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雕刻工艺(6篇)

来源:

镂空雕刻工艺篇1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史前、商周和汉晋等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这也给世居于此处的人们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明成果。临沂市博物馆正是对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集收藏、展示教育的阵地。在众多精美文物中,临沂市博物馆汉代展厅有两件镂孔陶器,此形制的的汉代陶器较为少见,对于这类器具的名称和功能都不甚清楚,加上资料有限,器形少见,对此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故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并查阅大量书籍,以期对此类器物功用做一探析。

临沂市博物馆展出的这两件镂孔陶器,出土于临沂义堂乡代庄的汉代墓葬。器物一大一小,口外撇,呈长方形,四边缘较弧,底部较为平整,下有四足,腹下部至底有多处三角形、不规则圆形和小方形等几何形镂孔,出土时已经破损,但基本轮廓较为完整,根据文物修复原则,残裂粘合,局部石膏修复。

首先我们要了解“镂孔”二字的含义。“镂”字用作名词时使用,《说文解字》中说:“镂,刚铁也,可以刻镂”。清承培元《说文引经证例》:“刚铁可以镂物者,故名曰镂”。《禹贡》:厥贡G、铁、银、镂、e、磬”。后引申为动词使用,意为刻镂。《左传・哀公元年》云:“器不彤镂”。《墨子・兼爱》中说:“镂于金石,琢于盂”。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到“镂”字本为名词,意可供雕刻、刻镂的坚铁;后引申为动词,意思是雕刻,《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流苏金镂鞍”;都应为此意。镂孔(可写为镂空,“空”古同“孔”)亦称镂雕、透雕,指在器物坯体未干时,将装饰花纹雕通,然后直接或施釉入窑烧制。镂孔的纹样一般较为简单,多为几何型图案。这种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来继续沿用,并有所发展,工艺日趋复杂。

镂空之类的陶器,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出现,功能也多为装饰用,如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这一类陶器的镂孔基本上都是装饰作用,镂孔陶器的器型相对比较固定,多为陶豆、器座、蛋壳陶高柄杯等;镂孔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其他的一些不规则的几何纹样;镂孔的位置多位于器物的底部和用于手持、握拿之处。如山东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就收藏有多件新石器时代的陶豆,很多陶豆都有的或多或少数目不一的镂孔,多位于位于器物的柄部,镂孔图案朴素大方。镂孔装饰让这些史前陶豆除了其具有盛放食物的实用功能外,也使其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龙山文化时期制作了大量黑陶,并出现了代表了原始社会制陶技术的顶峰之作――蛋壳陶,很多蛋壳陶都有镂孔的装饰,蛋壳黑陶高柄杯的杯柄处多会带有镂孔,呈对称或者不规则分布。此外还有一些器物的底座,也会有镂孔的装饰图案。像山东省博物馆就有一件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灰陶镂空器座,器物造型像陶豆的造型,上小下大,分承托和高圈足两部分,高圈足饰六层编织纹镂孔,其一、四、五层圆孔的未衔接处刻有菱形纹。这些起装饰作用的镂孔陶器的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原始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和艺术水平。

镂空雕刻工艺篇2

作为一种产品,蕾丝在形态、色彩、材质及功能上具有自己的造型特征,而这些所有的特征最终是以一种外在的视觉形态呈现出来。“新蕾丝”即以蕾丝的外在形态为灵感,通过不同的色彩、材质及工艺的再演变,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新蕾丝”并不是完全意义上对蕾丝造型进行模仿,在设计过程中它已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在视觉形态上虽具有蕾丝的特征却俨然形成一种新的设计基调。

“新蕾丝”的工艺表现

1、机印“蕾丝”机印也称数码印花,是指通过机器,如辊筒、圆网或丝网等设备,将染料直接作用于织物而形成图案的一种工艺。经过广泛的实践,它已成为将图案实现于面料上的最便捷方式,形成的图案清晰逼真且色彩艳丽,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及家居装饰面料中。机印“蕾丝”也理所当然的也成为众多“新蕾丝”中最高效、最经济的一种。传统蕾丝面料在制作上因受工艺的束缚,图案种类并不丰富。而摆脱此类束缚的机印“蕾丝”在图案题材及色彩上更具广泛性,因为保留了蕾丝本身网眼组织的特征,最终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也有如真的蕾丝般惟妙惟肖。白色与黄色穿插的蕾丝花边印于蓝色的椅凳布上,仿真的造型在视觉上难辨真伪。试想,如果将蕾丝花边订于椅背上,长久以往必将会产生刮边、拉毛等现象,而机印工艺则避免了身体与椅背接触时,磨损所带来的伤害,这也是机印蕾丝逐渐取代蕾丝面料的一个很大原因。

