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盒(整理2篇)

来源:

古代食盒范文篇1

关键词:甘蔗纸材料;包装设计;地域特色;伴手礼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观光旅游业快速发展,现今产品包装设计也能体现当地的城市文化。而游客除旅游外,也够买许多当地伴手礼送亲友。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知名度。为了使伴手礼包装设计具有地域性与独特性,使伴手礼包装设计秉承本地文化特色,让游客在旅游期间更好认识桂林的旅游文化。本文将视觉符号引入本地特色伴手礼设计中,探究伴手礼包装设计是如何将地域性景点与桂林旅游文化相互融合,使之成为一个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让更多人通过伴手礼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桂林特色文化。

1甘蔗纸产品包装设计的价值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甘蔗纸产品包装在包装领域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我国每年要进口超过年产三分之一的“洋纸”进入国内市场,这是我国造纸业可持续发展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问题。同时国家对环境污染的要求日益严格,迫使我国造纸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我国幅员辽阔,但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现实情况表明我国必须抓紧调整原料结构。广西是甘蔗的生产地,也是全国的产糖基地,具有丰富的甘蔗纸原材料。

2甘蔗纸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外,纤维原料资源是造纸业的发展基础,也是我国造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多年来,我国造纸业在“草木并举”中取得好成绩,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但有丰富的非木材资源,甘蔗渣就是一个很好的可回收利用资源。虽然甘蔗渣纸浆得到利用,但其力度还不够,使用甘蔗纸做产品包装的人不多,可查资源也有限。更重要的是,随着当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化的产品包装冲击着游客的眼光,游客的欣赏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产品包装设计的生存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如下:(1)包装设计越来越注重外表。现在很多包装在材料的选择上,都比较倾向于经济利益,包装上运用许多华丽的外表,从而导致商品的价格也增长,但是较少的思考到游客的想法,是否需要华而不实的商品,游客旅游,除了来观光景点,也是来品尝当地的美食,所以,特色伴手礼包装的设计要吸引符合游客的购买欲。(2)人们越来越注重包装的实用性和简约性。现在的市场竞争趋势是包装过度装饰,很多企业为了利益,往往采用“过度包装”,“奢华包装”。并没有考虑到此类型包装在使用过后是否能继续使用,所以在包装领域中,除了要设计出符合游客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它的实用性和简约性,这才是包装设计应该追求的目标。

3甘蔗纸材料在伴手礼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3.1设计构思

国民经济进程的加快,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让许多特色美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人们的审美和对美食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故宫博物院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深度发掘丰富的明清皇家文化元素,努力将故宫的建筑、故宫的文物、故宫的历史找到一个符合当代人喜欢的时尚表达载体。研发具有故宫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点、贴近现代实际需求、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故宫元素文化产品。故宫博物院的成功对桂林特色伴手礼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1]。在桂林的特色伴手礼包装设计中,深入挖掘桂林标志性元素符号,通过使用一些标志性的元素符号:日月塔、古东瀑布、靖江王府等,将其与伴手礼包装设计相结合。该设计提取的景观元素不是单纯的二维形态表达,而是将其三维立体地呈现,巧妙运用于地域性特色的伴手礼包装设计之中,设计出一系列可拆卸的特色礼盒。不仅体现了伴手礼包装外观的独特性又彰显了伴手礼包装独具地方、民族特色。外包装盒里面具有独立的小礼盒,主要以古塔和桂林山为外观,打开礼盒后依旧能制造惊喜,一方面能够满足旅游消费者对特色伴手礼包装的需求,也能够让桂林的特色美食得到传承和宣传;另一方面,融入地标性元素符号与伴手礼包装设计可以起到延伸产业链,带动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桂林食品的附加值,体现了桂林文化气息,营造出桂林地域文化的特色。

