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读后感范例(3篇)

来源:

青春之歌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现当代诗歌;兴趣;激发;多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1-0041-02

【作者简介】郭兵,江苏省睢宁县凌城中学(江苏睢宁,221233)教师,一级教师。

现当代诗歌是相对于古典诗歌而言的,一般指20世纪创作的、不拘泥格式和韵律的诗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有关诗歌部分强调:学生“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多年来国内现当代诗歌教学论文已有诸多的研究,但是作为高一起始课程如何突破现当代诗歌教学被陌生化、边缘化的困境,切合时代、因地制宜地激发学生对现当代诗歌兴趣,尚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深入研究。为此,我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现当代诗歌的兴趣问题,进行了多元的尝试。

一、创造读诗条件,激发读诗兴趣

1.自主选学,丰富资源。

高一新生,由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盛行,学生阅读面窄,阅读现当代诗歌的机会少,再加上缺少生活阅历以及文化底蕴,因而对现当代诗歌中所蕴含的内容或情感不能很好地理解,从而对学习现当代诗歌失去兴趣或表现淡漠。

诗歌教学的目标不可能只靠教材中有限的几首诗来完成,所谓“功夫在诗外”,强调“躬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此,在开始诗歌专题教学前,我以引导学生自编诗集的形式,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鼓励学生每人选择几首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全班汇集,编一本诗歌选集。学生兴致很高,从书刊、网上搜集了大量现当代诗歌作品,最后形成的选集囊括了15位著名现当代诗人的代表诗歌30余首,与教材相应阶段的教学内容和风格正好衔接,比如《忆秦娥・娄山关》()、《再别康桥》(徐志摩)、《我是一条小河》(冯至)、《雨说》(郑愁予)等。通过学生自编诗集,既解决了教学资源问题,又让学生乐于参与,在选诗结集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款”的感兴趣的诗歌,接下来进行诗歌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2.以流行歌曲增趣。

从语言艺术角度看,流行歌曲也是一种现当代诗歌。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而诗歌也是服务于诗人情感表达的艺术。如何能让学生像喜欢流行歌曲那样喜欢诗歌呢?在诗歌教学中,我利用中学生对流行歌曲兴趣浓厚的学情,让流行歌曲与现当代诗歌同台亮相,比较鉴赏,设计了以下内容。

第一组:歌曲《南山南》与诗歌《错误》的故事、情感比较鉴赏。

第二组:歌曲《台》与诗歌《雨巷》的意象意境比较鉴赏。

通过两组诗歌与流行歌曲的比较鉴赏,学生发现虽然诗歌与流行歌曲的展示方式不同,但它们所传达出的中国传统美学是一样的,收获的美感是一样的。这项教学设计很明显地激发了学生欣赏教材中诗歌的热情。

二、挖掘诗歌趣味,营造诗意课堂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诗本是趣味性情中事,谈到究竟,只能凭灵心妙悟,别人和我不统一时,我只能说是趣味的不同,很难以口舌争。”每个人的“诗趣”是不同的,诗趣也许在远方的梦想里,也许在无限的意蕴里,也许在唯美的故事里,抑或在优美的歌声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自主探究,就是一次“美的历程”。

1.追寻诗歌梦想之美。

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的诗歌是吟诵青春最好的文学样式,可以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志走进诗歌,去追寻梦想之美。如《沁园春・长沙》体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肩负起国家兴亡的壮志豪情;《六月,我们看海去》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望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暖愿景更是学生的最爱。这些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使命的诗歌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性,以追寻梦想为切入点,学生还是很有共鸣感的。

2.品味诗歌意蕴之美。

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是诗歌学习的魅力所在。基于现当代诗歌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和意境,感悟诗歌中蕴含的“美”和“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方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戴望舒的《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是外在的情境,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暗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在本诗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意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诗歌的情感深处,仿佛自己置身凄婉朦胧的意境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样,学生才能体会诗歌的意蕴美,才能触发学生的“诗趣”。

