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秦腔高二作文(整理6篇)

来源:

哦,秦腔高二作文篇1

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响着这样一支歌,从爷爷的收音机里传来,从汉子们耕作的田埂上传来,从关中婆娘们手中的针线传来……每到劳作的季节,天地便都是金黄的。大地是金黄的,大地上的麦穗是金黄的,麦田里奔跑着的狗儿是金黄的,汉子们头上的汗珠是金黄的。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响彻着一首秦腔合唱。

我爱听秦腔,爱听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汉子们就在那田埂上吼唱着,如同万马奔腾而过,又如黄河汹涌流出。那声音,那力量仿佛从人的胸膛中迸发出来,连带着劳作的激情和丰收的喜悦,一齐颤动着从无数张口中奔出,骨头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劳累一天的人们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不知是谁起了个头,转眼间上上下下,汉子婆娘都唱起秦腔来。我听不懂他们唱的词,却也被带动着跺起脚,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们歌声中的那股力量从何而来,足以撼天动地,让这黄金田埂上响彻着他们的合唱。

黄河水是他们的伴乐,锄头镰刀是他们的乐器,关中大地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就这样日夜合唱,响彻云霄……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许多年过去了,我再没有听到过那样撼天动地的秦腔,也再没感受到过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几年后,我重回家乡。又是那金黄的关中大地。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我却突然哭了起来,不由得随着乡人们吼唱起秦腔,加入他们的合唱。

那一刹那间,我忽然明白那种力量从何而来,他从骨子里而来,从脚踩的关中大地而来。这大合唱啊,是每一个独属于关中儿女的歌,寄托着对土地的无限热爱……

之后,我常在梦里听秦腔,那是关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

哦,秦腔高二作文篇2

我听过各种各样的乐声。有自然中的声音:水流、虫鸣、鸟叫……也有汽车鸣笛声、工地施工声……但我最喜欢的是乐声,尤其是喜欢洋乐声。对于京剧等“本土剧”,我倒不太喜欢,直到那一次西安之行,才让我有了改观。

西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了“秦腔”这一剧种。那一天,我们去了“易俗大剧院”。这是全西安最古朴,最正统的秦腔社。易俗社门边是几根大红的柱子,给人以一种热情的感觉。

看到这里,我不禁哼了一声。秦腔不就是吼吗?有什么好听的`?

很快,我们就落了座。秦腔历史悠久,历代西北文人都称赞它。

正当一剧场的人吵吵闹闹之时,“噗”一声,秦腔开演了!

大厅立刻安静了下来,只听见时快时慢的鼓声。又是几声乐响,演员出来了!她身上穿着蓝色的裙子,脸上化着不浓不淡的妆。她扭动几下腰身,吸足了眼球。

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女子形象,一开口就是一声“炸雷”。随着几下吼叫,演员又换个姿势,接着唱了起来。

这是什么歌?我的兴致又降了下来,“真是难听死了。”但渐渐地演员的音调略柔和了些,更富表现力。第二个人物粉末登场,第三个也唱着来了……

我忽然觉得,秦腔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味了!看似粗犷的唱腔,其实极富表现力,声音也不断变化着,升华、旋转,飞到艺术殿堂。

秦腔太有内涵了,每个动作都有板有眼,每个唱腔都一丝不苟。从豪迈的乐声中,我听出了:壶口瀑布的宏大气势,黄土高原的广阔无垠;我听出了,老农休息时闭上眼的哼唱,新郎新娘结婚时的鼓乐;我听出了陕北男人的俊秀豪爽,女人的贤惠坚强;我听出了文人墨客的典雅,陕北的淳朴民风……我甚至听到了陕北人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决心与志毅!

