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文化的建议(整理2篇)
来源: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范文篇1
高校主要通过提供相同的文化氛围和相似的生活选择,使得不同个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大学生认同于母校相同的文化范型之下。这个趋同的过程是以不停地群体间互动为主要形式的。之前这种群体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或者“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一传统的模受限于时空的限制,而微网络突破了时空界限,校园文化活动传播的方式、传播的速度及广度等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大学生可以利用微网络工具自由地向教师咨询自己的疑惑,可以与教师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或话题,可以与同学或他人进行各种文化交流等。这样一来校园文化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更贴近学生的现实,教育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期文化校园的建设势必离不开微网络的建设,而微网络在高校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当代大学生往往倾向于追求标新立异的互动方式和沟通模式。此外,他们还喜欢模仿社会上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形式。这些都加速了微网络工具在大学生中的时尚流行。以微博、QQ为代表的“微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的生活主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通过跟帖、微博等渠道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意见与建议。毫不夸张地讲,当今大学生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友谊的发展、恋爱关系的确定,等等,都和微网络工具息息相关。这就为微网络文化高校建设提供了广泛的实施对象,微网络文化高校的建设也就获得生根发芽的土壤。
从对微网络文化高校形成条件的分析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微网络文化”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占领着大学生群体,高校文化建设的工作者必须面对这新的趋势,积极适应高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途径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不断探索“微时代”下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机制。笔者认为,作为对网络教育实践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新时期构建微网络文化高校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下面仅从两个角度对如何构建微网络文化高校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微网络文化高校中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研究表明,课堂的空间设计与组织形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4]进而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今大量的新技术开始在课堂中使用(从最初的投影到今天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得教学与学习环境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课堂的进程大多被教师制作的课件所控制,学生仍是被动的参与学习。这种教学活动仅仅是形式上的信息化,而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而微网络的广泛运用则有可能从根本的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高校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高校课堂教学的网络化与虚拟化,首先依赖于无线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近年来,中国移动加大了Wi-Fi热点的建设,好多校园里已经能够使用中国移动公共Wi-Fi网,这就为无线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样的教室里,教师可以直接将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链接到投影系统中,来演示教学课件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同时通过教室的无线网络与学生的移动终端设备互联,以此来实现课堂上师生直接交流学习心得,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发送问题等。课后通过通讯平台保持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密切联系,交流上课笔记,探讨学习心得,学生还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完成老师指定的报告或者作业。与此同时,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替学生的作品留下纪录,形成一份数字化的教学档案。这样一来高校课堂就具有了网络化与虚拟化的特征,教学也得到了大大的拓展。一言以蔽之,在微网络文化高校中,利用微网络技术实现课堂内各主体之间,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技术与环境等相互之间的无缝链接,使学习变得更为便捷和人性化。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范文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南疆高校;建议
中图分类号:D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10-02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多次会议上,反复要求“新疆的现代化建设,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要以改革开放的文化来引领。”为新疆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鼓舞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摆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组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访谈专家、召开座谈会、参观、走访等形式,搜集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录音资料,了解到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贯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精神文化建设,崇尚顽强坚韧、扎根荒漠的胡杨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注重针对性、系统性、动态性和严格性的制度建设;在行为养成、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注重加强民族团结、、反渗透教育,自觉抵制来自西方敌对势力对校园文化的干扰;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南疆高校比较注意校园设施的建设投入,倡导中华一家,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美化环境的育人工程。
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然成为学校的共同心声,为此,笔者特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上,坚持“四个统一”
一是统一部署。南疆高校要把加快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高校领导应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倡导者和灌输者,校领导对校园价值观的积极倡导和表率作用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学校领导要统领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由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各学院联合出台实施方案,对全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全校动员,上下联动,高位推进,在全校掀起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
二是统一机制。南疆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建设目标,纳入学校对各部门的年终考核里,首先明确各部门建设职责,建设项目责任人。其次,制定出建设的步骤与时间。形成全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负责实施,教学学院配合开展,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是统一规划。南疆高校需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从学校发展、校园建设、培育新人、课程设置、管理育人等各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大学总体规划之中。在校园环境建设设计上更加凸显学校精神的“胡杨”与“红烛”的人文内涵、“师范”与“农业”教育理念。学校对外使用标识系统上,应统一风格、颜色、标志设计,让人一看便知,记忆深刻。
四是统一流程。南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出台、建设项目实施、专家评估验收、师生参与效果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为平台,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主导思想,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方面的工作还需统一部署、统一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流程,这样既避免了建设工作中出现缺失,又保障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质量、高效果。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上,落实“四个层次”
一是凝炼大学精神,构建精神家园。南疆高校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将中华精神、新疆精神、兵团精神紧密融合,构建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大学精神——胡杨精神。南疆高校都建设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胡杨精神的本质表现。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献身精神。南疆高校要发挥大学传播优秀文化,引领社会前进,道德示范传承的作用。真正实现“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强化制度,守土有方。作为祖国西北边陲,在新疆办大学,首先担负着为国家、自治区稳定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而在新疆南疆办大学,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这一任务的意义更加突显。在南疆流行一句话:新疆的稳定看喀什,喀什的稳定看师院。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学生行为或活动文化建设方面,把维护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反渗透,作为文化行为、活动的重要内容。把“守土有责”作为全校师生的坚强信念。
南疆高校应坚决贯彻区党委的决定,稳扎稳打,安排到位。坚定不移地站到、反渗透斗争第一线,不畏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做到“守土有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而且,要做到高校在反渗透、反、讲法制、固边陲上的“守土有方”。
三是加大投入,环境育人。南疆高校,北倚天山,西枕帕米尔高原,南抵喀喇昆仑山脉,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环境较差,条件艰苦,既无地理优势,又无经济优势。在读学生人数众多,学校既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为广大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氛围,建设具有中华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独特的人文理念为一体的环境文化,同时,也需营造高雅优美轻松愉快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精力、平衡心理、鼓舞士气、激励热情,确保以最佳精神状态投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重视主体,行为养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四有”新人,这也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
首先是学生要学习教师,做教师知识的传承者,做教师精神的发扬者。
其次是学生要学习“自己”,依据学校的具体目标按规定进行严格的“自我加工”。
再次是向社会学习,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刻苦学习、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关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奠定深厚的专业基础。

人力资源年度工作总结(收集9篇)
阅:02023人力资源年度工作总结篇1岁末总结总有很多感慨,同奥绿特又长了一岁,望其步履蹒跚,我不愿承认我们的队伍没....

对校园文化的建议(整理2篇)
阅:0对校园文化的建议范文篇1高校主要通过提供相同的文化氛围和相似的生活选择,使得不同个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大....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收集3篇)
阅:0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范文篇1现在电视频道越来越多,但其中有多少在替农民朋友说话,又有多少在说农民想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