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基本制度(整理2篇)
来源:
建筑法基本制度范文篇1
关键词宪法学经济制度上层建筑
在宪法学上,经济制度是一个存在分歧的概念,说法不一,不同的宪法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众说纷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经济制度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和规定的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体制,与之有内在联系的基本经济政策的制度的总和。而前两种观点,把经济制度混同于了经济基础,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宪法学中的经济制度是一种法律化了的经济制度,应该属于上层建筑,而和经济基础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
首先,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看,经济制度应该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归谁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等三个方面。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及意识形态两部分组成。前者主要包括国家、政权、法制、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通常被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后者包括政治观点、法律观点、等等。在上层建筑这个庞大的体系当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政治,包括国家的制度、物质设施、政策、法令等等,是上层建筑中最有力的部分。
宪法学中的经济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认生产关系的制度;一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及与该经济管理体制有内在联系的基本经济政策。
其次,从宪法学这门学科看,经济制度应属于上层建筑。宪法学是一门以宪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观点,但归根结底,宪法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主要是研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宪法的本质、特征、形成和作用,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解释、修改和监督,以及各种宪法规范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宪法关系,这些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宪法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历史发展,国家性质,国家形式,选举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政党制度,宪法的保障与监督等。这些都属于国家政权,属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范畴,都是政治上层建筑。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依据,因而决定了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宪法学在整个法学体系当中举足轻重,决定了宪法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一是宪法学属于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宪法确认的有关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原则、精神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二是宪法学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宪法通过根本大法的形式规范国家权力从而保障公民的权利,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有的学者从宪法学主要以国家政权为研究对象的角度,将宪法学概之为国家政权之学,因此与统治阶级、统治集团的相关政策有密切联系。三是宪法学研究的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如国家性质,国家形式等。那么,宪法学所研究的必然也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这些也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因此,宪法学应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既然如此,作为宪法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制度自然也应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建筑法基本制度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资金预算;资金管理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织部门,其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财务制度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项目预算日益为广大的建筑施工企业所采用,建筑行业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实施行业,日益引入并深入研究使用这一技术。
1建筑工程项目预算
建筑工程项目预算是指以货币形式量化表现出来的建筑工程的成本,它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建设的保障,也是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抵御项目风险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主要通过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的成本预算控制来实现。
1.1设计阶段成本预算控制
设计阶段项目成本的控制主要目的是明确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成本,分解施工阶段的预算费用,控制整体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此阶段的预算控制有利于项目内部结构的合理划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无序和重复建设,从而节省项目实施人所拥有的各类社会资源,达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以地基建设的设计阶段成本预算为例,在地基施工前期设计预算详细列明地基施工的各阶段费用及成本,可以使施工单位明细了解施工过程中的细节,有目的的在保证施工的前提下削减成本。
1.2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通过项目经理的自身协调和组织建设,以及规范的流程和监督机制来完成。在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项目经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仍以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为例,在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各种外部及内部因素影响着地基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进而影响整体费用。地基施工阶段项目经理有目的的按照设计预算执行,有利于整体成本的控制。另外,项目经理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依据现场情况随时作出调整,有利于整体地基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2建筑资金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资金预算在我国企业中也迅速发展。建筑工程实施企业对于项目的资金预算也日益成为各级企业财务实施的重点。建筑企业作为建筑施工的主要承接着,其资金预算也日益科学化和常规化、正规化。
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相关资金预算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约束性的制度还不健全,建筑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建筑资金预算管理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程。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监管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问题,建筑企业特的资金预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加于约束,从而导致了建筑企业资金预算的盲目和目的不明确性。
其次,建筑资金预算管理内部标准演进缓慢,内部流程和规程无法适应迅速发展和变化的行业。在我国,建筑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财务系统,尤其是项目资金预算方面受到这方面的影响更大。国内目前的建筑企业大多数还在沿用其他行业的预算结构和预算方法,标准陈旧、规程刻板,无法适应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和演进。
第三,预算滞后,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建筑项目预算相对滞后,无法起到预算应有的作用。这种滞后不仅表现在预算手段的滞后上,还体现在项目预算的时间滞后上,无法完全做到事前预算,事后结算的要求。这为项目的健康施工埋下了资金安全隐患。
比如建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地基施工,建筑建设中地基施工在我国很多的建筑企业预算薄弱,甚至是没有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保证。另外,地基施工过程中资金预算往往在事后补,这就使得预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使得企业资金运行风险陡增。
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预算能力
针对我国建筑资金预算存在的问题,国家及其它建筑部门也应加强自身资金管理,提高预算能力。
首先,加强建筑项目预算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国家应建立专门的建筑项目预算法律,制定部门法规,设定国家标准,从国家政权的角度来约束建筑项目的预算管理,规范建筑项目预算,保证项目实施的安全性。
其次,建筑企业应加强自身财务资金管理,加强企业内部资金规程。建筑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资源投入,引进适合企业发展和特点的资金管理手段,从而提升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能力和资金预算能力。在项目预算方面,企业应加强自身资金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建立自己的资金管理队伍,保障自身项目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资金预算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责任感,保障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使预算真正起到成本节约和保障项目实施的双重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企业形成内部微观经济的良好运转和资金的有序流动,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
结语:建筑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力量,其健康发展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建筑建筑施工项目资金预算的良性发展,保障项目健康实施,是促进企业微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教你如何做出职场选择(收集3篇)
阅:0做出职场选择的方法篇1我们不愿意放弃任何东西我们都在和生活中的种种决定做斗争,如:我们经结婚吗?我们在学校....

建筑法基本制度(整理2篇)
阅:0建筑法基本制度范文篇1关键词宪法学经济制度上层建筑在宪法学上,经济制度是一个存在分歧的概念,说法不一,不....

项目企划方案(收集3篇)
阅:0项目企划方案范文篇1文章在探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内涵基础上,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