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例(3篇)
来源: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文篇1
【关键词】控制措施;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上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都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财务风险在企业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双层意义,它既可以让企业承受不住压力而衰亡,导致企业经营苦难、破产,但也可以让企业利用该次财务危机进行财产转化,做出果断的决策,从而利用机遇推动企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加深对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要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各个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必须要对各个种类的财务风险的概念、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人事,在建立在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去化解这些财务的风险,使风险便为机遇,使机遇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1、财务风险的概念与种类。
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所主要遇到的经济财务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其中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在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资金不足,那么就会向银行融资贷款,但是该笔款项在投资的过程中,极易没有达到预期的收效,甚至资金被套牢,而这个过程中企业也没有更充足的流动资金,便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从而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先帝啊企业的贷款负债经营的模式,主要是从欧洲开始发展,随后由于其经济便捷性强,更容易发展企业的原因,受到世界的学习。这种运作模式,在不同的资产理财环境和不同的运营阶段的风险,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主要有筹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导致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面临到期归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
2.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的财务风险除了以上所具备的风险特征之外,财务风险的自身还具备着以下几个特点,主要如下:
A客观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自身经济主体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保有着自身的经济利益,这在样的基础情况之下,只要企业存在任何的外部债务融资行为,就必然会使得企业产生到期本付息的压力情况。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导致财产出现风险的一个除妖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期内部与外部都存在着极多的稳定元素,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导致了财产的走向和所可能发生的风险不受企业自身控制,从而使得企业的融资业务到期之后没有宽裕的现金来偿还银行的本付息,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是随着企业的管理人员随意的转移就能够消失不见的,财务风险存在于整个公司运作过程中每一个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整个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不当措施的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资金活动过程中,资金积累分配、资金募集、资金募集这些企业运作环节中,都有可能会产生财务风险。
B不确定性。
在社会的组成部分中,经济环境属于构成整个社会运作的最为复杂的一个劳动系统,一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是否有财务风险的产生,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环节)产生大范围性和影响程度,并和不同的企业实际经验状况、内部经济形势等多个原因所中和在一起,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这个过程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对于整个企业运作来说,只能够从各个环节去避免,但是没有真正能够完全控制风险的办法。
C可控性。
企业财务上的风险虽然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进行控制,但是财务风险的产生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企业在遇见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环节时,可以根据其他公司过去所经历的事件数据以及其他的相关数据,使用一定科学合理的手段,对自身企业的财务风险所可能产生的时间、概率、影响程度进一步预测,在使用相应的办法进行控制。
D双重性。
财务风险它既可能使企业财务遭受额外的损失,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是一把市场经济的“双刃剑”。就企业而言,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给投资者搬余带来超额利益;同时,也可能因企业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变能力。
首先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应根据宏观环境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变机制。为此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使得财务管理系统能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企业要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和财务约束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包括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系统过程。
2.构建灵敏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检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它从宏观视角综合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然后在微观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模型,利用企业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观察、识别、判定企业财务运行状况,能根据真实的情况发出财务的预警信号。具体包括短期与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短期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编制企业现金流量预算,观测企业是否能正常维持再生产,通过分析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可以把企业的经营、投资和财务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反映出来。这样,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使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早地采取行动,防范风险。
3.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紧密相关。企业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授权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对企业债务举借与偿还、担保业务等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主要措施包括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实行多元化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等。同时还应该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4.树立全员风险管理理念。
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除了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外,更多地还要依靠企业管理当局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经验操作。企业应培养全体财务决策者与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通过学习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结合本企业以往的资本运作经验,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特别是财务危机识别和预测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便及时发现和采取恰当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文
(一)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财务风险。
基于我国证券市场不完善的现状,我们选择用样本企业的Z-score指数①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本文所用的Z-score模型公式为:Z=1.2×营运资金/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3.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0.6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0.999×销售收入/总资产
2.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解释变量为公司治理和宏观调控。公司治理选取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和“三会”会议情况等4个方面共7个变量来考察其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根据当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情况,设置虚拟变量,宏观经济政策从紧取0,适中取1,适度宽松取2。此外,为了控制其他可能对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选取了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和成长性等三个控制变量。
