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长廊设计范例(3篇)

来源:

农村文化长廊设计范文

Abstract:Undertherapidurbandeveloping,thecitylostmanyniceties.Theout-of-orderurbanexpandingincreasedthedistanceofhumanandnatural.TheTaizhouurbanplanningpatternofonegreenheartandsixgreenwaysparaphrasedtheideaof“GardenCity”.ThepatternisalsotheoneofforemostconditionsoftheTaizhouurbancontinuabledevelopment.Amongtherest,retainingthelostnicetyisthemostimportantplanningideaoftheXin-haigreenwaylandscapeplanning,thebasement'snaturalandhumanmarkingrespectingandpreserving,itisalsothemostimportantguidelinesofthegreenwaylandscapeplanning.

关键词:留住美好;台州市;心海绿廊;景观规划

Keywords:retainingthelostnicety;Taizhou;theXin-haigreenway;landscape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098-02

0引言

台州市“心海绿廊”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和路桥区之间,长约18.5公里,宽约1.1公里,总面积25.02平方公里。《台州市域总体规划(2007-2022)》、《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2)》将台州市区城市形态定位为环绿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心六脉四组团”,而“心海绿廊”是“一心六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心城区多组团式布局的重要网络骨架要素,是台州市椒江组团和路桥组团的发展隔离带,是联系城市绿心与大海的核心廊道。

1基地研究

1.1滨海城市演变路径台州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有其不同于内陆城市的发展历程,她经历了从洪积平原上建城到围海造城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对生态的破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但是“心海绿廊”的建设某种程度上是对生态的一种补偿方式,是沟通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大海、人与人、城市与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只有“心海绿廊”里面还比较完整的保留有台州城市发展的“年轮”(图1)。

1.2场地现状肌理通过对现状用地的梳理,“心海绿廊”在农田、水系、村落方面均有一些肌理需要我们在规划中去遵循:①田畈肌理。田畈的肌理是一种规整、有序的肌理,但由于种植类型的不一样,增加了田畈景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②水的肌理。一种是块状融合的肌理,主要是一些池塘水,就像是农田中长出的泡泡,有趣但又与周边农田相互交织;另一种是枝状延伸的肌理,主要是一些河流水系,往往以其中一条水系为主轴,向周边农田进行渗透。③乡土民居肌理。乡土民居肌理主要有三种:与水的结合呈现块状布局形式;与田畈的结合呈现散点式布局形式;与道路的结合呈现线性布局形式。

2规划理念

2.1留住遗失的美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失去了“土地本底的肌理和质感”,失去了“作为国民原风景”的乡土景观和农之风景。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发自内心渴望的规划构思――“留住遗失的美好”。我们期望通过对土地本底肌理的挖掘和再现,通过“农业和乡土”景观的保护和整理,通过“心海绿廊”绿色生态空间的修复和涵养,形成一条承载城市中已失去的“美好因子”的绿廊。

2.2城市绿色裂谷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工环境正日益蚕食自然环境,钢筋水泥丛林正在吞噬绿色原野。城市就像沙漠一样具有很强的扩张性和破坏性。对比高楼林立,荒漠一般的城市,“心海绿廊”就像是一条绿色的谷地,在这个谷地里面,人们可以体验到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2.3城市链条“心海绿廊”又是一条城市链条,可以缝合人与自然的裂隙,沟通山海的距离,拉近城市与城市的关系。

3规划策略

3.1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生态优先策略规划中采用“自然――城市――人”三位一体的生态规划理念,道法自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使“心海绿廊”中的水系、耕地、农居等达到有机更新。

3.2区域整合,复合定位的功能植入策略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规划,使“心海绿廊”中存在的建筑组团的居住功能适当减弱,增加商业、休闲、文化、教育、健身、娱乐、休养、体验、创意、交流等多重功能,使这些建筑组团成为具有多重功能的复合体。

