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认识(收集3篇)
来源:
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篇1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
一、汉字文化教育与传统识字教育的区别
传统的识字教育就是老师单纯地将识字的一些方法来教给学生,把学生当作识字的机器,而没有去注意汉字的文化教育,只注重课堂上学生学了多少字而不是学了多少文化,传统的方法是按照汉字特点进行教学,例如“肚、肝、脏”老师在讲述时,让学生自己去找到汉字共有的特点并再找出其他有类似特点的字,注重了学生的课堂识字效率,却忘记了文化的教育,而汉字文化的教育是要老师教会学生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是这么写,例如“肚”字,它为什么会这么写,这个字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二、如何进行学生的汉字文化教育
1.识字时讲述清楚汉字的构造
我国的汉字大部分是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每一个汉字都表达了一种意思和一种传统的文化,例如“安”字,老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去告诉学生,这个字是怎么得来的,安是平安、安宁的意思,那么安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安”字的部首是一个宝盖,在古代象征着一座房子,一个庇护的场所,底下的女字,代表的是房子里面的人,在古代的时候由于经常会有一些野兽出没,人们只有在家才是安全的,所以这个字就是由宝盖和女字组成,同时学生可以联想到“家”字,大家都知道宝盖代表了房子,有了房子就有了家,“家”字的下半部分是猪的意思,在房子里养猪,这说明这是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小团体,这就是“家”字的构造。我相信,如果把这些汉字所包含的含义去跟学生讲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汉字文化和学习汉字、探究汉字的兴趣远比只注重趣味教学和识字数量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识字时,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
老师在教授汉字时,可以把汉字背后的故事以及所蕴涵的意思去讲述给学生,这样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才能够更加完整有效。例如“章”字,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章是由立和早组合而来的,其实不然,“章”字在古代有乐章的意思,“章”字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音”是音乐乐曲的意思,这个学生都明白,那么“十”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在古代“十”为万物之终,“音”和“十”合起来就是把乐曲完整地演奏一遍,这就是“章”字的来历,把这个来历讲述给学生,对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再例如“妻”字,老师可以找到“妻”字的甲骨文的写法,让学生看看是不是特别像一个跪拜的女子,这是因为古代的妻子都是通过抢得来的,演变到现在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字,上半部分特别像战争时用的钝器,下半部分是一个“女”字,代表了性别,通过战争抢来的女的当作妻子,这就是“妻”字的来历,这对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识字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三、汉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汉字文化是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汉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以它独特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向人们阐述着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和生产的特点,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让学生去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汉字的文化教育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起点。而且,教会学生汉字的文化,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是怎么一点一点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眼界的扩宽和汉字的认识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只注重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这节课我教了多少汉字,学生认识了多少,而忽略了对于汉字文化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并不够,对于识字也没有多大的兴趣,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汉字文化的教育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2.汉字文化中承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
现在越来越流行中国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热,在我国对外文化的输出与交流中,中国汉字文化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基础,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喜欢中国文化,喜欢学习我们的汉字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作为教授学生汉字的语文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把我们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带领我们的学生去融入我们的汉字文化中呢?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文化作为交流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将我们的汉字文化去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时展和社会的需要,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去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告诉他们汉字的起源和构造,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爱上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的。
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篇2
