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作文13篇

来源:

第一篇:外婆的粽香厨房


每当端午佳节的脚步悄然临近,外婆的厨房便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粽香萦绕、满溢温情的温馨小天地。天刚破晓,晨曦尚未完全照亮天际,外婆那略显佝偻却依旧麻利的身影,就已在厨房中忙碌开来。她将提前一夜泡得圆润饱满的糯米捞出,沥干水分,缓缓倒入那只泛着岁月光泽的木盆里。随后,外婆手持小勺,轻轻舀起一小勺盐,均匀地撒入糯米之中,再淋上些许生抽,接着伸出那双布满岁月褶皱的手,轻柔却又细致地搅拌起来,仿佛在为每一粒糯米悉心披上一件散发着淡淡咸香的薄纱。
此时,一旁清水中的翠绿粽叶,正惬意地舒展着身姿。外婆将它们逐一捞出,仔仔细细地在水龙头下冲洗,每一片粽叶都被洗刷得干干净净,清新的草木香气随之弥漫开来,瞬间为厨房增添了几分自然的灵动气息。
包粽子时,外婆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娴熟手法。只见她随手拿起一片粽叶,轻轻一折,粽叶便乖巧地变成了一个精巧的漏斗状。紧接着,外婆用勺子舀起一勺晶莹的糯米,稳稳地倒入粽叶漏斗中,再夹起一块肥瘦相间、色泽诱人的五花肉,将其小心翼翼地埋入糯米深处,仿佛在埋下一个美味的宝藏。而后,外婆又铺上一层糯米,将五花肉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最后,她双手灵巧地舞动,粽叶在她手中飞速翻转、缠绕,转眼间,一个棱角分明、模样周正的粽子便成型了。外婆顺手拿起一旁的棉线,三两下就将粽子紧紧捆绑好。不一会儿,案板上就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一排排粽子,它们如同即将出征的士兵,个个精神抖擞,等待着下锅的 “检阅”。
锅里的水终于欢快地沸腾起来,外婆双手捧着粽子,轻轻放入锅中,随后盖上锅盖。在小火慢煮的漫长时光里,外婆始终静静地守在灶台边,目光不时落在那口热气腾腾的锅上,时不时揭开锅盖,查看粽子的炖煮情况。渐渐地,粽香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悄然钻进了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是糯米的软糯香气、肉香的醇厚馥郁以及粽叶的清新淡雅完美融合的独特味道,令人闻之垂涎欲滴。
终于,粽子出锅的时刻来临了。我早已在一旁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伸手拿起一个粽子,迅速剥开粽叶。刹那间,热气裹挟着粽香扑面而来,晶莹剔透的糯米紧紧包裹着油亮诱人的肉块,色泽诱人至极。我狠狠咬上一口,软糯的糯米与咸香的肉块在舌尖上碰撞、交融,美味瞬间在口腔中绽放开来,那浓郁的滋味里,满满都是外婆对我深沉的爱意。

第二篇:学校的粽香活动


端午节前夕,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活动。教室里,糯米、粽叶、红枣等各类材料一应俱全,摆放得满满当当。同学们围坐在一起,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一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身手。
活动伊始,老师亲自上阵,为大家示范包粽子的方法。只见老师动作娴熟地拿起粽叶,轻轻一折,粽叶便听话地形成了漏斗状。接着,老师舀起一勺糯米倒入其中,放入几颗红枣,再添上一层糯米,将红枣稳稳地包裹住。随后,老师双手巧妙地将粽叶缠绕起来,用棉线迅速捆绑,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大功告成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自然,看得同学们目瞪口呆,不禁啧啧称奇。
然而,看似简单的步骤,轮到同学们动手时,状况却接连不断。有的同学在折粽叶时,粽叶总是倔强地不肯听话,怎么也折不出理想的漏斗形状,导致糯米如断了线的珠子般直往下漏;有的同学在捆绑粽子时,由于用力过猛,原本饱满的粽子瞬间被勒得变了形,模样十分滑稽。但面对这些状况,同学们并没有气馁,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教室里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欢笑声。
我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拿起粽叶,试图将它折成漏斗状,可粽叶在我手中却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怎么也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折好了粽叶,放入糯米和红枣后,在包裹粽叶时,粽叶又一次次地散开,让我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在我焦急万分之时,旁边的同学眼疾手快,赶忙伸出援手,在我们两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歪歪扭扭、却饱含着我们心血的粽子终于诞生了。
当煮好的粽子热气腾腾地端上来时,同学们全然顾不上烫手,纷纷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品尝起自己的劳动成果。尽管粽子的形状并不美观,甚至有些 “惨不忍睹”,但吃在嘴里,却觉得格外香甜可口。这香甜中,不仅蕴含着粽子本身的美味,更承载着浓浓的同学情谊和满满的节日氛围。

