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来源:
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历史学是人类传承的根本学科,由于其特殊性而广受关注。但是关于这一门学科的授课至今还不算做得很好,很多老师只会搬读课本,而致学生失去对历史的兴趣,甚至根本记不住,这样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连朝代都分不清了,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本文就这一现象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一定研究,围绕这一论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表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历史经过一定的沉淀,时间的冲刷,已经越来越淡出我们的视线,只有把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赋予其新的活力,能被大众接收。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带领很重要,一个饱含感情、贯古通今、幽默生动的课堂是很多学生想要的,也是历史教学中必须具备的。怎么把陈年的历史用现代的形式表达出来,继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结合时事、当下的政治环境等社会信息,运用历史的观点讲述、评价,从而引出讲课的主题,带引学生从课堂中运用历史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当今的社会现象,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培养其借古鉴今的能力,使其印象深刻,从理解中牢记历史。
另外,课堂上一些必要的讨论也是提起学生兴趣的另一方法。但是,这里的讨论并非是对课本历史大事的讨论,而是跟历史相似的时事热点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观点,然后切入历史的话题展开讲课。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根据得到的信息反馈到课堂,增加师生的互动,让学生觉得历史课堂是一种探索,增加其思考的频率。
二、合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对历史的阅读大多数停留在背诵的阶段,很少有到达深入思考研究的层面,这样既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也会使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负重感,认为这是累人的背诵活。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阅读能力,适当指导学生应首先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对历史的理解才能把历史当作一门真正的学科,领会到其真正的社会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组织归纳书本内容,即用自己的话讲历史。概括能力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开始,要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学会概括。另外也可让学生尝试讲课,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形成良性竞争,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突破老师一人讲课的模式。这样的形式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其首先对书本所讲做了一定了解,通过讲解加深,最后老师总结,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的重视以及因材施教
教师通过日常对学生的观察,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对不同的学生尽量做到个体差异教学,综合全体学生的水平进行总体上的思维能力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及时指导能够很好地发掘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很多学校因为教学的压力、升学率等原因,要求老师限时完成课程教学,而老师也迫于压力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导,只能大致上完成教学。在对于学生总体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可以发现个体的差异,老师更应该细心留意,做到口到心到,积极教学。
四、利用历史材料发散思维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世界史都有大量的史料史实,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如越王卧薪尝胆、岳飞背刺精忠报国等故事,可以运用材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对材料进行讨论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惯性思维。在这个过程,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一切,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理解分析材料,从而发散到历史学的社会作用。
同时,要主张学生学会反面思考,即从教材的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尝试站到对立面去重新认识史实,这一做法往往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有趣事情发生。学生的观点由此也能得到提升,不再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让历史真正为现实服务,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善用历史。
老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沿着一个中心展开思考联想,而辐合思维刚巧相反,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对各种思考想象结果加以理解分析,最后得出最佳结果的思维过程。老师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思维的收合,避免学生天马行空最终回不到现实。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相象力则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由此可见,想象的重要性。而对于历史这一个学科来说,最需要和最缺乏的都是想象,因为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世界里,我们读史,但是不加以想象是无法在脑中形成体系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囫囵吞枣,水过鸭背,不知所云。之所以缺乏,原因也很简单,历史对于我们后人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一纸文字,要能通过文字想象刻画当时的情景情节,了解事件当中的情感恩怨、来龙去脉其实并不容易,所以想象力固然是缺乏的。这里面就很考验老师了,想象力各人不同,甚至老师也不一定有很好的想象力,这就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就需要借助一些图片、电影、古诗词、歌曲等比较实在的形式结合文字,由老师带领学生通过文字对历史进行描绘讲述,完成想象到创造的过程。
【结语】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高低。只有做好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才能引导其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才能从学校的学习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在往后的社会工作里,一个人也需要利用史学的观点去看待社会问题、工作上的问题等等,可以说,这是对于学生一生的影响,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教学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辛亥革命创新教学历史发散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重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表现为不墨守成规,常常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教育理论认为: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其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环节尤其重要。而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程式化的教学过程,造成了集中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优势,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太多的心理定势,从而缺乏思考的独立性和富有新意的想象,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笔者曾用北师大版教材中的“第8课《辛亥革命》”上过一堂大市公开教学研讨课,现以此次教学实践为例浅谈教师创新教学与学生历史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的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机械性教学,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生命。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创新教学以此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欲望。
首先,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创造性。历史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这就促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在《辛亥革命》的教学中,课前笔者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头在网上查找、下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对史实的初步认识分别以“腐败的清王朝、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四部分内容为主题,发挥想象构思作画,要求是画中有史、史中有画。授课过程中笔者突破“讲、问、答”的传统教学方式,由学生充当主角向大家阐释自己画作的构思,并由其他学生做评论员,而自己则甘当配角,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适时地加以点拨、总结。整节课一直以学生“展示画作、阐释构思”为主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凸显,大量奇思妙想、独到的见解涌现,学生的创造力完全超出了笔者的预想。例如在学习“腐败的清王朝”这个内容时展示了两幅画作:
1.《跳圈》
学生甲:在这幅画中,胖胖的、温顺的海豚象征清政府,那个驯兽员就好比帝国主义侵略者,海豚在驯兽员的长期训练下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清政府正在往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圈套里跳着,它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我想说明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越来越腐败,一步一步沦落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再不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了,帝国主义借清政府将魔爪伸向了中华大地。
2.《斩杀令》
学生乙:这幅画画的是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带光绪出逃的情景。她在途中宣布斩杀义和团。而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却引来这个下场,足以说明清政府腐败透顶,是扶不得的。
师:大家评一评,哪一位画得好?哪一位说得好?