3.3多维构架,有机疏散的交通引导策略“心海绿廊”中存在三类交通系统:第一是城市交通,规划根据这些交通的主次分别进行控制性规划,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铁路采用高架桥的形式,对绿廊中的生态景观具有重大破坏性的城市道路采用下穿隧道的形式,一般的道路则局部设置平桥或拱桥;第二是生态廊道内部规划一条主要交通环线,形成联系各个景观组团、景观节点的纽带,同时也是一条运动主线;第三是根据各个建筑组团和景观节点的具体形式,形成不同形式的交通线路,作为建筑组团和景观节点内部的疏散通道和游览线路。

3.4链状结构,有机转型的产业发展策略“心海绿廊”中在产业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本土居民的安置和就业;第二,引进新的产业经济,从而振兴和提升本土经济。规划中沿“心海绿廊”道路两侧设置相应的产业走廊,既解决本土居民的安置,同时也会产生新型的产业经济,如餐饮服务、商业娱乐、家政服务等多种经济形态;“心海绿廊”内部除保留一部分农耕以外,也会相应的形成为观景、旅游、休闲、运动等所提供的餐饮、商业、娱乐、健身、休闲、交流等多种经济形态,从而达到从现状以农耕为主的单一的经济形态向多种新型经济形态的有机转型。

4规划内容

4.1总体概念总体规划构思:延续“天人合一”的生态农耕肌理,拉近城市与海的距离,打造城市中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即延续自然历史的本底――格网状的自然肌理,叠加历史和时代的车轮在上面留下的和将要留下的印迹,形成“天人合一”的复合式肌理,营造纵向上联系椒江与路桥的“民心链”,横向上联系“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和合文化的和气”的立体纽带,赋予休闲、运动、旅游、栖居、创意、交流等多重功能,最终形成城市中的复合型生态廊道(图2)。

4.2功能愿景规划认为“心海绿廊”可承载以下功能:生态保育;乡土文化景观保存与展示;生态旅游、康体旅游;诗意化的栖居;市民运动、休闲、健身;农业生产与市民农事体验;文化创意产业;教育。

4.3空间布局与功能结构构思提出“心海绿廊”形成“一环三段落多节点”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环:是指沟通“心海绿廊”整体的交通环线,在沿着交通环线的两边设置各种运动场地、运动项目和相关的俱乐部,使其也成为联系整体的运动环线。

三段落:针对周围用地类型将绿廊分成三个段落:

4.3.1诗意栖居以保护本地乡土文化景观为主,局部进行整理,营造诗意化的栖居景观。其中可设置山水文化园,人文艺术村落,民俗文化园,民俗体验村,生态农庄,农耕体验园,文化博物园,科普科研生态保育园,文化活动园等节点。景观类型主要为山水景观,田园景观,湿地景观,船坞景观,乡村景观。

4.3.2睿智创造在整理原有的乡土文化景观的基础上,适度开发一些小的新组团,作为创意园区。规划设置主题创造园(包括俱乐部、主题沙龙、接待、展示、高级商务会所、研发中心等),创意农耕体验园,创意农庄体验村,生态保育区,综合运动园等节点。景观类型主要为创意田园景观,乡村景观,湿地景观,林地景观。

4.3.3浪漫休闲营造以休闲为主的新区中心景观。设置高级度假区,帆船中心,渔人码头(酒吧、茶室、特色餐饮),百花广场,野营湾,科普中心,滨海观景服务中心,文化岛、爱情岛等节点。在滨海区域规划以大水面为中心,提供度假、休闲、集会、水上运动、野营、婚庆等相关服务的场地和设施,营造高品质的休闲度假中心。景观类型:红树丛林,生态盐田景观。