好一个秦腔!好一个西安!好一个陕北!这真是中华文化的大成!我从此再也没有了对地方剧种的偏见,只有尊敬独存。你问为什么?我的心早已和美妙的秦腔乐声一起,飞上了天。

哦,秦腔高二作文篇3

落户西安,晚上出去散步,远远地听见了唱秦腔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是枣园的自建乐班在唱秦腔,他们唱得有板有眼,伴奏、音响俱全,观众也不少,在场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这声音、这场景却唤起了我久违的童年记忆——在河南生活了十五年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秦腔了。因为河南是豫剧的天下,在那里生活久了,我也能哼一句“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但始终不喜欢豫剧,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办得非常红火,每一届都有出类拔萃的小戏迷被身边的人喜爱,我却没有感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种地方戏剧。大西北的广袤,黄土地的厚重,孕育出了秦腔这种粗犷、苍凉的戏剧形式。

我生长在陇东高原,小时候每年春天的交流会、过年的庙会,唱大戏是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大戏就是秦腔,偶尔好像有眉户和碗碗腔。幼小的我总是软磨硬泡着要跟着大人们去看大戏,但看了一晚上一句唱词也没有听懂,充其量就像鲁迅的《社戏》中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看着台上的热闹,特别是丑角出现的时候抬起沉重的眼皮,提着兴致看一会儿,其他的都迷迷糊糊,但唱秦腔时锣鼓喧天的热闹、板胡响起的激昂却永远吸引着我……

80年代在我们家乡陇东地区,应该是秦腔最繁盛的时候,看戏是要买票的,一张票白天5分钱,晚上1角钱,遇到新剧本观众是排队买票,交流会结束的时候还会加演,会提前预告,那种看戏的热情是盛况空前,县剧团的主角大人们是如数家珍,他们最期盼的就是西安来的演员,说起西安易俗社的秦腔演员,他们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不亚于现在一些明星的狂热粉丝(所以我送给久居福建的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带他们去西安易俗社看一场秦腔)。

大概在我十一二岁那年的交流会期间,中午放学回家,我看见戏院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手里拿着票,排队进入戏院,我非常羡慕,很想进戏院看戏。这时我碰见了爷爷,我就嚷着让爷爷带我去买票看戏,也许爷爷舍不得那5分钱的'戏票钱,也许爷爷还有事情要忙,总之,爷爷说他不能带我进去,但是他可以给我找个熟人带我进去(小孩子自己进去要买票,但是一个大人可以带一个小孩儿),我看见爷爷在卖票的地方张望了一会就过来对我说,他找到熟人了,让我跟在一个排在我不远处的老爷爷身后进去就行,他还再三叮咛我,你一定要拉着他的衣服啊。当时,我心里想:既然是爷爷的熟人怎么没有见他们打招呼啊,可是想看戏的渴望让我没有来得及多想,就战战兢兢地拉着那位老爷爷身后的衣服慢慢挪,那个老爷爷回头看看我也没有说话。就这样我混进了戏院,里面黑压压的人群,我根本看不见台上的演员,只听见锣鼓和粗嗓门的唱声,没有人和我说话,我突然觉得索然无味,很快就回家了。如今我已过不惑之年,爷爷去世也已经二十多年,但那次看戏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我后来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爷爷跟本就不认识带我进戏院的人,他只是不肯让我失望,就想了一个办法,让我大着胆子溜进了戏院。爷爷是个聪明的老头儿!

当时戏迷热情,戏剧市场也很繁荣,我想大概那时候秦腔演员的收入也不错吧,我们的街道就办了个戏校,邻居家的姐姐就此辍学去学唱秦腔了,七八岁的弟弟嗓门响亮,他拿根棍子在我们的地坑院子里经常吼秦腔,还有板有眼的学唱了一段《铡美案》中包公的唱段,在学校竟然被老师请上台清唱,后来县剧团的人竟然看中他了,让他去县剧团唱秦腔,要不是父亲的阻拦,他也是一名秦腔演员了。

我总认为在所有戏曲中,秦腔是最好听的,虽然我不会唱,也不大懂。但是我能感受到秦腔的灵魂:秦腔的悲怆会让人潸然泪下,秦腔的热烈会让人喜不自禁,秦腔的高亢会让人荡气回肠。

前一阵谭维维将华阴老腔搬上《中国之星》的舞台,让全国观众为之疯狂,可是我觉得那开场的一声吼,又何尝不是秦腔里面黑脸老生的唱法呢!