第三篇:街头的粽香记忆


小时候,每至端午节,街头巷尾便成了粽子的 “海洋”,一个个卖粽子的摊位如繁星般点缀其中。那些摊位上,蒸笼里不断冒出袅袅白烟,宛如仙境中的云雾,而粽叶的清香则顺着微风肆意飘散,钻进每一个路人的鼻腔,撩拨着大家的味蕾。
在众多摊位中,有一位卖粽子的老爷爷,他总是满脸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暖阳,温暖而亲切。每当有顾客光顾,老爷爷便会热情地掀开蒸笼盖,刹那间,热气汹涌升腾,一个个白白胖胖、圆润可爱的粽子便呈现在众人眼前。我总是紧紧攥着手中的零花钱,满心欢喜地跑到老爷爷的摊位前,踮起脚尖,仰着脑袋,充满期待地对老爷爷说:“爷爷,我要一个粽子。” 老爷爷总是笑呵呵地应着,麻利地拿起一个粽子,递给我。
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温热的粽子瞬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轻轻咬上一口,软糯的粽子沾着白糖,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白糖在齿间沙沙作响,那美妙的口感和香甜的滋味,让幸福感如同潮水般将我淹没。
时光荏苒,如今街头的粽子摊已渐渐稀少,但那带着浓郁烟火气的粽香,以及老爷爷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却如同深深烙印在我心底的珍贵宝藏,成为我记忆中最温暖、最难忘的端午节画面。

第四篇:奶奶的蜜枣粽


奶奶包的蜜枣粽,那独特的味道,是我舌尖上永远的眷恋,亦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慰藉。每年端午前夕,奶奶便会精心挑选饱满圆润的蜜枣,将它们洗净备用。同时,圆润的糯米也被奶奶提前泡好,颗颗晶莹剔透,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包粽子时,奶奶总会露出神秘的笑容,将蜜枣小心翼翼地藏在糯米中间,仿佛在埋藏一个专属于我的甜蜜小秘密。她一边包,一边念叨着:“多放点枣,咱这日子啊,往后也能过得甜甜蜜蜜的。” 煮粽子的过程漫长而煎熬,我总是像个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奶奶身后,守在锅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口大锅,眼巴巴地盼着粽子快点出锅,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渴望。
终于,蜜枣粽在我漫长的等待中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只见原本洁白的糯米已被蜜枣染成了浅棕色,透着一股诱人的光泽。而包裹在糯米之中的蜜枣,此时更是晶莹剔透,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我轻轻咬下去,糯米的软糯与蜜枣的香甜瞬间在舌尖上交融,甜丝丝的味道迅速蔓延至全身,一直暖到了心底最深处。奶奶坐在一旁,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模样,脸上满是宠溺的笑容,那笑容里,满满的都是对我的疼爱与关怀。

第五篇:异国他乡的端午粽


在国外留学的第一个端午节,身处异乡的我,望着街头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和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心中的孤独与思念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失落感瞬间将我淹没。
就在我满心惆怅之时,一份来自家乡的包裹悄然降临。我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打开包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真空包装的粽子。那熟悉的粽叶包裹的形状,瞬间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无尽思念,泪水不受控制地涌上眼眶,模糊了我的视线。
我迫不及待地取出一个粽子,放入锅中煮熟。当粽香在房间里缓缓弥漫开来的那一刻,我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回到了家乡的端午节。我轻轻咬下一口,熟悉的味道在口中散开,那是妈妈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家的温暖与亲情的味道。那一刻,我深深明白,无论我身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端午节的粽香以及那份浓浓的亲情,永远不会缺席,它们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地将我与家乡相连。

