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存在问题及措施范例(3篇)
来源:
临床教学存在问题及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质量改进追踪检查法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科室380名护士,在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及管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及改进措施,通过全院培训、落实整改、追踪检查存在问题改进情况、评价改进效果的PDCA管理,并对改进前后调查、检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24个科室改进后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质量合格率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通过调查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室内质控及管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策略,认真有效改进,规范了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了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关键词便携式血糖仪;血糖监测;调查;改进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3.048
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运用,能及时了解病人随机的血糖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便携式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testing,POCT)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精准性不够、变异度大的缺点[1-3]。国家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等规范,对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的基本要求、血糖仪选择、血糖操作规程作出规定,明确指出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是医院POCT管理的一部分,应严格管理。临床工作中护士承担了床旁血糖检测的任务,血糖仪的管理也就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更好地规范我院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使用,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2013年我们开展了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现状调查,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认真改进、追踪检查等PDCA管理,成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3年1月和6月,分别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临床科室及3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工作质量追踪检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及《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对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及血糖测试的要求,设计“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及临床护士相关技能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方面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符合要求回答“是”,不符合要求回答“否”。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0。护理部组织各科室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小组成员对24个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科室进行问卷调查,2013年1月,调查了380名护士,回收问卷374份;6月份调查了350名护士,回收问卷350份。
1.2.2改进方法(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2013年3月护理部将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调查报告上报院长、分管副院长,医院要求医教处、护理部、检验科、设备科联合对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进行规范,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实施改进措施。(2)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要求,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包括标本采集规程、血糖监测规程、质控规程、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废弃物处理规程、储存维护和保养规程等,建立使用科室便携式血糖仪质控手册,开展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3)开展培训,认真落实。护理部与医教处、检验科协调合作,开展全院性便携式血糖仪使用及管理相关知识、操作规程、质控要求等内容的培训,做到使用科室人人知晓,人人正确操作,使各项规章制度及质控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护理部、医教处、检验科深入临床科室进行指导,开展检查及考核
工作。(4)改进效果追踪检查评价。2013年6月护理部组织大科护士长、各科室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小组成员,运用追踪检查法,对24个科室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方面改进质量,对照我院制定的“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评价。
1.2.3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质量改进前后比较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纠正了血糖仪使用较为混乱的局面,确定一个科室使用一个品牌血糖仪,取缔血糖仪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厂家。制定了“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质量考核标准”,建立了便携式血糖仪管理规程,包括标本采集规程、血糖监测规程、质控规程、检测结果报告出具规程、废弃物处理规程、储存维护和保养规程等,建立了使用科室血糖仪质控手册,规范开展血糖仪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进行血糖仪使用科室医护人员血糖仪管理规程及相关知识培训,使各项规章制度及质控工作落到实处。详见表1。
1.3评价方法比较24个科室临床护士血糖测试操作、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3个部分改进前后的质量合格率。其中血糖测试操作5条,血糖仪室内质控6条,血糖仪维护管理6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2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2013年1月调查结果显示,24个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中存在问题居于前5位的是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亟需健全完善;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亟需规范;有的科室使用2种甚至3种品牌血糖仪;有的厂家售后服务不到位,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临床血糖的观察;护士对血糖仪质控及维护知识亟需培训。
2.2全院24个科室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质量改进前后合格率比较(表2)
3讨论
3.1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应引起各级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肾脏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同时在大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也随之减少。美国糖尿病医学会(ADA)建议:血糖餐前控制在4.6~6.6mmol/L,睡前5.5~7.7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然而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严重低血糖发生的机率[4]。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的运用确实满足了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时了解血糖变化的需求,指导患者诊疗方案的及时调整,确保安全降糖,平稳达标。然而临床使用过程中便携式血糖仪管理尚未引起各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有文献报道[5],便携式血糖仪在临床使用中诸如一家医院多种品牌、一个科室多种品牌的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忽视不同品牌血糖仪测试结果的差异度,给血糖仪监测结果的全院性共享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便携式血糖仪室内质控也未有效开展起来。国家卫生部先后出台了《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便携式血糖仪血液葡萄糖测定指南》等,对医疗机构血糖仪使用及管理提出严格要求,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调查结果显示,便携式血糖仪使用及管理亟需规范,对此医院高度重视,要求医教处、护理部、检验科、设备科联合对全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进行规范,对照卫生部相关规范指南,建章立制,建立我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针对存在问题认真实施改进措施,规范临床血糖检测行为,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医院的高度重视下,多部门参与,逐步完成了医院便携式血糖仪的规范化管理,表1所示改进成效明显,整个过程护理部起了积极作用。
3.2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质量管理,有利于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郭风艳等[6]对300名护士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提示,在便携式血糖仪的选择、操作及管理、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均存在问题。本研究对我院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24个科室380名护士调查结果,同样发现护士在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存在质量偏差。通过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采取制定并完善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质量考核标准、血糖仪质控手册等,落实责任人,建立医院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医疗、护理、设备、检验等多部门合作,加强培训、指导、落实、追踪检查、考核、评价PDCA管理;临床使用科室全面落实改进措施,全面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做到每日校正,专人负责,护士长督查血糖监测操作质量及质控结果,质控记录规范,确保了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及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6个月的改进,表2显示护士血糖测试操作、血糖仪室内质控、血糖仪维护与管理合格率高于改进前。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质量管理,既规范了临床科室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促进了临床护士正确监测血糖、准确掌握血糖危急值及报告处理流程、知晓相关干预措施,也为患者的血糖值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平台,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保障了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4小结
通过调查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室内质控及管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范及要求,制定改进策略,建立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质控体系,规范了临床血糖检测行为及便携式血糖仪质量管理,并持续改进,以保障血糖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彭燕.建立快速血糖仪的系统评价体系及其在POCT质量评价中的作用[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9.
