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范例(3篇)

来源:

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范文篇1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近况进行了归类总结。结果:中医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其独特方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结论:补肾中药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疗法;补肾法/治疗应用;机理研究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增龄性病变。中医学中并没有“骨质疏松”的病名。根据骨质疏松在临床上表现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驼背等症状,一般将其归入中医“骨痿”“骨痹”“骨枯”“骨极”“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或“腰背痛”的范畴。主要是由肾虚所致[1-4]。近年来国内学者所测得的骨矿含量随着年龄呈阶段性变化规律与《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载的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规律颇相一致,充分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中“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的科学性[5-6],故治疗骨质疏松症多采用补肾的方法。

1治疗方法

1.1常用药物骨吸收的抑制剂:雌激素/孕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钙。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氟化物,同化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PIH)及PIH片。

1.2中医疗法中医药在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临床常见的证型有肾阴虚、肾阳虚、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等。相对应的治疗药物也以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健脾补虚、活血通络为主。现代药理证明,抗骨质疏松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提高性激素水平,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延缓卵巢子宫、睾丸等性腺组织的衰老,因而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已经证实中药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显现出广阔的前景,具有许多双向调节作用,克服了许多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便于患者长期服用。因此,开发中药复方制剂治疗骨质疏松症领域势在必行[7]。

2机制研究

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机理的研究,从整体及骨组织水平的研究认为补肾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多个靶腺轴的功能[8],促进肠钙吸收,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改善骨的内部结构等机理防治骨质疏松。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细胞因子、跨膜信息传递等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机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杜靖远等[9]观察发现补肾密骨液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骨细胞的增殖;补肾药抗骨松提取液可明显提高ALP活性、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刺激骨形成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补肾中药对成骨细胞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表现为能提高成骨细胞增殖率及ALP活性,能促进矿化结节形成,具有刺激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成熟的功能[10]。

2.2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补肾中药密骨片可能是通过对抗IL1等细胞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作用,间接地使破骨细胞活性减低,MMP9mRNA表达下降而达到抑制骨吸收之功[11]。不同浓度的黔岭藿均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的数量,并呈量效关系,表明其对破骨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12]。补肾益精方含药血清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骨吸收陷窝明显少于其他各组[13]。

2.3影响细胞因子分泌

沈霖等[14]研究显示:补肾中药密骨片可刺激成骨TGFβ1的分泌和合成,从而促进骨形成。周丕琦等[15]临床观察显示患者在密骨片作用下,骨质疏松症状明显缓解,骨密度增高,IL6、TNFα下降,减少破骨性骨吸收,从而阻止了骨质疏松症的发展。

3问题与展望

3.1处方用药目前主要采用传统方、经验方、辨证论治进行防治研究,部分单味药己开始有效成分的研究。但实验研究后用于临床者甚少,缺乏药精效佳的中药新药。

3.2质量标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尚不统一。

3.3实验研究实验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研究的可比性、重复性差。

3.4临床研究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诊断、治疗和疗效判定标准,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缺乏长期观察和跟踪报道[16]。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2.

[2]彭宣灏,王萍,王爱民.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当代医学,2005,4(17):53-58.

[3]刘忠厚.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2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4]杜斌,闵正.中医药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1):55-56.

[5]黄崇博.现代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J].甘肃中医,2003,16(ll):47-48.

[6]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骨矿含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19-22.

[7]秦岭,石印玉.建立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草药研发国际标准的倡议[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3):356-366.

[8]程栋,龙攀.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近况[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86-89.

[9]杜靖远,胡光亮,夏志道,等.补肾密骨液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15(5):465-469.

[10]金慰芳,朱文菁,王洪复,等.补肾中药HUECS对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8):9-12.

[11]沈霖,杜靖远,赵海波.补肾法对IL1诱导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及破骨细胞MMP9的影响[J].中医正骨,1999,11(7):3-5.

[12]陈坤,于世凤.黔岭藿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作用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59-62.