2、手绘“蕾丝”。手绘,顾名思义,是指用画笔在某种介质上直接进行图案创作的一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媒介会选择不同的材料,如在面料上偏用染织颜料,而墙面或地面则选用丙烯。手绘与机印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都是将染料作用于媒介的一种方法,而相对于机印工艺而言,手绘不受色彩套数的限制,因此更具灵活性与随意性,更可以鲜明地表现创作者个人的意趣与风格。在家居装饰中,手绘作品颇为多见,如墙面手绘、布面手绘等。但因为受到人工与时间的限制,精工细作的手绘“蕾丝”实不多见。玻璃杯上的白色图案便是以蕾丝为灵感的创作,在玻璃材质上进行手绘并不容易,因此设计师选择用剪影的形式在意向上对蕾丝造型进行诠释,整体的白色调与适当的空白,保留性的模仿为蕾丝造型注入了新意。设计虽简单,却丝毫不缺少细腻感与趣味性,这样的作品或许仅是家居中的小摆设,却为生活平添了一份情趣。

3、钩织“蕾丝”。钩织,或称手工编结,是指用棒针或钩针等工具进行的手工编织艺术,它可以通过纱线本身的色彩及不同针法来构成一定的图案样式。织造工艺繁荣丰富的今天,机器编结已取代人工成为市场的主流,但两者相比,手工编结更显自由化与朴实感。钩织“蕾丝”与蕾丝面料本身的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是通过纱线通过编、绕等形式制作完成,但钩织一般选择较粗的纱线进行制作。以钩织工艺制成的沙发,近看时厚重的纱线经编织后显得异常结实且视觉上更显大气,远观时与蕾丝一样的通透感又显精细,盛开的花朵遍布其上似在倾诉着春天的烂漫。这样一份“蕾丝”巨作,让人不得不为之感叹。

4、镂刻“蕾丝”。镂刻,是指在一定介质上镂雕块面或剪刻边形而塑造图案形象的一种工艺,其本身的灵感来源便是蕾丝与剪纸的结合,也是近几年市场中颇为流行的一种工艺形式。为了避免镂刻过程中媒介发生断裂,一般选择较大的图案进行镂空,中间连接的线条也较粗,最终形成的视觉效果更具通透感。稍加搜罗便会发现,镂刻的实例在近期家居装饰市场中越来越多,不同的材质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以纸为媒介的镂空桌布,虽是以蕾丝为灵感的创作却少了蕾丝那繁琐的细节,简洁明快的图案呈现出华美感,且富有艺术性。颇具创意的蛋壳镂刻,仿佛将蕾丝的某个局部放大后产生的视觉效果,在光线的映照下,通体透亮的美感丝毫不输珍宝的璀璨。这样有如微雕般的手工需要极大耐心与毅力,因此它所赋有的附加值已然将其艺术价值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5、纸雕“蕾丝”。“雕”取雕塑之意,雕塑是指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地硬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手段,创造出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纸雕即可理解为为以纸质为媒介,经雕刻与塑造后形成特定造型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字面意思上,纸雕与镂刻有很多共同点,仿佛是隶属镂刻的一种艺术形式,实则不然。相对于镂刻的做减法,纸雕亦可经堆砌后完成设计。以卡通片《狮子王》为灵感设计成的纸雕作品,显然是经过先雕后塑而完成的创作。蕾丝般通体的白色包含了各种动物栩栩如生的造型,层次的丰富性也让人叹为观止。由于趣味性颇强,类似手工产品在市场中已经有售,享受手工乐趣的同时亦能完成一件家居饰品的创作,想必是多数人乐意为之的。

“新蕾丝”赋予现代家居装饰新的生命力

任何一种创新设计的产生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载体。在提倡打破传统束缚、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今天,设计师们更乐于利用他们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创造鲜见的视觉形态,当这类作品越来越多时,人们便欣然接受了这份时尚。

蕾丝在服装舞台上的张扬,理所当然地影响到其在家居装饰领域的地位。相较于蕾丝面料本身,家居装饰中的“新蕾丝”更具别样的时尚性与新鲜感,更重要的是它不但具有实用性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这也正迎合了人们所需家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各类由传统中衍生出的新事物,也已经屡试不爽地证明了消费者的喜爱方向,尤其对于适新能力极强的80及90后一代人来说,此类产品更成为他们展现个性的法宝。

