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范例(3篇)
来源:
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范文
摘要体育赛事旅游正在迅速发展,然而该领域的研究还远远没跟上实际发展的脚步。从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上看,体育赛事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概念比较混乱。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旅游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近年来,旅游业渐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方式的不断创新,单纯的重复性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各国正不断寻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点,使旅游业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立了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崭新地位,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加速旅游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成为新亮点,各大城市逐渐有意识地争夺各项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权,利用赛事发展体育旅游。有一定影响力的有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柳州F1摩托艇世锦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
二、体育赛事旅游相关概念界定
(一)体育赛事
陈松(2006)在《体育赛事旅游研究》中提出,“体育赛事是指事先经过策划,在一定时间、地域所发生的有组织的一定规模的运动竞赛”。从规模、影响等角度的不同,体育赛事可以分为重大体育赛事、标志性体育赛事、社区体育赛事。
(二)大型体育赛事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规模、知名度及影响均较大的全球或洲际性赛事。其中的“大型”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赛事的规模庞大;二是指赛事的影响巨大。大型体育赛事按比赛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性赛事与单项体育赛事。前者如奥运会、亚运会等,后者如世界杯足球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等。
(三)体育赛事旅游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体育赛事旅游”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界定,但从现有资料可知体育赛事旅游是属于体育旅游框架下的一种旅游形式。辽宁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的宋书楠(2002)曾经提出:赛事旅游是组织到异地参与或观看比赛而引发的旅游活动。学者戴光全、杨丽娟(2005)等认为,“体育赛事旅游是以体育赛事为基础产生的旅游活动,它是指旅游者从异地进入体育赛事举办地而进行的所有来旅游活动的过程。体育赛事是体育赛事旅游的吸引物,是其产生的根本基础”。
借鉴不同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体育赛事旅游可以界定为: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赛事举办地参与或观赏体育赛事、进行体育文化交流、城市旅游景点观光、游览、休闲及购物等活动的各种现象关系的总和。
三、国内外体育赛事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体育赛事最初兴起于19世纪初,在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盛行诸多民间赛事。到了20世纪,随着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的先后涌现,举办地开始利用赛事吸引游客前来观看并在当地进行短时间的游览,至此体育和旅游初步结合。由于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吸引游客、繁荣经济,到了20世纪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积极申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以此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例如,1991年英国的谢菲尔德举行了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期间加大城市形象宣传的力度,赛后利用场馆发展会展旅游,一座满目疮痍的重工业城市通过这项赛事华丽转身成为朝气蓬勃的旅游城市。澳大利亚在1993年至1997年间举行了一系列的旅游专题活动,并率先发起“体育旅游年”的口号,更是通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果地打造旅游品牌,扩大了澳大利亚的入境旅游市场。
在1921年时,《体育社会学》杂志第一次提到了“体育旅游”一词。到1996年,Mr.Anthony发表了最早研究体育与旅游的关系的论文――《体育与旅游》,它是体育旅游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到了20世纪末,相继出现“休闲体育旅游”“生态体育旅游”以及“体育赛事旅游”等概念,部分学者开始将“体育赛事旅游”归于体育旅游框架下进行研究,而后不断有关于体育赛事对举办地影响的文献涌现。
我国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为发展体育赛事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几年才开始将体育赛事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而且对于体育赛事旅游的研究也比较晚。从这个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和质量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萌芽阶段,国内学者逐渐进入体育旅游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体育旅游”的概念、内容和特征;2001年至今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2001年的“中国体育健身游”旅游口号的提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诸多城市开始争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权,采取相关措施打造城市旅游形象。学者们也开始积极的投身于体育赛事旅游的研究中,将体育赛事和旅游结合起来,提出与“体育赛事旅游”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属于体育赛事旅游的研究范畴,而体育赛事旅游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还处在理论探讨阶段,相关概念和理论在学术界并没有达成统一。一部分学者将其归属于体育旅游研究的领域,一部分学者又将其归属于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范畴,所以概念体系比较混乱。不光有诸如“体育旅游”“体育赛事旅游”“事件及事件旅游”以及“体育休闲旅游”等繁杂和零乱的概念划分,对同一个概念也有不同定义。
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体育旅游;经济效应
1.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评述