(二)模型构建
通过借鉴前人研究方法,根据房地产上市公司实际情况,本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宏观调控、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三)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深市、沪市上市的房地产行业为原始样本,选取2003—2012年共10年为研究期间。在原始样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处理:一是剔除在2003年以前未上市的样本;二是剔除无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为零或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这些公司基本上处于资不抵债、重组等状态,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说服力;三是剔除财务数据缺失严重的公司。最后共获得127个样本,共1270个观测值。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报告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一,按照阿尔特曼教授关于财务风险的临界判别值来划分,有超过一半的公司值小于1.4514(中位数),这些公司存在较大的破产风险,财务危机较为严重。我国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的Z值平均为1.88,处于财务风险状况的“灰色地带”①,说明我国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不是很好;最小值为-67.5664,最大值为35.1331,各公司财务风险状况相差比较大。其二,股权集中度(HHI5),极值差距十分明显,最小值84.3335,最大值7997.79,这表示我国房地产公司股份分配方式各不相同,这与我国房地产企业股权分配方式的现状相符。其三,董事会规模大小方面,大部分公司董事会规模为9人。其四,在高管激励机制方面,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情况较差,超过一半的公司高管未持股,股份激励这种方式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作用在中国上市房地产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受到重视。而在高管的薪酬上面,各个公司高管薪酬差距较大,三大高管薪酬总和的自然对数跨度从4.4594~7.4869之间,有部分公司高管薪酬很低,有的却很高。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进行了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财务风险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系数均显著,并且各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值较小。另外还采用方差膨胀因子法进行了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诊断,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各变量的容忍度均大于方差,所以自变量间的共线性并不严重,限于篇幅没有报告相关系数检验和共线性诊断结果。
1.公司内部治理与财务风险的回归分析。
本文以财务风险(Z)为被解释变量设置了4个模型,使用式(1)分别检验股权特征、董事会特征、高管激励以及“三会”会议情况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结果见下页表3。模型Ⅰ检验了股权特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股权集中度(HHI5)符号为正,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即提高股权集中度,有利于降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在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变动的市场环境下,加大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有利于集中决策,规避财务风险;股权制衡度(EBD)符号为负,说明房地产企业降低股权制衡度,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正向影响,但效果不显著;模型Ⅱ检验了董事会特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董事会规模(BDSIZE)符号为正,且在5%水平下显著,即扩大董事会规模,尤其是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将有利于降低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模型Ⅲ检验了高管薪酬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回归结果高管薪酬(SALARY)符号为正,且在1%水平下显著,即高管薪酬越高,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越小。模型Ⅳ检验了“三会”会议情况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在每年召开股东大会会议次数(GTIME)方面,符号为正,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即每年召开的股东大会召开次数越多,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风险越小;每年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DTIME)符号为正,说明我国房地产企业召开董事会次数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但效果不显著;每年召开监事会会议次数(JTIME)方面,符号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即每年召开监事会会议次数越多,监事会成员行使监事权利,履行其职责情况越好,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水平。
2.宏观调控、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的多元回归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以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高管薪酬以及“三会”会议情况为解释变量,财务风险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对式(2)进行逐步回归,通过固定效应检验得到结果。宏观调控政策(MCP)符号为负,且在5%水平下显著,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宏观调控政策与财务风险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会使房地产企业不断扩张发展,单纯依靠土地和资金资源粗放型发展,几乎不计后果地增加企业资产负债率,一旦市场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就会使很多企业无法适应,无法正常运营甚至破产;相反,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泡沫不断出现,政府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这些不断趋紧的调控政策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决策,房地产企业一般会选择谨慎投资,进行科学理性地投资,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3.宏观调控对“三会”会议情况与财务风险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宏观调控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引入,以财务风险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各企业全年召开三会情况即每年召开股东大会次数、每年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以及每年召开监事会会议次数作为解释变量,对式(3)进行逐步回归,模型Ⅰ是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模型Ⅱ、Ⅲ和Ⅳ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宏观调控政策与公司治理中会议情况的交叉变量的检验结果,报告了样本公司宏观调控政策对公司治理中会议情况与财务风险关系的调节效应,即方程(3)的回归结果。模型I的检验结果显示,增加公司规模和成长性,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的财务风险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说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不改善公司财务状况,将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当加入宏观调控政策变量与公司治理中会议情况的交叉变量后,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性仍然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模型Ⅱ的交互项系数为-0.0524,且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宏观调控政策负向调节股东大会次数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即在宏观调控政策越紧,每年召开股东大会次数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力增强,增加召开股东大会次数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模型Ⅲ交互项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宏观调控政策对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财务风险之间没有显著调节效应,其原因可能是董事会成员以及其下设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作用不明显。模型Ⅳ交互项回归系数为-0.0718,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宏观调控政策负向调节监事会会议次数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即宏观调控政策越紧,监事会会议次数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越强,即每年召开监事会次数越多,越有利于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其原因可能是宏观调控政策从紧,监事会成员也加大对公司运营状况的监管,公司管理人员会选择谨慎投资,能有效减小公司财务风险。
