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范例(3篇)

来源: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篇1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又要维护自然保护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种旅游活动。由于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的原始性极大吸引着人们的兴趣。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拥有高等植物333科1628属49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数量为5纲37目114科379属72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74种,此外,区内还有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五大江河。铜壁关保护区内众多古老生物类群和众多古老原始的动植物种类,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同时,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也显得极为重要。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1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会充分吸引游客,在精心保护以及处在良好状态下的各种景观能更好地激发人们旅游的兴趣,能够有效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1.2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促进资源和环境保护,促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发展

(1)旅游业在资源消耗上较少,环境成本较低,对资源和环境很少产生直接的硬消耗,可有效促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2)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一些资源消耗比较大的传统产业,有效降低污染的排放量,减少生态破坏。(3)旅游业可以有效促进生态脆弱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较为贫困的山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往往会破坏自然环境,比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和砍伐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避免人们破坏环境行为的出现,从而使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4)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给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资金支持。生态旅游可以促进景区收益的增加,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增加了一些资金投入,同时,有些地区发展旅游业还可以获得国家资金政策的扶持。同样增加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资金,使自然保护区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促进一些保护环境措施的有效实施。

2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2.1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因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涉猎的范围较广,因此,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遵守一些国家的法律,比如《中国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国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基础上,还要根据自然保护区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一些法律法规,使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前,明确开发步骤、目标以及各个部门的权责,使生态旅游的开展立足于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内。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有效保护保护区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也要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法律法规,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2.2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

利用生态发展旅游,通过旅游保护生态,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特性。因此,建立健全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对保护环境和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旅游规划的制定要在全面了解保护区面积、功能以及保护对象等基础之上。比如,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龙脑香热带雨林极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加强对国家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以及对完整的山地垂直带景观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从而确保铜壁关在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可以保证主要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2.3适度建设,避免盲目开发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以服从规划和高效利用为指导思想,使旅游建设的规模适应游人容量,加强改造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内现有的管理设施以及野外保护设施等。同时,要保证旅游设施的建设和环境容许的限度相一致,避免过分盲目地开发。在旅游旺季游客比较多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当地农民所具有的土地和房屋资源进行一些其它旅游项目的开发,比如,可以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开发农家乐体验游、采摘游等。不但增加了当地人们的收入,丰富了生态旅游的内容,同时,还缓解了自然保护区内环境保护的压力。

2.4做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根据保护促进开发、开发促进保护的要求,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和旅游发展生态化以及经济发展全面化的协调统一发展。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型和友好型生态旅游a业的发展。

2.5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人才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

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是要处理好保护、建设以及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生态旅游人才的储备,加强人才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强对生态旅游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得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得到共同提升。

2.6加强内部和外部部门的合作,共同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提高。因此,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相关内部部门相协调,共同合作,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和外界各部门的联系,加强各个机构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优势,从而提高旅游开发工作者的科研水平,使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一致,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发展。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本身内部各个部门的合作,从而更好地发现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积极和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大西柏坡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1生态旅游

1.1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伴随着旅游景点数量与规模的失控发展,旅游区的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生态旅游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生态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树立“低碳”意识,将各种旅游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尽量减少碳排放量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模式。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发展中的具体化,是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旅游发展中的落实。低碳生态旅游是在保证旅游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运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技术和行为方式,形成低碳生态化的旅游体系,达到“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新型旅游模式。低碳生态旅游强调以低碳、生态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态旅游产品为基础,以旅游者的低碳消费方式为依托,构建低碳生态化的旅游发展模式。

1.3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发展方式,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都以可持续旅游理念为指导,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低碳生态旅游更强调“低碳”,它是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的一种与时俱进的具体实践,是现阶段适应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的最恰当的旅游发展方式,要求政府、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将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行为、低碳产品贯穿于旅游体系中,构筑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旅游区,从而实现旅游发展的低碳、生态、可持续目标。

2大西柏坡旅游区生态旅游布局

2.1大西柏坡旅游区概况

2.1.1旅游资源分析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工吸引物。平山旅游资源丰富,有价值的资源点多达300处。

(1)自然旅游资源。平山县地貌类型多样,东西高差悬殊,气候差别明显,植被面貌各异。这使平山县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位较高,据统计,全县主要自然旅游景观(点)73处,其中山景类17处;奇峰类5处;奇石类11处;洞景11处;水景17处(包括大中型水库4座);瀑景6处,泉景7处(尚有39座小型水库未统计在内);植物景观8处(其中古树名木5株,丛林、桦林各1处、草甸1处);动物奇观1处;气景2处;冰景1处。