关键词:汉字教学非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诸多模块中,汉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点和重点。由于汉字复杂的立体结构及音形意相结合的独有特征,很多外国留学生都认为汉字学习无规律可循,便产生畏难情绪,出现开始逃避汉字学习。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因为汉字与拼音文字大相径庭,所以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一下无章可循,丧失信心。汉字教学在初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汉字知识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不同文化圈的留学生初次接触汉字的不同心理表现,有针对性地分析不同文化圈的学生汉字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建议,以期对外汉语的教学有帮助。
一、分析不同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情况
汉字和拼音文字是两种不同的文字体系,因此使用拼音文字的学生认知汉字有着许多障碍。汉字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意音文字,无论是与欧美国家的拼音文字还是与日韩国家的拼音文字相比,汉字的形体均有所不同,而且汉字的构造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字形、字音、字义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体,因为汉字丰富的文化知识及复杂的结构,所以不同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有着不同的表现。非汉字文化圈和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初次接触到汉字笔画表时,因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从未接触过汉字,所以在不了解笔画的规律和意义的情况下,常常都是模拟拼音文字的构字方法,将汉字的笔画随意组合,认为汉字就是用这些笔画组成的一幅画;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如韩国的留学生们,因他们国家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多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书法、写汉字,尽管韩国语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但是韩国学生却属于有着汉字背景的人,对汉字的认知不同于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有着感性的认识,即我们俗称的字感。除了韩国外,还有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人,很多人对汉字有印象,不能说每个人都能较清楚地写出汉字,但是这种对汉字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的,所以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看到汉字的笔画就能够有目的地将笔画组合成一些偏旁部首,较好地模拟出汉字的框架。
二、分析不同文化圈对汉字教学的影响
由于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差异很大,因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顺利地进行汉字教学并不容易。拼音文字为表音文字,字形为单向线性排列,构造简单,主要依靠听觉感知。而汉字是多行进行,呈三维立体结构,构造复杂,表音度低,表义度高,并不直接表音,对视觉感知要求较高,内含信息量丰富。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母语文字背景为拼音文字,不仅可以直接拼读,而且是单维结构,拼读和记识都较为方便。汉字是声、韵、调兼备而内隐的表意文字,形式上是音意结合的平面图形,笔画多向行进,且重叠交叉,比较复杂。因此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最初接触到汉字时往往会视觉混乱,读写都不得要领。初识汉字的留学生眼中的汉字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抽象符号,所以他们只能照猫画虎、盲目描画,耗时费力,却又事倍功半。也正是因为拼音文字的影响,在实际的汉字教学中确实难以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母语思维及表达方式,所以他们对汉字并没有感觉,只是觉得汉字的书写就是画画,并不理解汉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而是心理认知的扭转。
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东南亚国家至今在日常生活和文化教育中都频繁接触汉字,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虽然文字体系不同,但是韩国、日本等国对汉字的字形结构并不陌生,在这些国家中有很多学生从小就接触过汉字,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写繁体的汉字,练习过毛笔字。所以韩国留学生对汉字有着强烈的认知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汉字有初步的认识,能通过存在于脑海的汉字基本信息,进行模拟和组合。但是因为这些汉字文化圈学生对汉字的认知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在汉字教学中很多学生凭借自己的印象画出汉字,而不是写出汉字,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汉字的文化意义,只是凭印象画而已,在汉字学习中不得要领,书写中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存在的不是心理认知的改变问题,而是改变认知习惯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
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基本通过“模仿”、“强化”这些方法。因为开始接触一个新的文字体系,他们原有的文字知识对现有的学习不仅没有帮助,反而经常会干扰汉字学习,即我们所说的负迁移。因此,不能急于将汉字体系灌输给学生,强制要求学生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记忆完整的字形结构,这对于没有任何汉语背景的留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而且不现实。他们虽然对汉字容易产生混乱,但在课堂实践中可以发现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对汉字的反应不是没有,大部分人都是本着从拼音文字的思路出发,从“尝试”的心理出发,通过汉字笔画直观的刺激,尝试笔画随意组合,任意排列,直至成功写出汉字。因此,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尝试模拟法”,充分利用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汉字学习的积极心理,正确分析并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将汉字笔画写在卡片上,鼓励他们不断地尝试组合,从中找到学习汉字的乐趣。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书写汉字,逐渐确立学生对汉字部件的认知,一方面使学生适应方块汉字,渐进式地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为学生写汉字打下基础。待学生对汉字有了基本概念和轮廓、适应汉字的立体结构后,教师就可以开始系统地介绍汉字这一新的文字体系了。