3.2造型元素选择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是最醒目的体现。单纯利用传统的色彩与现代色彩结合,如两者之间处理不当,会极大地降低伴手礼包装产品的档次。而国外的包装设计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简洁的色彩运用,使包装大气不失档次。在伴手礼包装设计上吐故纳新,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思路,在外包装设计中采用桂林地域性景点色彩、日月双塔、古东瀑布、靖江王府等。塔的古朴、米驼色为大面积颜色,其间有着夕阳红的照耀,附近是与他相融的人文景观元素,旁边独特的桂花香,外观的独特性又彰显了强烈的地域性特色和人文气息;瀑布的蓝,空中火红的太阳,不时会飞过的燕子,水上游着桂林特色竹筏,与雾蒙蒙的山、树融合体现出桂林特有的美景,正午的古东瀑布总是别有一番风味;王府的贵族色,黄色里面的多色系运用,蔚蓝的天空与王府颜色相对,像是从现实中感受王府景象,加上两旁的桂花与王府颜色相融合,且周围树木的绿色系强烈颜色对比更是突出王府的贵族色特征。在伴手礼包装的内河,有两个小礼盒,依旧附带桂林气息,一个运用桂林日月古塔为造型,棕黄色的塔尖,深蓝色的塔身,底座是跟塔尖一样的颜色,附带着莲花瓣的花纹;另外是以桂林的山为造型,绿色和黄色为主,绿色的山为盒盖,黄色为盒身,盒身中间加上些许点缀,更好体现桂林山水的特色。古代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准确表达伴手礼包装内涵,类似古代使用的食盒,两旁加上桂花,桂林地标性景点,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建筑,让游客一目了然,从特色伴手礼包装中领略到桂林的地域文化,同时使包装设计具有时代的特征。如图1所示,是作者设计的一款融入桂林“日月双塔”元素符号的伴手礼包装设计,塔尖一样的形象元素是塔的经典,整体造型恰好跟日月双塔相似,中间的镂空成为功能的一部分,且“日月双塔”是桂林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所传达的文化韵味与伴手礼包装设计的语意相得益彰。

3.3特色与创新

在全国产品包装设计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全国产品包装设计创造出很多的风格的包装,各具特色。但作为旅游胜地的桂林,地域性的包装设计较少,设计出具有本地文化气息的伴手礼包装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甘蔗纸产品包装设计中,融入桂林的各个景点元素,能够创新产品包装的设计,体现独特的桂林特色,让贵为旅游胜地的桂林留给游客更多地享受体验。在甘蔗汁的产品包装设计中,将桂林景点元素的图案、颜色、布局等运用起来,让包装更具特色。

4甘蔗纸产品包装的发展建议

4.1加强地域性文化的品牌建设

正如提到四川想到火锅,提到陕西想起羊肉泡馍,人们会因为一样美食而被立刻牵引到它的原始坐标,因此设计要遵循符合地域特色的原则。在包装产品的设计中,采用简洁的视觉元素,现代感十足的表现手法形成文化形象,达到从视觉形式到内容都能充分体现桂林地域性文化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包装设计的对象是桂林旅游游客,它的外观是吸引游客购买商品的重要依据。除此之外,现代包装设计需要有自己的品牌个性,通过包装表达出地域性特点,恰好融合广西桂林地标性景点元素,为桂林旅游文化增贴了新的光彩,既传播了桂林旅游文化,也让桂林的特色美食得到了更广泛地传播[2]。

4.2构建良好的视觉体验

产品包装是旅游消费者对产品的视觉体验,也是产品个性的传递者。在商品包装丰富的今天,旅游消费者对每个商品的关注时间都很短,抓住旅游消费者的目光,形成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在实现合理的地标景点元素运用上,是提高桂林特色伴手礼包装的关键,同时还会影响包装的美观。所以,要从展开相关的元素入手,找到最能体现桂林文化的二者融合点,让特色伴手礼在旅游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烙印,是对此产品包装的惊喜,是能充分表现桂林地域性的内涵。才能够体现桂林特色产品包装在地域性景点元素中凸显出来。才能构建良好的视觉体验,点缀人们的生活。才能让伴手礼包装设计从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并创造更多的利润。