(2)人文社会旅游资源。平山县历史悠久,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庙宇、碑刻、摩崖石刻、古墓等分布广泛;平山也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墓、碑刻等革命文物十分普遍。这使平山县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据初步统计,全县主要人文旅游资源景观(点)78处,其中古寺庙(观)古建筑类21处之多;古文化遗址10处;古墓葬类17处;古石刻、摩崖造像类13处;近现代革命纪念地、墓、碑17处。

(3)人工吸引物。平山的人工吸引物有西柏坡纪念馆、巨龟苑(含海洋世界、历史碑林等)、将军岭和在建中的冶河公园、天桂山道教武术文化院及华北野生资源生态观光园、太行风情谷等。

2.1.2旅游资源的功能

在华北地区,平山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种类齐全,可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1)在全面范围看,文化教育旅游功能特强。西柏坡与井岗山、延安不相上下,远胜于遵义、嘉兴南湖和上海一大纪念馆。

(2)游览观光功能较强。山岳、峡谷、瀑布、洞穴、高山草甸、森林和河川水库较多。

(3)度假休闲功能。温泉适合于享受生命乐趣,驼梁适宜于避暑休养,山岳型旅游区可使旅游者在一段较长的逗留时间内修心养性、康复疗养。

(4)会议培训功能。在景观丰富、交通便捷、相对僻静安逸的地方安排会议、教育和培训,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也是旅游功能升级和客源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趋势。

(5)生态体验功能。感受天造地就的造化神韵及生态自然系统的神秘。

(6)农业参与功能。在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实地参与、体会、品尝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及其硕果。

(7)健身运动功能。可通过登山、滑草、滑雪、攀岩及人工湖形成的非专业性水上运动等活动体现。

(8)修身养。通过游历平山古迹和名山大川,汲取华夏文化精华,达到修身养性功效。

2.2大西柏坡生态旅游区战略布局

2.2.1总体格局

大西柏坡生态旅游区总体格局为一轴、两翼、三个增长极、四大主题、五块服务区、六大产品、七个旅游村镇、景区。

一轴:以石阎公路和与其平行的朔黄铁道为轴,向两侧扩散、辐射。

两冀:以轴为界,北翼以西柏坡、驼梁、滹沱河生态区为重心,南翼以天桂山、温塘和县城为重心。

三个增长极:旅游资源开发增长极、旅游商品产销增长极和旅游服务(食、宿、行、游、娱、购)配套增长极。

四大主题:红色圣地、绿色天地、休闲家园、王母祖居。

五个旅游服务区:以平山县城和温塘为中心服务区,以驼梁(木厂)、天桂山、西柏坡为次中心服务区。

六大产品系列包括(1)教育培训旅游产品。(2)宗教旅游产品。(3)游览观光旅游产品。(4)度假休闲娱乐旅游产品。(5)生态农业旅游产品。(6)康体运动旅游产品。

七个旅游村镇包括西柏坡镇、温塘镇、燕尾沟、木厂村、东王坡村、王母村、岗南镇。它们将分别形成旅游服务街、旅游商贸街、旅游商贸小区或旅游商品加工工业小区。其中,旅游商品加工工业小区以建在王母村为宜。

旅游区包括西柏坡旅游区、天桂山旅游区(含银河洞)、温泉旅游度假区、驼梁旅游区、中山国旅游区(含林山)、天台山旅游区、滹沱河生态农业观光区、滚龙沟旅游区。

大西柏坡生态旅游区旅游资源保护

3.1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

大西柏坡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以红色资源为核心,兼有中山国遗址、宗教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对人文旅游资源要贯彻“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1)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

一是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对革命旧址,要加大保护级别与力度,完善保护措施,明确责任,整理相关资料,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列入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的重要革命遗址建筑,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状,坚决制止村民自发拆建改造行为。对于地处深山区暂时不具备红色旅游开发条件的革命文物,要加快研究和鉴定,采取抢救性保护,划定保护范围,严格保护责任。

二是加强对其他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加强对中山国故都的保护,建设中山国故都文化旅游区,恢复王陵地宫博物馆、文物陈列馆,并按照一定比例恢复中山国都城宫殿、古街市、作坊区,呈现古都城原貌。