[13]詹红生,赵咏芳.用含药血清方法观察补肾益精方对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1,14(3):145-148.

[14]沈霖,杜靖远,常晖,等.补肾方对成骨细胞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1,13(5):3-5.

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范文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痹;骨痿;中医内治法

AdvancesofinternalChinesemedicaltherapyinsenileosteoporosis

ZHAODong,ZHANGBo-xin,DAIQi.

China-JapanFriendshiphospital,Beijing,100029,China

【Abstract】ObjectiveSenileosteoporosisisoneofthemostcommondisordersamongtheagedandseverelythreatsthehealthandlifequalityoftheseniorpopulation.InternaltreatmentwithChinesemedicationofsenileosteoporosishasobtainedsatisfactoryresultsinourclinicpractices.AccordingtoChinesemedicinetheory,invigoratingkidneytostrengthenbone,nourishingspleentobenefitenergyandpromotingcirculationtodredgecollateralsaretherapeuticprinciplesandguidanceforsenileosteoporosis.Withimprovedrecognitionanddetailedclinicalstudy,thepreventionandinternaltherapywithChinesemedicationofthisdiseasehavebeenappliedmorebroadly.Earlypreventionandrationaladministrationofmedicationsareessentialstepstoslowdown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senileosteoporosis,aswellastoimprovetheoverallhealthoftheseniorpopulation.

【Keywords】Senileosteoporosis;Bonerheumatism;Bonefistula;InternaltreatmentwithChinesemedication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严重的威胁着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syndrome,OP)是骨量减少伴有骨组织微结构破损所致的骨脆性增加,易发生微创性或无创性骨折的系统性骨胳疾病。临床症状多为腰部及四肢的疼痛、畸形、肌肉抽搐等。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经常被忽视为劳累或体力下降所致,少有系统诊治,致使老年人群骨折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目前骨质疏松症尚无公认的根治方法,故防大于治。中医文献中虽无“骨质疏松症”病名,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应归属于“骨痿”、“腰痛”、“骨痹”、“虚劳”等范畴。文献经典中也有大量的相关记载。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依据古籍经典,结合临床实践,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法方药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则对近年来收录于CNKI-CHKD中,有关中医内治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

1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肾精亏虚,骨失填充《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1]《内经》中的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人体生长发育到衰老的生理过程,也说明了肾精盛衰与人体骨质坚韧程度的密切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又“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髓强则骨强”[1]。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而腰痛作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之一,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肾精亏虚是骨质疏松症的根本所在。

1.2脾胃失调,生化无源脾胃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受纳腐熟,布散水谷精微达四肢百骸,故称“百骸之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1]。《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1]。”

脾胃后天之精可以补充肾脏先天之精,濡养筋骨。若脾胃失调,则精微不布,脉络无充,四肢不得濡养而骨质空虚;或气化失司,气不行血,血不化精,则新骨不生。《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则骨属屈伸,泄泽不利……胫酸耳数鸣”[2]。表述了脾胃失司则牵连于骨的道理。

《素问•痿论篇》与《灵枢•根结篇》亦有治疗痿症,独取阳明的观点。可见,脾胃虚弱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也有相当的影响。

1.3瘀血阻络,致痛不通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即腰部及肢体的疼痛,且疼痛持久、痛定不移,正符合瘀血致痛的特点。《灵枢•本藏》有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2]清•唐容川认为:“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障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3]。”

骨质疏松症多发于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瘀血一旦形成,不但在局部产生疼痛症状,而且加重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筋脉骨骼俱失其养,进一步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

亦有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瘀血为标[4]。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所以活血祛瘀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方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4肝失疏泄,无以濡养

众所周知,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相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临证指南医案•瘘•邹滋九按》曰:“夫痿证之旨……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5]。”

肝脏与肾脏紧密的关系使得在肝脏出现病理变化时,必然殃及至肾脏,因此若肝失条达,阴虚内热,热动生风,筋脉抽搐,筋病及骨;若肝失疏泄,脉络凝塞,骨失所养,骨质不坚。

2中医内治法对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针对上述4种常见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大致分为以下4种。临床应用则更为灵活,多以这4种辨证为主,结合患者自身体质及其他因素,变化量裁,具体应用。

