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例(3篇)
来源:网友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在临床护理学教学中,护理诊断的教学一直是临床护理学科教师的难题,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题。通过几年的临床护理学的教学,下面谈谈临床护理学中护理诊断教学的几个要点:
1、诱导学生提护理诊断
根据护理评估内容,诱导学生从北美护理学会制订的147条护理诊断中找出相关的护理诊断,由于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提出的护理诊断亦不同,如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小不一样,所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中的某一个表现提出:组织完整性受损、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体液不足、有组织灌注量改变的危险、组织灌注改变、心输出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潜在并发宜:欠血性休克、急性意识障碍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拌一己的智慧与才能。
2、要求学生规范化书写护理诊断
书写护理诊断应严格按照PES模式、PE模式、P模式进行,书写现存问题时一定要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出相关因素和临床表现;书写潜在性的问题时在护理诊断之后书写或者不书写相关因素:危俭性的护理诊断要书写相关因素;可能性的护理诊断因相关因素不明确不需写出相关因素,但潜在并发症后面一定要书写相关因素。
3、指导学生正确提出护理诊断
3.1注意护理诊断的合理性有许多护理诊断是属于某一系列的应区别应用,象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型呼吸型态这三个护理诊断在教学时应向学生讲清三者的适用范围:清理呼吸道无效适用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受损适用于换气功能障碍所表现的呼吸困难。
个别护理诊断应用范围很广,如排尿异常适用于尿量异常、尿色异常、排尿过程及感觉异常。潜在并发症的应用问题,潜在并发症后面接的是医学诊断,说明的是尚未出现的护理问题,并不是患者目前无临床表现,如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说明患者目前有消化道出血但未出现失血性休克,需对患者作认真细致地病情观察,并执行相应护理措施,以防出现上述并发症。
3.2注意护理诊断的精准性提出护理诊断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3.2.1拟定护理诊断应抓主要矛盾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书写出数十条护理诊断,这样既加大T-r作量又没有必要,象相对缓脉如果提护理诊断应为心输出量减少,拟订许多护理措施根本没有必要。一个住院患者只需提6、7个主要护理诊断就足够了。
3.2.2拟定护理诊断应注意简明扼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是由某一原因引起的系列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畏寒、高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感染中毒症状。根据上述表现可以提出体温过高、疼痛、疲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护理诊断。只要护理措施得力有效,引起系列表现的原因去除后所有问题均解决了。所以拟定护理诊断时只需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4、书写护理诊断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
目的:观察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应用临床护理效果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内科行急诊的急性腹痛患者73例,观察本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各项有效性指标评分情况、临症改善用时及复况。结果:本组患者HAMA、FPS-R两项评分指标情况均较护理前后显著改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诊内科;急性腹痛;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38-02
内科急性腹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性急病症,由于其致病因素繁杂,若不采取及时诊断及护理,将会给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在诊断及治疗期给予患者恰当的临床护理方案,是提高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腹痛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对73例应用临床护理的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内科行急诊的急性腹痛患者73例,本组患者男女比例47:36,年龄20-65岁,(32.58±1.94)岁,疼痛持续时间3-10min,平均(5.21±2.10)min;病症分型:急性胃炎35例占47.95%,急性肠炎24例占32.88%,急性心肌梗死14例占19.17%;腹痛情况:上腹痛37例占50.68%,中腹痛25例占34.24%,下腹痛11例占15.07%;其中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12例占16.44%,伴放射性痛15例占20.55%,伴休克5例占6.85%。
1.2方法:
本组73例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均行临床护理:①首先观察患者体征、病情的临床表现,在了解每位患者腹痛基本情况下,责任护士应迅速给予患者恰当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②护士在患者治疗期实时监测患者体征、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现象(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微弱等),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予以恰当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患者治疗期生命的安全性,预防病情恶化。③待患者急性腹痛稳定后,耐心对其讲解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叮嘱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及预防疼痛发生的知识,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④护士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下,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排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有效率。
1.3观察指标:
护理有效性指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并观察本组患者临症改善用时及复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本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有效性指标改善情况:本组患者护理后HAMA、FPS-R评均分值均比护理前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本组患者临症改善用时及复况:本组患者经合理对症护理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用时为(2.15±0.24)d,疼痛持续复发在再就诊3(4.11%)例,再次就诊后3例患者腹痛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均未发生二次复诊事件。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3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的HAMA、FPS-R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差异显著,说明临床护理有利于快速有效的减轻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疼痛程度,并排解患者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应激反应。由于内科急性腹痛具有位置不固定,疼痛程度不稳定,轻重急缓不一等特点,因此临床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同时诊断的不明确性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而合理的临床护理在患者就诊时在简明扼要的询问患者腹痛基本情况(疼痛位置、性质、伴随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相关史等)的基础上,给予恰当快速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例如对部分严重腹痛呼吸困难患者,应立即送入抢救室,采用人工机械通气,从而恢复患者生命体征,为主治医师提供充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时间,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另外本研究结果与蒋春舫等人实验结果类似,进而验证临床有效性[3]。
同时本研究结果现实,本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后,于(2.15±0.24)d内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提示快速有效的临床护理是大幅度减轻患者身体痛苦,及因长久持续性疼痛造成的脏器功能损坏的严重事件。本研究中疼痛持续复发在再就诊率4.11%(3/73),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口述疾病的正确性及诊治是否恰当有关,虽后经复诊后均有效改善,但在具体护理措施实施过程,应快速、简要的询问患者情况,严格根据患者腹痛实际情况予合理的诊治,最大限度的为内科急性腹痛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及护理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规范有效的临床护理对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影响,可快速稳定患者病情,有效提高临床明确诊断率及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东.基层医院急诊科夜间急性腹痛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2,13(5):367-368.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篇3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7)17-0145-0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personalizedcareinpre-hospitalemergencycareof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ethodsAtotalof86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6toJanuary2017werechosenanddividedintopersonalitygroup(n=43)androutinegroup(n=43)accordingtotheorderofpatients'admissions.Patientsintheroutinegroupweretreatedwithroutineemergencycare,andpatientsinpersonalitygroupweretreatedwithpersonalizedcare.Thevisitingtime,firstaidtime,admissiontime,thediagnosisrate,andthesuccessratesoftransportandfirstaid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werecompared.ResultsThevisittime(49.1±15.8)s,thefirstaidtime(19.2±5.7)min,andtheadmissiontime(2.15±0.31)hinthepersonalitygroupwereshorterthanthoseintheroutinegroup(94.2±21.7)s,(38.6±6.1)minand(3.03±0.37)h,an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data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Personalizedcare;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Emergencycare