在历史文化古迹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科学的规划方案实施,在不同区域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和项目,加强对文物古迹的维修和养护,保持原有的材料、工艺和历史风貌,保证其原真性。

控制文物古迹周边的建筑体量、风格、高度、色彩等,与环境风貌相协调,保持文物古迹良好的景观视线、景观天际线及建筑风水环境。

防止周边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区(点)的污染物对文物古迹的污染和破坏。在文物古迹旅游区(点)建设绿化带与隔离栏,与周围环境相互隔离,从而创造相应的历史文化意境。

对一些珍贵文物古迹,要采取科技和经济等手段,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如增加防护栏,建造防水设施,在表面粉刷化学涂料,提高门票价格等;对木质古建筑要采取有效措施防火灾、防虫蛀。

(2)地方文化艺术与民俗风情的保护

对于民俗风情,应保持其质朴淳厚的风格,继承当地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吸收外来的进步思想和生活观念,并通过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逐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保护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饮食、歌舞剧种、节庆、习俗、传统工艺品等要大力挖掘,发扬精华,去其糟粕,加工提炼,永久相传。

注意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体现地方特色的诗文歌词、戏剧曲艺、风味饮食、土特产品、传统工艺、风俗民情等,进行普查、登记,进行抢救性记录和保存,并通过讲学、艺术创作、研究等活动使其保存下来。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使其代代相传。

3.2自然旅游资源的保护

遵循生态学的原则对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分级分类保护。进行旅游开发前,要组织环境、生态及旅游等学科的专家对项目展开环境影响评估和可行性论证。自然保护区内严格界定、科学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活动控制在实验区范围内。在自然风景区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要尽可能减少人造设施,保持自然风貌,所建设施要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

(1)山体景观旅游资源保护

大西柏坡旅游区具有丰富的山体景观,如天桂山、驼梁山、天台山、藤龙山等都是重要的山地景区,在旅游区严禁破坏山体环境的任何开发和建设,各种设施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科学施工,力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在旅游景区和待开发景区禁止开山采石、毁林垦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活动,保护山体林木的风貌和整体观赏性。合理搭配山体景区内的植被种类,突破种类的单一性,做到四季常绿、四季皆有景。

山上的各类接待设施,应配备污水、粪便、垃圾等集中处理设施和器具,防止对环境特别是对山下环境的破坏。

(2)水体景观旅游资源的保护

自然风景区内的水体旅游资源应加强保护,保证常年有水,严防水污染,使水质达到景观娱乐用水的标准。

首先,保护景观区内娱乐用水的水源,划定保护区,防止过度采水引起干涸或断流。其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景观娱乐用水周围的污染源,防止水体污染,并疏浚河道,清淤河底,清除河道垃圾。第三,控制旅游活动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游览船应采用低污染或无污染的燃气船或电瓶船,船上应设垃圾箱或垃圾袋,靠岸后集中处理。最后,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封山育林、农田改造,做好水土保持。

(3)特色旅游资源的保护

大西柏坡有温泉特色资源,应加强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温泉可持续利用。

对于温塘的温泉资源应加强技术监测,加强热矿水开采、热储水位、水温等动态监测,在代表不同热储的水质动态监测点每年进行2次取样,进行热水水质全面分析;对全部开采井、回灌井的开采、回灌量进行严格计量,系统掌握开采、回灌量变化所引起的水位、水温、水质变化,为预测可采资源量和完善开发管理模式提供可靠依据;实行统一供水,限定用水指标,实行阶梯水价;在温塘镇外打冷水井,引冷水入镇替代生产用和生活用热水。

(4)生物旅游资源的保护

严格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凡在动植物资源密集的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场、水库等地)内开发旅游项目,必须编制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规划,在区内设置动植物保护宣传栏,在导游词中增加动植物保护的科学内容,对旅游者普及生态教育,使游客自觉把生态意识贯穿于整个旅游活动,自觉保护动植物资源。

对各旅游区内的动植物进行保护,禁止乱砍滥伐、滥杀乱捕、防火、防病虫害。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砍伐作为旅游资源的林木。同时做好防火、防病虫害工作,建立健全防火责任制,提高防火意识,配备必要的防火消防器材,设置专兼职相结合的防火消防队伍。

对树龄长、造型独特的树木要设立护栏或堆石护根,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请有关专家制订具体保护方案。

在旅游开发和接待过程中,要防止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禁止或控制野炊、吸烟,防止采折花木枝叶,严禁违法狩猎、捕捞。在环境敏感脆弱地段,对旅游活动采取定点、定线、定时、定量的控制办法。

