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例(3篇)
来源: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农村;社区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由于病程长、难治愈,使得医疗资源消耗多,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已成为导致我国医疗费用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疾病经济负担是慢性病患者在利用卫生服务过程中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决定着患者是否看得起病以及如何看病,是配置卫生资源、优先选择重点卫生问题的首要目标和关键环节。本研究于2010年对昆山市农村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病患者进行了疾病经济负担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从昆山市周市镇新镇村、东方村、中乐村等8个村参加免费体检的居民中选取患有慢性病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326例慢性病患者作为本调查对象,涉及的慢性病病种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精神心理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慢性病的诊断参照《内科学》第7版。
1.2调查方法2011年9-11月,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上门入户调查。调查内容有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主要慢性病史及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包括两周门诊就诊次数、每次门诊医药费、门诊交通费、年住院次数、住院医药费、住院时交通及营养伙食费、年误工费、去药店购药费等。
1.3质量控制方法调查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对调查资料有专人复核验收;数据资料先进行复查,再由专人录入。
1.4疾病经济负担测算方法(1)疾病总经济负担测算:疾病总经济负担=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疾病间接经济负担。(2)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测算:直接经济负担=①+②。其中:①年直接治疗费用=每次门诊费用×两周就诊次数×26+年住院费用+年自购药物费用;②年直接非治疗费用=接受治疗过程中交通、食宿费+年误工费。(3)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测算:年间接经济负担=个人劳动损失时间×单位时间劳动价值+家属护理劳动损失时间×单位时间劳动价值。本次调查采用的单位时间劳动价值测算基础为被调查地区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45元。
1.5统计学方法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3.0进行录入、核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326例慢性病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各为163例。年龄31~96岁,平均年龄为(61.6±9.9)岁。其中糖尿病患者数最多,有207人(占63.50%);其次为高血压患者,有177人(占54.29%)。在调查时间前一年内有40人住院,住院率为12.27%;有159人门诊就医,门诊率为48.77%;有62人到药店购药,购药率为19.02%。
2.2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
2.2.1疾病总经济负担326例慢性病患者的疾病总经济负担为1583257.55元,见表1。人均年疾病总经济负担为4856.62元,其中年直接经济负担为4768.00元,年间接经济负担为88.61元。
2.2.2疾病直接经济负担326例慢性病患者年疾病直接经济负担为1554369.55元,其中直接治疗费用占94.00%,直接非治疗费用占6.00%,见表2。人均直接治疗费用为4481.82元,人均直接非治疗费用为286.19元。
2.2.3直接治疗费用326例慢性病患者的年直接治疗费用为1461072.00元,其中年门诊医疗费用占52.54%,年住院医疗费用占34.12%,药店购药费用占13.34%,见表3。人均年门诊医疗费用为4828.31元,人均年住院医疗费用为12462.50元,人均年药店购药费用为3143.06元。
2.2.4直接非治疗费用326例慢性病患者年直接非治疗费用为93297.55元,其中年住院非医疗费用占59.64%,年门诊非医疗费用占40.36%,见表4。人均年住院非医疗费用为1391.00元,人均年门诊非医疗费用为236.84元。
3、讨论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70%,每天有1.3~1.5万人死于慢性病。相关报告指出,我国慢性病面临“井喷”风险,慢性病风险因素普遍流行,潜在危险人群不断增加;如果不采取行动,估计2005-2015年,因中风、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我国累计损失将为5580亿美元。研究显示,昆山市农村慢性病患者人均年直接经济负担、年间接经济负担分别占昆山市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45元)的27.02%和0.50%。虽然昆山市居民医疗保险政策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但医疗费用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过高,将影响到居民正常生活,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对于居民和社会都是难以承受的,并且给医疗保险基金造成了重大风险,因此减轻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显得格外重要。
从直接经济负担的构成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门诊费用占较大比重(52.54%)。这是由于:很多慢性病在门诊治疗就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在目前的医疗保险方式下,重药物治疗,轻综合防治,慢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控制效果并不理想,频繁的门诊就医导致疾病负担较重,迫切需要寻求更合理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方式。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文篇2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快速变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关。这些越来越常见的慢性病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并导致医疗费用上涨人们的经济负担加重等社会危害。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式来帮助群体或个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专题讲座、挂图、墙报、示范操作、电视录像等;在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针对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又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慢性病防治管理形势严峻存在以下情况
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高血脂患者达1.6亿超重者达亿肥胖达6万糖耐量低减达万。
据资料显示9年我国城市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这5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阵容的疾病谱。
以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为例慢性病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高血压属于慢性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存在着: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爱服药)现象。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
慢性病管理工作没有被社会所重视慢性病管理知识没有被群众所了解及认识。大家不懂得慢性病形成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忽视不健康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导致疾病。
慢性病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等不可改变的个体情况有关外还与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长期低钾、低钙、高盐膳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危险因素有关。
慢性病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进行。没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工作来指导群众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积极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针对以上原因参考国内外许多成功范例我认为慢性病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对大众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治能力。②对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工作;使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禁烟限酒心理干预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③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指导其规范用药;防治并发症有效降低慢性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以上情况说明健康教育对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应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和认可。社区作为防治慢性病的主战场应该对其辖区内居民有计划地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改变其卫生观念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控制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行为危险因素使自我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保健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效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与危害从而有效地促进社区人口的健康。
针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以患者俱乐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慢病工作: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集医疗咨询、慢病防治、健康宣教、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健康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建议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为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主动上门测量血压。