三、结论与建议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任何危机都是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得以最终爆发,就财务危机而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恰是这个过程的晴雨表,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解决企业财务危机的有效途径。只要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隐患,进而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便可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功能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即监测预报财务危机、识别诊断财务危机以及避免防御财务危机。
在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即重要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灵敏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财务预警的监测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领域或者重要环节,因此,在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首要考虑的原则就是重要性原则。坚持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所选择的预警指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性,对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的贡献程度。预测指标不同,其反应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最终的预测结论自然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根据监测领域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预警指标,并标记出最能体现企业财务活动特征的预警指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财务活动中不止存在一个反应其变化特征的财务预警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往往具有可替代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坚持代表性原则,从这众多指标中选取那些代表性较强,能够突出反映企业财政活动特征的指标,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不同的预警指标具有不同的灵敏度,有的预警指标对于财务活动反映比较敏感,有的则比较迟钝。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灵敏性原则,选取那些灵敏度比较高的指标,这样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问题,以便企业及时预防。
在设计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可以通过那些重要且有代表性的指标反映出来。但是,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必须通俗易懂,方便计算,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自己已掌握的财会知识直接或者间接的计算出各项相关指标,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基本结构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总指标体系是由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四个子指标体系组成,每个子指标体系又包含不同的方面,这些方面突出反映了该子指标体系自身的特征,具体如下图:
■
(一)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筹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资本结构、支付能力以及偿债风险这三个方面反映筹资风险的征兆。具体而言,资本结构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风险征兆,支付能力主要通过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以及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反映风险征兆,而偿债风险则主要是通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反映风险征兆。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其作为衡量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程度的财务预警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国际认可度,能够反映企业较长时间内的偿债能力水平。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灵敏的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越高,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该预警指标反映了企业当期净利润中现金收益所占的比重,客观的反映了企业的盈余质量,一般情况下,比值越大,表明企业净利润中现金比重越大。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该预警指标主要是通过是从偿债资金来源的角度对企业偿债能力进行考察,一般而言,比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负债中需要偿还的利息所占比重,是对企业将来的偿债能力,尤其是偿还利息能力的反映。
(二)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投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投资结构、投资能力以及资产利用效率这三个方面反映投资风险征兆的。其中投资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体现的,其计算公式为:对外投资与权益比率=对外投资额/所有者权益。投资能力主要是通过总资产增长率与现金再投资比率体现投资风险征兆,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其他长期资产+营运资金)。而资产利用效率则是通过净资产收益率与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反映投资风险征兆的,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可用于投资分配股利现金比率=(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收入)/(偿还债务等现金支出+经营活动现金支出),这些指标均能灵敏反映企业财政活动中的投资风险。
(三)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运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以及获取现金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反映运营风险征兆的。其中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酬率以及成本费利润率体现的,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资产运营能力主要是通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体现运营风险征兆,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而获取现金的能力则是通过资产现金回收率反映运营风险征兆的,其计算公式为: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资产总额×100%,这些指标均能灵敏反映企业财政活动中的运营风险。
(四)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分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分配结构、以及资金增长能力这两个方面反映分配风险征兆的。其中分配结构主要是通过股利支付率体现的,其计算公式为:股利支付率=股利总额/净利润总额。资金增长能力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率和盈余公积增长率体现分配风险征兆,其计算公式为: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年末数-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初数,盈余公积增长率=(盈余公积年末数-盈余公积年初数)/盈余公积年初数账款,这些指标均能灵敏反映企业财政活动中的分配风险。
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全球化年代,企业必须通过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危机。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企业积极应对财务危机的最佳选择,此外,企业还要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监管机构、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优化资源管理以及优化投资管理等多种途径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企业财务危机,全面存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例(3篇)
- 阅0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篇1[摘要]人性化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要为追求原则,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帮助临终患者减少和解除躯体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

临终护理综述范例(3篇)
- 阅0临终护理综述范文关键词:临终关怀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5-0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临终护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现已经成为护.....

体育反应能力教案范例(3篇)
阅:0体育反应能力教案范文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而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中,要想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就需要将....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例(3篇)
阅:0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范文篇1【关键词】控制措施;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上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

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例(3篇)
阅:0临终病人的护理要点范文篇1[摘要]人性化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要为追求原则,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