4大西柏坡生态旅游区旅游环境保护

4.1大气环境保护

大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自然环境的优化,旅游地城区大气质量指数应达到二级以上,旅游区内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对采矿、水泥、石灰、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的建设,应该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控制小型企业的数量,配备高效排烟除尘设备,从而控制烟尘排放量。

县区、旅游镇(村)和旅游区(点),要调整燃料结构,推广使用(管道)液化气、民用型煤或低硫无烟煤,实行集中供热及联片采暖,淘汰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和燃烧器具,推广节能除尘锅炉,提倡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绿色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旅游接持服务设施使用的燃料应为液化气、天然气或电等清洁能源,确有困难的也必须使用低硫的优质煤炭,严格控制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4.2水体环境保护

区内河流主要有滹沱河、冶河,有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两座大型水库,。

对滹沱河等河流主要采取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水体污染等措施,保障各类水体水量充裕、水质清洁。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在河流上游和周边地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杜绝一切水体污染。严控各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工业和生活污水须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严格控制水体旅游环境容量,防止水体旅游区游客超载进入。

对岗南水库(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地)只能做为旅游背景环境加以利用,不得从事旅游开发建设。严禁水库沿岸的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点直接向水中排放污水,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或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生活点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废弃物要进行集中处理。

要特别注意对河流、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在湖库周边地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如鼓励施用农家肥料,使用无磷洗衣粉,定期对水库进行清淤等;对网箱养蟹、养鱼集中的水域,要特别注意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4.3噪声污染控制

旅游宣传、商品促销、娱乐活动、交通、施工等都会给旅游区带来噪声污染,有些噪声(如交通噪声、建筑噪声)可超过100dB,严重干扰人们的游览、生活和休息。

旅游区内的宣传、促销用广播音响设置应合理,区内任何音响设施的使用都要经过旅游主管部门批准,不宜过多过密,而且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主要交通干线尽可能避开游人稠密区。

禁止一切部门在旅游区内使用高音喇叭,音响的音量也要适中。交通噪声是旅游区内最主要的噪声,对此要加强管理,规定进入旅游区的车辆禁止鸣笛。

在机动车道路两侧,以及歌舞厅、商店、宾馆、饭店周围,应通过植树、隔音墙等方式营造噪声绿色屏障,降低噪声。

采取多种措施,使旅游区的噪声昼间控制在50dB以内,夜间控制45dB以内。旅游通道上的噪声控制在60dB以内。

4.4旅游废弃物处理

城区、规模较大的旅游区应建立污水、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做到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旅游区(点)内的环卫工作。不具备条件的旅游区(点),须将废弃物集中送到附近城区或游览区集中处理。严禁将废弃物直接排放。

对垃圾实行分类收集,采用运走、填埋、焚烧、制造沼气或综合利用等处理方式。在旅游车船上,配备必要的废弃物收集器具,防止直接向外倾倒。对一次性餐盒,采取定点回收的办法。严格控制塑料袋的使用,并定期拣拾回收。

在游览线路上,合理布置景观垃圾筒和环保式水冲厕所,

4.5视觉环境保护

对游客视力所及范围内的林木、山体、民居、工厂、农田、道路等加以保护并适当进行旅游包装,必要时可适当点景,形成美观协调的环境。

4.6人文社会环境创建

提高工作服务人员的接待服务水平,做到热情好客、服务周到,树立“游客第一”的服务意识。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提高当地人民的旅游意识,从管理者、经营者到一般居民,树立起“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东道主意识。二是游客遵守各个旅游景区(点)的规章制度。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各旅游区的正常运行,杜绝各种不法行为。

5大西柏坡生态旅游区开发模式

大西柏坡旅游开发模式是以保护为前提,依托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市场需求,有选择性地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即遵循“保护第一,科学规划,生态为基,适度开发,加强监管,综合生效”的开发原则,寻求生态旅游资源(产品)的最优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大西柏坡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是旅游综合开发模式,要更适合中国的国情,遵循生态学原则,合理运用低碳技术,协调和平衡“生态——旅游”这一系统的良性运转,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开发低碳生态旅游产品,形成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者之间的低碳行为链,建设低碳的、经济可行的、社会包容的、环境友好的、资源有效的低碳生态旅游综合社区。应遵循生态优先、资源合理利用、因地制宜。