[2]王煜非.从国际认证角度谈医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N].健康报(寻医问药),2009-12-14(5).
[3]池胜英,袁谦,陈筱菲,等.医院内快速血糖检测质量管理的实施[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565-566.
[4]邱世钦.自我监测型血糖仪之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3,9(2):11-15.
[5]熊宇.快速血糖检测仪进行床旁检测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3-44.
[6]郭风艳,杨雪梅,张纪平,等.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75-77.
临床教学存在问题及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职护生;实践能力;改进措施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铁岭市卫生学校,于2010年晋升为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一直是我校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初级护理人才。升为高职以后已有三届毕业生,但从我院2010级、2011级、2012级三届高职护生毕业实习反馈来看,护生的实践能力还是有待提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护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操作比较陈旧,无法与临床接轨;②护生不能熟练完成各项操作技术;③护生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笔者作为一名基础护理教师,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几经反思,分析原因,提出以下几项改进措施:
1提升护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护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知识的媒介,教师自身的发展对教育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护理系教师师资结构构成见表1:
表1显示:教师普遍年轻化。年轻的老师大多数都是"出校门进校门",没有经过临床的磨砺,也没有教学经验,往往是照本宣科,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是这些年轻老师学习能力较强,努力求上进,学校应该支持年轻老师继续学习。例如:到临床一线进修,巩固基础知识,夯实理论,强化技能,同时也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开拓视野;也可以利用部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机会将教师"送出去",进行短期专题培训;或是将国内知名院校的护理专家"请进来",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教学水平。教师为学校重要的软件设施,学校应设法提高每位教师的能力,要舍得投入,包括时间和经费的投入。
2以学生发展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
学校要遵循护理人才的培养规律,分析学生现状,改革与现代护理教育不适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拓思维,增加学生接触临床、增加社会实践机会,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2.1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课间的临床见习医院的真实环境是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最佳场所。这种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思考与判断,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实践技能重要性的理解与重视[2]。例如在临床见习中,静脉输液的原因各不相同,患者的病情和基本体质也是有区别并且不断变化的,护生在见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理解:①同一个科室,甚至是同样的疾病选用不同液体的原因;②不同年龄体质的患者输液滴速如何调节;③输液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对症解决及相关的护理措施。这样,护生对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并全新理解,在临床真实环境中得以灵活应用,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真正意义上地提升了实践能力,这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是不能实现的。
2.2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社会环境,护生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将一些常用的、简单易操作的护理技术传授给基层的人群[3]。例如正确测血压的方法、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注射方法、快速止血及简易包扎法等等。通过讲授知识的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加紧密结合,同时也锻炼了护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为毕业后真正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2.3以赛促学,以点带面技能大赛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检验职业教育的教改成果、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系应利用每年11月份主办的"铁岭卫生职业学院护理技能大赛",通过层层选拔竞赛选手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对选拔出的选手进行时间高度集中、规范性强、突破式的技能训练,获奖选手可参加第二年更高级别的省赛,优秀的获奖者尚有机会参加同年的部级护理技能大赛。这样她们作为典范对其他学生可以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学生会通过高强度、严要求的训练改变以往散漫的学风,形成勤学苦练、敢于拼搏的学习态度。
2.4改革考核方式考试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2014年以前,护理系采用笔试(内容和护理职业技能考试相接轨)进行毕业考核,没有强调出技能的重要性。既往的毕业考核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行护理岗位的需求,应以就业为导向,从护士所需的实际能力出发,强化毕业考核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改革考核方式措施中,将毕业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病例的采集(笔试),由护生通过8个月临床实习后分别从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采集四个经典病例,对病例提出至少4个护理诊断问题,将问题进行排序,并提出首优问题的护理措施;第二部分对病例进行答辩(口答);第三部分是对专家甄选出的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进行抽签考试(操作)。这样的改革能使学生主动重视护理技能,强化技能训练,使毕业后的她们的实际操作更熟练,更规范。与此同时,病例分析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而且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适应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开放式管理实训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训中心对学生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资源的效益,能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作风、实践能力、团结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开放实训中心,实验室的管理给老师们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学校可以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立学生护理部,由她们配合实验老师加强对教学病区的管理。学生护理部由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3名干事和若干个护士长组成。这种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学校还节省了一定人力资源,使开放实训室变为现实。
综上所述,高职护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以达到卫生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我们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及具体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对学生加以全面训练,以期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小玲."任务驱动"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60):71273.