4.3重视市场导向作用

包装的开始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在人们需求标准的提高下,包装的美化在点缀人们的生活,也在激励着包装设计市场。想要伴手礼包装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要清楚包装对商品的传递作用,要充分的在伴手礼包装设计中运用桂林地标景点元素符号,形成独具地方包装风格和凸显桂林文化特色的包装品牌。要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出发,一方面要设计出人们爱美之心理需求,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注重包装的实用性,要体现出包装服务精神,让旅游消费者在够回商品后,包装能继续使用或者是当作纪念品,在注重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注重包装的独特性,自然会带来满意的经济硕果。

4.4新型包装材料的可持续性

倡导绿色环保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可降解及快速再生材料已成为世界各国新型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绿色包装将是21世纪包装设计的讨论重点。传统建材的开发与生产过程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影响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如建筑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筑材料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但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还会带来环境危害,不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国外倡导的“绿色资本家”就是在保护环境下获取利润;“绿色消费指南”就是要求消费者善于保护环境[3]。甘蔗纸产品包装设计就是运用的可降解的可持续发展材料,恰好符合绿色环保的科学发展观。使用新型的包装材料,设计有地域性特点的伴手礼包装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古代食盒范文篇2

【关键词】战国秦汉;碗类漆器;设计特点

[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

战国至秦汉是漆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这个时期实用型的漆器是上层社会使用的主流,而其中碗类漆器又占很大的比重,这从历年的考古发掘可以看出。碗类漆器主要是指用来盛装食物器物类型,主要有:漆豆、漆碗、漆盘、漆耳杯、漆盂等。这些器物不仅出土数量大,而且在设计上也颇具特点。本文即从其设计特点加以分析。

一、适应分餐制的设计

古代中国人最初是采用席地跪坐分餐制的进餐方式。至少在隋唐以前,正式的筵宴还维持着一人一份食物的分餐制。为了适应这种进餐式,人们通常将食器直接置于地面或身前低矮的案上。特别是中上阶层的宴饮多用案来置放食物。例如汉代的案,是一种类似今日的大型托盘的家具,形状或长方形或圆形,有的下面附有矮足,方形的多为四足,圆形的或有三足。这从许多考古发掘中已得到证实,除了级别较高的墓葬,许多中小官吏墓葬也有案出土。

案如何具体使用,在不少文献中都有提及。《后汉书·逸民传》中有孟光举案齐眉的记载。《汉书·外戚传》中说:“许后朝皇太后,亲奉案上食。”这说明古代的案是要经常被移动和举起的。那么案的尺寸应该是在适宜人举起的范围之内。笔者曾做过试验,以身高170厘米的人为例,当跪坐时,身体前倾最远可取到离身体50厘米左右的物品。再加上案的摆放离身体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案的宽度一般不易超过50厘米。以身高170厘米的人为例,双手举案的长度在60厘米—70厘米比较适宜,超过90厘米就有相当的困难了。故案的长度也应控制在60厘—70厘米以内最好。从考古发掘出的案的尺寸分析也基本符合这个尺寸。笔者收集了从战国至东晋时期的30余件案,其长度大都在60厘米—70厘米之间,宽度大都在50厘米左右,长宽比例基本为1.4:1左右。

案的尺寸的确定,也直接限制了置于案上的碗类漆器的大小尺寸。因为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所以置于案上的碗类漆器首先要满足可以盛放多种饮食的需要。当时贵族的饮食种类是相当丰富的,例如周代天子的饮食就分饭、饮、膳、馐、珍、酱六大类。《礼记·曲礼上第一》记载,“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从中也可看出古人进食种类之丰富,而且还要摆放有序。置于案上的碗类漆器如何满足这些要求?我们以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漆案为例,案上漆器平行排成两行,一排为3个漆盘,另一排为2个漆盘、1个耳杯和2个卮,有3类共计8件。[1]151从数量和种类上看,是可以满足多种饮食的需要的。但是要将多达7、8件碗类漆器置于案上,这就要在制作时对于杯、盘、卮、碗的尺寸要有所限制,以适应分餐制的需要。还以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食案为例:此案长76.5厘米,宽46.5厘米,置于上面的5个漆盘直径为18.5厘米,耳杯长14厘米,宽为10.5厘米,两件卮的口径都在9厘米——9.5厘米之间。由此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其最大尺寸均不超过20厘米。这个尺寸也是一个比较适宜置于案上满足一个人进餐量需要的尺寸。从其它考古发掘的碗类漆器的尺寸分析也基本上符合这个尺寸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碗类漆器的设计是适应分餐制需要的。