学生七嘴八舌地:都很好呀。如果从寓意的深刻性和画面的艺术性来看甲的画更好些。
师:爱国反被砍头,这说明此时清政府已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政府?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应该怎么办?
生:清政府已经成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象义和团那样仅仅反帝是不行的,同时还必须反清。
师:很好。应该反清直至清政府。那么是哪些人义无返顾的主动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呢?
生:孙中山。
师:应该说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上述实例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分别从一个知识点出发,进行大胆的发散联想,创作出富有新意的画作,再通过阐释构思进行集中思维,达到理解得精深透彻的目的,从而获得全新的思维成果。而在阐释和评论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能得到互补、升华。正如有人说: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还是一件物品,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其次,教师要经常转换思维角度,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单一的思维方式无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可以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学生的思路。例如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历史发散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理性、纵深发展。例如在“腐败的清王朝”一目的讲解中笔者这样说:满汉是一家,内讧只能给帝国主义侵略提供可乘之机,孙中山先生应该放弃革命理想和清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敌,这才是救国救民的唯一正确的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反驳我的话。有学生说,不能联合,清政府是扶不起的阿斗;有学生说,中国有这么多强大的外敌,应该说服清政府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御敌,团结就是力量;又有学生讲,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成了洋人的走狗、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不能联合;还有学生举例证明,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而慈禧太后却在逃跑途中发出“斩杀令”,致使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中失败了,事实证明清政府是人民的敌人。发散使思维更广阔,集中使思维更深入,在这个问题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由发散发展到集中,结论是: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洋人的朝廷即清政府的统治,才是中国的出路。所以逆向思维训练也是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可行办法。
再次,教师要有意创设历史情境,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历史情境的创设可缩短时空距离,使学生置身于再造的历史场景中,更好地感知、理解历史。因此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前提条件。创设历史情境的手段可谓多样,在本课中笔者采用了模拟朗读。
例如屏幕打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临时大总统誓词。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
师:请大家揣摩一下,此时此刻孙中山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
师:为什么?
生:先生经过多年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夙愿,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师:你们大家各自试一试,模拟他的心情和口吻把誓词念一念。
师:从这段誓词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把图谋民生幸福当成己任,还要为满清政府继续努力,说明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奉献精神的伟人。
师:再请大家齐声模拟朗读一下临时大总统誓词,感受一下他的高风亮节。
这种看似简单的模拟朗读其实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思维发散的空间,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先生执着、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情感。
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历史发散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十分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保持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没有什么价值,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大胆的、可贵的探索。有好奇心才有创新的欲望,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粗暴地否定,否则学生就会失去探索新知的乐趣,变得谨小慎微,创新欲望就会慢慢消失。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一定要小心保护。
2.培养学生坚强的创新意志。
生活中,既然是创新就意味着有风险。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面对创新路上的困难,具有百折不挠的创新意志,才可能最终获得硕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正是辛亥革命志士和以后的革命先烈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学生的心灵受到史实的震撼后,会以伟人为楷模,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3.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例如下图《历史的车轮》:
学生甲:我把清政府画成了一块砖,它已被一掰两半,意思是清政府了。把孙中山画在火车车头,说明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领导人民由黑暗走向光明。
学生乙评价:甲的想象力很丰富,我认为题目也取得好。我猜她的意思应该是说革命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了,画那么多人是说辛亥革命得到了人们的拥护。但我想说孙中山并没有能把中国真正引向光明。
由于学生年幼和缺乏经验,在想象过程中难免伴随着幼稚和错误,教师应多给以鼓励和引导,而不是压制。例如下图《枯木逢春》:
学生:第一棵树是一棵枯树,它的叶子已经落光了,这象征着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此时的中国已“危在旦夕”,很可能被“虫蛀”,就是被外国列强所侵蚀。第二棵树象征着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中国,它已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儿,此时的中国人民仿佛又看到了再生的希望。如果用树来形容,这时的中国,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师:我听明白了,该同学的意思是说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构思非常巧妙,但是大家在听讲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
生:没有啊。
师:我提示一下。枯树是指清政府,是不是清政府这棵枯树起死回生了?