第六篇:社区的粽香情


端午节那天,社区精心策划了一场温馨热闹的包粽子活动。居民们纷纷从家中赶来,齐聚在社区活动室。活动室里,大家有说有笑,热闹非凡,浓浓的节日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活动现场,大家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有的居民负责清洗粽叶,他们将粽叶一片片仔细地冲洗干净,清新的草木香气在水中氤氲开来;有的居民专注于调配馅料,根据个人口味,将各种食材巧妙搭配,调制出美味可口的馅料;还有的居民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包粽子手艺,熟练地包起粽子来。几位经验丰富的包粽子能手更是热心地穿梭在人群中,耐心地指导着新手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折粽叶、填馅料、包裹以及捆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粽子,有传统的三角形粽子,有饱满的枕头形粽子,还有造型独特的四角粽,让人目不暇接。
包好的粽子一部分被社区工作人员精心打包,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让他们也能在端午节感受到节日的温暖与关怀;另一部分则由参与活动的居民们一起分享。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粽子,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邻里间的情谊在粽香中愈发深厚。这个端午节,因为这场活动,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第七篇:妈妈的创意粽


今年端午节,妈妈突发奇想,决定打破传统,制作创意粽子。为此,妈妈早早地准备了紫薯、南瓜、抹茶粉等丰富多样的食材,打算给糯米来一场别开生面的 “色彩革命”。
准备就绪后,妈妈将紫薯和南瓜分别蒸熟,捣成细腻的泥状,再将抹茶粉用温水化开。接着,妈妈把糯米分成几份,分别与紫薯泥、南瓜泥、抹茶水混合搅拌。不一会儿,原本洁白的糯米便被染成了鲜艳的紫色、温暖的橙色以及清新的绿色,色彩斑斓,煞是好看。
包粽子时,妈妈更是脑洞大开,在其中加入了新鲜的水果丁和香脆的坚果碎。经过妈妈的巧手制作,一个个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创意粽子便诞生了。有包裹着草莓丁、蓝莓丁的水果粽,有夹着核桃碎、杏仁碎的坚果粽,每一个都让人眼前一亮。
煮好的创意粽端上桌,瞬间吸引了全家人的目光。它们不仅颜值超高,味道更是令人惊艳。紫薯粽香甜软糯,带着紫薯特有的浓郁香气;抹茶粽清新爽口,茶香在口中久久回荡;水果粽果香四溢,每一口都仿佛咬到了夏日里最清甜的水果。这个端午节,因为妈妈的创意,变得格外有趣,充满了惊喜与欢乐。

第八篇:乡村的粽香端午


在乡村,端午节的氛围总是格外浓厚,如同那醇厚的陈酿,越品越香。每至端午,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而欢乐的包粽子氛围中。屋前的屋檐下,一串串翠绿的艾草随风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仿佛在为节日站岗放哨。院子里,粽香四溢,弥漫在整个村子上空,将节日的喜悦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我满心欢喜地跟着奶奶前往河边采摘粽叶。河边的粽叶宽大而翠绿,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奶奶熟练地挑选着粽叶,我则在一旁好奇地帮忙。采摘好粽叶后,我们满载而归。回到家,奶奶便开始耐心地教我包粽子。我笨手笨脚地学着奶奶的样子,尝试折粽叶、放糯米,可总是状况百出。但奶奶始终不厌其烦,手把手地纠正我的动作,眼神中满是鼓励与疼爱。
煮粽子时,柴火灶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仿佛在为端午节欢呼庆祝。锅里的水在火苗的热情簇拥下,咕嘟咕嘟地翻滚着,仿佛在演奏一首欢快的节日乐章。当粽子出锅的那一刻,那浓郁的粽香瞬间弥漫开来,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这股香甜的气息中。大家纷纷走出家门,互相串门,热情地分享着自家的粽子,欢声笑语在乡间小路上回荡,为这个端午节增添了一抹浓浓的乡村烟火气。