临床教学存在问题及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
护理查房;护理程序;整体护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优质病房
近年来,随着“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大家对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科于2011年5月开展了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水平及患者的满意度。现将查房的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护理查房的目的
1.1.1跟进前期(班)护理工作,关注护理重点对象。
1.1.2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要。
1.1.3建立层级查房,形成临床护士教育训练的长效机制。
1.1.4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为接班或交班做准备。
1.2护理查房的重点对象
1.2.1新收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特殊检查治疗患者。
1.2.2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多端患者或病重、病危患者。
1.2.3诊断未明确或护理效果不佳的患者,潜在安全意外事件的(如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等)高危患者。
1.2.4压疮评分超过标准的患者、院外带入ⅱ期以上压疮、院内发生压疮的患者等。
1.3护理查房的内容
1.3.1全体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由分管护士口头熟练汇报患者情况,提出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依据)和护理措施(包括措施落实情况)。护理组长根据病情分析护理问题是否恰当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并当场反馈护理效果。
1.3.2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要求分管护士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掌握操作的目的步骤,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变措施。如护理体格检查历来是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也不为临床护士所重视。临床护士书写病历往往有抄袭医生体格检查记录的倾向。为了强化护理体检意识和统一规范程序,我们在三级护理查房中加入了护理体检的内容,促使护士真正关注、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1.3.3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士的基本职责之一。我们要求分管护士在查房前完成各种宣教工作。护理查房时让患者复述有关疾病和手术前后以及出院康复的健康教育知识,或者演示床上翻身活动、咳嗽咳痰、picc管置入术后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等等,以检查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效,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1.3.4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三级护理查房尤其是主管护士的初级查房,将护患双相沟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并且以患者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评价沟通效果的唯一标准。它既满足了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使健康教育形式由单相转向双相,又有效地纠正了临床“重操作轻沟通”“只有沟通形式,没有沟通实效”的不良风气,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1.4护理查房的组织形式
1.4.1病房护士编制在护理部及科主任的支持下,本科室共有护士16名(不包括2名助理护士)。职称结构为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9名,护士3名,助理2名。学历结构为:在读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专学历4名,中专1名。将全体护士按职称、学历划分为5护理小组,护士与护师参与管床。
1.4.2查房组织形式本病区患者总数40人,分为5组。每组由护理组长统筹安排、指导,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共同管理,于周一至周五每天医护交班后分别对一至五组的重点患者进行床边的护理查房。
1.5护理查房的方法
1.5.1做好查房资料的收集每天查房前,分管护士详细了解本组患者的诊断、病情变化、治疗、护理、辅助检查结果等方面,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必要时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1.5.2查房形式要多样化,有提问、回答、补充,还要有实习护生的共同参与。对实习护生可采取互动的
式,护士长提问一些相对简单的理论知识、名词定义、观察要点让护生回答,护生也可对查房中存在的问题、疑点向老师请教,鼓励护生积极发言,形成一个全员互动的查房氛围。
1.5.3查房站立位置要求主查者和护理组长站在病床的左边,便于检查,护士长位于床尾,全体护士按职称依次站在病床的右边。
1.5.4查房程序①听:由主查者提出查房的目的,责任护士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主要症状及体征、心理状态、护理计划、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并提出现存在的护理问题,根据患者目前的情况,应优先解决哪些护理问题(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病情报告的质量,也是反映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②查:查体、查病历,主查者根据护理记录记载的情况进行护理体检,并向患者进行询问,以便了解责任护士对患者的阳性体征判断是否正确。通过与患者的交谈、观察再次收集患者资料,运用视诊、问诊、听诊、叩诊的方法来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分析判断护理问题打下基础。分析护理问题的准确性、护理措施的正确及时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护理病历记录的完整性。在与患者的交谈时,也能了解宣教工作的开展情况。③讨论:组织全科护士有导向地进行讨论,必要时进行提问,对不正确的护理问题重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现存的护理问题,根据护理诊断修订护理计划,并做好该疾病健康教育工作。
2结果
开展新型的三级护理查房,促进了护理计划落实,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提高了护士的临床专业素质及患者的满意度,为创建优质病房打下良好基础。
3讨论
3.1护理查房的优点
3.1.1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三级护理查房对整体护理工作是一个集体评价和总结提高的过程[4]。在收集患者资料时,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病情,更要了解患者的病后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交谈时应注意沟通技巧的训练,提出护理诊断时必须有心理、生理、社会等问题提出;查房时要注意措施落实情况,注重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通过这一手段,培养了护士整体护理观念和能力,规范了整体护理工作,促进了整体护理的开展。