1.1国外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多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体育旅游的定义。hall指出体育旅游具有2种行为特征:通过旅游参加体育或通过旅游参观体育。1995年,原田先生根据体育旅游的目的,将体育旅游分为“以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和“以参加体育活动为目的”两大类。1998年,gibson指出体育旅游以3种行为方式为特征:主动体育旅游(为参加体育活动或赛事而进行的旅游);赛事体育旅游(为观看体育比赛而进行的旅游);怀旧体育旅游(旅游者被著名赛场、体育明星等因素所吸引而进行旅游)。2001年,hinch和higham以mcpherson、curtis和loy的著述为指导,从体育旅游的角度阐述了体育的构成,然后又在leiper的旅游吸引力框架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旅游的概念,最后又将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指出了体育旅游的概念:体育旅游是以体育为基础,在有限的时间内外出旅游的活动,作为旅游基础的体育必须以规则、竞争、趣味为特征。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体育旅游具有主动与被动形式这一提法。
1.2有关期刊及书籍出版状况
安东尼先生于1966年发表在英国的《自然休闲研究中心》的《体育与旅游》被认为是最早的研究体育与旅游的论文,它是体育旅游研究的一个里程碑。1982年,格里普蒂斯(glpysti)关于五个欧洲国家的体育旅游研究被认为是体育旅游研究发展的开始。1985年,罗伯特•l•西蒙所著的《体育和社会价值》研究了体育竞技的哲学、美学意义,是研究体育旅游者出行动机的重要文献。1999年,斯坦德文(stnadvene)和德•克洛普(deknpo)发表了研究史上第一部关于体育和旅游的介绍和概括的学术专著。进入本世纪,随着体育旅游研究的不断发展,一部分专家撰写的有关体育旅游的书籍陆续出版发行。2002年,turco,riley和swart共同编写了《体育旅游》。2003年hudson撰写了《体育与探险旅游》。接下来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的书,其中有ritchie和adair的《体育旅游:关系、影响及问题》以及hinch和higham的《体育旅游发展》。
1.3研究成果及交流状况
近年来,国外体育旅游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论文研究范围涉及全球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体育旅游资源与市场的开发利用;体育旅游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发展战略;体育旅游运作与管理方法、手段、制度;体育旅游管理人材的培养等问题,其中研究的热点有: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问题以及这一问题与人们旅游动机的巨大关系;体育和旅游在经理人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问题;对国家和地区层面上体育和旅游部门中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政府体育旅游政策变迁及运作等等。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识逐渐理性化,成为新学科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体育旅游的实际开发做出贡献。上世纪90年代,不少国际会议开始关注体育旅游并将其作为会议主题。比如2000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以“体育创造旅游:融合与发展”为主题的会议等。这些会议以体育旅游为主题,为体育旅游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
1.4体育旅游经济效应述评
体育旅游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有着带动其他部门经济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交通餐饮业、运输业、商贸业、建筑业、金融业及保险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乘数效应(briassoulis,1991)。美国经济学家曾经依据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wassilyleontief,1973)的部门关联数学模型(里昂惕夫矩阵)定量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关联度,推算出了体育行业与其它部门的产业关联度,指出体育与旅游业的关联度为0.21,服装业0.13,交通通讯0.12,建材业0.11,食品业0.014,机械业0.008。国外学者先后将乘数理论、投入产出理论、旅游卫星账户理论应用到小型体育旅游经济效应计算中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计算具体的产出,各类计量研究方法的应用对体育旅游研究的深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国内体育旅游研究概况
2.1国内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
通过对有关体育旅游的研究文献调研得知,目前我国对体育旅游的界定多达几十种,但尚未达成共识。这既说明了体育旅游研究正在深入,又表明这些概念的确还存在缺陷,或过于宽泛或没有把握住体育旅游的特殊属性。基于此,石岩(2007)等学者在遵循体育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并突出体育旅游的本质属性前提下,认为体育旅游是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内容而产生的一种短暂性的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游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2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现状
中国体育旅游研究活动起步相对较晚,对体育旅游研究的焦点目前还局限在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包括体育旅游的内涵、特征、分类和影响等。具体而言,关于体育旅游内涵,目前,在众多对体育旅游的阐述中,其共同之处都表明人们必须参与某种体育活动,而不同之处主要是对体育旅游参与者的内容、形式的概括与表述的差异;对于体育旅游特征研究,不少学者是根据旅游者的特征,进而给出旅游的特征。体育旅游分类研究是基于体育旅游概念界定和研究范围而确定的。大致可从旅游主体(参与程度和出游目的等)、旅游客体(资源特征、活动场所等)出发进行研究。关于体育旅游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但基本都是积极方面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其消极影响。
受我国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带动,近年来对体育与区域发展课题的研究受到了重视。研究主要聚焦于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付磊2002;刘淇2003;李伟伟、余际从2003;董杰2004;邹统钎、彭海静2005)。另外,对大型赛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唐东方2002;姚颂平等2004;肖锋2004;孙海燕200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课题组《利用国际知名体育进行北京旅游营销的研究》也从产业经济学和旅游营销学的视角对体育产业对城市旅游营销进行了综合的研究。
总之,中国体育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仍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其基础理论体系仍有待于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够,尤其是把体育活动与我国区域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以及区域体育旅游联动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
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文化;生态旅游;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cotourismissignificantforwetlandpark.thepaperdiscussestheconceptsofwetlandparkandecotourism,andexpatiateson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tourisminwetlandparkandsummarizesfivefeaturesofecotourisminwetlandpark,whichareprotection,participation,profession,educationandresponsibility.besides,thepaperputsforwardsevengeneralprinciplesofecotourismdevelopmentinwetlandpark.
