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例(3篇)
来源: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客户信用比率供应商信用比率财务风险石化行业
一、引言
经调查研究发现,当企业不能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时,会更多地利用其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使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据统计,我国的信用总规模自1996年起开始超过GDP值,信用经济已经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随着经济热的降温,当前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买方市场,企业之间赊销赊购现象越来越频繁。根据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统计,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高达5%,是欧美企业的10~20倍;我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期平均为90~120天,是欧美企业的3~4倍。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状况比较严重,企业有必要对其商业信用进行严格管理,降低财务风险,避免财务损失。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王平、张良(2009)根据企业的平均主营利润增长率以及平均客户的信用增长率将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分为以下两类:一类处于弱势地位,该类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向客户提供信用增加,赊销是企业常用的竞争手段;另一类处于强势地位,该类企业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具有竞争优势,企业不必通过赊销手段促销,就能够取得利润的增长。如果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较少,那么他很可能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财务风险较低。而如果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则往往意味着讨价还价能力较低,需要较多地提供商业信用以吸引对方进一步合作,从而导致企业承担较大的风险。据此,本文提出假设a:企业商业信用的提供与财务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得意味着其可以长期占用上下游企业的财务资源,虽然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成本,使资金紧张的情况得以缓解,但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信用危机,造成供应环节的堵塞,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无法保持,企业因此遭受严重的损失。根据王平、张良(2009)的研究发现,企业的现金管理能力越强,企业从其供应商处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据此,本文提出假设b:企业商业信用的获得与财务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
2、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按照2013年第一季度行业分类,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制造业中的4个小行业为研究对象,这四个小行业分别为C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C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C28化学纤维制造业,C29橡胶塑料制品业。而选择上述四个小行业,是因为根据旧行业分类,这四个小行业同属于石化行业。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作如下调整:剔除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以及数据异常的公司;保留被ST的公司。ST公司往往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对其客户-供应商关系以及客户-供应商关系与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以上原则,最终获得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7年共694个非平衡面板数据观察值,其中2007年96家,2008年91家,2009年89家,2010年86家,2011年97家,2012年121家,2013年114家。
(2)数据来源。本文实证研究数据主要来自RESSET(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部分数据通过巨潮资讯网、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搜集。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对搜集所得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实证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
3、变量设计
(1)变量选择。本文采用Altman的Z-score模型度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Z=l.2?鄢X1+1.4?鄢X2+3.3?鄢X3+0.6?鄢X4+0.999?鄢X5
其中,X1=营运资本/资产账面价值;X2=留存收益/资产账面价值;X3=息税前利润/资产账面价值;X4=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X5=销售收入/资产账面价值。Z值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根据Altman的研究,当Z小于1.8,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位于破产之列;当Z大于2.99,企业财务风险较小,财务状况稳定;当Z值介于1.8和2.99之间时,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Altman将这段区域称之为“灰色地带”,因为这个区间的企业的破产概率难以预测。
(2)解释变量。本文采用客户信用比率衡量企业与其客户之间的信用关系,客户信用比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该值越大,表明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越多;采用供应商信用比率衡量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信用关系,供应商信用比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主营业务成本,该值越大,表明企业从其供应商处获得的信用越多。
(3)控制变量。本文从客户、供应商集中度的角度研究财务风险,但财务风险本身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复杂性,这就需要控制实证研究中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影响财务风险的两个因素,即公司规模(SIZE)、总资产报酬率(ROA)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
4、模型建立
为了论证前述有关理论分析与假设,本文建立了如下实证模型:Z=?茁0+?茁1CS+?琢lSize+?琢2R0A+?着,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表1所示。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
(1)客户、供应商信用比率的描述性统计。表2报告了不同控制权下企业的客户信用比率统计结果。其中,样本一为国有控股企业,样本二为非国有控股企业。总体来看,非国有控股公司较国有控股公司向其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更多。这可能是由其市场力量决定的。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倾斜或支持,使其市场力量相对较强,利润比较丰厚,无需通过给客户提供较多的商业信用来购买市场。相比之下非国有控股企业的市场力量较弱,企业之间的竞争较激烈,需要向客户提供优厚的赊销条件,才能够达到维持与下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或者开拓新市场的目的。
表3报告了不同控制权下企业的供应商信用比率统计结果,总体来看,国有控股公司较非国有控股公司从其供应商那里得到的商业信用更多。这同样可能是由国有控股企业较强的市场力量决定的。
(2)不同控制权性质企业财务风险的描述性统计。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石化行业全样本的Z值均值为4.2773,大于前述的临界值2.99,但其中位数为1.8162,说明大部分的样本公司还是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的。此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Z值均值为2.7674,低于全样本的Z值均值4.2773,且远远低于民营上市公司的Z值均值7.3633。可见,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风险远高于民营公司。