我希望陕西卫视的《秦之声》能够办得像河南卫视的《梨园春》一样的红火,这样会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秦腔,爱上秦腔。因为我的儿子不知秦腔为何物,他是听着迈克尔?杰克逊的歌和周杰伦的歌长大的,已经长大的他不知道传统戏剧。秦腔是我的童年精神乐园,所以我骨子里喜欢秦腔,可是秦腔唱段好像一直是《三滴血》《屠夫状元》《铡美案》《三娘教子》之类的传统曲目,新创作的具有时代感的很少,能让年轻人接受的更少。

那个曾经吸引我的枣园秦腔班子已经被广场舞挤走了,因为听众越来越少……我也加入到广场舞大妈的行列了。不过,我依然深爱着秦腔,期待着秦腔的新昌盛时代!

哦,秦腔高二作文篇4

我家乡的秦腔戏我的家乡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文化遗产众多。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势宏大、震撼人心的秦腔了。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流行于我国的西北陕西等地。

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梆梆子”。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和秦腔结缘很早,小时候家的附近经常会有一个秦腔戏班来演唱秦腔,所以我看过许多次秦腔演出。刚开始我并不喜爱秦腔,可爷爷时常会带我去听秦腔。

我当时十分困惑:秦腔咿咿呀呀地,一句好半天拖拉着唱不完,一曲唱毕,我连大意都不知道。动不动就歇斯底里的梗着脖子吼,震耳欲聋地,听着就心烦意乱。

为什么爷爷还那么喜欢?所以每次看戏时我都会跑来跑去或者东张西望。直到一次,戏班子的演员又吼了起来,竟然激动地将麦克风甩到了一边,但他的声音却一样响遏行云,高亢嘹亮。

于是小小的我被震撼了。不只是为了那声音之大,而是我感受到了他周身因为对秦腔的热爱而迸发出的强烈火花。

那时,对秦腔的'不解与偏见荡然无存。我突然明白了秦腔是多么值得人们去热爱的东西!它是一个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剧种,凝聚了无数代陕西人的热血与活力!从那以后,我渐渐了解并接纳了秦腔。

这个奔放的戏剧,坚守着与秦川大地相协调的格调,坚守着与秦砖汉瓦相匹配的古老,坚守着与陕西人相一致的厚重。秦腔属于并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无论时日如何变迁,这种唱腔终不会泯灭。

哦,秦腔高二作文篇5

秦腔扣住了父母炽热的心,只因他们对秦腔爱的深沉。——题记

夜色朦胧,月亮爬上柳梢头,路旁人家的路灯亮得惹眼,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的秦腔声。我停下脚步仔细聆听,没错,是爸妈钟爱的秦腔。我想,这会儿要是父母在身边,准又是一番享受了。回家跟母亲谈起,她却满脸满不在乎的样子,丢给我一句“早就知道了”就自个儿忙去了。噫,这老太太平时不怎么出门,今儿个这消息怎么这么灵通呢?

又是一周过去了,回家时唤母亲不应,我猜她又锁定陕西频道看“秦之声”栏目了,我不懂得欣赏秦腔究竟有多美,父母却道其抑扬顿挫,父亲和母亲常在一起看秦腔,要是有秦腔栏目,他们往往锁定那个频道,我们就谁也别想着看别的栏目了。我们做子女的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细细咀嚼戏中的内容,然后或满意或同情地离开。看到有伤感类的,母亲哭得好像比戏中还伤感,看到《三娘教子》,母亲总会时不时叮嘱我们几句;看到《金沙滩》,父亲总会愤怒和敬意相伴而生。父母看秦腔时总会发生一些争执,有时甚至为一句台词争得面红耳赤,颇有几分孩童的稚气,让我们做子女的.哑然失笑。也是,当我们都上学去时,只有他们和爷爷奶奶在家,秦腔便成为他们劳作之余的精神享受。

父母挚爱秦腔,我却没能成为秦腔迷,只有在课上能意会一点儿《窦娥冤》的情节。我们那儿的习俗是每年四月初八唱戏,但我却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电视里又在播秦腔了,是陕西频道的“素之声”栏目年度总决赛。我们几个不得不放弃看电视剧的欲望,陪着父母一起欣赏难懂的秦腔。《赵氏孤儿》的片段让母亲垂泪,她说这戏触动了天下父母的心;《狸猫换太子》让父母咬牙切齿,痛恨那个宦官当道的年月;《窦娥冤》中的窦娥的含冤负屈,令父母潸然泪下……

现在父母也许在家干农活,也许正在搜索有关秦腔的频道。当我们几个都上学去时,我想父母待在家里也许颇然冷漠,他们只能把这种寂寞寄托在酷爱的秦腔上面。

哦,秦腔!