镂空雕刻工艺篇3

镂空的定义

镂空原本是一种雕刻技术。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外面看起来是完整的图案,但里面是空的或者里面又镶嵌小的镂空物件。在当代,镂空手法被更加广泛的运用,例如建筑艺术领域、家具设计领域、剪纸艺术、甚至是在视觉传达艺术领域。镂空服装是现代时尚界常有的一种的表现方式,常用此表现针织或裁剪技术,镂空时装是通透、性感的代名词。多家国际名牌都有自己经典的镂空款式,深受时尚人士喜爱。镂空手法在服装设计中是指在基本造型上做镂空处理,镂空法一般只对物体的内轮廓产生作用,是一种产生虚拟平面立体的造型方法。镂空法可以打破整体造型的沉闷感,具有通灵剔透的感觉。镂空法分绝对镂空和相对镂空,绝对镂空是指把镂空部位挖空,不再做其他处理,也叫单纯镂空;相对镂空是指把镂空部位挖空后在镶入其他东西。

服装造型

从词义上说,造型有两层含义:第一层,造型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和塑造物体特有的形象和形态,在此,造型属于动词词性,确切地说,是属于动名词词性;第二层,造型是被创造和塑造出来的物体的特有形象和形态,在此,造型是属于名词词性。造型是有特定的物质材料,按照审美要求塑造出一种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物体形象。造型是在充分把握物体主要特征的基础之上,所研究创造的一种新的、理想的物体形象。

服装造型是指借助于人体以外的空间,用面料特性和工艺手段,塑造一个人体和面料共同构成的立体的服装形象。广义上说,服装造型设计包含了从服装外部轮廓造型到服装内部款式造型的设计范畴。在形状上的结构关系和窨上的存在方式,包括外部造型和内部造型,也称整体造型的局部造型。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的基本要素。在服装造型艺术范畴内,人体着装后,服装的感觉、材料、技术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构成服装造型的要素。由于服装材料种类繁多,不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特点上不可能找到最合适的材料的。

镂空设计手法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

面料是服装最基本的载体,许多设计大师都喜欢用镂空手法去改变和延伸面料状态。无论是细节的微妙的处理还是在服装整体造型中,镂空手法是设计师诠释自己对设计对面料的理解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1.镂空手法作用在不用质感的面料

作用于挺括型面料例如:呢料――呢料质地厚实紧密,手感丰厚硬挺。镂空图案线条流畅,服装空间感和造型可塑性强。风格优雅端庄,稳重大气。形式:剪切、雕花。皮革――皮革属于非纺织服装面料,具有边缘不脱散的特点,适于镂空。镂空图案边缘整齐流畅。风格野性与典雅兼具,性感而洒脱。形式:剪切、雕花、编结。

作用于柔软型面料例如:棉质面料――棉质面料柔软透气,平滑细腻,手感柔韧,具有一定的垂坠性。镂空手法和图案选择范围较广。风格质朴脱俗,轻快自然。形式:剪切、撕扯、雕花、烧花、编结、抽纱。针织面料――由线圈相互串套连接而成,结构松散,弹性强,具有较强的脱散性。因此针织面料在做镂空处理时方法局限,并且镂空图案多为不规则图形。风格随性舒适,无拘束感。形式:编结。缎类面料――是以缎纹组织织成的光泽明亮织物。其结构紧实,造型的自由度较高。风格光亮华丽,时尚感强。形式:剪切、雕花、烧花。

作用于透明型材料例如:蕾丝面料――是按照一定的图案用丝线或者纱线编结而成的,蕾丝面料因其织造工艺使其本身就是镂空面料。风格成熟优雅、高贵性感。形式:编结、雕花。纱料――是用加捻蚕丝做经纬织成的透明轻薄织物,结构稳定,质地硬爽。较为适合用来做镂空处理。风格柔美中透着妩媚,有种若隐若现、亦实亦虚的梦幻感。形式:剪切、雕花、烧花

2.镂空手法在服装局部细节造型处理上的运用。

镂空手法最为直接的呈现是在礼服和高级成衣的设计中最为明显,对肩部、腰部臀部、甚至是胸部的细节处理上。这种镂空的手法给人呈现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塑造出性感的形象。在整体的造型中和挖空的部位和尺度的不同营造出来的性感的指数也不同。尤其是当结合不同的材料和款式采用镂空的设计就会设计出各种风格不同的服装造型出来。例如镂空的手法直接用在处理一件一字领休闲款式的T恤式衬衣的肩部时(将肩部与前袖片接缝处挖空)这时就会让这件衬衣在中性中带一点妩媚的性感。如果是一件皮的无袖的性感的连衣裙,在腰部和背部的处理上选择用镂空的设计,直接打破了原本皮的沉闷,让这件皮裙变得更加的性感。如果是一件正统的西装,除了对整个面料的镂空处理外还可以选折在局部领子、袖口、甚至是门襟等等的设计上选择镂空的手段,让整件衣服的造型立马看起来与众不同。

