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例(3篇)

来源: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64-02

财务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在微观层面应掌握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应具有分析和利用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的能力,能够捕捉企业发展机会。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与时俱进地思考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体系框架

为了支撑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基础课需硬而实,能够构筑坚实的知识基础;专业必修课应准而精,真正扎实支撑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宜多而活,足以建设人才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这一课程设置思路下,财务管理所有专业课程可以归为四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基础课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并据以分成经济知识模块和管理知识模块,其中经济知识模块包括基本经济知识、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模块包括企业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专业核心课是体现专业特征和支撑人才能力培养的中心课程,如投资学、财务管理等;专业方向课是体现和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课程,方向一是加强对学生会计核算以及审计能力的培养,方向二是深化学生对金融环境、金融工具等把握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跨方向选课,增加学生的选择多样性。

二、具体课程设置经验借鉴

具体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在本专业具有明显发展优势高校的课程设置,这里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为参照,进行比较分析。

复旦大学:必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基金管理、固定收益证券、金融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公司财务。

中国人民大学:必修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全面预算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跨国财务管理;选修课程包括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另外必选课程包括财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证券投资学、资产评估、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任选课程包括高级会计学、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专题、审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专题、集团公司内部核算、纳税筹划。

上海财经大学:必修课程包括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与预算、公司财务、财务工程学、税收筹划、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跨国公司财务;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公司治理、管理咨询、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企业价值评估、个人理财、兼并与收购、风险投资管。

东北财经大学:必修课程包括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导论、公司理财、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基础、财务分析、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学概论、财会职业道德专题、资产评估实务、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准则、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专业文献阅读、资产评估案例分析专题、当财前沿问题专题。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各高校的共同点体现在:(1)必修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普遍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跨国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在必修课程里普遍设置金融学的部分内容,但具体课程有所差异。(2)选修课程方面,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纳税筹划等课程在多个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出现,管理类课程是选修课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除了战略管理在多个高校开设之外,其他管理类课程差异较大。不同之处体现在各个高校由于发展历史、发展目标的差异,具有不同的课程设置理念: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而企业管理、会计和专业核心课程比重偏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则特别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核心专业课程在必修和选修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除了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比重外,会计类相关课程的设置比重也非常突出;东北财经大学则非常重视对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把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选修环节设置了专业文献阅读和理财前沿问题专题。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篇2

1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別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Hm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一>或彳.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之,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

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Excel;财务;金融;建模

【中图分类号】C623.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从事财务与金融管理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的操作;而现代金融的快速发展又对企业财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向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型发展。这意味着今天的财经类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财务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训练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建立各种财务金融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在今天的财经类本科高校的教学中,Excel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于课程教学之中,但在相关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中还普遍的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使用Excel建立财务金融模型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Excel应用在财务金融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

(一)Excel在财务金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通过相关学习与培训,大部分财经类高校本科生对于商业化的财务管理软件已经能够做好熟练的运用。但是随着企业内部管理要求的提高,财务金融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也随着从会计记账、财务核算转向高级财务会计、项目估值、筹资和投资决策分析等方面。在复杂的经济活动面前,靠功能较为单一的财务软件无法实现灵活有效的公司财务金融的分析与管理。所以将财务软件与Excel结合起来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务预测与投资决策成为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择。

(二)Excel在财务管理上的应用优势

Exce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办公软件,它能够与绝大多数财务软件对接,从而给数据的获取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Excel在数据处理上功能强大,方便的数据运算加上自带的大量财务函数基本上能够满足日常财务数据处理的需要。交互式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较为容易的建立各种财务分析模型,利用宏和VBA的编程技术还可以简化数据处理过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Excel财务金融建模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

(一)Excel基础教学定位缺失,内容过于简单

所有的财经类高校都设置了计算机基础的相关课程。然而课程教学的定位基本上偏向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因此在内容设置上更多的是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挂钩,在教学上没有突出Excel操作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Excel的一些基础应用知识和技巧而缺乏系统的训练。由此学生在使用Excel的时候,存在着工作簿设置不合理、工作表运用不科学、不会使用Excel的大部分工具、宏与VBA应用知识欠缺等情况。这造成教师在财务金融建模的课堂教学中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传授Excel的应用技巧知识,不仅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也使得学生顾此失彼,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体系不完整

随着用人单位对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高校在培养财务金融人才的时候要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应用性。而目前许多高校在财务金融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上,还存在方向过于单一、内容简单重复、学科交叉性不高的现象。今天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具备财务预测与决策、预算与控制甚至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能力。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这样的普遍问题:会计和财务管理类的学生缺乏金融学的相关知识,而金融学的学生缺乏公司财务的相关知识。这使得教师在开设财务金融建模课程时,内容设置上受到限制,课程教学只能停留在一些基础模型的练习上面,无法开展更高层次的模型设计与应用的教学。

(三)实验课程项目设计单一,缺乏创新性

财务金融建模课程作为实验课程教学,其课程项目设计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对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必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不完全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匹配;实验课程项目的建设上过分依赖软件资源而不重视实验内容的有效设计;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上还存在着内容单一和深度相对较浅,模拟型、验证型实验项目较多而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相对缺少的情况;过多注重于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缺少培养整体解决方案的思维训练。这与培养创新型财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提高Excel财务金融建模教学质量的对策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超声探伤仪教学范例(3篇)

    - 阅0

    超声探伤仪教学范文关键词:适应制造类企业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20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篮球传球训练方式范例(3篇)

    - 阅0

    篮球传球训练方式范文一、拓展训练融入于篮球课堂教学的意义1.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在篮球教学当中融入拓展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拓展训练活动,学会.....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标准模板范文3篇

    - 阅1

    2023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本学年,本人接手担任学校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范文(精选5篇)

    - 阅1

    幼儿园教职工培训计划篇1一、培训目标和培训重点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