针对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他们认识和学习汉字的过程是凭感觉、记忆的一种再加工,即使在没有系统学习的情况下,他们也能模拟出汉字的框架。所以对于这类学生,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字感,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练习法”进行鼓励式教学,利用学生的已知信息,帮助学生在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组织学生看电影、汉字书写比赛等多种方式去唤醒他们的认知信息,充实学生的记忆库,让汉字的笔画和字形在学生的大脑中逐步形成,逐渐扩充学生的汉字信息,也就是让他们进行大量的汉字识别,使学生积累一定汉字量,达到一种自我激活的状态。在汉字书写的练习中教师应耐心强调相近汉字的笔画、结构等,分析对比相近结构的汉字,使学生逐渐改变自己对汉字原有的认知习惯,认真准确地书写和理解汉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增加阅读量,培养理解和使用汉字的习惯和能力。学会的汉字越多,理解的词汇就越多,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越强,因而通过阅读可以巩固已学汉字,在语篇的环境下进一步强化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不论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还是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我们教学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使他们灵活运用汉语。对于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会为他们将来汉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汉字教学至关重要。然而一味地进行汉字“模式化灌输”是行不通的,先要了解学生学习汉字的初期心理,其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汉字,从而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5.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3]刘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篇3
一、当前初中学生汉字书写状况的举隅
汉字书写水平整体下降。随着书写量的增加,学生书写的字迹越来越不清楚,主观随意性很强,歪歪扭扭的字形,仿佛是不合节拍的乱舞。更有甚者,行楷字很不规范,难以辨认,影响了阅读。于是就有教师“初中生写字怎么不如小学生”的感喟,家长的“我的孩子在小学字可写得好,怎么到初中就变差了”的原因追问。
汉字规范责任意识淡薄。在小学阶段,学生养成了一定的汉字学习兴趣,对汉字规范必要性应该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自己不仅要书写规范的汉字,而且要自觉地维护汉字的纯洁性,正确地认识现实中使用不规范汉字的现象,而且力所能及地加以纠正。但现实是,不少初中生不但没有认识到使用不规范汉字的危害性,而且出于“好奇求新、媚俗从众”的心理,在QQ或其它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字母代码、网络最新用字和繁体字等。
错字数量不能减少,别字数量逐渐增加。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心智应更为成熟,对汉字的理解应更为深入,书写时应更能把汉字的“形”与汉字的“义”联系起来,正确率应更高。但是,长期以来,小学汉字的教学方式绝大部分是以“音”与“形”相结合的,“形”的识记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有时虽然利用了“义”的辅助记忆,但是教师随意曲解,并没有根据汉字的“形”体现出来的意义特征来进行科学的教学。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汉字教学主体地位的让位,错字数量不能减少也就理所当然。更为糟糕的是,随着汉字使用语境范围的扩大,如果学生不能把握具体语境下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本义之间的联系,别字数量增加就难以避免。
汉字审美教育的缺失。汉字既是实用性文字,又是艺术性文字。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汉字的基础上,了解、认识汉字的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中所蕴含的情感、意蕴,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这些是汉字教学较高层次的要求,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教学任务的提升。但是,在应试教育功利性的驱使下,初中学生的书法课程很难设置,它只能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美好愿望”,学生很难具备汉字审美能力。
二、今后初中汉字教学目标的展望与构建
1.遵循汉字学习规律,厘清初中汉字教学任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毕业时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初中毕业时的要求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从数量上看,识字与写字的数量各只增加了500个。这个数字不仅反映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任务由小学的主要地位到初中的次要地位的转变,而且这个定量要求只是延伸了识字与认字的目标,并没有对初中汉字教学任务提出质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写错字形还是屡见不鲜,而别字的误用情况更是让人担忧。究其原因,文字要达到正确的运用,成为一种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它应该包含三个阶段:识字、写字和用字。识字是对文字符号的声音正确表述,写字是对字形的正确呈现,它们是掌握一种文字最基本的要求,而正确、熟练用字才是文字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娇”与“骄”的识记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但是放在“江山如此多娇”、“一代天骄”的具体语境中,就有一些学生辨别不清了。两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是:“娇,姿也”;“骄,马高六尺为骄”。“娇”有姿态妩媚可爱的意思,可用作形容词;“骄”是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某些北方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这里可作名词。对“娇”与“骄”这些语境意义的掌握应是初中汉字教学的关键。
因此,初中阶段不仅仅是在小学基础上的新增500个左右的识字与写字的任务,而是有它自己新的教学任务,这个任务是学习汉字能力要求的更高设置,是初中阶段应掌握常用汉字正确运用在量和质上的规定。针对初中学生别字增加的现象,应由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转化到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运用汉字要求上。因此,不仅要界定好初中阶段新增常用汉字教学对象,而且要厘清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常用汉字的字义、词义的基础之上,到了初中阶段新增义项的学习目标。在复习已学过的同时,更要重视新出现的内容,避免产生混淆。
2.研究汉字教学规律,完善汉字学科建设
在汉字教学中,要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积淀的人文性结合起来,在感受汉字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使汉字的现实性与教学目标的前瞻性相统一,从文字的关注引发到精神上的关注,从思维的训练迁移到情感上的熏陶。