2.1肾精亏虚,故以益肾填精为法,强健腰膝《难经•十四难》云:“五损损二骨,骨痪不能起于床……损其肾者,益其精[6]。”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中以选用益肾填精法的研究最多。或用成方酌情加减,或是自拟补肾强骨之剂,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卢巍等用自拟补肾健骨汤对80例45~70岁的老年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认为补肾健骨汤不但对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小于雌激素类药物[7]。李陈凤应用右归饮对60例中老年患者进行了研究,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消失,复查骨密度测定,所有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8]。周丽珍等观察了40例老年患者,应用通补强骨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骨密度及血骨改素显著增加[9]。类似的研究还有,昝强等人选用了强骨汤[10];孙湘用加味左归丸[11]等益肾填精之法,同样得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淫羊藿、骨碎补、巴戟天、杜仲、补骨脂、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或主补肾阴、或主补肾阳、或阴阳双补,益精填髓。

2.2脾胃失调,故以健脾和胃为法,以养先天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提到:“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以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太阴少阴,此阴盛阳虚之证[12]。”同时还提出了脾胃并重的治疗大法,成为了后世健脾益胃治疗骨质疏松的理论依据。脾胃论治的方法重在健脾,或辅以益气,或兼以化湿。主要涉及的方药有参苓白术散、八珍汤、四君子汤、温胆汤、二陈汤等,随证加减[13-16]。经临床研究证实,对以脾虚症状明显的骨质疏松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显著。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参、黄芪、升麻、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甘草等健脾和胃,益气化湿。

2.3瘀血阻络,故以活血祛瘀为法,通调脉络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同时又是病理产物,瘀阻经络,必然加重病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渐”[17]。以上可见,血瘀是骨质疏松症的加重因素[18]。各种导致瘀血的成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注重活血祛瘀,也应注意消除产生瘀血的机制。针对瘀血阻络,刘擎国用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了21例患者,有效率达76.19%[19]。罗世东等选用桃红四物汤为基处方对67例脊柱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20]。常用的方剂还包括桃红汤、身痛逐瘀汤等活血祛瘀的方剂[13、21]。主要的药物有桃仁、当归、三七、丹参、红花、赤芍等。

2.4肝失疏泄,故以补肝养血为法,肝肾同补《张氏医通》有云:“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22]由此可见,在补肾益精外,补益肝血同样对本病有重要的意义[23]。临床所用的治疗方法中,单独治肝的方药较少,多为上述3中治疗的同时酌情加减,故肝肾同补,疏肝健脾或是养血柔肝。代表的方剂有十全大补汤、参茸补血汤量裁等[24]。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即充分的考虑到骨质疏松症的共性-肾精亏虚,又照顾到了患者个体差异--阴虚,阳虚,脾虚,肝郁。临床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患者会是几种证型兼而有之,偏重不同。应用中医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已被大量的基础实验及临床实践证实,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骨折发生率。如能早期预防,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便能更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真正的节省社会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何永,马君,何敬华.黄帝内经素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2,35,11,69,143.

[2]刘更生.灵枢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136,31,173.

[3]唐容川著.刘新点校.血证论.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91.

[4]邵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江苏中医药,2004,25(10):15-16.

[5]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7:525.

[6]牛兵占.难经译注.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4:56.

[7]卢巍,褚小刚,彭太平.补肾健骨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江西中医药,2004,35(259):27.

[8]李陈凤.右归饮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广西中医药,2003,26(5):28.

[9]周丽珍,马元.中医通补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4-7.

[10]昝强,朱超,屈强,等.强骨汤治疗肾虚型骨质疏松症56例.陕西中医,2006,27(8):957-8.

[11]孙湘.加味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疗效观察.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5):36-7.

[12]文魁,丁国华.脾胃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13]王和群.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07,(3):2-3.

