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范例(3篇)
来源: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篇1
关键词:全球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传承与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个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成为当代学者和社会各界的研究焦点对象。但是在全球化的发展下,传统体育文化在理论体系,思想价值体系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其他体育文化的影响,也因为现代化体育文化的繁荣出现了某些不适应的情况。想要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必须要从意识上重视起传统体育文化,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世界体育文化,在坚持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精神不变,独特性不变的情况下,积极拥抱西方其他体育文化,重新构建并完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使得传统体育文化朝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1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传统体育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多彩,就种类就包括了竞技体育,休闲娱乐体育以及健身养生类的体育项目。因为其丰富的形式和内涵,使得多年来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没有被中断过,不但得到了全国各民族、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与喜爱,而且也赢得了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尊重甚至模仿。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近几年来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难题。主要是世界体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管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精神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文化在入侵过程中,多少会影响到传统体育文化,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原先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开始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在内涵和属性上出现了断层。另外,全球化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受到攻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基础薄弱,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现代化体育文化观念不相适应等。
2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2.1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很多体育理论都不太成熟;另一方面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在发展中会因为时代的改变,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革新而出现许多新的特征和要求,文化传播中也会出现新的意义和价值,传播的受众群体也在发生改变。基于上述原因,在全球化视野下,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与完善。首先,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分析整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本质内涵被充分地利用并体现出来,探索研究当前体育文化理论的发展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其次,需要利用到先进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技术,找出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更加凸显。比如打破原来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和传承方式,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文化理论上的增殖和增值,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科学的分层整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理论进行归档便于研究,并且还要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人群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更深层次地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另外,我国也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所以通过构建新型的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可以使得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逐渐接轨,实现文化的增值。
2.2构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理念方面和西方现代化的体育文化价值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在体育价值精神上追求的是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道主义精神,但是西方在体育价值理念体现上更加注重竞争,通过竞争获得个人和团队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提高。针对价值方面的不同,在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入侵过程中,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被同质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现代体育文化进行沟通交流,比如发现两者的共同点,实现共性上的传承,相互吸收并丰富各自的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是要保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的独特性或者说个性,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价值上有许多精髓部分,这些部分不但使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还丰富了整个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比如依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精神,传统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体育中获得快乐,使身心均得到健康的发展,达到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目的。
2.3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合理融合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有许多值得不断继承和发展的精华部分,比如我国的太极体育和太极体育文化,不管是从体育的形式内容,还是体育所能达到的目的或者精神本质上来看,太极体育和太极文化都具有不可剥夺的意义。对传统体育文化中的这些优秀的精髓内容需要进行不断地强化,并且对其中的民族特色、民族认同感、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等精髓进行拓展传承。但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并不全都是优秀的,也有部分需要被重整或者创新。为了得到更好的创新继承,使得后续能够得到更有利的发展,需要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借鉴其他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像日本的相扑文化、印度的瑜伽文化,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本质上都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另外,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积累发展的开放性过程,所以在继承中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在体育文化方面的主流方向,认清自己在传承上的优势以及劣势,改变自己存在缺陷的地方,与世界优秀体育文化合理地融合,创造优秀的先进的体育文化。
3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1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上主要的趋势是多元化和世界化。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把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展,实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比如在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价值精神和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和日常的体育价值实现。在合理发展传统性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性、民族性发展,并且以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价值理论基础,合理地发展其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结合起来,在时代主流的号召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应该要积极走出去,充分发挥政府以及社会的力量,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实现国际性发展。比如在世界化进程中,培养公平竞争、团队协作、自强不息等体育精神,形成严谨详细的组织竞争制度等。另外,还需要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视野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3.2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
传统体育文化在进行现代化、世界化改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可以将这些优质资源或者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起来。首先,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体育项目或者民俗活动,不同的社区、城镇农也有各自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项目一般都是为了健身或者娱乐,所以在挖掘传统体育文优质资源的时候,可以把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部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起来。比如将少数民族中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与全民健身结合起来,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与体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比如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将其作为农村或者社会健身的体育项目,在与农村或者社区体育项目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社区不同农村人群的不同特点,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另外,我国传统体育集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选择传统体育中的优秀内容,并将其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中。通过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项目结合,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传统体育,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并将其进行发扬,另一方面也让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创造革新,在融合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
4结语
综上,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需要坚持自己的传统特色和独特的个性,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得到更好地继承;另一方面需要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并学习和借鉴其中优秀的内容与形式,将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多方位地创造革新,与各民族体育文化、世界文化接轨,实现多元化、现代化以及世界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4-37.