结语

镂空雕刻工艺篇4

关键词:青田石;青田石雕;民族艺术;艺术特色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6年研究课题(06N140)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中国工艺美术长廊中,青田石雕以其石质晶莹剔透、技艺精湛绝伦而著名,堪称国之瑰宝。1964年,郭沫若参观青田石雕时,盛赞不已,题写了“青田有奇石,寿山足比肩”的赞美诗句。

2001年9月1——9月5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国石候选石展示会”上浙江青田石获:特奖4个,金奖9个(分别占总奖数的40%和33。3%)。

2003年,青田石和辽宁岫岩玉、福建寿山石、北疆和田玉、内蒙巴林石、昌化鸡血石这6个宝玉石品种作为候选国石,角逐“中国国石”封号。10月22——10月25在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珠宝展”浙江青田石获:金奖10个,银奖8个,铜奖10个。依然列金奖首位。

历史渊源

青田石雕是中国传统石雕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早期多为殉葬、宗教和生活用品,后逐渐发展为风格独具的观赏艺术品。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馆内的出土文物——六朝时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卧猪。作品线条简练、造型古朴、形神兼备,风格上可见汉、魏风貌。

唐、宋时期,青田石雕有较大的发展。从浙江省龙泉县双塔内发现的五代吴越国时期的青田石雕佛像造型说明,唐代青田石雕创作题材和技艺有突破性的进展。至宋代,青田石雕吸收了“巧玉石”制作工艺,运用“因势造型”、“依色取巧”的技巧,并发挥青田石自身石色、石质、可雕性的优势,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多层次镂雕是青田石雕一大特色。精致入微的刻划和复杂层次的处理是任何玉石雕刻都难以做到的。

元、明时期,青田石被赵子昂、文彭等文人应用到印章篆刻艺术上,拓宽了石雕艺术门类。这一时期,青田石雕的创作,在印章钮头装饰方面得到长足地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的钮饰基础上,充分发挥青田石质特性,创造出独具风格的印钮雕刻艺术。

清代和民国初,青田石雕作为江南名产屡被选作贡品。乾隆八旬万寿节,大臣们用青田石雕制作一套(60枚)“宝典福书”印章作寿礼(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规模空前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青田石雕艺人周芝山、金针三的作品获得中国石雕工艺品中仅有的两枚银牌奖章,开始有了世界声誉。现青田山口镇的老街,又叫花旗街,因当地农民用青田石雕从美国赚回银圆盖起一条街的房子而得名。

新中国建立以后,青田石雕得到快速的发展,近20年来,青田石雕发展迅速。目前,全县从事石雕创作、生产、经营的已有2万多人,产值达数亿元。作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内外。至此青田石雕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的构筑,其雕刻技能、风格塑造、情趣意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化美奂程度。

青田石雕的艺术特色

青田石的质地晶莹湿润,色感雅丽,硬度适中,品类繁多。因其产区、坑洞不同,各显风貌性情。主色调清淡脱俗,亦苍亦翠,间赭间黛,或赤或紫,百面千态,和而不犯,同中有异,具雍容娴静之姿,无取宠献媚之貌。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料的色彩、肌理、钉结等质地的不同,而随类赋形,因材施艺,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对石材原有的不同颜色的斑痕作巧妙利用,把石材的缺点转化为艺术的优点,使动物、植物、人物的形体构成也有不同色彩的变化,从而增加造型接近自然物的幻觉,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雕刻家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在艺术上进行创新,更注重作品造型的内涵和作者思想的展现。青田石雕在保留传统的镂空、精细的特点基础上,还涌现了一批追求国画意境或抽象表现的现代题材作品。

1、精细的雕工

没有精湛的雕技,再好的青田石亦无法达到形神合一。青田石雕刻立体、镂空、繁间有致,层次分明,充分运用多层次的立体镂雕,玲珑剔透,变化巧妙形。雕刻家创作时心、眼、手一致,进入所谓随心所欲境地。因材施艺使青田石雕不同于其它批量生产的工艺品。石雕艺人面对不同形状、质地、色彩的青田石,凭借深厚的艺术素质和精湛的手工雕刻技艺,充分利用石料的大小形状、色彩质地逐一进行构思创作,取势造型,雕刻出各种山水,花卉、人物等多种多样的作品,使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绝无重复,镂雕精细,层次丰富是青田石雕技艺的绝活,在石雕山水、花卉类中最为见长,石雕作品丰富的层次依赖于艺人高超的手工镂雕技艺。这种青田传统的地方技艺在历代艺师的继承、发展下,现今已达出神入化的地步。它使青田石雕具有玲珑剔透、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艺术境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生动的色彩