二、适应收纳的设计

在发展鼎盛期的碗类漆器设计中,适应收纳、便于携带的设计也是值得注意的。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适应收纳的碗类漆器在楚地出土较多。楚人生性浪漫、少受约束、喜好郊游,在野外宴饮也不足为怪。随县曾侯乙墓的出土器物可以证明。“从这两件食具箱的器身外面有栓绳的铜扣看应是一担,大概是外出打猎或野餐用具。”[2]360此外还有江陵望山沙冢楚墓、荆门包山楚墓、湖北荆州纪城一、二号楚墓,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另外有四川荥经古城坪秦汉墓均有内置杯、盘的食具盒、酒具盒和奁出土。

外出宴饮如何收纳携带,还要使食具不损坏并保持清洁卫生,这些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从出土的碗类漆器看,当时的人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为了适应收纳,碗类漆器(主要是耳杯和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适形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漆盘的设计上。从这个时期出土的大量漆盘来看,多数为圆形,方形盘是很少见的。但是为了能便于将漆盘放入酒具、食具盒内并尽可能地节约空间,设计者将圆盘变为方盘来适应酒具、食具盒的内部空间。例如湖北江陵望山沙冢楚墓出土的酒具盒,“整器呈长方形而圆其四角”,置于盒内的盘为“长方形而圆其两角(近酒具盒短边)”[3]85。将盘做如此处理,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可叠放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耳杯设计中。携带众多耳杯外出,最节约空间也是最方便的携带方式就是将众多耳杯依次叠放。设计者设计了两种叠放方式:一种是将耳杯依次平放叠加,再放入耳杯盒中;另一种是将耳杯竖起叠放置于盒中。此外,为了方便叠放,有的耳杯的背面还设计有小圆钉。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酒具箱内就出土了这种带圆钉的耳杯。“为了便于一件件叠放入箱内,在每件两耳的背面成斜对角各侈出一个小圆钉,以便悬隔。”[2]371小圆钉不仅方便悬隔,其实也起到了保护耳杯避免上下耳杯相互摩擦的作用。

第三,可固定和卫生的特点。杯、盘置于箱中,在运输过程中很有可能在箱中产生移动,损坏杯、盘。为此,方盘在箱中多为倒扣放置,箱盖合龙正好起到固定作用。例如荆门包山楚墓发现的酒具盒“中间两段空间大小不同,大的一段空间扣覆漆盘,小的空间无物。”[4]耳杯的固定也用扣叠的方式。一种为单一方向的扣叠,如在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耳杯中,“具杯盒内套装耳杯七件,其中六件顺叠,一件反扣,反扣杯为重沿,两耳断面三角形,恰与六件顺叠杯相扣合,可谓设计奇特,制作精巧。”[5]83另一种为双向的扣叠。湖北省江陵高台33号汉墓出土的草叶纹酒具盒,“内盛圆耳杯十枚,侧竖置,其中第四枚耳杯之剖面是三角形,另五枚耳杯与之对置。”[6]这种倒扣,扣叠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箱内移动的问题,同时由于盘底向下,杯底朝里也更加清洁卫生。

三、适应生活多样化的设计

碗类漆器在战国至汉代的发展与鼎盛期间,器型种类不断丰富增加,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多样化生活的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实用”的需要。

作为礼仪的需要,在尚有争议的关于夏的文献中就有记载。《韩非子·十过》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禹,禹为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从中可知,至少从夏开始就把碗类漆器作为祭器来使用了。其实作为礼器之用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见端倪,瑶山良渚文化遗址9号墓出土的嵌玉高柄漆杯,从杯体嵌玉分析,就很可能是用于祭祀而非实用。进入商周以来,礼器的主流是青铜器,而碗类漆器中的漆豆也很可能作为礼器来使用。陕西县长安张家坡出土的漆豆,“盘壁嵌蚌泡八枚,泡上以红彩画圈。柄镶嵌小蚌泡四枚及菱形蚌片两枚。”[7]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出土的漆豆,“豆盘外镶一周蚌泡,其间饰小型蚌片。豆柄部饰有蚌片和漆绘构成的饕餮纹。”[8]这些镶嵌有蚌泡的漆豆作为日常使用并不太方便,作为礼器的可能性倒是很大。同样曾侯乙墓出土4件盖豆,盖顶、大耳均是浮雕装饰,雕刻精致、复杂,明显不同于同一墓出土的其它碗类漆器。这说明他们很有可能也是作为礼器来使用的。