3.体验诗歌故事之美。

诗歌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留给了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的空间。这种再创造不仅仅是披文入情、缘情体物,还需要通^联想和想象融入自我情感与认知的观照,以形成“象外之象”的构成。所以诗歌教学中不仅应凸显语言韵味,还可以凸显“故事”情味。如何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故事之美,我尝试分两步进行:

(1)搭建诗歌故事与学生经验的桥梁。诗歌故事的独特之美可以是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一个情境,离不开人、景、事、情。学生体验主要是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情境体验。通过联想诵读,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联系生活经历、阅读经历等走进诗歌情境中,体验另一个世界,激发学生发现诗歌故事之美。

(2)引导学生创新形式,呈现故事之美。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画面呈现等方式激活学生体验,拉近学生与诗歌的距离。比如:有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肢体再现独立寒秋时的精神风貌;有学生用简笔画呈现《雨巷》的情境;更有学生把《错误》改编成了微小说;等等,不一而足。

三、活读活用,让诗歌融入生活

江苏省特级教师董旭午说过:“学生自觉自主、富有情趣和智慧地活学活悟语文,学活学会语文,活练活用语文,进而悟透和会用语文,同时学生还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真正获得精神、品格和境界等方面的无痕发育与提升。”我们在专题诗歌教学中侧重于鼓励学生写诗用诗,以写促读,活读活用,让诗歌走入生活。为此,在诗歌教学后期,我布置了学生诗歌仿写与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生经过两周的诗歌熏陶,情绪高涨,创作了风格各异的新诗,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青春之歌读后感范文

诗歌以升华的激情,凝练的语言,灵动的意境,吸引着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现代诗歌赏析题在中考中应运而生。纵观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发现较浅易的、有定评的现当代诗歌开始走进考卷。具体说来,就是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涵深厚的诗为主,设题多趋向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注意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调、重音等。⑵对现代诗歌重点句的理解与品析。⑶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中某些形象的象征意义。⑷理解诗歌的主旨,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⑤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中考回放】

例1.(2013年湖南省衡阳市附加题)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①涉足:_______________②萋萋:____________

2.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现代诗歌阅读理解能力。1题考查了词语解释能力,做好本题考生一定分析该词语前后语境,选择恰当意思解释即可。2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题目中的“路”的理解,做好本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时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不是指自然界的路,而是象征了人生之路。3题考查了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着手:⑴从诗歌背景入手。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从而为主题找寻社会生活的依托。⑵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⑶从诗歌的感彩入手。体味写景的词句的冷暖色调,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欢快欣喜,还是忧愁悲伤等。

参考答案:1.①涉足:指进入某种生活环境或生活范围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2.“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3.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意思相同即可)

例2.(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青春寄语

佚名

孩子,你们的眼眸里

青春在哗哗作响

流向那等待开垦的时光

这是你们的早晨

黎明的歌声多么嘹亮

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

你们的梦想

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

风一吹,一粒粒绿色的青春叮叮当当

孩子,从现在起

你们要学会仰视,要学会自强

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

青春美啊

美在热情

美在力量

美在自信

美在坚强

美在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

孩子,青春是一支动听的歌谣

它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起航

人要活,就活得热烈,活得充实

要活得像一团火焰,把周围照亮

任凭千里冰封,鸟兽藏迹

你们也要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

(本诗有删改)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能力。诗歌赏析可以从语言角度赏析,一定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把握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进而通过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方法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可以从意境上赏析,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它来表达的。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或者雄浑开阔,或者苍凉悲壮,或者清新明丽等。还可以从思想感情反面赏析,赏析时,可以从感受诗情入手。在具体分析中,考生如果能正确把握作者的喜忧、爱恨之情,就能正确判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歌颂什么,痛斥什么等问题。最后还可以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现代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所以要全面深入地欣赏诗歌,就必须感悟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考生从以上任选一两个角度,用凝练语言赏析即可。