汉字是由一定数量的部件,按一定的构形模式逐级组合而成的,是一个严密而有规律的符号体系。每个汉字所包含的以字义为基础的丰富信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汉字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使得汉字特别富有表现的张力。尤其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这四种基本造字方法,非常富有智慧,即使现代的简化汉字,也能体现出汉字构造的理据,真可谓一字一世界,营造了艺术表达的巨大空间。如“波光粼粼”中的“粼”,它的形旁“巜”就揭示了它的本意“水生厓石间”的明净貌,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写成“鳞”。又如“染”字,如果用丝织品在装有染料(氵)的木桶里(木)上色九次(九)来讲解它的字形,学生就不会写错了。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常用汉字的构形理据,掌握汉字基本部件所表示的意义,进而就能用字理知识进行科学地教学。同时,研究简化汉字的构字理据时,要避免俗形义学对某个汉字的一个部件的说解是讲得通的,迁移到另一个汉字上,就出现矛盾的情况;而要探究与原本汉字字形的联系,在简化后字形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字理分析依据,为汉字有效教学服务。
汉字的构词能力很强。由现成的汉字或汉字的组合构成的词语也很有道理,很有智慧,很有文化的。如“纷至沓来”就是一个并列式的短语,由“纷至”与“沓来”的对称关系,就知道“沓”是“多而重复”的意思,就不会写成“踏”。因此,汉字习得的过程,是与汉语词汇、汉字文化、汉语语法紧密联系的。这种状况也就决定了初中阶段不是在小学阶段的汉字习得途径上简单的延伸,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多样化。因此,了解常用汉字的文化,掌握一些词语构造知识,洞悉基础语法知识,都有助于避免初中生随着用词范围的扩大而产生的用字混淆现象。
3.量化汉字教学达成目标,建立多样评价形式
《课标》里对小学阶段的汉字审美教育基本要求是:规范、端正、整洁。由低年级的在注意汉字间架结构中初步感受汉字美,到高年级的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目标体现了递进性,但是缺少实施的手段及具体要求。在初中阶段,此项要求体现在《课标》里是: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目标表述更为空泛,只强调临摹,忽视了临摹背后的实质:通过临摹各个朝代的名家书法,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找到书法作品鉴赏的途径,进而才能培养审美情趣。这种空泛的要求反映在初中语文教材里,表现为书法鉴赏放在课本的附录位置,在教学地位上给了执教者一个不好的暗示;鉴赏内容不成系统性,只是选了几个名家作粗线条的概述,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要求出发,根据书法学科的规律进行编排。正因为如此,实际教学中它也只成了一个遥望的空塔。至于汉字教学的评价方法,教师也只是根据学生的作业或试卷的书写状况作一个大致加分减分的评判,它完全出于教师主观上的一种判断,而且这也只是对学生钢笔字书写状况的单一检测,毛笔书法的水平和鉴赏所达到的程度,却缺少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
初中汉字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课标》表述宽泛、模糊,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就缺少了执行的标准,评价体系也就难以构建。因此,汉字教学达成目标必须量化。首先,无论什么版本的教材,初中阶段的生字表都应该量化明确,使汉字教学具备有所遵循的硬指标。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小学汉字教学的重复与重大遗漏,又可以避免把冷僻字当做教学重点。其次,对汉字书写要达到的标准给出可参照的具体规定,书写的速度也要做出明确的数量上规定,而不是含混不清。最后,要建构初中书法教学体系。临摹名家书法,既要有硬笔书法,又要有毛笔书法;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有序性、规律性,又要符合学生学习书法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而不是随便罗列几家作为摆设。评价的体系要把平时的考察与段位考测结合起来,平时考察的功能应注重学生写字的态度、习惯方面的养成,段位的考测侧重于学生写字所达到的水平认定。
4.强化汉字学习动力,续建情感教育目标
学习一种知识,要让学习者在掌握这种技能的基础上,情感上也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有递进性,为这种知识的持续、健康的运用与发展作有力的保障。细寻《课标》,情感养成的目标体现在低年级的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中年级的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而在小学的高年级与初中阶段,此项目标没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在汉字教学情感养成上出现了断裂现象。良好愿望与浓厚兴趣不是汉字教学情感养成的终极目标,它只是实现终极目标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方法和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在主观上树立汉字学习是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观念,进而热爱汉字,自觉地执行、维护汉字的规范性。主观上情感态度培养的缺失,体现在学生身上是对汉字学习热情的淡化,尤其在现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汉字输入方式的智能化,使学生在汉字的书写、运用方面的能力有所消弱,给汉字良好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023宝宝双胞胎男孩名字精选
- 阅8选择双胞胎男孩的名字 - 第一星座网黄历星座生肖批命双胞胎男孩的名字选择第一星座网络 作者: 匿名11028人在看 我们都说 ‚ 婴儿是上帝送给父母的最好的礼物 ‚ 也是父.....
夏姓女孩起名大全精选
- 阅7俗话说 ‚ 人如其名 ‚ 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 特别是对于女孩来说 ‚ 名字不仅能彰显自己的外在气质 ‚ 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形象加分。 夏姓是一个纯汉族、源流单一的.....
我与祖国共奋进演讲稿精选范文2025
- 阅0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朗诵声中,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故事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也立志认真学习,将自己的汗水奉献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与祖国共奋进.....
廉洁自律个人总结精选范文2025
- 阅0进一步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法纪、廉洁意识,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廉洁自律个人总结参考范文2022,.....
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整理2篇)
阅:0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范文篇1【关键词】亲友互助献血小板;模式;自愿无偿献血小板自2006年9月30日起国家一律停止....
无纸化病案管理的优势(整理2篇)
阅:0无纸化病案管理的优势范文篇1关键词:无纸化电子化档案管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
汉字文化的认识(收集3篇)
阅:0汉字文化的认识范文篇1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一、汉字文化教育与传统识字教育的区别传统的识字教育就是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