2、相关性分析
模型中回归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会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者共线性影响。因此,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采用SPSSl3.0软件对所选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一般认为,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4,表明变量之间相关性较弱;若该值处于0.4~0.6之间,认为变量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当该值处于0.6~0.8之间,认为变量之间强相关;当该值大于0.8时,则认为变量之间高度相关。
如表5所示,本文所选的各解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最大为0.312,小于0.4,表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问题,不会对OLS回归分析的准确性造成太大影响。
3、回归分析
本文将客户信用比率、供应商信用比率同时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分别对全样本、样本一和样本二进行了OLS回归。根据表6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客户信用比率与供应商信用比率在不同的样本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客户信用比率。客户信用比率回归系数在模型1(c)中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客户信用比率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Z值负相关),随着企业向客户提供信用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这证实了假设a。进一步来看,在模型1(d)中客户集中度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该结论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也成立;但在模型1(e)中,该指标被排除,说明客户信用比率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不大。
(2)供应商信用比率。供应商信用比率回归系数在模型1(c)中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供应商信用比率与财务风险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Z值负相关),企业从其供应商处获得信用越多,企业财务风险越大。这证实了假设b。进一步来看,在模型1(d)与模型1(e)中,供应商信用比率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且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该结论在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均成立。此外,模型1(e)中的供应商信用比率回归系数是模型1(d)中的14倍多,表明适当减少供应商信用比率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作用更加明显。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客户信用比率越大,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越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而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其向客户提供信用的多少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不大,这可能与非国有控股企业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有关。同时,在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供应商信用比率越大,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信用越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且适当降低供应商信用比率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作用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张良、王平: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企业商业信用行为研究[J].开发研究,2009(5).
[2]陈亚萍:商业信用、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3(4).
[3]刘俊剑:信用风险规避对规范财务管理的依赖[J].浙江金融,2004(5).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股权结构;财务风险;中小上市公司
一、引言
2008年末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系列知名企业过于追求经营绩效而忽略了对财务风险的关注,纷纷陷入财务困境。究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作为公司治理中内部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股权结构必然显著地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大量研究表明,股权结构会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Lee&Yeh,2004;Deng&Wang,2006;Zeitun&Tian,2007;Donkeretal.,2009),但是研究结论不一。于富生等(2008)以我国证券市场2002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风险要显著大于国有控股企业。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风险无影响。钱忠华(2009)从股权集中程度、控股股东性质和股东活跃程度三个方面研究了股权结构和企业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及股东活跃程度越高,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及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越低,而国有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及其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则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徐莉萍和辛宇(2012)采用集体决策理论和理论,检验了控股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明显地高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经营风险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U型关系,即股权更加集中或者更加分散都有可能导致更高的经营风险。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模较小,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大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初期,发展前景极具不确定性,因而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特别地,2008年末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停业或被兼并重组,甚至直接倒闭。
国外已有大量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Altman和Sabato(2007)发展了一个合适美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预测模型,并检验它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他的预测能力比一般的模型高30%。Becchetti等(2010)考察了信用评级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Balcaen等(2012)检验了成熟的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退出市场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的退出类型。Lin等(2012)根据财务困境的不同定义预测小企业的违约概率。Shimizu(2012)实证研究了日本小银行在当地信贷市场中的作用,小银行提高了陷入困境的小企业的恢复率,同时降低了小企业的破产概率。国内关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主要检验中小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Lee和Yeh(2004)以台湾的高股权结构的公司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t模型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困境概率的关系,研究发现较弱的公司治理的公司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增加。