生:噢,不是的。
师:那你们说,能不能用枯木逢春命名?
生:不能。第二棵树应该是一棵新树。
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育;历史教学;思维能力;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5-12-15
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发展思维能力与掌握知识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相互促进,必须使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认识顺序结合起来,这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中,为了做好准备工作,开课前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理,列出了四个表格。这四个表格揭示了四个革命时期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革命斗争的线索。另外,每一节历史课在不影响逻辑系统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联系面越广,越能促使学生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根据教材内容,我又列出了四个发展变化。通过对全书线索进行这样的整理,胸中有了全局,为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准备了条件。
组织教材时,尽量做到一个课时环绕一个中心,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个中心是必须在充分研究教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来,而且必须做到一个专题中各个课时的中心联系起来就是教学大纲对本专题的基本要求。环绕中心把全部教材带动起来。
二、设置疑难,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铺路搭桥
历史研究的是已经过去的人类社会的现象,要使学生掌握这些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发展规律,虽然可以通过多媒体尽量展现一些文物、模型、图片、地图等,主要还得依靠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根据当前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对于教材的处理,我的具体做法是:历史事件由教师讲解(包括使用直观教具),历史现象的叙述由学生阅读,结论则启发学生自己得出。
对于学生的阅读也要给予启发。一种做法是提出阅读要求,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要学生先自行阅读教材,列一个中国共产党不断成长的过程表,并要求学生能运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始终是带着问题在阅读教材,能够起到启发的作用。有时候在阅读前干脆提出几个问题。如阅读本节时,提出“为什么党的二大要分别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国共两党阶级本质不一样,为什么能、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合作”“中国的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问题,然后通过交流逐个解决,脱离本课时中心的问题则放在以后处理。
三、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
严格要求学生结合“史”“论”来掌握知识和回答问题,是促进学生提升分析、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讲述具体史料的时候,总是以结论和揭示规律的要求为指导;而在要求学生概括出概念或规律时,则必须以史实为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我严格要求有史有论,称之为“摆事实,讲道理”,否则我要追问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样经常反复训练,不但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和更深入地掌握规律性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单元复习课,我还注意教会学生如何系统地整理知识。如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复习课上,我先提出古代政治制度的总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然后要求学生归纳出封建社会的中国主要在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由学生回答一些基本史实以后,师生通过共同讨论,在黑板上列出了一张图表,形象地把该专题的脉络展示出来。后来第二专题和第三专题的复习,都由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列出图表。经过这样的整理,学生觉得线索清楚,条理分明,对如何整理知识有了门路。
总的来说,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了提高:思路开阔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比较完整,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回答问题较有条理,而且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这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慢性病防治措施落实范例(3篇)
- 阅0慢性病防治措施落实范文篇1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讨论之际,省卫生厅在这里召开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
艺术教育发展报告范例(3篇)
- 阅0艺术教育发展报告范文一、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持之以恒的好品质,身心健康的完美人格?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自XX年被评为.....
奶茶调查报告范例(3篇)
阅:0奶茶调查报告范文篇1关键词:电视;广告;创意中图分类号:J5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84-01该广....
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例(3篇)
阅:0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篇1【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历史学是人类传承的根本学科,由于其特殊....
慢性病防治措施落实范例(3篇)
阅:0慢性病防治措施落实范文篇1在全省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讨论之际,省卫生厅在这里召开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