第九篇:班级的粽香派对


端午节前一天,我们班精心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粽香派对。同学们纷纷从家中带来了自家包的粽子,各式各样的粽子摆满了课桌,仿佛一场粽子的盛宴。这些粽子口味丰富多样,有甜滋滋的豆沙粽,有咸香可口的蛋黄肉粽,还有馅料满满的八宝粽,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派对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气氛热闹非凡,仿佛提前过起了端午节。老师走上讲台,为我们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也纷纷踊跃发言,分享着自己家中关于粽子的趣事,教室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随后,我们开始互相交换粽子品尝,尽情感受不同口味粽子带来的独特魅力。有的同学带来的粽子里还藏着小惊喜,比如在粽子里包着一张写有祝福话语的幸运纸条。当有同学吃到这样的粽子时,教室里便会响起一阵羡慕的惊叹声。这个充满欢乐与温馨的粽香派对,让我们在学校里也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端午节氛围,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第十篇:外婆家的传承粽


外婆常说,包粽子的手艺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情感,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因此,每年端午,外婆都会郑重其事地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手把手地教大家包粽子。
包粽子时,外婆一边熟练地示范,一边深情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她回忆道,在以前生活困苦的年代,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好饭,只有在端午节时,才能奢侈地吃上几个粽子。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对端午节的粽子格外珍惜,每一个粽子都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外婆感慨地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这份传统手艺和节日的仪式感不能丢,它是我们家族的根,也是对先辈们的敬重与怀念。
在外婆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全神贯注地学习着。尽管一开始我们包出的粽子歪歪扭扭,与外婆包的精致粽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每一个粽子都倾注了我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家人满满的爱。这份代代相传的手艺和情感,远比粽子本身更加珍贵,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家族的每一代人紧密相连。

第十一篇:老街的粽香老店


在老街的深处,隐匿着一家粽子老店。这家店店面不大,招牌也略显陈旧,但它却在这条街上屹立了几十年,宛如一位默默坚守的时光守护者。每至端午节,这里便门庭若市,长长的队伍从店门口蜿蜒而出,一直排到街道的拐角处。
店主是一位中年大叔,他始终坚守着用传统的方法包粽子。粽叶是大叔自家种的,每一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叶片宽大、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糯米和馅料也都是大叔跑遍市场,精挑细选而来。大叔包的粽子紧实饱满,形状规整,每一个都仿佛被注入了灵魂。
我最钟情于大叔家的蛋黄肉粽。当剥开粽叶的那一刻,咸香的气息瞬间扑鼻而来。软糯的糯米紧紧包裹着咸香的蛋黄和鲜嫩多汁的五花肉,一口咬下去,糯米的软糯、蛋黄的沙绵、五花肉的醇厚在口中完美融合,丰富的口感让人陶醉其中,满满的都是满足感。老街的粽香老店,不仅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记忆,更代表着对传统味道的执着坚守,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依然能够品尝到那份原汁原味的端午情怀。

第十二篇:家庭的粽香时光


端午节这天,全家人如同归巢的鸟儿一般,纷纷回到家中,围坐在餐桌前,共同享用美味的粽子,共享这温馨的节日时光。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豆沙粽细腻绵密,散发着淡淡的甜香;蛋黄肉粽咸香诱人,让人垂涎欲滴;八宝粽馅料丰富,每一口都充满惊喜。
大家一边品尝着粽子,一边愉快地聊天。爷爷缓缓讲述着他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故事,那些艰苦却充满欢乐的过往,让我们对老一辈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妈妈则热情地分享着她包粽子的小窍门,比如如何让糯米更软糯、怎样调配馅料更美味,让我们受益匪浅。孩子们则兴奋地讨论着粽子的味道,一边大口吃着,一边争着说自己最喜欢的口味,童真的话语让大家忍俊不禁。
窗外,细雨如丝,轻轻敲打着窗户,为这温馨的场景增添了几分诗意。屋内,欢声笑语与粽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房间。这样温馨的家庭时光,是端午节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让我深深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温暖,这份美好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第十三篇:学校食堂的粽香


