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整理2篇)
来源: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篇1
的《关于在社区居委会建立全科医师工作站的通知》精神,有效组织开展我区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制度创新,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团队深入社区提供有效载体和平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进家庭,使患病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政府温暖,使亚健康人群享受到免费的预防保健等基本卫生服务,使社区卫生“主动、连续和全程服务”的要求得到落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双百”覆盖。
二、具体措施
在全区社区居委会按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的要求设置全科医师工作站,该站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进社区开展服务的临时站点,非医疗机构。
三、设施装备
全区各全科医师工作站实行“装备、标识、公示牌、工作职责”四统一,主要由区卫生局提供或监制。
四、工作要求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安排全科医师到所辖社区居委会服务1-2天,提供服务的全科医师为辖区责任医生,原则上保证一年不变。各工作站公示责任医生姓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和联系电话。
五、服务内容
社区责任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开展以下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工作。
(一)、开展社区健康调查,收集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参与社区诊断的制定和实施。
(二)、建立、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配合中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系统管理工作。
(三)、开展社区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咨询指导、精神卫生等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四)、提供可在工作站或家庭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五)、完成社区居委会交办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1月,召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工作;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广泛宣传建立全科医师工作站的意义和目的。
(二)、对接准备阶段:2013年2月-4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就建立全科医师工作站工作进行对接;区卫生局统一招标购置工作所需设施,统一制作全科医师工作站标识、公示制度牌及责任医生胸牌。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月,对社区责任医生进行上岗前集中培训。举行全科医师进社区启动仪式,全面开展责任医生进站工作。
(四)、督查完善阶段:2013年5月,举行月度实施情况汇报会,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篇2
【关键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问题对策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性服务的前提和基础[2]。所以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保证建档工作能顺利开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1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健康意识欠缺,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住所易变,租住户多,流动性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租房合同到期,变更地址,另租他处居住,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即所谓的人户分离,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1.7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过分主观强调自身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建档前未能及时与居民预约就上门建档,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儿童、保姆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存在障碍,也对上门建档的工作人员保持警惕,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权,必然影响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1.8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建档时,大多数仍常规着装:医生配穿白大褂、护士配穿白裤子、护士鞋、燕尾帽,但是由于传统信仰原因,有的居民对传统的医护人员以“白大衣形象”上门建档特别排斥,不愿意让其靠近,尤其住宅高档、装修考究的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入户建档的医护人员大多被拒绝甚至遭辱骂,更别提开展建档工作。
1.9建档工作多数都是大规模开展,健康档案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居民的隐私,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为居民建档时,往往忽略保护个人隐私,当场询问建档者的相关隐私,使社区居民感到尴尬和无奈而不予回答,甚至被当场拒绝建档。
1.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是从其他医疗专业转型而来,缺少专业的全科医师,同时政府的促进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全科医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没有自信心,建档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和进程。
2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2.1强化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完善各项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卫生、民政、财政、计生、残联、医疗保险和辖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重点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同时必须完善各项补偿机制,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环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硬件的配置,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
2.3充分做好建档前的宣传工作,通过与居委会联合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媒体宣传、张贴墙报、健康教育等形式,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让全科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档,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之间多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争取居民主动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信息。
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才能实现多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2.6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人群,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两大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在建好以上两大类人群的基础上,在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
2.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和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和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2.8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建档前提前与居民预约,选择适当时间入户,尽量避免在居民工作、午休以及就餐时间段建档,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上门时间时,应征得居民的同意及谅解后安排好下次建档时间。上门建档时,做到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胸牌,尽量不穿白大褂、燕尾帽等常规工作服。上门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与居民交谈一般只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上门建档应听从居民的安排,尽量选择在会客厅建档,避免进入居民的卧室及其他秘密场所。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收集5篇)
- 阅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篇1一、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科学制定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首先是有一个很高的思想认识。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
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整理2篇)
阅:0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篇1输血作为临床治疗不可替代的方式之一,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整理2篇)
阅:0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范文篇1的《关于在社区居委会建立全科医师工作站的通知》精神,有效组织开展我区城市....
疾病预防教育(整理2篇)
阅:0疾病预防教育范文篇1【关键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口腔疾病;口腔健康口腔疾病是在校大、中专学生常见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