每个月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计划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
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病健康教育:入户建档时发放慢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给任重而道远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护伞。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共发放家庭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等还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责任医师对慢病动态管理定期开展随访工作: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是我们重点管理对象。每年对社区居民、高危人员、特困人员进行两年1次的健康体检常年坚持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次对于比较重的如:高血压三级的居民坚持每个月随访服务1次高血压二级的居民坚持每两个月随访服务1次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7658人次。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其他各要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初级卫生保健特别强调对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将慢性病看作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
健康教育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总结了各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经验后意味深长地说:“是花很多钱建一所心血管医院好呢还是使群众不吸烟从而避免心血管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更重要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有益健康的因素什么是有害健康的因素让群众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可见开展健康教育极为经济不论贫富各国都能承担得起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战略措施。
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治疗因素是最根本的医疗预防保健措施:①当居民受到慢性病的危害时可能产生强烈的被理解、被安慰、被鼓励的心理需求以及了解病情、早日康复的愿望健康教育可满足这些需求是有效的心理保健措施。②健康教育可矫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由于不健康行为导致的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孙昕霙,王培玉.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9,():178-179.
王睿,孟健民.发挥一级医院功能搞好慢性病的管理(社区实践).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179.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黄苔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reasonsofchronicbronchitisespatientsyellowfur.MethodsWeobservedchronicbronchitisespatientsfur,andanalyzedthefactorsthatmightinfluencetheiryellowfur,bythewayoflogisticanalysis.ResultsThefactorsthatmightinduceyellowfurincludefever,whitecell,lymphocyte,andantibiotic(P
【Keywords】
Chronicbronchitises;Yellowfur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支患病率与年龄增加有关,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由于舌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支气管炎病证的性质、程度和疾病的发展及其演变过程,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而在慢支患者中,黄苔较为常见,所以,深入探讨影响慢性支气管炎黄苔变化的机制,不仅有发病学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我们对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黄苔的因素做了Logistic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择自2003年5月8日至2003年6月27日之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1.2患者选择
选择不同病期的123例患者,共计214人次舌苔进行拍照分析。平均(58.08±9.40)岁。其中,男54例,平均(56.67±8.63)岁;女69例,平均(59.19±9.26)岁。
1.3诊断标准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标准》):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排除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疾病等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黄苔诊断参照《中医诊断学》(第五版)。
1.4检测方法
舌苔由2名副高以上医师共同诊断,并使用数码相机拍照备份。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BD公司的FACSCalibur进行荧光抗体标记检测。
1.5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舌苔颜色:包括白苔和黄苔。
观察患者性别、年龄、体温、基础病情况、重症情况、激素使用情况;
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
1.6统计学处理
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舌苔颜色的因素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黄苔有明显影响的因素(P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的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常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导致肺心病等呼吸重症而危及生命。慢性支气管炎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此证多系邪热外犯,侵入肺脏之外感咳嗽病。痰热壅肺,肺失宣降,气机不利,热伤津液,而出现咳嗽、咯痰、气喘、发热、口渴等症状。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训中就有“温病查舌”之说。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而成,它标志着邪气的胜衰,舌苔厚腻标志病邪入里,为痰浊湿毒聚于体内。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舌苔颜色的变化,则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从我们此次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黄苔有影响的因素(P
本组资料显示,发热的患者多出现黄苔。一般来说,患者出现黄苔,多意味病邪入里化热。如《舌鉴辨证》云:“黄苔者,表里实热证有之,表里虚寒证则无”。黄厚苔的病位多在里,在肺与脾胃,黄厚苔的病性,多属实热证。现代有研究认为,黄苔的形成,以能量和合成的病理亢进,细胞生长分化加速为主要特征[1]。黄苔多见于实热证者,其基础代谢增强,能量代谢亢进,以补充发热所致能量消耗。因此,慢性支气管炎伴有发热的患者多出现黄苔,与上述中医关于黄苔出现的病机的论述是相符的。
本组资料显示,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升高的患者多表现有黄苔。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受损的靶器官为呼吸系统。随着病程的发展,有相当多的患者有细菌感染,而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升高。此时,舌本身也多有炎性反应感染存在。我们推测,此类患者可能由于舌上皮内的局灶感染,有脓性炎性反应渗出,附着于增生的丝状,并有黄色细菌菌落存在,而使舌苔呈黄色[2]。
另外,我们注意到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多出现黄苔。这可能是因为治疗剂量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因此,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不易再因内热炽盛而表现出黄苔。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舌苔的变化受到舌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凋亡,细胞化学,血液流变学,神经系统和口腔理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随着以后研究的深入,我们将会采用更多的方法,以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
因此,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出现黄苔和多种因素有关。这为将中医舌诊更广泛地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也显示了中医舌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潜力。
参考文献
1ShierWT,etal.Enzymehistochemistryanditsapplicationinthestudiesofcancer.JTexpcellRes,1987,120:293.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范例(3篇)
- 阅0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班级文化;高校;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98-02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

法制培训心得范例(3篇)
- 阅0法制培训心得范文一、几点经验与做法:(一)牢固树立为基层企业服务的安全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安全教育培训水平。由于我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对象多,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广,是.....

嫁接花的方法范例(3篇)
阅:0嫁接花的方法范文关键词:棉花;优势;嫁接技术嫁接栽培是一种无性杂交的方法,通过嫁接可以使砧木与接穗体内的营养....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例(3篇)
阅:0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文【关键词】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农村;社区【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慢性非传染性....

学习周春梅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2025
阅:0打开x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周春梅的办公电脑,映入眼帘的是桌面壁纸上的一行字;说实话、干实事,脊梁不弯。这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