[14]鞠华,许秀芳,岳端亭.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治.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3):213-4.

[15]袁瑛,袁兵.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2):204-5.

[16]李畅居,辛俊平,邓淑铃.骨质疏松的中医药干预进展.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468-70.

[17]王清任著.周计春点校.医林改错.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53.

[18]赵治友,邬亚军.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治法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75-6.

[19]刘擎国.益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1例.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5):63-4.

[20]罗世东,邓振中.中医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所致腰背痛67例.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43-4.

[21]刘晋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消渴兼证“骨痿”及其中医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6,34(6):11-2.

[22]张璐著.张氏医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5.

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等药物的运用,目前DM急性并发症的威胁逐渐降低,而各种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osteoporosis,DOP)就是比较突出的一种。DOP是指因DM并发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并引起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2-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DOP的防治研究正日益倍受医学界关注,本文从西医与中医两个不同的角度就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西医研究进展

1.1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确切机理欠清,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1.1高血糖:大量研究发现长期的高血糖通过不同的方式引起骨代谢紊乱:①高血糖时大量葡萄糖从尿液排出,渗透性利尿作用将大量钙、磷、镁离子排出体外,使血清钙、磷水平降低,刺激甲状旁腺并诱发其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促进钙磷动员,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②长期的高血糖可产生过多的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骨胶原蛋白发生糖基化反应后会引起其结构改变,影响骨盐沉积,促使糖尿病患者骨脆性增加[5]。③Balint等[6]研究发现高葡萄糖可以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但抑制对钙的摄取,可能与糖尿病时骨结构改变有关。

1.1.2胰岛素不足和(或)敏感性下降: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不足和(或)敏感性下降,其诱发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点:①胰岛素不足和(或)敏感性下降,可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7],影响肾1-α羟化酶的活性。②胰岛素具有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和环磷酸腺苷(cAMP)合成的作用,后者具有促进骨吸收作用[8]。③成骨细胞表面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缺乏时成骨细胞摄取氨基酸及刺激骨胶原生成的作用减弱,骨蛋白分解增加,骨盐沉着障碍。④胰岛素缺乏时,抑制了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⑤胰岛素具有刺激肠钙吸收及直接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胰岛素不足,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明显下降。

1.1.3性激素的影响:性激素水平降低是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因素之一[9]。刘建明等[10]研究认为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雄激素水平明显降低,雄激素在减慢骨丢失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性激素与糖代谢紊乱有一定联系,雌激素是胰岛素的刺激剂,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在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雌激素又作为胰岛素的拮抗剂,加重了原来存在的糖代谢紊乱[11]。雌激素对骨代谢的作用主要是抑制骨吸收,雌激素缺乏时骨吸收增强,可导致骨丢失[12]。

1.1.4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糖尿病时并发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对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影响。高志红等[13]归纳认为糖尿病时镁缺乏及低镁血症可以影响: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②血PTH继发性升高;③1,25-(OH)2D3合成及羟化障碍;④加重糖尿病微血管等并发症,而这些都会引发或加重DOP的发病。糖尿病时肾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导致维生素D羟化及钙、磷、镁吸收障碍,PTH、1,25-(OH)2D3等敏感性下降,也是DOP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易发生全身或局部的慢性感染,甚至发生骨髓炎,局部骨坏死等,会加重骨质吸收,也参与DOP的发生与发展[14]。此外,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会影响局部组织的血供和神经营养,使骨转换加快,加重骨量丢失,导致DOP的发生。

1.2防治进展:DOP患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而明显的骨痛、骨折通常发生在病程的中后期,因此应强调早期预防,严格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并适当应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1.2.1预防措施:适当的营养、生活方式的干预、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包括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有规律的运动、戒烟和保持规律的月经周期。国外有研究证实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控制后,高尿钙可得到改善,骨密度可因此得到稳定或增高[15],因此,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预防。