Fich和Slezak(2008)认为具有监督作用的治理结构能提高企业避免破产和预测破产的能力。许江波(2009)应用模型系统地论述了公司治理与破产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实证方法直接对董事会结构和国有股比例等公司治理变量与破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变量对公司破产有显著的解释和预警作用。梁琪和郝项超(2009)采用嵌套logistic模型研究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以及最终控制人类型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影响。现有文献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低于民营企业(王永海、张文生,2008;钱忠华,2009),Deng和Wang(2006)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国有股权与财务困境概率负相关。说明大股东与国有股份所有者具有阻止财务困境的激励。Zeitun和Tian(2007)以1989年~2002年间59家约旦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的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违约企业的股权集中度高于非违约企业,国有持股与企业违约概率负相关。Li等(2008)从成本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困境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股权集中度,国有控股,终极控制人、独立董事和审计师选择与公司财务困境的概率负相关,管理成本与财务困境概率正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没有显著相关性。上述结论是否也在中小上市公司中存在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假说:
H1: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比非国有控股中小上市公司要低;
H2:中小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程度与财务风险负相关。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7年~2012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对原始样本进行如下筛选:(1)剔除在这期间内退市的公司;(2)剔除*ST、S*ST、SST及PT类公司;(3)剔除金融业公司;(4)剔除数据缺失及变量指标存在极端异常值的公司;基于以上原则,本文最终获得4005个样本观察值。Z-score值来源于Wind数据库,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CSMAR金融数据库。
2.变量选取。
(1)企业财务风险变量。借鉴Tykvova和Borell(2012)的研究,本文采用样本公司Altman(2002)的修正的Z指数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Z_score=0.717*X1+0.847*X2+3.107*X3+0.42*X4+0.998*X5
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票市价总额/负债帐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Z_score越大,财务风险越小。
(2)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主要有两个:一是控股股东的性质,本文设置虚拟变量,如果控股股东是国有则为1,否则为0;二是股权集中程度,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表示。本文的其他治理变量和控制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3.构建模型。根据前文的研究假说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表2对公司样本和公司年度样本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我们看到,就公司样本来说,其样本期内的Z-score在-19.98到39.42之间,其均值(中位数)为2.526(2.099);各公司平均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0.82%到100%,其均值(中位数)为36.21%(34.05%)。整体来看,约有2/5左右的样本属于国有控制,3/5左右的样本属于非国有控制。
表3报告了公司样本中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由表3我们可以发现:各自变量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来看,在本文的样本中,Z_score与股权集中度、两职合一、资产规模等因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控股股东性质、董事会规模、资产负债率、负相关关系,与成长性和独立董事比例的关系不显著。然而,这些相关关系的可靠程度还要取决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
2.回归分析。表4列示了全部样本的回归分析结果。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回归分析(1)表明,控股股东与Z-score的回归系数负相关,且在1%水平显著,说明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比非国有控股中小上市公司要高,不支持假说H1。可能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关于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低于民营企业的结论都是基于沪深主板市场的样本。对中小企业来说,政府为国有企业长期借款提供“隐性担保”,降低了这些企业的履约成本(孙铮等,2005)。从而导致国有企业本身高负债经营,加之中小国有企业大部分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受到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比大型国有企业小。导致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高于民营控股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就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来看,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回归分析(2)表明,股权集中度与Z-score的系数为0.0086,且在1%水平显著,即股权集中度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关系(注意:Z-score越小,财务风险越大),这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财务风险越低。验证了假说H2。
此外,在公司治理变量中,两职合一与公司财务风险的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财务风险的显著正相关。最后,就公司特征变量来说,我们发现,负债率对Z-score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对财务风险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见,财务杠杆的使用确实会带来财务风险的明显增加;,我们发现,成长机会和规模与Z-score的关系不显著。
五、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研究了中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控股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程度这两个方面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我们发现:(1)国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比非国有控股中小上市公司要高,不支持假说H1;(2)股权集中度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关系,支持假说H2;(3)两职合一与公司财务风险的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财务风险的显著正相关。负债率对财务风险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成长机会和规模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的关系不显著。
参考文献:
1.Lee,T.,Yeh,Y.CorporateGovernanceandFinancialDistress:evidencefromTaiwan,CorporateGovernance:AnInternationalReview,2004,(12):378-388.
2.Deng,X.,Wang,Z.,Ownershipstructureandfinancialdistress:evidencefrompublic-listedcompaniesin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2006,(23):486.