参考答案:1:全诗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明朗而耐读,积极而又生气。诗歌以一个未出场的“长者”对青年人喃喃细语的口吻,娓娓道来,塑造了这位仁慈亲切,充满智慧的尊长形象。“长者”在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人要抓住青春的时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梳理远大的理想。“希望栖息在阳光的肩膀上”“让目光永远飞向靠近太阳的地方”“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燃烧出人生的精彩和辉煌”这一句句谆谆教诲,营造了一种情与理有机统一的深广意境,表达了“长者”对青年的激励鼓舞和殷切希望。2:全诗就语言而言,明快有力、辞义畅达,有些诗句哲理性强,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咀嚼品味。如:“你们的梦想,还挂在青青的葡萄架上叮当作响”,写出了青想的青涩,还需要阳光的普照,时间的考验;第三节连用五个“美在……”的句式,是“长者”在对青春的礼赞,更是长者经过生活的积淀,岁月的雕刻后对青春的一种理性认识,五个“美在……”高度概括了青春的特点――“热情”“力量”“坚强”还有“血脉里有崇高的理想在流淌”,明快有力,淳厚精警。3:全诗用第二人称的口吻,亲切自然。或排比――写“青春美在热情、力量、坚强”,或比喻――写“人要活得像一团火焰”,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意味深长,既写出了青春活泼而有生气的特点,又写出“长者”寄予青年人的殷切希望,值得细细咀嚼品味。此外,全诗押ang韵,韵律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全诗情真意切,气贯长虹,动人心弦,引人共鸣。就像一首青春之歌,催人奋进。

【解题方法】

1.品味意象,体会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鉴赏现代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一般来说,意境都是由现代诗歌所选用的意象创设出来的。因此,考生在鉴赏现代诗歌时要善于品味意象,从而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果不能体会其意境,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进入诗歌所创设的审美世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者面对康桥的自然风光,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清荇”“柔波”“清潭”“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诗歌中被作者赋予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典型的意象勾画出了康河的妩媚动人。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⑴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⑵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意象,把握主旨

许多现代诗歌在感情表达上秉承了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作者往往是有话不直说,有情不直抒,而是通过具体意象进行委婉曲折的表达。而现代诗歌的主旨就是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总结等。无论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含蓄还是直露,都与诗歌的意象有密切关系,所以领会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要立足诗歌的意象。如艾青的《礁石》就是借“巍然挺立”的礁石形象,表达诗人对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暴力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现代诗歌思想感情解题技巧⑴指出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⑵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3.立足意象,分析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4.体会意象,分析技巧

掌握现代诗歌阅读的表达技巧,⑴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叙事与抒情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⑵从诗歌的标题入手。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诗歌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诗歌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⑶从诗歌的重点字词入手。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捕捉到诗歌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理解诗歌的钥匙。⑷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涵及表达技巧。⑸从诗歌所选取的意象入手。留心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⑹从诗歌营造的意境入手。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⑺从诗歌的手法技巧入手。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修辞手法,有助于披文入情。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三片叶子

梅绍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选自《梅绍静诗集》)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试对这首诗的比拟和象征手法作简要分析。

青春之歌读后感范文篇3

关键词:《长歌行》;汉乐府;赏析;惜时

中图分类号:I22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45-01

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门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歌谣及文人诗与乐曲相配,以备朝廷祭祀和宴会时演奏。后来将乐府机关搜集、整理、保存的诗歌也这样称呼,“乐府”便又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新诗体。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常采用赋、比、兴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长歌”既继承“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和表达深沉的感情。汉乐府诗《长歌行》,这首不知作者姓名但被后世广为传诵的诗歌选自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词中的平调曲。它娓娓道来,描述中抒情,叹惋兼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韵无穷,堪为乐府诗的代表。这首情景交融、感悟人生的哲理诗采用一连串的比喻,通过描写季节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激发人们自励图强,莫要蹉跎岁月。诚如《文选》五臣注所说:“言当早崇树事业,无贻后时之叹。”