1.2.2药物治疗:目前我国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名目繁多,概括起来有三大类:促进骨矿化,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药物。第一类是促进骨矿化药物,该类药物为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用药,常联合应用。第二类是在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的前提下,服用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已知疗效最为确切的抗骨吸收疗法,但其副作用也较多。降钙素(CT)是强有力的骨吸收拮抗剂,但其作用不持久,长期使用可发生“逃逸现象”,因此降钙素短期应用的疗效好,而长期效果和预防价值则不确定。双磷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起治疗作用,但大剂量使用时则抑制骨的矿化。第三类为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如氟化物、雄激素、依普拉芬,主要使新生骨组织及时矿化,降低骨脆性,增加骨密度及骨量。该类药主要用于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时,或骨密度已明显低于骨折阈值时。

2中医研究进展

2.1病因病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骨痿”和“虚痨”等范畴。祖国医学对消渴病及其并发骨痿的论述自《内经》而下诸多典籍中均有颇多阐发。元・朱震亨《丹溪心法》载:“消肾,肾虚受之,腰膝枯细,骨节酸疼。”明・朱棣《普济方》载:“消肾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消渴日久,肾精虚衰,骨失滋养,发为骨痿,骨痿病机的根本在于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骨髓的充盈,这些都与肾中精气关系密切。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精依赖脾精的滋养才能源源不断得以补充,故骨与脾胃二脏关系密切。《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血旺髓充则骨健筋强而步履轻捷”,提出脾胃化生气血,以荣养润泽骨骼。金・张从正《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胃为水谷之海,人之四季,以胃气为本,本固而精化,精化则髓充,髓充则足能履也。”强调了“胃气”的重要性。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丹溪治病不出乎气血痰郁》中言:“土旺于四时,善哉乎万物,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故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健运斡旋,交通上下,溉濡四旁,滋养五脏,以维持气、血、精、液的相互转化,若脾胃功能衰退,气化失司,枢机不利,血不化精,则骨骼缺乏濡养,而无以生髓养骨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亦有古代医家认为消渴病阴津不足,血脉流涩,易形成血瘀,瘀阻经络,经络不通则出现疼痛、功能障碍,而血瘀又可致气血运行障碍,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脏腑,引起脾肾俱虚致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而加重骨痿的症状。这也符合中医学关于“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观点。故认为DOP的病机是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虚”当责之于肾、脾、胃等脏腑,“瘀”乃气血紊乱、脉络瘀滞所致。

2.2治则治法:消渴的发生与肾虚有关,而消渴的存在又能加重肾虚。《内经》中并无对本病的具体治法,但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了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医家在这一治则的指导下,提出针对本病的许多治法方药,但大多是以补肾为主。张亮[16]认为糖尿病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是由脾虚导致肾虚,故治疗上应遵循脾肾同治的原则。肾虚脾虚致瘀,瘀血阻络,“不通则痛”,而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为骨痛,其特点“疼痛持久、痛处不移”为瘀血之征。故补益脾肾基础上合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正日益受到许多医学者的重视。

2.3专方研究:近年来不少学者采用专方研究DOP,并取得一定进展。卫明等[17]用蚁菟降糖液(棕褐沙林蚁、菟丝子、黄精、丹参等)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可增高骨基质及骨密度,明显改善骨痛等临床症状。毕红征等[18]用益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骨代谢的研究,结果表明益肾胶囊对DM大鼠骨代谢具有多途径、多环节的有效调节作用。郭宝荣等[19]用益肾壮骨合剂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36例,结果表明益肾壮骨合剂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加骨密度,改善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及尿钙/肌酐比值。王芳等[20]用补肾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麦冬,知母)研究糖尿病大鼠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结果表明补肾方药可以通过减少骨胶原的糖化,抑制AGEs的形成,促进AGEs的代谢,增加胶原生成,利于钙质沉积,提高骨密度,起到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苏友新等[21-22]采用强骨宝(生黄芪、山茱萸、石斛、怀山药、骨碎补、鹿角胶、丹参、煅牡蛎)治疗DOP,结果显示患者L1~4平均骨密度(BMD)提高了1.849%,腰背部疼痛分值显著下降,总有效率为92.5%。刘素荣[23]采用强肾胶囊(生黄芪、熟地黄、山茱萸、鹿角胶、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龙骨、牡蛎)治疗DOP,显示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BMD。张亮[16]虎潜丸加减(黄柏、龟版、知母、熟地黄、陈皮、白芍、锁阳、干姜)治疗DOP56例,同时控制血糖,合理膳食,适当体育锻炼,结果总有效率91.07%。