3.Zeitun,R.,Tian,G.G.,Doesownershipaffectafirm'sperformanceanddefaultriskinJordan?,CorporateGovernance,2007,(7):66-82.
4.Donker,H.,Santen,B.,andZahir,S.,OwnershipstructureandthelikelihoodoffinancialdistressintheNetherlands,AppliedFinancialEconomics,2009,(19):1687-1696.
5.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会计研究,2008,(10):52-59.
6.钱忠华.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困境——基于股权结构角度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80-86.
7.徐莉萍,辛宇.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风险.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2,(2):1-52.
8.Altman,E.I.,Sabato,G.,ModellingCreditRiskforSMEs:EvidencefromtheU.S.Market,Abacus,2007,(43):332-357.
9.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05,(5):52-63.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Y6110674);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南京大学国际化会计学博士生项目”(项目号:IAPHD)。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的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化、规模化以及网络化,而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致企业风险的各种因素也在不断的涌现,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及中心环节,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基本保障;与此相对应的财务风险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我国经济、政治以及财政、金融等的稳定程度。笔者抓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者中的重要部分来总结和思考,从会计的基本要素层面对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与会计控制分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在企业强大的内部控制大环境下,企业管理层能够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风险的联动关系,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解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层可以最大范围地对企业财务等相关风险进行预防甚至最大可能性的进行减少,最终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从微观层面上对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与研究现状内部会计控制概念最早出现于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创新,人们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国外学者R.H.蒙哥马利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指企业建立的控制程序,用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保护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完整性、有效性、正确性、管理和实物安全五个方面”。2001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其中对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通过制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控制方法、程序以及措施,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能够积极贯彻有效执行,最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相关资产的安全、完整与规范”。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内部控制也一直受到我国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在上市公司的正式实施又为内部控制研究引发了新的热潮。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与灵魂,其研究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另一方面要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得以保证,这两个方面是内部控制不断向前发展的主线与关键。许家林(2002)认为要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以及全体员工要积极树立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做到相互理解与配合。其次,为了更加全面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能力,要制定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朱红军、陈信元(2006)认为会计不但是一个具有反映职能和经济后果的信息系统,而且是一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管理系统,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确保公司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内部会计控制有助于降低公司可量化及不可量化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现状财务风险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内外部一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出现偏差,最终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它存在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之中,贯穿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举债而给企业的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笔者认为广义的财务风险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的整体情况。
财务风险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伴随着西方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的。而我国对风险理论开始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有关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层面上,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研究体系。目前,虽然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时间相对较为短暂,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只是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刘思录、汤谷良(1989)在其研究中第一次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定义,从财务风险的相关特征出发第一次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步骤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财务风险在我国的研究拉开了序幕。侯红兵(1995)认为要较好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与抵制,企业不仅要树立全面、先进的财务风险理念,还要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与预警系统来进行外部监督与约束。我国学者许玉红从完善公司架构的角度说明了要有效的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关键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组织体系,在组织体系方面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法律制度,最终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三、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会计基本要素视角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从会计基本要素入手,控制和完善会计要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和降低财务风险。从企业会计要素的结构上来说,企业资金运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相关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六种基本会计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企业实际状况与预期情况的偏差,即可以用来说明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其风险大小。具体来讲,一方面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所有者权益以及形成企业负债的投资者的投入,这两个方面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企业利润的形成不仅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管理与产品等获取的相关收入与消耗的成本费用的差额,企业收入与费用的不定期变化也能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改变。由此可以发现,企业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传导关系。以企业基本要素及其比例关系为构成要素的企业财务风险表征体系图如图1。会计基本要素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基本内容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即是可能导致企业预期目标与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发生背离。
(一)资产与其结构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导致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强;企业资产结构主要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构成,两类资产在资产结构中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性质的不同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同等原因,其合理比例的范围也会存在不同之处。合理的资产结构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锦上添花,相反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则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造成负面的影响,更是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负债与其结构负债代表着企业偿债责任和债权人对资产的求索权,负债的增加必将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就构成了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同样会增加企业的偿债风险。