战国时期,主要在楚文化的推动下,碗类漆器大都作为社会中上层日常宴饮的实用器来使用,直至汉展到了高峰。为了满足盛装各种食物的需要,这个时期的碗类漆器的类型趋于多样化,主要可分为饮器和食器两大类。

饮器主要用于饮酒的器皿。酒在我国起源很早,殷商时代造酒就很发达。殷人嗜酒成风,为此还亡了国。商代贵族饮酒多用青铜器,漆器较少使用,造型上也多模仿青铜器。辽宁熬汉大甸子墓有觚形器出土,应该是用来饮酒的。除了觚,饮酒还有可能用杯。陕西长安张家坡和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出土的周代时期的漆器中就有漆杯。在漆器使用成为主流的战国和汉代饮酒主要用漆耳杯。从考古发掘即可看出,这个时期从各级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耳杯,这也从侧面反映当时饮酒之风盛行。在古代文献中也经常提到耳杯。如《楚辞》中有:“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汉书·外戚列传》中有:“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古文献中的“羽觞”即为耳杯。耳杯是仿鸟的形即为鸟的翅膀,饮酒时应双手执耳,以示礼貌

耳杯不仅用来饮酒,有时也用来进食。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漆耳杯底部有“君幸酒”和“君幸食”的文字。“君幸酒”显然是用于饮酒,而“君幸食”很有可能就是用于进食之用。羹在当时是个种很流行的食物,而羹的食用方法在《礼记·曲礼》中有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本梜,其无菜者不用梜。”这种食羹的方式与当时饮酒也颇为相似。当时酿的酒不同现代的清酒,酒中还有酒糟,饮用时酒与糟要一同吃下。饮酒用耳杯,吃羹这种流质食物用耳杯也是极为便利的。朝鲜平壤乐浪郡王盱墓出土的杯文为“羹杯”《史记·项羽本记》中载:“则幸分我一杯羹。”应该是耳杯也用于进食的最好证明了。另外,卮与樽也有可能用于饮酒或者盛酒。据《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介绍:卮是圆形饮酒器,樽形制略小,上有盖。但从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食案上的器皿配制来分析,已配有一只耳杯,故卮用来饮酒的可能性不大,而很有可能用于盛酒之用。

食器是盛装食物用以进食的器皿,主要有豆、盘、碗和盂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豆主要在商代至战国时期出土较多,秦代以后就很少出现了。它的作用逐步被盘所替代。所以秦汉以来除了耳杯,盘的出土数量也相当大。碗在这个时期出土较少,特别是在等级较高的墓葬中很少有出土。这说明上层人士较少用碗。豆与盘在当时是用来盛肉类和菜蔬的。马王堆1号出土的漆盘中就留有鸡骨等,钱玄先生在《三礼通论》中指出:盛濡物之器曰豆,濡物指醃菜、肉酱、庶羞等。由此可见盘与豆的功用。此外,盘还有用来盛饭的可能。满城汉墓出土的漆盘中写有“褚饭盘”三字,这说明此漆盘很有可能是被当作饭盘来使用的。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车间班组长的主要岗位职责(收集6篇)

    阅:0

    车间班组长的主要岗位职责篇11、遵守执行上级有关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安全操作规程,负责解决本班组....

    古代食盒(整理2篇)

    阅:0

    古代食盒范文篇1关键词:甘蔗纸材料;包装设计;地域特色;伴手礼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观光旅游业快速发展,现今产....

    放射科医学技术(收集3篇)

    阅:0

    放射科医学技术范文篇1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很多先进技术都应用于很多专业和领域医学领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