3展望

中医对DOP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动物模型、辨证分型、辨证量化和微观化等。这些可成为研究深化的途径,而且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十分迫切。中医学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论治、以人为本、重视先天及后天之本等理论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越来越显得有其多方面的一致性,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中医药对DOP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和优势。因此加强中医药配伍规律、量效关系研究,寻找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的防治新药及最佳治疗方案,将为DOP防治带来崭新局面。

4参考文献

[1]刘忠厚主编.骨质疏松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295.

[2]AdachiYShiotaE,MatsumataT,etal.Osteoporosisaftergastrectomybonemineraldensityoflumbarspineassessedby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J].CalcifTissueInt,2000,66:119-122.

[3]李钟范,赵玉山,李群星,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J].延边学院学报,1996,19(1):40.

[4]郭燕,黄兆民,孟俊非,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0):705.

[5]陈宇,钱荣立.非酶糖化在糖尿病慢性合并症中的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5(3):168.

[6]BalintE,SzaboP,MarshallCF,etal.Glucose-inducedinhibitionofinvitrobonemineralization[J].Bone,2001,28(1):21-28.

[7]王晶.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J].临床荟萃,1996,12(1):5.

[8]冯玉欣,逢力男,董现虎.糖尿病与骨质硫他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9,19(3):132.

[9]胡正国.老年糖尿病菌患者垂体―性腺轴变化与骨密度之间关系[J].医学新知杂志.1998,8(3):7.

[10]刘建明,徐曼英.糖尿病性骨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3(2):133-135.

[11]陈名道.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浆性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J].中华内科杂志,1982,21:67.

[12]崔庆华.绝经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改变[J].云南医药,1998,19(4):249.

[13]高志红,杨素清,尹潍.镁缺乏与内分泌代谢性骨病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7,17(4):197.

[14]龙德云,华荣国,陈明安,等.糖尿病性骨病[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77,4:68.

[15]BrownSASharplessJL.Osteoporosis:anunder-appreciatecomplicationofdiabetes[J].ClinicalDiabetes,2004,22(1):10-20.

[16]张亮.虎潜丸加减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56例[J].河北中医,2003,25(3):18045.

[17]卫明,郭明昌.蚁菟降糖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5):51.

[18]毕红征,黄国钧.益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理与临床,2004,20(3):32-33.

[19]郭宝荣,杨文军,张珊珊,等.益肾壮骨合剂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3):157-158.

[20]王芳,李恩,孙树汉.补肾方药对糖尿病大鼠骨密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20):3089-3092.

[21]苏友新,钱松涛,董忠,等.强骨宝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40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3):23.

[22]苏友新,郑良朴,钱松涛,等.强骨宝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4):1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城乡规划的就业范例(3篇)

    - 阅0

    城乡规划的就业范文篇1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规划滨城区1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城乡关系历来是影响我国发展和稳定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城乡互助”的思想作为基本经济纲领在.....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例(3篇)

    - 阅0

    篮球基本姿势教学反思范文篇1摘要:针对篮球比赛的实际,论述了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几种方法。从运动心理学来讲“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与转移相结合;加强表象训练,头脑形成.....

    如何指导阅读教学范例(3篇)

    阅:0

    如何指导阅读教学范文篇1关键词:正确指导;课外阅读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86-01....

    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范例(3篇)

    阅:0

    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范文篇1【摘要】目的:研究补肾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

    城乡规划的就业范例(3篇)

    阅:0

    城乡规划的就业范文篇1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规划滨城区1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城乡关系历来是影响我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