哦,秦腔高二作文篇6

我,是一个地道的关中人。

在我长大的这片土地上,集聚了古老的文明,从而诞生出了各种各样代表关中的民俗文化,但是,令我最热爱的,便是秦腔。我忘不了我看过的那场秦腔。

锵!

锣鼓和音乐一起响,表演就开始慢慢进入高潮,此时人群也慢慢停止了喧嚣。

不管是像我一样的观众,还是台上的演员,在骨子里都流的是最质朴、最热爱自己家乡的血液,都对自己家乡的民俗最热爱,也最懂、最了解它们。

秦腔表演开始了!乐手们所使用的乐器,都是类似像砖块、板凳、胡琴等乐器,也许这些乐器并不是特别好看,但是,绝对用不得钢琴一类的西洋乐器——它们的乐音如水,小巧,与关中人,关中秦腔的粗犷,豪放丝毫不匹配。这是关中人天生的品格。吹拉弹打,是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种文化,是丢不得的,可是如今秦腔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我的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丝悲凉。

台上的歌手正忘情的“吼叫”,与此同时,还有配合默契的乐手为他演奏,这振奋的`声音响彻了天际。他们的表演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他们如痴如醉的表演,让每一个关中人都能引起共鸣——自己故乡的乡音啊!

唢呐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演绎着最热烈豪放,响彻在八百里秦川的生命的脉动。

表演即将结束,而我呢,也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次秦腔展示,更是为传承中华文明瑰宝的行为啊——这毕竟是关中自己的文化,让我怎能不对它进行称赞呢?

锵!

随着最后一声锣鼓声的结束,这次表演结束了。

仅剩下的,便是绕梁的余音,久久在耳边回荡。

人们似乎全然沉醉在其中了,愣了一下,才报以热烈的掌声。

精彩的表演拉近了生在关中的我和这古老关中戏曲的距离,更增加了我对秦腔的喜爱。

我爱这家乡的秦腔,但随之到来的,是我对我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如果有人问我,你爱你的家乡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当然的!”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哦,原来是这样作文(精选17篇)

    - 阅0

    哦,原来是这样作文篇1小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促进他们的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究竟小学生应该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呢?1、书写习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

    一句哦声作文(精选15篇)

    - 阅0

    一句哦声作文篇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是苏联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说的一句话,就是说人类一定要多读书,才能有所进步,才能让科技更发达。然而,这句话常常在我耳边响起。.....

    哦,我明白了作文(收集2篇)

    - 阅0

    哦,我明白了作文篇1阳光明媚,暖风徐徐,又到了放风筝的时节。望着天空中忽上忽下的风筝,我就会想起我的同桌——张丽,想起那节班队课……终于盼到班队课了!整个教室都是兴奋,都是我.....

    哦我明白了作文600字(整理3篇)

    - 阅0

    哦我明白了作文600字篇1在生活中,每个人做的某件事,也许都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但有些事情却会让我们为之震撼——那就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美!”“姐姐,姐姐,我要和饮料!”哎!现.....

    五一劳动节话题作文(9篇)

    阅:0

    五一劳动节作文篇1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虽然叫劳动节,可是今天对我来说却意味放松,舒畅无压力,不用上学,不用....

    哦,秦腔高二作文(整理6篇)

    阅:0

    哦,秦腔高二作文篇1关中大地上的人们啊!不管身在何处,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种力量。那是秦腔所给予的力量。自小....

    学校安全管理会议记录(9篇)

    阅:0

    学校安全管理会议记录篇1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国家(校产)不受损失,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