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价值观(整理2篇)
来源:
家庭教育价值观范文篇1
怀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价值的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正是由于血缘关系的存在,使得家庭教育具有爱的优势。这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神圣的爱,是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也是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及长辈把子女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他们的天职就是培养子女早日成“龙成“凤,这就是家庭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本质所在。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家庭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则强调以子女的健康成长为本,重视对子女生活处境的无限关怀,注重对子女的习惯、性格、能力、价值的培养和追求,以及对国家和社会中各种优秀精神文化现象的敬仰和珍视。父母长辈对子女的人文关怀重点体现在培养子女成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人格健全、情绪稳定、相处和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被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的社会化的人。
二、父母长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带头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的自身素质和水平对子女的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判断以及家庭关系的氛围,对子女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父母长辈在家庭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带头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首先,在教育认同方面,父母长辈作为子女的偶像,其道德人格状况、修养水平都将成为子女认知的标准,父母长辈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子女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父母用适当的时机和语言明确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其次,在教育示范方面,父母长辈与子女朝夕相处,子女在为人处世、行为动向等方面常常把父母长辈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父母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与子女整体素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这就需要父母长辈在实际行动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带好头,做好示范。最后,在教育导向方面,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父母长辈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判断对子女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父母长辈要强化角色意识,自觉担负起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和教育子女。
三、不断优化家庭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家庭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向上,都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取向,尤其对家庭中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更是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不断地优化家庭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尊老爱幼、互敬互让,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现阶段,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和关怀,努力营造家庭中和谐的氛围,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爱国、爱家、爱人民的理念和诚实、正直、勇敢、进取、自强的精神在家庭教育中传承和发扬。
2.家庭教育的方式要科学化,内容要生活化、大众化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教育方式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讲究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长做到善于与子女交朋友,多与他们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情感的交融,使其行为习惯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就是课堂,家庭教育要注意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大众化,让子女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
3.推动家庭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素质
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不断推动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素质,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动力,还可以探索和创新家庭教育的形式,如设立家庭教育辅导中心,通过多种媒体的宣传,模拟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等。
四、结语
家庭教育价值观范文篇2
【关键词】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002-01
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进行了概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从小抓起、拓宽渠道、丰富载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践行。因此,实现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接十分必要。
一、良好家风的价值内涵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良好的家风是通过家庭成员长期遵从形成的正确积极的价值内涵。在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是以家风为基础营造社会管理的氛围。从文化传统角度看,良好的家风传承历史,积淀文明,是一种文化认同,更是一种精神记忆,一种精神纽带,其价值观已成为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联系与区别
良好的家风一方面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承载着国家、社会发展的精神追求,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颇多共通之处。首先,从目的来看,目标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整个社会的价值追求,而家风倡导单个家庭的价值取向。其次,从内容来看,有互通之处。单个家庭倡导的家风建设与国家、社会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内容上有共通之处。例如,爱国、守法、诚信、友善等内容,绝大部分的家庭教育也包含了这些,正是因为众多家庭有类似内容,所以才能总结提炼并升华为整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最后,从过程来看,二者都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从形成、培育到践行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践行。家风建设也一样,它是所有家庭成员长时间甚至是几代人形成的独特气质。
但是,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也存在区别。第一,从性质上看,家风较为重视历史传承,如南北朝的《颜氏家训》传承了千余年,还有司马光家训、曾国藩家训等案例。另一方面,家风也沉淀了较为浓厚的封建思想,如忠君、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等封建糟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新时期的价值取向,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实际国情的产物。
第二,从覆盖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面“大”,而家风“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与历史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未来发展追求的高度概括。而家风基点较小,它往往体现的是单个家庭的目标和价值追求,形式上也较为具象,如《朱子家训》中就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日常生活的细节问题,所倡导的也是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第三,从内在逻辑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性强,而家风相对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大层面。而家训家风建设主要落实到单个家庭层面,内容以家庭单位为主且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尤其突出为“家教”,通过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个体成长环境。
三、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接
通过比较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区别,在两者之间建立对接,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
首先,在家风的培育中就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和精神文明的具体内涵。要处理好家庭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相互关系,解决好培育合格家庭成员和国家合格公民的关系,使家风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先进文化方向,使社会充满正能量。
其次,要坚持“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的方法。“大事着眼”就是应该以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念为引领去培育家风,“小事着手”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
最后,必须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风在于用好的规范和思想观念熏陶感染所有家庭成员。联系家庭教育的实际,我们在家风培育方面要走出的误区主要有:重视简单的品德说教忽视家风的培育;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孩子良好品行的养成;重视升学就业忽视培育儿童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等。
家风建设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要载体。曾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借助家风建设,融入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中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小、落细、落实的最有效途径。而家风建设的切口小、立意高,得民心、亲民情,通过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从而带动整体社会风气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