诗歌一、二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咏叹人生而以园中之葵起兴,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作者通过“青青”一词描写颜色,向人们展示春天花草树木的繁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园中葵能够充满生机活力,是晨露滋润和阳光照耀的结果。它道出了日光对园中葵的重要性,园中葵对日光雨露的依赖,它们彼此相依相伴的关系。接下来的三、四两句由小到大推而广之:“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不仅园中葵是这样,自然万物也同样是在阳春下生长繁茂,有了自己的光辉。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间万物都在春天焕发光彩。诗歌至此,作者笔锋陡转。第五、六句“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承接上文,写那些在春天鲜明润泽蓬勃茂盛的生命,秋天一到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败,走向萧条凋零。作者是从反方面写大自然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老大的规律。自然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再老死,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常恐秋节至”着力表现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惋惜,一个“恐”字道出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人类对自然伟力的无以抗拒。第七、八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泊,到头来总是要向东流归大海,永不再有掉转水头往西的时候。用百川东流入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这从手法上讲是蓄势,从构思上讲是深入浅出。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既生动形象又极具概括力。诗歌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水到渠成,卒章显志。诗人从万物的盛衰推论到人生盛年难再,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年华,及时努力,做一番事业,切勿蹉跎时光,一事无成,到年老体衰时悔之晚矣!一个“徒”字意味深长。一方面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同时又是在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留叹息,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有所作为。诗歌末两句调动人们思考:自然万物经历春华秋实的过程,圆满的人生包含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历程;自然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便能结实,人却需要有足够的自身努力才能成功;万物虽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故不足伤悲;人若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便是白来这世间走一遭!诗歌最后的警句深沉含蓄,浑朴有力,如洪钟长鸣,对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起着极大的鞭策鼓舞作用。自然界的时序不断转换,园中葵及万物经历春生夏长,到秋天成熟时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活力不再。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一如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亦如叶上的朝露,瞬间便被太阳晒干。这一深邃哲理作者只是点到为止,读者需要借助自身人生体验来洞察深意,从而与诗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调动读者思维而不将观点强加于读者,使诗歌避免了令人生厌的刻板说教,深刻的哲理也变得生动浅显,读者乐于接受且内心被深深震撼。

《长歌行》的思想基调不同于汉代其他文人的哀叹人生短促,鼓吹及时行乐。诗歌传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读者懂得人生苦短奋斗当及时道理的同时,获得拼搏进取的正能量。因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这首诗为什么会对后世诗人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陶渊明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杜荀鹤的“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句,无不从这首《长歌行》中汲取了精华,获得了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增林.古代诗文中的“葵”字解――兼谈“葵菽”即“葵藿”[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04).

[2]源流.比喻的妙用――谈乐府民歌《长歌行》的艺术特点[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

[3]无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J].体育博览,2005,(04).

[4]赵妍.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中朝乐府诗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财务思维培训总结范例(3篇)

    - 阅0

    财务思维培训总结范文关键词:核算型技能;管理型技能;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倡导“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进行高职高专.....

    网络教学辅导范例(3篇)

    - 阅0

    网络教学辅导范文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例如国外的Facebook、MySpace、Flick,国内的微博、微信等.....

    小学辅导方法范例(3篇)

    阅:0

    小学辅导方法范文【论文摘要】台湾中小企业是台湾经济发展腾飞的基石。台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得益于官方构建....

    青春之歌读后感范例(3篇)

    阅:0

    青春之歌读后感范文【关键词】现当代诗歌;兴趣;激发;多元【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

    财务思维培训总结范例(3篇)

    阅:0

    财务思维培训总结范文关键词:核算型技能;管理型技能;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倡导“推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