端午节当天,学校食堂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弥漫着浓郁的粽香。食堂阿姨们早早便开始忙碌起来,她们精心准备好粽子
所需的各种材料,将糯米、粽叶、红枣等整齐摆放,准备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味觉上的端午盛宴。 ,随后便熟练地包起粽子来。她们手法娴熟,动作麻利,不一会儿,一个个饱满结实的粽子便摆满了蒸笼。阿姨们一边包着,一边讨论着同学们的口味偏好,想象着孩子们吃到粽子时满足的表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食堂的大锅也被早早烧热,阿姨们将包好的粽子小心地放入锅中,加水没过,随后盖上锅盖,开始小火慢煮。随着时间的推移,粽香愈发浓郁,丝丝缕缕地钻进教室,引得同学们心驰神往,只盼着下课铃一响,就能飞奔到食堂,品尝这份节日的美味。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粽香仿佛成了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同学们的思绪,让大家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家中端午的温馨场景,对这即将入口的粽子愈发期待。 终于,下课铃声清脆响起,同学们如脱缰的野马般冲向食堂,只为第一时间品尝那饱含着节日氛围与食堂阿姨满满关爱的粽子。 打饭窗口前,同学们排起了长队,眼睛紧紧盯着蒸笼,迫不及待想解开那粽香背后的美味秘密。当终于拿到粽子,大家小心翼翼剥开粽叶,热气裹挟着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咬下一口,软糯香甜在舌尖绽放,脸上满是满足,欢声笑语回荡在食堂,让这个端午在校园里格外难忘 。 她们把对学生的关怀,也如同那细密的棉线,紧紧地缠绕进了每一个粽子里。 这些粽子,不仅仅是美食,更是学校在端午佳节为同学们送上的温暖祝福,承载着浓浓的节日氛围与人文关怀,让远离家乡的学子们,也能在校园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那热气腾腾的粽子,就像一颗颗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了同学们在校园里度过的这个端午节,也让大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有了片刻被传统节日抚慰的美好时光。 在粽香四溢的食堂里,同学们彼此分享着粽子的口味,交流着对端午习俗的理解,那热闹的场景,让这个特殊的日子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息,也让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食堂阿姨们的辛勤付出,不仅让同学们品尝到了美味的粽子,更让大家在学校里真切地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端午节的三年级的作文(整理2篇)

    - 阅0

    端午节的三年级的作文篇1这个端午节你去干什么了?平凡的呆在家里?和小伙伴们玩?还是上课外班?告诉你吧,我们全家去爬山了。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可是到了9:30才出发,因为姐姐爱美,又.....

    小学五年级端午节作文(整理5篇)

    - 阅0

    小学五年级端午节作文篇1“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阵阵儿歌声传入耳中,又到端午节了。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就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

    端午节的三年级的作文(整理2篇)

    - 阅0

    端午节的三年级的作文篇1这个端午节你去干什么了?平凡的呆在家里?和小伙伴们玩?还是上课外班?告诉你吧,我们全家去爬山了。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可是到了9:30才出发,因为姐姐爱美,又.....

    小学五年级端午节作文(整理5篇)

    - 阅0

    小学五年级端午节作文篇1“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阵阵儿歌声传入耳中,又到端午节了。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就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500字左右

    阅:0

    以下是 15 篇《西游记》读后感作文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西游记》读后感—&mdas....

    端午节吃粽子作文13篇

    阅:2

    第一篇:外婆的粽香厨房 每当端午佳节的脚步悄然临近,外婆的厨房便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粽香萦绕、满溢温情的温馨....

    我的好朋友作文二年级200字【20篇】

    阅:5

    1. 我的小画家朋友 我的好朋友叫朵朵,她的头发卷卷的,就像可爱的小弹簧。她一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月牙一样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