keywords:wetlandpark;wetlandculture;ecotourism;longtermbenefit;sustainabledevelopment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非传统旅游模式,生态旅游把生态保护置于旅游开发的首要位置,强调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在湿地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之一。wWW.133229.CoM
一、湿地公园与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
(一)湿地与湿地公园
“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1]这是一个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收的湿地定义。目前对于湿地公园的定义还没有定论。在我国,有众多学者及相关行业部门对湿地公园的概念加以了界定。笔者综观各类湿地公园定义,认为湿地公园概念的界定应满足如下三个标准:
(1)湿地景观在公园中发挥主体性生态作用。湿地公园最根本的属性在于它的湿地特征,不论这种湿地是天然形成或是人工形成的。湿地公园首先是自然的公园,其中的湿地应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其湿地特征典型、自然风景优美、美学价值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效益良好。
(2)以湿地保护为前提。湿地资源的保存与保护是湿地公园设立的首要宗旨,其内容主要为通过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目的。
(3)具有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旅游观光是湿地公园作为公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湿地公园的旅游更强调其生态旅游的特色。湿地公园也是作为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科普教育内容的重要基地,游人通过对湿地的了解,加深了保护自然的意识。另外,湿地公园也是科研人员研究湿地自然过程、探索湿地奥秘的重要场所。
(二)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的定义提出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但其内涵界定依然模糊,众说纷纭。有的学者统计,国际上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概念有140多种,国内学者提出的概念也有近100种,但至今还没有令大多数人信服的统一的定义。[2]卢小丽通过对中外当代近10~15年内40个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概念的分析,提炼出生态旅游概念架构所遵循的8个标准规则。笔者认为这8个标准规则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描述较为全面,它们是:以自然为基础、对保护的贡献、当地社区受益、环境教育、道德规范与责任、可持续性、旅游享受体验和文化。[3]二、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内涵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对湿地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观察、欣赏和学习的旅游活动,是具有强烈湿地生态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类型,这种旅游活动不改变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而且还可以促进湿地公园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使当地社区民众受益。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宗旨是:在保护湿地的自然、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提供给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并带动湿地公园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体现的是人类与湿地自然环境的伙伴关系,两者应协调发展。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既要寻求适宜的经济效益,更要在保护湿地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其生态、社会和美学价值。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上的,其目标是既要使当代生态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又要对湿地资源环境进行保护,使后代游客享有同等的旅游机会和权利。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特别关注的是旅游活动的生态合理性。旅游经济收入并不是衡量其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从而能够较好地把生态旅游业的当前效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沿着可持续性的轨道上发展。
三、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特点
(1)保护性。以保护为前提是湿地公园建立的基本标准之一,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包括自然与文化两个方面。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对象是以湿地为主体的自然环境,这里指的自然环境有时并非一定指纯自然环境。实际上,完全未被侵扰的湿地纯自然环境可能很少存在,多数的湿地自然环境多多少少总会留有人工的痕迹,从而形成独特的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强调对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要求生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保护自然、保护资源、保护文化。
(2)参与性。参与性可以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从工业化的城市环境中解脱出来,亲自参与到湿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在实际中享受和体验湿地自然美与文化美;另一方面,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也是一种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旅游活动。[4]
(3)专业性。和一般旅游相比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首先表现在技术层面上,比如要求湿地公园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生态保护技术策略,以保护湿地旅游资源和环境;同时,专业性还体现在游客的旅游心理上,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者是具有欣赏、探索和认识大自然和当地文化的明确要求的较高层次的游客,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
(4)教育性。环境教育既是湿地公园的重要功能,又是生态旅游概念的标准规则之一。生态旅游者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能获得对自然界生态和谐、万物相依相生的深刻体验,并进而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让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接受环境教育,提高湿地环境保护意识,将丰富的湿地自然科学知识、环境保护知识与生动的观赏娱乐活动相结合,增强旅游者的环保道德责任感。
(5)负责任性。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旅游者认识并考虑自身行为对当地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如国际生态旅游学会在对生态旅游定义时强调: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国内有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在自然环境中,对生态和文化有着特别的感受并负有责任感的一种旅游活动。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是一种对湿地自然环境负责的旅游形式,它有助于旅游区域湿地资源的保护。[5]
四、开展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一般性原则