心肌梗死是常的一种心血管危重病,多种因素均会致使急性冠状动脉出现血液供给障碍,心肌在长时间缺血的状态下会导致心肌部分坏死,且由于急性心梗发作机制较为复杂,病情急,极易出现坏死,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2]。我院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研究院前急诊护理中实施个性化院前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患者接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个性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4.1±5.7)岁,常规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54.2±5.6)岁。所有患者的接诊症状均为腹部不适、呼吸困难、大汗以及胸痛,且满足WHO(世界卫生组织)的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3]。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o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医护人员在接到电话了解情况后前往现场,详细检查患者全身,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行18导联心电图,对患者的发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表征施以常规抢救措施,主要的措施为吸氧、镇痛、建立静脉通路、抗血凝以及扩张血管,部分患者伴有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应对症处理。
个性组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①及时出诊:制定妥善的出诊规范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当接到急救电话时应简明询问相关情况,及时派车前往,到达现场后查看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基础急救。②急救护理:在进行急救时,医护人员应当保证环境安静,严禁患者剧烈活动,部分患者胸部存在压榨性疼痛,因此在给药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平缓情绪。在急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帮助医师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建立额外的通路,奠定后期药物治疗的基础。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和检测,预防并发症,针对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对症处理,将急救护理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在案。③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较急,且疼痛剧烈,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焦虑、消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急救和病情。所以护理人员应用言语和动作来帮助患者平复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证急救动作快速准确,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充分信任医护人员。④转运护理:患者的病情被稳定且得到一定缓解后,应将患者转运至医院中进行深入治疗,在正式转运到医院前,应与患者的监护人或家属进行适当沟通,如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等,在患者家属和监护人的同意下才能够转运,且应在达成一致的第一时间转运。在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通知院方进行接待患者的相关准备,指导患者平卧,不要移动,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性,对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密切关注,抵达医院后,院前抢救人员应该将患者的详细情况介绍给交接医生,如患者病情、体征和症状等,保证患者得到有效、准确的后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以及诊断率、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比较
个性组患者的诊断率、转运和急救成功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相关文献表明[5-7],急性心梗的临床死亡率较高,且预后不佳,此类情况与院前急救有紧密的关系。有数据显示[8],急性心梗患者在未入院的情况下死亡概率高达45%,因此必须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传统的院前急救更多的关注点在急救措施方面,如预防并发症、抗凝、镇痛、建立静脉通路和血管扩张剂等,而忽视了院前急救护理[9-11]。本研究个性组患者在原有的院前急救基础上,强化了护理措施,加入个性化护理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个性组的出诊、急救和入院时间均短于接受常规措施的常规组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中强化了护理人员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让医护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理解有了更高的认识,在整个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个性化护理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急性心梗通常情况下均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感和痛苦,患者由于痛感强烈会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对急救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心理护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平复患者的不安情绪,促进院前急救的开展,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入院后的遵医行为[12-13]。出诊的实际反应时间与出诊的及时性成正比,传统的出诊方案措施中往往没有给予患者及其家属足够的关心,导致患者及家属因不了解情况而起到反作用,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到院前急救的开展情况,个性化护理的实施强化培训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操作和专业知识,且医护人员更加关心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和诉求,能有效减少急救和入院的时间[14]。个性化护理的实施使个性组患者的转运成功率、诊断率和急救成功率等指标均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只有在急救中与患者家属多加交流才能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为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进行准确诊断,根据诊断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并告知院方进行相关的急救准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5]。
综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护理中接受院前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受急救时间、出诊时间、入院时间,提高诊断率、转运和急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13-15.
[2]徐月红,童金英,徐月美,等.临床路径护理程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63-166.
[3]丁红霞.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260-261.
[4]罗莉.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22):124-125.
[5]刘春红.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8-229.
[6]陈海燕,赵洪波.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9):227,230.
[7]郭伯珍.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2):148-149.
[8]丁海静.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5):859-861.
[9]李春玉.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105-106.
[10]吴琦亮.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01-102.
[11]张冰.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234-3236.
[12]苏永矗赵春云,王双双,等.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45,49.
[13]孙青玲.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318.
[14]朱丽美,杨建敏.全面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情况及日常活动指数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