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整理2篇)

来源: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篇1

1.1以前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入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是相互渗透的新兴交叉学科。以前我校对环境工程设计实习主要方式如下:实习时间为6周,实习指导教师为6人,卓越工程师班级为25人,把25个学生平均分配给每个指导教师,大概每个指导教师指导4个学生,在实习期内,由指导教师确定实习项目、内容、方式。这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同一门实习课程,不同组的学生接受的实习内容不一致。

(2)同一门实习课程,不同的指导教师专业知识侧重点不同,导致每组学生接受的实习知识单一化,有的组只涉及大气,有的组只涉及水、有的组只涉及固废。

(3)实习内容的单一化、实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动力不足,容易出现应付实习的现象。

(4)由于学校实习经费紧张、教师科研经费不足,导致实习过程中教师不愿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实习地点仅局限于校内或附近。

1.2实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这就要求有强有力的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支撑。以往的环境工程设计实习不能较好的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与培养计划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我校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工程意识薄弱、动手能力不强、工程设计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综合知识亟需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环境工程设计实习的教学改革可以较好的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我校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环境工程设计实习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实习教学改革

2.1实习方式改革

环境工程设计实习方式的改革主要有2种,第1种是每个指导教师确定一个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的实习项目不能再内容上重复,而且所有的指导教师的实习项目综合起来应包括大气、水、固废等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方面,不能单一化。实习时间分成6部分,每部分为1周,每个指导教师指导一周。第2种是实习时间6周,作为一个整体,不进行分割,由学院提供实习经费,指导教师带队,进入实习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环境工程设计综合实习。

2.2实习内容改革

在以前的实习内容确定上,每个指导教师确定的项目不同,根据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有些实习项目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应该对实习内容加强监管,环境工程设计综合实习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确定,不能随心所欲,应该与工程设计相关。

2.3实习考核改革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以往的实习考核中,由一个指导教师给出所指导的学生成绩,由于指导项目的单一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综合实习的能力,实习考核成绩的公正性、客观性、科学性不高。如果采用第1种实习方式可以由每个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指导的实习项目给出实习成绩,然后把所有的实习教师所给的实习成绩加权平均,得出每个学生综合实习的成绩。这样由于实习项目的综合型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实习成绩,具有科学、客观、公正性。如果采用第2种实习方式,可以采取指导教师给出的考核成绩、企业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综合实习成绩。无论采取哪种实习方式,过程考核尤为重要,在确定学生实习成绩的时,应该重点考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3结束语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68-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2010~2023)》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一经推出,得到全国各高校的热烈响应,参与高校众多。但是,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启动,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方案也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如何将“卓越计划”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是摆在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专业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进行探讨。

一、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

(一)培养标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整理标准》和华盛顿协议ABET标准为指导,旨在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培养标准。

1.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应整理标准2,4,8);

2.设计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对应整理标准6);

3.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对应整理标准5,6);

4.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应整理标准5,6,9);

5.对于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立方程,以及求解的能力;(对应整理标准2,5);

6.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能力(对应整理标准1,3);

7.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对应整理标准9,11);

8.宽厚的教育根基,足以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应整理标准3,10);

9.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对应整理标准3);

10.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对应整理标准5)。

(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和广大学生的“四方意见”,了解社会,也要让社会了解学校的本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梳理,最终落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系统、完整、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构成。其中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思想政治修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国防素质类课程、体育类课程、数学类课程、物理类课程、化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工程图学基础、力学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基础、军事训练、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及与基础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基础实验环节。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力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工程、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给排水管网、水泵及水泵站、专业英语、清洁生产审核、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水排水工程监理、城市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厂设计概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环节等课程。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成功地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完成的一项至关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关键工作。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定信念与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因此课程体系的搭建除了考虑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助于学生打开宽广的视野、奠定宽厚的基础、适应宽口径就业。

由于“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在企业完成累计时间约为1年的实践学习环节,这就使得课程体系中的理论授课学时减少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确定必须的授课内容,避免课程设置和实际生产的差异,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更是依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定,使课程设置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同时对知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学时,处理好前修、后续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做到课程体系既无重复,又不脱节。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相关课程的整合,建立了以四大污染控制工程为主线的核心课程群和以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不同应用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应用方向分布更为合理,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

在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上,环境工程专业采用“2.5+0.5+0.5+0.5”的模式实施,即前五个学期在校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部分与企业相关的专业课学习和企业实践,第七学期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专业课学习,第八学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更新,所授内容要与社会需求、工程技术、科学文化方面的发展同步,我们采用“经典+前沿+应用”的原则,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校本课程的构建(整理2篇)

    阅:0

    校本课程的构建范文篇1[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理念[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整理2篇)

    阅:0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篇11.1以前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入土木建筑、化学工....

    高速收费员工作要求(整理2篇)

    阅:0

    高速收费员工作要求范文篇1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国家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