[2]王志威.全球化视域下中国体育发展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1):21-25.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06-01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世代相传、具有一定体育内涵和外延的传统文化,它具有中华民族的鲜明特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和可持续发展。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性特点
在进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之前,我们应该明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我们才能将民族传统体育继承下去,保持我们的民族性;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适合新时期的发展,获得新的生命力。
首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它与我们的民族心理、社会制度、经济、意识形态、教育思想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从这个方面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久远的发展渊源和宽厚的社会存在基础,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一代代传承下去。另外,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是文化系统运行的基本形式之一,这个过程受到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一定的传承机制、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然也有这种传承机制。
其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还有发展性的特点。这种发展性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因素。从主观上来说,热爱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们以及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能让这种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学术研究或者政策实施上积极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文化的现展与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民族传统体育身处于社会变革的浪潮中,必然要有所发展,这既是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立足于世界,从全球战略看民族体育的发展,更要放眼现在和未来,从时间和历史的变化中寻找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及发展中的问题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根基遭到侵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根植于特有的社会和经济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社会的变迁,程式化进程的加快,诸如民俗节日、宗教祭祀等一些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机制正在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另外,因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削弱,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处于频临灭绝或者退化变异的状况。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根基遭到侵蚀,甚至破坏,而且,一旦这种达到一定程度,将会是无法挽回的局面。
2.2理论研究不够成熟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多是在人们的劳动与生产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本身就缺乏一定的理论建构和框架,要保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顺利健康的传承和发展下去,一定的科学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现阶段的研究现状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理论并不成熟,也没有明确的发展道路,学科体系的构建不健全,这也使得学术界在理论上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很多基本概念无法做出准确的界定,这也就导致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会遇上许多阻碍。
2.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边缘化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种外来体育文化进入我国,尤其是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开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视线,甚至成为了主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越来越边缘化。随着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思想的稳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失去了原有的传统文化思想,在某些方面盲目模仿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竞争性和功利性,而忽略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倡导的中庸、健身、养性等价值观,成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附庸。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策略
面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
3.1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措施
为了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传承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措施,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一个确切的传承和发展制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起一套法律法规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有一定的法律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扩大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建立全民健身计划,让民族传统体育活跃于城市社区、农村街道、学校工厂,只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3.2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科学研究的力度
要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扩大影响力,得到迅速的传承及发展,科学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我们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我国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对我国传统体育进行理论建构与研究,不断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3.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今世界正在不断走向融合,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都不能独立存在或者发展,任何文化也都在交流中成长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因而,加强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策略。我们应该在理性看待的基础上,继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并与现代世界体育文化优秀成果进行借鉴和融合,建立起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符合现代社会的新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更好地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这才是我们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交流的主要目的。
总之,我们要正确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性和发展性,在顺应世界体育文化潮流的大趋势下,保证我国所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同时汲取世界体育文化的长处,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文化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2011(3):39-42.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弘扬,是同志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重点。[1]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对一些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这些问题如果认识不清楚,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下面对传承传统文化几个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国学是否过时了
有学者认为,国学产生于封建社会,对当代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许多人也认为国学已经过时,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用处。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
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传统文化不等同于封建文化,在封建社会中的文化也不都是落后的封建文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即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例如欧洲文艺复兴就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当中汲取养分,产生了新的文化创造力。西方的很多思潮也是从古典思想获得新的启发。在社会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对旧的社会意识的全盘否定,而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其陈腐落后的东西,保留其合理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也有着合理的精神内核。