色彩丰富是青田石一大特点。天然的各种色彩赋予青田石极大的创作空间,而颜色的丰富无疑能触动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巧色雕刻又是青田石雕不同凡响之处,青田石的天然色彩十分丰富,石雕艺人根据石料不同的天然色彩进行构思创作,如青色可雕秀竹,紫色可雕岩藤,白色可雕飞瀑,在花卉类中,红的黄的部分可雕花朵,青的白的可雕枝叶。在人物类中,白的可雕脸谱,黑的可雕成衣裳,反之也可。俏色的巧妙运用,使青田石雕融自然美和工艺美于一体,形象逼真,绚丽多彩。有人说"青田石雕石头美",此话不谬。天然材质看上去给人以自然悦目之感,若染色的石料,颜色只存在于表面,且有某些化学反应的痕迹,总有一种呆板木滞的感觉。

3、多样化的题材

青田石雕,历史悠久,名师辈出,流派纷呈。大批艺人在花卉、山水、人物、动物创作上形成多种艺术创作风格,充分显示了青田石雕雄厚的创作实力。

花卉创作

花卉创作是青田石雕创作的强项,尤以解放后为盛,其精湛的镂雕技艺令世人赞叹不已。该项艺术创作以现实为题材,创作类型呈多样化。现代以来,从正面镂雕到立体镂雕,从单一的花类创作到复杂的花鸟群体创作,无不体现了几代艺人艰辛的摸索。他们从雕刻室走向社会,从田园里汲取创作素材,从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采取特写和夸张的艺术手法,运用娴熟的多层次镂雕、圆雕技艺,精工雕琢,把自然作物的形态和神韵表现得丰富多姿。他们的艺术创举,在石雕界引起很大的反响。于是,以农作物为创作题材成为时尚,高梁、稻谷、小米、毛芋、南瓜、辣椒、扁豆、白菜、茄子等登上了大雅之堂。艺术家林如奎,开创青田石雕以农作物为题材的新路。代表作《高粱》构思巧妙,因材施艺,刀功细致精巧,把石色利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籽粒青中泛黄,黄里透红,几可乱真,几株红透壮实的高粱,沉甸甸地低垂着丰收果实,那淡绿的叶子像无数轻盈的飘带,拥抱住累累的颗粒,还穿插着金黄的小米和娇艳的山花,散发着田野芳香的气息,不愧是立意创新的成功之作。

山水创作

山水创作是青田石雕的传统题材,它讲究构图布局的整体性和随意性,讲究造型和章法。他们的艺术创作,时时体现着时代风貌,作品内涵丰富,情趣盎然。艺术家周百琦成功地创作出《春》,这件以青田封门黄冻石精心设计雕成的艺术杰作,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框框,精雕破土而出的春笋,着意夸大锋芒毕露的笋尖,突出了烟雨三月的勃勃生机,揭示了美的旋律,将艺术创作和艺术构思巧妙地结合起来。

人物创作

人物创作素来是石雕创作的难点,但青田石雕艺人勇于探索,挖掘历史题材和革命题材,从单一的人物创作到复杂的群体形象塑造,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钟馗嫁妹》是青田石雕创作者经常刻画的题材,北京来的马兵借鉴京剧中的人物造型,创作的《钟馗嫁妹》人物喜气洋洋,主人公钟馗手握酒杯,开怀大笑地注视着送亲的队伍,使作品充满了人情味。

动物创作

动物创作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既已发现小石猪殉葬品。艺术家林耀光,在传统题材上大做文章,他首先改变了马在草地上奔跑的传统造型,于马腹后雕以飞卷尘土作带筋,使奔马后腿腾踔凌空,气势夺人,并以"赤兔追风,关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创制了《千里雄风》这一人衬马、马驮人,人马合一的艺术杰作,使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造型更加独特。

结语

青田石雕受世人青睐,不仅因为雕艺精湛,更因为它的载体青田石的名贵。青田石雕是一代代石雕艺人和欣赏者们共同创造的民族优秀文化,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其魅力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丰富的文化积淀使青田石雕更具神采。干百年来,它让人向往,令人喜爱,给人启迪,把美丽和幸福赐给热爱它的知音。青田石雕是浙江人的骄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

参考文献

[1]陈慕榕.中国青田石——名石、名雕、名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雷铣修.青田县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民国二十四年重印本)