(1)规模控制。湿地公园的游客数量不宜太大,旅行团队也应是小规模、较分散的。当游客数量过大而超过公园生态系统的忍耐程度,其所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靠自然力本身不能恢复时,就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因此,要解决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正确评估湿地公园的环境容量,并以此来严格控制游客数量。确定旅游容量是阐述旅游者数量与环境之间适度的量的关系,控制旅游容量是确保湿地公园的资源和环境不受破坏或降低破坏程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2)限制性开放。湿地公园应做到局部开放与管制。根据湿地公园不同地段生态保护状况的要求,结合人为活动的需求一般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地带三个区,主要的布局模式以同心圆形态居多。人类的活动强度和频率依地带、缓冲区、核心区而递减。大部分的旅游及其他开发活动都在生态较不敏感的地带开展;缓冲区作为地带和核心区的过渡,其人为活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核心区一般处于绝对保护状态,禁止游人进入。
(3)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科学监测。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相当重要,应在湿地公园各个水域结点处建立水质监测点并派专业人员定时监测公园水文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定期报告水质情况,以随时根据新发生的情况调整湿地的保护措施,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4)保护当地的文化与环境。早期的定义将生态旅游的对象界定为相对未被侵扰的自然区域,随着在实践中认识的深入,生态旅游的定义当中也包含了文化的因素。湿地公园一般蕴涵了较高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活动既是一种湿地自然旅游,同时又是一种湿地文化旅游。当地的民俗风情及文化对旅游者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要注重对这些人文资源进行维护,并在其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文化活动。
(5)旅游行为及管理准则的制定。要特别加强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并应制定相应的旅游管理规则,明确对游客的活动行为进行规范,明白告知哪些活动是禁止的,哪些活动是准许的,让公园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游客、旅游从业人员都能了解公园生态环境所能接受的程度。
(6)“双赢”策略。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应同当地社区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与社区共建(管)的原则。如果得不到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并脱离当地社区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生态旅游,其持续发展的前景就十分有限。因此,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同社区利益需求联系起来,其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必须和社区居民的根本需求相一致。要吸引社区群众参与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旅游活动的组织、旅游服务等方面等一系列的生态旅游活动事务。生态旅游要顾及社区居民的利益,使其真正从旅游中受益。通过生态旅游来增加社区就业机会,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从而使其成为开展生态旅游最有力的支持者,以最终实现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的双赢。[6]
(7)利益的长期性。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应为旅游资源、公园所在社区提供长期利益,短视且只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过于强调商业性,其结果也和传统旅游没有什么两样了。[7]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手段,生态旅游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还能促进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将自然旅游导向可持续发展,这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理念。
五、结语
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的产生是巨大的进步,是当前人类重视环境、保护自然的观念在旅游行业上的反映。生态旅游的对象是以自然为基础的,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的湿地景观,符合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的对象标准。湿地生态保护是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首要目标,这个目标与生态旅游强调“对保护的贡献”这一标准是一致的。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符合和“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湿地公园建设宗旨。[7]因此,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公园必然的、也是唯一正确的旅游开发方式。在湿地公园中,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从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握两者的平衡的关系,才能真正建设好湿地公园,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区与旅游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禄康.湿地与湿地公约[j].世界林业研究,2001(1):1-7.
[2]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等.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1):67-71.
[3]卢小丽,武春友,hollydonoho.生态旅游概念识别及其比较研究:对中外40个生态旅游概念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6(2):56-61.
[4]汪辉.需求:设计的原动力:以泰安天平湖公园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95-99.
[5]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6]方躬勇.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3.
[7]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嫁接花的方法范例(3篇)
- 阅0嫁接花的方法范文关键词:棉花;优势;嫁接技术嫁接栽培是一种无性杂交的方法,通过嫁接可以使砧木与接穗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交换,从而提高接穗的品质,使棉花达到抗寒抗病、生长速度.....

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例(3篇)
- 阅0常见慢性病的管理范文【关键词】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农村;社区【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由于病程长、难治愈,使得医疗资源消耗多,不仅严重影响.....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例(3篇)
阅:0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文篇1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品油销售竞争的日趋激烈,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

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范例(3篇)
阅:0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范文摘要体育赛事旅游正在迅速发展,然而该领域的研究还远远没跟上实际发展的脚步。从研究....

嫁接花的方法范例(3篇)
阅:0嫁接花的方法范文关键词:棉花;优势;嫁接技术嫁接栽培是一种无性杂交的方法,通过嫁接可以使砧木与接穗体内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