2011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获得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的临床医学奖,获奖原因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这一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屠教授在获奖感言中提到她的灵感来自于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撰写的《肘后备急方》。中医药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同样也显示出重要作用。不光对治疗人体疾病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对解决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也有许多良方。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名参会者经过四天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国学过时论是错误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过时的东西,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闪耀着光芒的东西,对现代社会以及将来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它们并没有过时,而是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发掘、继承和弘扬,使之重现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国之瑰宝,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是中国所以为中国、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的独特标识,“去中国化”无异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还谈什么生命力和影响力?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一是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不能是全盘继承,而只能是批判的继承,这是第一个原则。传统文化是与一定历史社会和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文化,必然带有旧制度、旧观念的种种特征,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
二是批判继承基础上的综合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中国文化只有继承、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传统文化中的积极进步因素,应全方位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赋予其时代精神。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怎样对待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之间的关系
1、对待这一问题的两种倾向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应以儒学或者“新儒学”为指导,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国学”作为指导思想来指导现代化建设,是不合时宜的,而且这种观点是要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而是完全错误的。还有一种倾向是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轻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认为传统文化的作用不大。列宁在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主张创造“纯而又纯”的无产阶级文化时就曾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硬说是这样,那完全是一派胡言。无产阶级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因此,这两种倾向都是不正确的。
2、对待这一问题的正确态度
首先,在政治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这是不能动摇的。另一方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当代的价值,首先在于集中体现着中国的民族性特色和最本初的文化基因。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刻认知,就无以对今天的“中国特色”作出最真切的解读和阐释,就无以寻找到今天文化建设的本源。“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主席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其次,我们现阶段坚持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和文化渊源,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重要纽带。比如,其中所蕴涵的实事求是精神、以人为本情怀、统筹兼顾方法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精髓,以及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平发展理念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样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经验智慧,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
因此,处理好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并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因为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点是什么
1、对于中华文化的宣传目前存在着误区
我国文化产品软实力的薄弱,不只是因为“原创”的缺少,文化人才的缺少,更是因为深层次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忽视,未能借文化产品展现我中华文化美的魅力,不能真正体现我中国文化特色与理想的核心价值。中央电视台与八家媒体在相关网站上,展开谁最能够代表中国的形象联动调查,所得出的投票结果是“孔子、京剧、故宫、长城、春节、书法、中国针灸、瓷器、中国菜、中国功夫”列前十位,说明大众在传媒长期功利化、游戏化的操弄下,只把目光停留在中华文化表层的个别技艺、建筑、器物上。甚至一说中国文化,就是茶文化、酒文化、烹饪文化,似乎中华民族是只会吃喝,没有思想的民族。而没有把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这许多文化符号的背后,所隐藏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智慧和民族心理展现出来。我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宣传,长期无重点、无灵魂、无目标,是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认识偏差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2、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应作为传承和弘扬的重点
精神文化是文化整体中的核心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在中国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思想和观念,[2]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习俗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色。
弘扬传统文化应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同时还要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十报告中强调要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扬弃一味陶醉于推广我民族浅层文化形象的肤浅做法,才可能向全球展示内涵深刻真实完整的中国形象,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和深远的文化影响。
深入了解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血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等文化精神,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来把握中华文化及其当代特点。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境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舍身取义”、“忧道不忧贫”的价值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信仰等等,[3]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需要进行重点把握、大力宣传和弘扬。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应是传承和弘扬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陈来.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N].人民日报,2014.04.11(7).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6.
[3]周熙明,陈宇飞.中央党校学员关注的文化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45.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3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3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例(3篇)
- 阅0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一、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能力,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
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例(3篇)
- 阅0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制度创新;技术融合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民经济动员贯.....
生物学科建设范例(3篇)
阅:0生物学科建设范文关键词医学影像博物馆;教育功能;科技创新;相互融合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例(3篇)
阅:0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篇1关键词:全球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
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例(3篇)
阅:0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关键词:幼儿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一、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创新能力,是一种具有开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