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发言材料(整理2篇)

来源:

干部考核发言材料范文篇1

关键词:人事档案归档鉴别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特色管理,它包含了个人身份、学历资质、鉴定考核、专业技术等级、政治审查、奖励处分、工资待遇、职务任免、退休等材料,记载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它具有法律效用,是出境、计算工龄、工作调动、考研、考公务员、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以及升学的重要依据。

一、人事档案特点

1.全面性

人事档案收存个人的履历、自传、鉴定(考评)、政治历史、入党入团、奖励、处分、任免、工资等方面的有关材料,因此,它记录了个人成长、发展的历史,能体现个人自然情况、专业情况、家庭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总之,人事档案是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一个人的全貌。

2.现实性

由于个体要步入工作岗位,其人事档案则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正确了解人才、合理分配人才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为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

3.真实性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现实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事档案必须做到内容完整齐全,材料客观真实,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4.动态性

人事档案随着个人成长的不断延伸会形成各种各样新的材料信息。因此,人事档案必须做好新材料的收集整理,力求缩短档案与个人实际情况的“时差”,这就要求人事档案必须打孔装订,以便随时补充新材料。

5.流动性

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员工的人事管理相统一,才便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如果人、档脱节,保管人事档案而不知当事人已调往何处,即“有档无人”,这样的无头档案,保管得再好也无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档随人走”,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以内,必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

6.机密性

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诸多方面情况,有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而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及的内心隐秘等等。因此,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和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向社会无条件地提供服务。即使是处于档案管理机构的个人也不能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

二、人事档案归档类别划分

人事档案由个人成长纵向情况和一定成长时期的横向情况材料组成,较为全面地反映干部实际情况。它分为干部档案、工人档案。

干部档案内容包括十项:第一项,履历材料。第二项,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第三项,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第四项,学历、学位、成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第五项,政审材料。第六项,加入党团的材料。第七项,奖励(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材料。第八项,干部违纪、政纪、法律法规等材料。第九项,干部工资级别登记表、职务工资变动登记表、干部调资审批表,定级和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干部任免呈报表(包括附件),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审批表,解聘、辞退材料;退(离)休审批表;军衔审批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派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第十项,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工人档案内容包括十项:第一项,履历材料;第二项,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第三项,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第四项,评定岗位技能和学历材料;第五项,政审材料;第六项,加入党团的材料;第七项,奖励材料;第八项,处分材料;第九项,招用、劳动合同、调动、聘用、复员退伍、转业、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出国、退休、退职等材料;第十项,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三、人事档案鉴别管理方法

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1.把好干部档案材料“入口关”。判定材料是否属于所管干部的材料及应归入干部档案的内容。对字迹不清、不能反应干部历史面貌、德才情况和现实表现的材料,不能归入档案。发现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或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可交文书档案或转有关部门保存。对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比较重要的证件、文章等,组织不需要保存的,退还给本人。

2.检查核对材料是否齐全、真实。政审材料一般应具备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报批复、主要证明材料、本人的汇报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具备处分决定(包括免予处分的决定)、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个人检讨或对处分的意见等。上述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对残缺不全、头尾不清、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不能归入干部档案。对来源、时间和对象不明的材料,要查清注明,补办手续后再归档。对发现伪造篡改的档案材料,要坚决予以清除,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3.审查材料手续是否规范、完备。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的,要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中形成的综合材料,应有本人的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经过本人见面。任免呈报表须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注时间和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及出去与返回的时间。凡手续不完备的档案材料,须补办完手续后归档。

4.按时整理干部人事档案。按照中组部《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和省委组织部有关文件规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要做到经常性整理与定期整理相结合。新进人员的档案一般应在3个月内整理归档;新收集的补充材料一般每年集中整理一次。

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记录和反映了人员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情况,是全面地考察人员,选贤举能、知人善任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务必做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来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活力和生命力,使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干部考核发言材料范文篇2

一是擦亮眼,明察秋毫,培养准确的洞察能力。擦亮眼就是要善于发现,练就一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慧眼。从座谈人的表情及肢体语言中,准确地发现线索性信息和发掘深层次的内容。既要看到工作成绩,又要看到存在问题;既要看到表面现象,又要看到本质特征;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事物,夹杂个人偏见,把自己的感彩融入其中。通过明察秋毫,避免一叶障目,不以一俊遮百丑,不以一眚掩其德,不以一事论长短,确保全面评价干部,科学识别干部。

二是立耳听,兼听则明,培养敏锐的判断能力。在干部测评和座谈中,座谈人的综合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尽相同。如何对座谈中听到的各种评价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兼听全面之词,对于座谈中经常出现对同一人褒贬不一的情况,要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既辨明是非曲直,又能发现被座谈人存在的一些潜在的,苗头性的问题。二要能听弦外之音,对于座谈者出于各种顾虑,话只说一半的情况,要能意会到言外之音,捕捉到话里间接透露的一些信息。三要会听赞誉之意,对于座谈者充当“老好人”,常使用描绘、渲染、夸张的赞誉之词的情况,要能对被考察者的能力、品质给予客观、恰当的评价。

三是多张口,刨根问底,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首先,要通过引导启发,介绍考察相关规定,打消座谈者的思想顾虑,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营造愉快、亲切的谈话氛围,以便自然而然地获取信息。其次,要讲究问询技巧。从简单明了的事情问起,由浅入深、由窄到宽、由易到难,要注意对初步掌握的问题与材料进行重点核实,如在民主测评或个别谈话中反映被考察者某一方面特别好或特别差,可以在谈话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核实。询问被考察对象存在不足时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有事例印证。最后,要控制谈话节奏。在座谈中掌握主动权,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追问,什么时候要适度引导,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高效的座谈获取最有价值的座谈材料。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收集3篇)

    阅:0

    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篇1防火灾应急演练心得体会转眼又一届__公司地面安全消防应急演练圆满结束,这也是....

    干部考核发言材料(整理2篇)

    阅:0

    干部考核发言材料范文篇1关键词:人事档案归档鉴别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特色管理,它包含了个人身....

    前台服务员主要工作职责(收集11篇)

    阅:0

    前台服务员主要工作职责篇11、负责前台服务热线的接听和电话转接,做好来电咨询工作,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