5城市界面控制研究

5.1二维城市界面控制(图3-1)从二维角度看,城市与绿廊主要存在两种发展关系:一种是绿廊平行城市发展,这样的发展造成城市界面与绿廊界面相互独立,没有交融,城市界面比较单一;另一种是城市与绿廊进行相互交融、耦合、渗透的发展,这样的城市界面较为丰富多样,市民与自然的接触面较多,通过水系和道路可以有机地把绿色渗透进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规划认为“心海绿廊”与城市的关系应形成后者,使城市界面更具特色和可塑性。

5.2三维横向城市界面控制(山-城-海)(图3-2)主要是指东西向体现“山-城-海”关系的城市界面,绿廊在这个界面上是联系山、城、海的纽带。为了形成向海开敞,通透的景观效果,规划认为在这一界面上的城市建筑高度应沿海呈现梯度降低。

5.3三维纵向城市界面控制(城―半绿半城―绿廊―半绿半城――城)(图3-3)主要是指南北向体现“城―半绿半城―绿廊―半绿半城――城”关系的界面,绿廊在这一层面是沟通城市与城市的桥梁。为了形成良好的景观面和天际线,规划认为绿廊两侧的城市建筑高度应向绿廊方向呈现梯度降低。

6产业发展规划

6.1产业空间布局①民俗文化产业。主要分布在诗意栖居段,由文化博物园、民俗文化村、民俗体验村、民俗休闲街、文化创业村等区块构成,是一个集当地民俗风情、民俗工艺产品展示、销售、体验、创造的一个综合文化产业区。②观光农业产业。该产业区涉及到诗意栖居和睿智创造段,主要由农耕体验村、生态农庄等组成,是一个具有农业景观观赏、农事教育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区。③创意产业。该区块主要位于睿智创造段,主要以主题创意园为载体,依托现有村落和农业景观发展创意农业、创意产品设计等。④休闲度假。主要位于浪漫休闲片段,主要发展水上活动、野营、音乐演绎、度假等休闲类产业。

6.2经济发展引导措施对于绿廊内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系统,规划进行产业调整,发展旅游业:①实行农转居,取消目前绿廊内农村人口,为经济产业调整作好基础。②现有的第一产业应大力调整,保留、发展富含内涵的产业,如果园、生态农业,开展组织特色农业观光游览。③促进产业转型,农转居后的人员,改为与旅游相关的旅游服务、商业、娱乐业、湿地公园管理和养护业等,实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有机转型。

7结语

城市绿廊作为城市生态景观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缓解因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阻塞等负面影响,阻隔城市的无序蔓延,同时也可以为城市提供生态防护,引进城市的气流、生物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空间,甚至成为防灾避难的最佳场所。早在19世纪中期,美国就开展了城市绿廊规划的实施和研究,如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的翡翠项链、波特兰的“40里绿环”、蓝山公园体系、维斯康新州的遗产通道、新英格兰地区的绿廊规划和实施案例,以及麦克哈格(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和查理・里特尔(CharlesLittle)的《城市绿廊》的出版等等,都为全球其他城市和国家城市绿廊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也先后发起了绿廊引入城市的生态格局,如上海、沈阳、杭州、天津、南京、广州、深圳、合肥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台州作为“温台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在逐步迈入特大城市行列的进程中提出的“一心六脉”的宏伟城市结构框架,令人惊叹和赞赏,可以说,他是充分的利用了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与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非常接近,为台州市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绿廊在台州的准入开始,台州市就对“心海绿廊”实行了严格的保护,但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规模的迅猛扩展,“心海绿廊”中已发现了因“纯生态保护”引起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因缺乏相应的规划管理依据,使绿廊处于管理真空状态,各种违章建设层出不穷,单纯以经济利益驱动的盲目开发建设使绿廊内部的土地被无序利用,环境资源遭到不同程度上的破坏,景观杂乱无章,“纯生态保护”变成了“无保护”,如何使“心海绿廊”在得到生态保护的同时,又能够得到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的同步提升,成为台州市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对“心海绿廊”的规划研究,能够在台州市对“心海绿廊”未来发展方向上作出决策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对其他城市的绿廊规划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麦克哈格,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M].北京:建工出版社,1992.

