位为教育核心,同时这也是综合艺术学科探索下美术教育教学的基础,决不能因博物馆的参与而使教育主体有所偏颇,喧宾夺主,导致本末倒置,丧失了青少年美术教育以及综合学科教育的宗旨以及目标。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本文更深远的意义就在于使博物馆作为发展美术能力的一种推动力,并使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美术课程教学的丰富资源,使学生通过博物馆享受到更广泛、更深远的美术教学体验。本文在立足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下适时地融入博物馆,综合讨论博物馆融入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的意义、方法论以及实践经验,具体重要的创新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冬兰.浅谈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J].大众文艺,2011(11).
[2]李井岩.浅析新时期博物馆的教育职能[J].丝绸之路,2011(4).
[3]高爱霞.博物馆要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6).
[4]段婷婷.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商丘为例[J].时代报告,2012(17).
博物馆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篇2
1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优势
博物馆凝聚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叙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展现着人类整体文明与智慧,具有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
1.1博物馆是直观性展示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直观的实物、模型、标本等藏品,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配以图文的形式来展现、传递久远的历史文化,借助讲解员详尽细致的讲解服务,利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视听技术手段,给青少年创造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展示环境,从而全面调动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让青少年参与到场馆的生动氛围中,全方位感受藏品的文化质地与知识信息,从中得到教育,增长见识。这种以实物表达内涵和传送信息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和求知兴趣,与学校枯燥的教育环境、教育模式相比,博物馆给青少年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具直观性、真实性和形象性,也更具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
1.2博物馆是丰富有意趣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实物资料使博物馆天生就具备大量立体的、直观的教育资源。参观博物馆人文环境、触摸实物展品,视听馆中贴配的图文语言、参与其中的互动环节等等,这些非直接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及情感特征,可以把课堂上的抽象知识生动地转化为他们易于接受的现实感受,从而引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与愿望,进而生发出他们自觉认识人生的价值意义,自然提升他们关注历史、承继文化、担当社会的使命。可以说,博物馆收藏的实物及其整体环境所内蕴的文化意趣,就是熏陶、激励、教育青少年的绝佳教材。
1.3博物馆是自主开放性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有形无形的教育资源无所不在,能够给予青少年自主开放的良好教育氛围。其一,博物馆藏品丰富、展览形式多样,青少年可以在博物馆开放的条件下完成自我学习和教育。其二,博物馆的很多活动是采取开放的形式,常常会向社会公布教育活动日程,教育活动采取的规模、形式及场所也很灵活,青少年们可以方便地加入其中。在博物馆不拘一格的教育氛围里,青少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参观日程和选定参观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接受和寻求哪些知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改变了青少年在学校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调动起青少年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拓展视野、激发创意的第二课堂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可以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引导的自主学习者。
1.4博物馆是素质大拓展的教育资源
博物馆教育资源还可以拓展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比如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陈列展览,既可以展示人类文化的历史风貌,又可以展示地方奋斗不息的发展脉络,还可以展示当代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辉煌成就。学校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博物馆教育资源全部可以涵盖得到。如,综合性博物馆可以扩充学校德、智、体、美等多种课程科目的教育内容,艺术类博物馆在配合学校美育方面优势明显,科技类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智育方面效果突出。因此,将博物馆广博开阔的教育资源作为青少年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辅助部分,对于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2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资源的利用策略
博物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发挥其资源优势,必须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升博物馆教育感染力,拓宽博物馆教育渠道,真正把博物馆文化变为滋养教化青少年的精神动力。
2.1提高博物馆自身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意识
我国博物馆教育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很多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利用和开发。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展潮流,提高博物馆自身的开发建设,深度挖掘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首先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研究博物馆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借鉴其他教育形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来提升、完善博物馆教育体系。其次要加强对博物馆收藏物品的研究,扩大藏品研究的侧重点,改变传统纯学术的研究角度,从教育服务大众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出发,对藏品的研究除保持传统风格外,也应根据观众的心理规律、认知特点、学习需求来调整研究方法路径,真正挖掘和展现出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内涵。最后,要重视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创新研究。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应重视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与时俱进地设计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新活动、新模式、新方式。如河南博物院开展的编钟古乐活动、西安半坡博物馆设计的史前工厂、宁波博物馆的青少年探索体3D立体拼图等,这些特色活动吸引了青少年留恋关注,很好地展现了博物馆内在的教育魅力。
2.2注重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
作为公益性的特殊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博物馆和学校应当加大合作力度。其一,各方主管部门应当为馆校合作制定共建计划,在制度上提供保障,在经费、政策和组织上给予支持;要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馆校联谊活动,以展览、宣讲、辅导等形式让博物馆育人活动在学校落到实处。其二,学校方面也应当切实地参与到互动计划和实施中去,在经费上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诸如人员培训、课程建设、组织参观考察、邀请专家座谈等各项活动的开展。其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为馆校合作搭建平台。只有当教师掌握、了解了博物馆的文物文献资源,把藏品内涵的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转化为青少年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教师的桥梁作用,博物馆也培养和吸引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大批人才资源、观众资源,可以更好地推动自身的持续发展。因此,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学校,都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博物馆教育中的传播效应,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和职业拓展课程,为青少年汲取知识,提升素质,充实人生提供一个馆校交融的良好文化环境。
2.3充分发挥青少年志愿者组织的服务作用
西方在博物馆开发、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工作方面已有成熟惯例,招募和建立青少年志愿者组织助力博物馆事业已经成为风气。相比之下,我国的青少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开展的规模还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和热情,有的地方甚至对志愿者活动还抱有错误态度,把志愿者简单地当成不要报酬的临时工或义务工作人员。作为特殊的公众服务和社会教育机构,博物馆工作需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积极主动地为青少年志愿者创造便利条件,使博物馆成为他们最好的社会实践场所。博物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平台和机会,如安排专人负责专业的指导培训;协助博物馆组织观众、志愿讲解、分类收集社会对评价意见;参加博物馆活动策划、办展、宣传;参与博物馆藏品的清洁、整理、收藏等等。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青少年们收获的不仅有鲜活的文博知识,还有宝贵的情感升华。
2.4加强网络建设完善博物馆在线教育体系
西方很多博物馆都利用网络覆盖广、传播快的特点,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板块建设成网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中国博物馆界落后于其他许多国家[1]。今天,我国博物馆网络建设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勇敢应对移动互联网风潮,认真面对庞大的青少年网民群体,与时俱进地发挥网络平台威力,建立和完善网络教育体系开展青少年网上教育阵地。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博物馆教育时空,方便青少年群体网络学习;另一方面,将青少年在线上博物馆的学习经验和在实体博物馆的学习体验进行虚实对接,实行比较互动,让博物馆线上线下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建设和完善博物馆网络教育体系,从而实现博物馆青少年网络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博物馆心得体会(整理2篇)
阅:0博物馆心得体会范文篇1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未成年人;社会认知对于个体的教育形式大致有以下三类:家庭教育、学校....

博物馆实习心得体会(整理2篇)
阅:0博物馆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美术教育作用中图分类号:G26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

博物馆推广营销策划(整理2篇)
阅:0博物馆推广营销策划范文篇1论文摘要:从图书馆网络信息营销的概念、特征入手,对图书馆利用博客开展网络信息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