(三)权益与其结构所有者权益是偿债的基础,其增减变动会对企业偿债能力造成影响。从权益结构来看,根据不同主体所持有不同股份的数量可以将其划分为国家股、集体股以及公众股等。合理的权益结构构成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管理效率等造成良好的影响,反之则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益造成不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随之增加。
(四)收入与其结构企业要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持续有效经营,其首要前提就是要获取一定的收入。收入的增减变动将最直接对企业的发展能力造成影响。企业的收入结构能够较为灵敏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本经营活动作出反映,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这两类经营活动所创造效益进行及时反映,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一定的预警功能,以便企业对财务风险作出控制与处理。
(五)费用与其结构费用表现为企业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出,其增加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收益稳定性造成影响。企业的费用结构是由生产成本以及期间费用两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由于在实际生产管理活动中两者的比例关系存在一定的变动性,这种变动的不确定性则可以反映出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管理效率。
(六)利润与其结构利润主要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衡量,由于种种原因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直接表现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结构构成主要包括分配结构与形成结构。前者表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润的占有以及控制状况,后者则反映了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以及渠道。这两个方面不仅表明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约束力以及持续经营的动力与方法,同时从长远来看,两者的发展状况将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管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知,会计基本要素及其结构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联动关系,而会计基本要素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造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其财务风险的联动关系,即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和完善会计基本要素的内容和结构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降低。为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途径和过程,更好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对企业会计要素以及结构变动因素进行分析,最大化规避风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部门构建、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以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1)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构建与完善。陈汉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停留在理论方面的总结与完善,整体上还相对较为薄弱,而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则是有关风险评估的研究,在1671家样本公司中只有146家公司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这说明我国企业的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意识还远远不够,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收集信息、察觉企业的潜在风险。
(2)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员工责任感以及风险意识,有必要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将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也融入其中。《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企业建立比较系统、高效以及规范的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在企业加大对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对风险管理充满热情与信心。另一方面,要将员工的这种意识在企业中进行弘扬与深化,也即建立风险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将风险管理的意识转化为更为有效的自觉行动。
(3)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对此,企业要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两者在内容上存在很多交叉部分,企业在明确风险管理部职责的同时也要配合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审计部门履行自身职责来对风险管理实施监督与评价,并将其意见向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形成两个部门的良好互动。因此随着风险管理相关部门控制体系的日益完善,两个部门的相互配合更加有利于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完善信息与沟通《规范》明确要求,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等工作,同时确保通过信息的及时沟通来达到内部控制环节能够有效运行的效果,企业内部应当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度,同时对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收集以及处理工作作出明确的说明与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才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处理内部会计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关问题,信息与沟通的加强和完善至关重要。(1)信息的收集。不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广泛开展,还要从内部信息、外部信息甚至历史数据、未来数据等来对与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此外,还要处理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等。充足的信息能够使企业更好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达到日益完善的目的。(2)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环境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应该注意对信息的集中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使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公司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此外,管理层通过信息系统对投资、资金预算、人力资源等信息集中掌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散风险。
(三)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在企业内部监督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有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我国《基本规范》中明确要求:企业在内部监督过程中要根据监督管理的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定期自我评价,并同时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项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可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内部控制也不例外。在企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后,是否得到了有效性的发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1)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设计。要想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判断,一方面要熟知内部控制实施的步骤与程序,并合理对其进行评价,合理规范内部控制程序与步骤是企业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在对其有效性设计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合理规范对其进行现场检验本身就是对其评价的过程。(2)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企业可以对其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验;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件确认其权限合理性,对关键人员的权利和责任进行确认;还可以在评价过程中对关键岗位的人员变动频率以及正常工作过程中的反映率等指标进行思考。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及考核之后,最重要的是根据结果来对相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能够较好的落实与发展,最终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2]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2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2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树嫁接技术要点范例(3篇)
- 阅0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林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有了崭新的应用前途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新内容。首先,无性系人工林已成为国际造林事业.....
法治教育活动总结范例(3篇)
- 阅0法治教育活动总结范文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
城市道路建设市场分析范例(3篇)
阅:0城市道路建设市场分析范文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当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例(3篇)
阅:0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范文篇1【关键词】客户信用比率供应商信用比率财务风险石化行业一、引言经调查研....
树嫁接技术要点范例(3篇)
阅:0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林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有了崭新的应用前途和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