镂空雕刻工艺篇5

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同时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甚至成了一些人表示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的“道具”。当时的人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天气已经凉爽,在交际或者公众场合,有一部分人,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将一柄折扇或者执于手中,或佩于腰间,或藏于袖内,且不时在人前一露。因为他们的扇子从扇骨到扇面,直至扇袋、扇盒、扇坠,不仅材质优良,而且工艺精致,大多数还是出自名家之手,露一露让人见了,就炫耀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折扇在那个时候对某些人来说,是具有显示财富和交流情绪意义的。当时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现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的几把外销象牙扇,探讨一下广州牙雕的特点。

高超的象牙雕刻技艺

广东牙雕富有装饰性,素以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而闻名。在制作上着重于雕工,讲究牙料的漂白与色彩装饰,擅长镂空、编织、镶嵌、茜色的综合应用。作品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见长。象牙色调柔和,质地细密,宜于施雕,是上等的工艺材料。用象牙制作的扇子,是所有材质中最为名贵的。它的实用意义往往被它自身材质的名贵所掩盖。

透雕山水人物象牙扇(图一),是清代外销至欧洲的精美作品之一,规格:19×33.5厘米。扇以象牙制作,娇小玲珑,共有牙片21片。两边较厚的两片运用浮雕手祛雕刻成人物、花草树木等图案,其余中间的19片均薄如纸,厚度不到1毫米,而且厚度均匀上下一致。每档牙片的雕刻可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是纵向直丝状的纹饰,细、密、薄,丝与丝之间的距离仅0.3至0.4毫米,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在直丝纹饰的上面再满雕渔樵耕读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船舶、花草树木、鸟兽等。打开扇子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栩栩如生,精妙无双,不可思议。

象牙透雕人物徽章纹扇(图二),是19世纪的外销作品,规格:52.5×27.5厘米。两边较厚的两片运用浮雕手法,一面雕刻成人物及龙纹,背面雕成人物、云纹及蝠鼠纹。其余每档牙片的雕刻可分为上下两层,底层运用镂空透雕的手法,雕刻成纵向直丝状的纹饰,细、密、薄,在直丝纹饰的上面再满雕渔樵耕读图、龙凤呈祥图、寿星图、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

此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扇的中部开有一个椭圆形窗口,内刻有“Catheine”的家族纹章。据艺人介绍,这类家族纹章在当时既有来样在广州制作,也有的是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纹章的空位,销往欧美后再雕刻,但这把扇的纹章图案从其技法上看应该属第一种情况。

这两把透雕象牙扇更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如此薄的牙片、如此细微的丝纹,均是当时牙雕艺人纯手工操作的,开片后雕刻出来的丝纹竟无一根断裂,这是广东牙雕的精湛技艺和特殊魅力。当然广东温暖湿润的气候,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象牙的质地细腻而带韧性,只有用象牙材料才可能制成如此薄、细、精美的女式折扇。据现在的象牙艺人介绍,这种象牙扇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象牙制作的最高水平,现在难以复制。

这两把透雕象牙扇主要运用了意到神会的浮雕及出神入化的镂空透雕等雕刻技法。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塑出凸起的半立体形象的雕塑技法。形象的背面附属在平面上,适宜于从一个方向欣赏。物象近似绘画,前后体积压缩。因此,浮雕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浮雕的制作过程也表明了这一点,即在雕刻前,先将画稿帖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高浮雕,与圆雕相接近,所雕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大,有的局部为圆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浅浮雕,与绘画相接近,所雕刻的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平缓。薄意雕,最浅薄的浮雕,所表现的形象仅是一层平缓的起伏,意到即止。

广州的镂空透雕,是牙雕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技艺。它的牙片可以做到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镂空玲珑剔透,雕镌细如游丝。由于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象牙只有在温润的环境中,才易镂空透雕。这种技艺在气候干燥寒冷的北方则行不通,因而玲珑易透的镂雕技法是广东牙雕中最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广东牙雕的特色之一。

牙料的色彩装饰

广州牙雕不但注重雕刻技法的创新,还非常注重视觉上的华美,追求出新,强调工艺作品的整体装饰性和立体感。其做法一是镶嵌,二是“茜色”。镶嵌是指象牙雕件与其他多种材料巧妙地组合镶嵌于同一件器物上,既增加图案的层次,又使图案更富于立体感。“茜色”即染色,是用茜草等各种植物的色料,涂染在象牙雕作品的表面。广州牙雕的茜色极为娇艳富丽,因此象牙工艺品的装饰性得到了增强。