农村文化长廊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

1、新农村景观的特点

不同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形成了新农村的景观,它会受到自然环境、人类经营活动、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制约。镶嵌体在形状、大小及其组合方面均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且还具有经济、生态、美学等价值。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均不同,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较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农田与居民住宅混杂分布,居民点、自然风光与农田交融在一起,且不同的民居及风土人情都各具特色[1]。

2、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意义

新农村景观的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村的关键环节。新农村景观的规划是以遵循环境秩序为前提而进行的,体现的是一种生命力之美,是与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的一种景观设计,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进步。

3、新农村景观规划的目标

新农村的景观规划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解决的是怎样对乡村土地、空间、土地上的物质进行合理规划,其根本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美化的乡村生态系统,要想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景与景和谐统一的最优环境,以适合人们进行生活、生产、娱乐活动[2]。

4、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原则

进行新农村的景观规划与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有以下4个原则。

4.1整体综合性

景观是由许多的生态系统组成的,是一个具有结构与功能的综合体,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着重要联系,在进行新农村景观的规划时,应将景观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以发挥其整体的最大功效。

4.2生态美学

所谓生态美,是多种美的融合,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生态关系和谐美等,与那种只注重人为形成的对称、线条美截然不同,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都以它作为最高美学准则。

4.3自然景观优先

自然景观优先是指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人类的介入必须在处在规定的环境容量内,不能对生态系统的基本通道进行破坏,要实现与人自然的和谐统一。

4.4景观多样性

多样性是反映生态系统变异性与复杂性的一个量度,包括物种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当多样性的程度较高时,则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大,同时也体现了个体特征的丰富性。

5、规划新农村生态景观的具体做法

5.1环境敏感区的规划

环境敏感区一般是指具有最显著区域景观特征的地区,也是较脆弱,一旦被破坏便难以弥补的地区。在进行新农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应对该区域的保护程度与范围进行分析、调查与评估,以确定环境敏感区的具置与范围,并实行重点保护,避免环境敏感区遭到不合理的开发与使用。

5.2注意在规划时保持完整的景观结构

完整的景观结构是使景观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可是乡村的景观结构时常会因为遭到人为的影响变得极不稳定,所以,必须在进行景观结构的规划时,要对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以完善其结构,进而保证其稳定性。以下是较常见的两种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

5.2.1注重对新农村廊道的规划

景观中不同于相邻两边环境的带状或线性结构。农村廊道中,一般有河流、峡谷、道路等,廊道是一个生态系统的通道,包括物流、信息流及能流通道,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5.2.1.1自然廊道的规划

在进行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廊道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自然廊道通常是指河流与山脉这两种廊道,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吸收、释放、缓解污染,能够形成一条保护环,避免农村遭到城市的污染。水是人类重要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在进行新农村生态景观的规划时,应保护好河流廊道,同时也应对河流进行充分利用。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为了营造堤岸防护林带,使之和两岸的乡镇、庭院及村庄绿化有机结合,最终形成相互交错、别具一番风味的山水田园风光。

5.2.1.2人工廊道规划

人工廊道是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大要点与亮点,常见的人工廊道主要有人工修建的公路、铁路等,对于物质的运输、气流的交换、人员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中,人工廊道主要指的是村道。然而,当前的农村道路普遍存在布局不科学、无绿化、连通性较差等弊端,未能形成较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因此,在进行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坚持绿化、硬化与方便化的设计原则,将道路设计成为连通性较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并加强对道路两旁的绿化规划,如在配置树种时,可采用高、中、矮相结合的配置方法,营造多层绿带景观,既能作为景观,又能作为防护带[3]。

5.2.2注重斑块的规划设计

斑块在城市景观要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而言,斑块主要指的是和周边环境具有外貌或者性质区别的空间单元,在乡村景观中,农田、草地等也是斑块。因此,在进行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正确认识到斑块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斑块理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斑块,如生活居住区斑块、特色农林生产区及农业观光旅游斑块。