大西柏坡生态旅游本身就要求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排放量,从而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低碳生态旅游更应该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改进与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为基本目标,保护环境质量,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是低碳旅游开发建设的基本要求。

大西柏坡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低碳经济发展形式,在本质上是节约资源,即是利用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赢得更多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产出,加之旅游产业本身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资源消耗与浪费相对较少,关联带动性非常强,因此低碳旅游必然能在发展过程中,利用最少的自然资源消耗产出更多的效益,可以发挥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大西柏坡生态旅游区要根据景区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从实际的需要与可能出发,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

大西柏坡生态旅游要在保证景区的旅游资源免受“超负荷”的人为破坏,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特色和良好的游览环境的同时,保护好景区内的人文资源、水资源和各种植物资源。不仅当前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使良好的旅游资源长期被子孙后代持续有效地利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旅游学刊[J],2010,25(1).

[2]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北京社会科学,2010,(1).

[3]郑琳琳,林喜庆.试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旅游业的应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

[4]黄震方,等: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人文地理,2007,22(5).

[5]杨继瑞,等.打造低碳旅游业态新亮点[N].四川日报,2010-06-23.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范文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跨纬度大,这就形成了我国森林植物和森林种类繁多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东北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西南亚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南方松杉林和常绿阔叶林及油茶、油桐等经济林;华北落叶阔叶林及油松、侧柏林;华南热带季雨林;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天山、祁连山中山地段的云杉林等。丰富多样的森林类型和植物种类决定了我国在发展森林旅游上有着先天的优势。

2、森林旅游中的低碳策略

森林,又被称为地球之肺,无数的树木就是无数的制氧机和二氧化碳吸收机。当我们提到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净化空气时,都会不自觉地想起森林。而在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旅游的今天,我们又该在森林旅游中采取哪些低碳措施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

2.1打造碳补偿林

打造碳补偿林是由四川郫县首先提出来的,为了贯彻国家的“低碳”方针,2009年10月11日,四川郫县环保局长开锹,建立了全国第一片“碳补偿林”。碳补偿林简单来说就是市民通过计算自己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出行产生的“碳足迹”,再根据自己的“碳足迹”,利用节假日时间,种植相应的树木来补偿自己的碳排放,用这种简单的方式来为环境保护做贡献。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增加本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同时也是对广大市民进行了深刻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2.2引入新兴能源

引入新兴能源是浙江省温岭市发展当地森林旅游,推动低碳经济旅游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温岭市利用当地连接江厦潮汐电站和坞根大岩头的农家乐的有利地势,大胆采用新兴能源,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坞根海边小吃、山景、海景等农家乐生态游为背景,新兴能源为特色的旅游区。旅游区中建设期大量以展示新兴能源应用的特设工程项目,大大降低旅游区碳排放量的同时,增强了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这样拥有茂密植被和各项新能源展示基地的旅游景点,不失为森林旅游的一个低碳发展方向。

2.3发展非木植被

发展非木植被是云南普洱发展森林旅游的低碳策略,云南普洱本身的森林覆盖面积是很高的,但是长期以来,当地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高档木质家具和木质旅游纪念品,这就造成当地植被保护意识淡薄。为了适应“低碳”的大潮,也为了保护当地的森林资源。云南普洱大力发展非木植被,利用当地现有资源,深加工松香、松节油,同时大力打造普洱茶品牌。这样的措施不但保护了当地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保护了森林旅游的命脉,保护了自然环境,同时又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范例(3篇)

    - 阅0

    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范文篇1【关键词】忠孝观;中日文化差异;日语教学一、中日的“忠孝观”在儒家的道德伦理规范中,“忠”和“孝”是极为重要的道德准则。首先,中国是家族社会.....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例(3篇)

    - 阅0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篇1关键词成人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属性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1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提出目前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

    党员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收集17篇)

    阅:0

    党员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篇1时光如梭,转眼20xx年的工作又接近尾声了。在这一年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范例(3篇)

    阅:0

    旅游资源保护措施范文篇1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是一种既要保护自然环境,又要维护自....

    麻醉科上半年工作总结(整理3篇)

    阅:0

    麻醉科上半年工作总结篇1时间很快,已在麻醉科20天,期间自己努力了,也进步了不少,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

    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范例(3篇)

    阅:0

    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范文篇1【关键词】忠孝观;中日文化差异;日语教学一、中日的“忠孝观”在儒家的道德伦理....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例(3篇)

    阅:0

    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范文篇1关键词成人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属性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1成人教育发展战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