象牙彩绘人物庭园图扇(图三),是清中时期的作品,规格:19×33.5厘米。此扇面贴用象牙制作人的面部再贴于扇面上,绘清官庭院图,反映宫廷人物故事,人物双面合计达60人,生活气息浓郁,扇面边饰杂宝、金钱、盘祥、蝠鼠等图案。由于扇面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而成,所以画面保存至今仍像原来一样色彩艳丽;扇骨地作抽丝处理,着色加彩描金,刻柳庭人物图。

象牙贴金神话故事图扇(图四),是清末的作品,规格:24.5×45厘米。此扇的扇骨用象牙制作,象牙扇骨经过打磨抛光后,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上用堆金的手法堆成花雀图,在其他的扇骨上描金,将其描画成梅花、蝴蝶、雀鸟图。在丝质扇面上绘画神话故事图,而云彩部分更是配合扇骨的金碧辉煌用颜料勾上黄色线边,令扇面与扇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西文化的“使者”

清康熙年间,随着海禁的解除,广州成为中国与海外进行贸易的窗口。象牙等原料大量进口,西洋工艺品也随之而来,牙雕作品利用海外贸易之便输往海外。

广东的工匠由于外销的缘故,为海外客商定做工艺品。为迎合西洋人的喜好,广州牙雕在雕刻、镶嵌、编绘上充分发挥其特长,推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广州工匠在牙雕制作时,受到西方近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有适合、满足外商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作品上的纹饰除了采用传统的人物、花草、动物、吉祥图案题材外,还吸收了大卷叶、西蕃莲纹、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布局往往显得热闹、繁花似锦而不留空白。有些图案还吸收了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广州牙雕无论在题材、图案和纹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汇。

英王乔治三世特使马戛尔尼的秘书巴洛在《旅行在中国》中写道:“看来似乎最优美、最完美无瑕的顶峰,就是(广州的)象牙雕刻。”甚至著名的英国伯明翰雕刻匠师也“试图仿照优雅、美丽的牙雕折扇扇骨,虽然他们的技巧也是非常灵巧和精致,但始终没有取得成功,而且根本无法和中国的产品竞争。”在巴洛的记载中,当时广州牙雕工艺品的品种很多,有镂通花折扇、国际象棋、胸针、饰针、项链,象牙球、梳、鼻烟壶、用的筹码、多米诺骨牌、烟嘴、粉盒等,大量出口欧洲,很受欢迎。18世纪30年代以前的早期,专销西方市场的扇子一般由彩绘镂空象牙制成。

象牙刻西洋人物绘竹纹扇(图五),是19世纪的作品,规格:52x29.5厘米。象牙扇骨采用浮雕及镂雕的手法制成。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用浮雕、镂通雕等的手法雕刻有西洋人物、大卷叶纹、凤纹、花篮等图案。其他的扇骨两边各雕有一位的西方男性,扇骨中部雕有两对翩翩起舞的西洋男女。作品吸收了外国图案的长处和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主题画面也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在当时其他的牙雕作品也常常出现此类情况。扇面在纸质的面料上绘中国画风格的竹纹图。