3.1.2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三级查房,上级护理人员(如主管护师)能对下级护理人员(护师、护士)进行检查、指导、发现和分析问题,有效的控制了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使患者获得更为安全、优质的护理[1]。
3.1.3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运用护理程序三级查房,使护士的专业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竞争意识[6]。另外在三级护理查房的过程中还能培养有关整体护理的正确思维方式,做到“活学、活用、勤思考”,而不是生搬硬套一些标准护理计划,从而提高了临床护士的专业素质。
3.1.4推动护理病历书写内涵的发展整体护理病历书写虽然在全国尚无统一标准,但与其相关的指导丛书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合作性问题的预期目标的制订不应超过护士能力范围,应局限在护理能力范围之内。如血小板减少患者预防出血预期目标应为:①患者学会观察是否出血的方法。②能复述预防出血的要点。③能避免加重出血或诱发出血的因素等。这些目标适合护士,贴近临床,且在制订护理措施时操作性强,真正体现了护士在合作性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随着教学查房的深入开展,护理病历书写内涵正在不断充实、不断完善[5]。
3.1.5加强护患沟通,创建优质病房通过查房使护患关系得以融洽,恰当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到亲切,同时也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宣教,使患者对我们的工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达到患者满意,共建和谐、优质病房。
3.1.6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护士长通过对护理程序的应用给予补充和修正,对疑难的护理问题提出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见,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促进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3]。
3.1.7有利于护理学的发展以及护士地位的提高因传统的护理教育使得临床护士的学历以及素质参差不齐,护理查房让大家将压力变为主动学习的动力,打破了医护附属型关系,变为医护合作型,患者发生问题,医疗和护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个病例进行讨论
,制定出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将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从而推动护理学的发展[5]。
3.2护理查房注意问题
3.2.1与患者要有良好的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比如,查房开始前要礼貌性问好,与患者做些简单的沟通,查房结束后整理好病房,感谢患者的配合。
3.2.2若需要做相关辅助检查,注意剪好指甲,以防指甲损伤患者。检查的时候动作轻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3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顾忌患者的感受。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诊断,我们要采取保护性措施,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3.4查房的时候要严肃认真,不要过度喧哗,以免影响到同病室的其他患者。
总而言之,开展护理教学查房,调动了护士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增强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规范了护理操作程序,提高了专科护理工作及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对薄弱环节加强培训,在实践中也不断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及护士的临床思维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促进了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临床经验的交流,增进了护理团队的合作力和凝聚力,融洽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率[2]。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床边护理查房,是创建优质病房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玉珍,冯青嫦.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中国医院,2008,12:7071.
[2]刘卫英,张帆.焦点护理查房的做法与实效.中国护理管理,2005,5(2):5253.
[3]李国珍,宋丽华.实行护士长观摩查房,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中国护理管理,2007,7(7):6365.
[4]金钰梅,许幼珍.整体护理病房三级护理查房的体会.南方护理学报,2001,8(5):46.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地域文化的特征范例(3篇)
- 阅0地域文化的特征范文论文摘要:人们对二人转各执己见、褒贬不一,但二人转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走红于当代民间,甚至走上了以主流意识为导向的大舞台,这无疑证明了二人转这种艺术形.....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例(3篇)
- 阅0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范文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根据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借鉴中国人民大学石伟教授提出的组织文化类型,本文将班级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度文化、行为.....
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范例(3篇)
阅:0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范文篇1海外施工项目财务风险控制措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进行风险评估、....
临床教学存在问题及措施范例(3篇)
阅:0临床教学存在问题及措施范文摘要目的:规范便携式血糖仪临床使用及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质量改进追踪检....
地域文化的特征范例(3篇)
阅:0地域文化的特征范文论文摘要:人们对二人转各执己见、褒贬不一,但二人转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走红于当代民间,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