镂空雕刻工艺篇6

黑陶是我国陶器中一个重要的种类。黑陶黑色的产生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浓烟中的碳分子在高温作用下渗透入陶器表面而形成的。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黑陶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黑陶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有部分磨光的,器表多为素面,有的饰以弦纹,划纹,镂孔,中晚期的黑陶以表里透黑的砂质陶和细泥陶为主,还出现了制陶水平最高的蛋壳陶,蛋壳陶乌黑光亮,胎薄质坚。在我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陶的出现,而黑陶最早出现在四千多年前。黑陶是陶的一种,属于陶类中的上等,与普通陶器相比,黑陶的观赏性大于实用性。黑陶之所以名为黑陶,是因为其外观呈墨黑色。黑陶的特点是黑陶陶器偏薄、陶器光泽度高。黑陶的制作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为了传承我国这一文化艺术,我们必须了解和学习黑陶的制作工艺。通常,黑陶陶器的制作历经了以下的几步。第一步是选料,黑陶成品的品质与黑陶陶料的品质密不可分,制作黑陶要选用位于我国黄河下游的冲击平原独有的一种泥料,这种泥料质地偏细,具有粘稠性,无杂质,名叫红胶土。想要制作出墨黑、光泽度高的黑陶,这种红胶土是最好的选择。第二步是澄泥,制作陶器的过程是复杂且精细的,上乘的陶料需要历经晾晒、风冻、淘洗、沉积这四个过程。澄泥是淘洗原料的过程,经过多次的澄泥,陶料会变得细腻、均匀。第三步是练泥,练泥是和泥料的过程,要反复按压泥料,并且以螺旋状翻捣泥料。第四步是倒柸,倒柸是手工造型将泥料制成坯体,然后把柸体在干燥的通风处静置三天左右。三天后可以进行修整柸体。第五步是雕刻,雕刻的过程是考验技术的过程,雕刻是在陶器的表面雕刻图案,雕刻完成后还要给陶器安装配件,这些全部完成后就可以给陶器抛光了,用抛光工具反复为陶器进行抛光,提高陶器的光泽度。第六步是干燥,在陶器基本成型之后,不急于烧制,首先要自然风干,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用几天时间让陶器完全干透。第七步是烧陶,烧陶最重要的是火候,一件陶器作品历经种种复杂的步骤后能否成功就在于这烧陶的过程。黑陶是以古老的烧陶工艺烧制而成的,呈现的是完美的纯黑色。在烧陶之前,要将窑内温度加热到一百摄氏度,把柸体彻底烘干,这样持续四个小时之后就可以调整窑内的温度,使温度逐步上升到八百摄氏度,在烧陶过程中要彻底封闭窑炉,使之完全与空气隔绝。不仅如此,在烧陶后期,还要再四百到六百摄氏度的温度下进行渗炭,使烧出来的黑陶更加乌黑发亮。第八步是抛光,抛光是制陶的最后一步,需要依次用不同软硬的抛光工具反复摩擦陶器进行抛光。抛光后的黑陶乌黑光亮,成为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第九步是存放和保养,黑陶是怕压易碎的物品,在存放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防止压到和碰到硬物,黑陶最好存放于架子上。在保养方面,要定期用干布擦去灰尘,由于黑陶质地较为疏松,吸水性较好,为了防止黑陶吸水质地改变,因此在拿取时手上不能有水,不能用湿抹布擦拭,存放环境最好是干燥通风的,黑陶不能淋水和遇到高温。

二、浅析黑陶美学

陶瓷艺术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标签,现代陶瓷艺术已经从实用性为主转变为观赏性为主。黑陶作为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一种陶器还没有被世界广泛了解。相比普通陶瓷器具,黑陶乌黑光亮,造型丰富,艺术感非常强烈。黑陶的主要雕刻手法是柸体装饰,在烧陶前对陶器柸体进行镂刻、贴塑等造型手法装饰。镂刻是镂空雕刻法,贴塑是指粘贴泥料装饰。黑陶的雕刻手法看似简单,实则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结晶,其手法非常考验匠人的技术水平,稍有差错就会前功尽弃。一件成功的黑陶陶艺作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用料必须是上等,在雕刻和造型方面要和谐统一并具有美感。蛋壳黑陶杯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成功的黑陶作品,其做工精细,造型别致,具有黑陶作品的显著特征——乌黑、光亮、薄如蛋壳、外形精巧。蛋壳黑陶杯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采用的是上等黑陶泥料,反复去除杂质后经过多个步骤的精工制作,不但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还非常考验工匠的技艺。蛋壳黑陶杯代表着我国传统黑陶工艺的最高水平。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是四千五百多年前的黑陶陶器,1936年,梁思永先生带领一支考古队在我国山东省日照市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这一黑陶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是一件无釉陶器,虽然无釉,但是通体乌黑发亮,具有黑陶薄如蛋壳的特点,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最厚的地方也不超过一毫米,这样一只黑陶杯重量仅二十二克。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是山东省龙山文化的代表作品,其制作精细,工艺精湛,材料上乘,堪称中国艺术瑰宝。目前在我国多个省市都有黑陶工艺的爱好者和匠人,作为现代人,我们需要学习的时古代工匠对于技艺的细致入微,我们需要学习、传承和发展黑陶制作工艺,使制作黑陶这一源远流长的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三、结语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黄斌老人月饼作文范文(3篇)

    - 阅0

    品尝月饼是让幼儿了解到传统文化,因为一直以为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是要品尝月饼的,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黄斌.....

    童年读后感500字范文6篇(3篇)

    - 阅0

    童年读后感500字范文6篇《童年》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而书的内容也就是高尔基小时的童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童年读后感5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读后感.....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6篇)

    阅:0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篇1关于信息内容产业的概念我国并没有关于信息内容产业的官方定义。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镂空雕刻工艺(6篇)

    阅:0

    镂空雕刻工艺篇1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史前、商周和汉晋等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这....

    校园环境整体规划(6篇)

    阅:0

    校园环境整体规划篇1——题记一所大学的校园环境、整体景观往往是这所大学留给众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