当前,许多农村的居住点普遍存在分布杂乱、新老房屋未能分开布置、无公共绿化等弊端,在进行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把斑块建设均匀性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规划居民点时,按照“统一集中与均匀分布”的布局进行规划;于此同时,要规划好居民点间的公共绿地,这样既能均匀分布绿地,又能增强居民点之间的联系[4]。此外,还要充分、合理利用农村拥有的农林资源,既要有效进行产业发展,又要结合资源开发出新的观光旅游,促进特色农林生产区及农业观光旅游斑块的建设[5]。

5.3加强对生态工程的规划

以往的景观创造主要以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为主,该方法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目标,并获得一定的新景观,但需要长期地耗费人力与能源去维持。在新农村景观的规划中,应把生态工程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生态工程,能够利用环境的生能动性来帮助景观自我增值,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生态多样性可以营造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生态环境,该种环境的结构层次较丰富,且其自身的生长、成熟、演化能力较强,能有效抵制外界对它的影响,即使不幸被破坏,也可以自行更新、复生。所以,应加强对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这样既能节省大量的人工管理费用,又能实现对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6、小结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一大任务,然而当前的农村规划设计仍存在较多不足,如无绿化、无硬化等,因此,在进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重视生态景观的规划,坚持把景观生态学及现代景观规划作为理论指导,以实现对新农村生态景观的合理规划。本文主要对新农村景观的特点、意义、规划原则、规划目标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新农村生态景观的具体做法,包括对敏感环境区的保护、加强对生态工程的规划等。

参考文献:

[1]朱文涛.新农村生态景观的规划建设[J].科技资讯,2009(18):237.

[2]黄春华,王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03):93-98.

[3]王俊翔.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J].科技信息,2009(09):411-412.

农村文化长廊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平稳增强,以及近年来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满足。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需求,也在逐渐增长。因此构建一个设施完备同时风景宜人、环境整洁、富含乡土底蕴的农村生态景观显得尤其重要。

2天湖村概况

本次规划区天湖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市镇中部。面积179.07公顷,距离三市镇4.9km,,下辖12个居民小组。秀美的汨罗江从南面绕村而过,隔江就是与该村完全不相同的高山地貌,山水风光与村内的田园情趣相互映衬,别具一番风味。

根据天湖村的自然景观、交通区位、农业资源等优势,结合长株潭发展的契机,规划将天湖村定位为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新农村。

图2,土地利用规划图

3天湖村生态景观现状

天湖村有大面积生态农田和生态茶园,这些构成了天湖村生态景观格局之一,是村庄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物质记录。茶园中的步行土路,农田旁边的休憩小屋等都包含了特殊的农村文化特征和生活方式,而这些也是当地自然景观的构成部分。因此天湖村的生态景观是由农村聚落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景观河自然环境统统构成的景观综合体,具有很大的生态、娱乐、美学等价值。

4天湖村生态景观构建策略

4.1提取自然景观要素,延续自然肌理和村庄生态风貌

(1)茶园形态与农田走势

规划中延续原有土地肌理,保持农田与茶园的方格走势,形成方格状的村庄道路系统。

(2)组团建设

村庄居住点以组团形式集中建设。以道路为廊道分割、生态农田和生态茶园为基地,形成由居住斑块、生态廊道和大地景观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农村风貌。

(3)边界控制

为了更好的保护农村生态景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而生态绿廊、农田、茶园等自然边界则是最佳的控制因素。

4.2完善景观结构,有效发挥农村景观功效

规划的景观结构为:“一心,一带,三轴,三片区,多节点”的景观格局,即一个综合性景观中心、一条滨江风光带,两条道路景观主轴,以及生态农田风貌区、生态茶园风光区和农村居住风貌三大片区。

(1)“一心”

指天湖村综合服务区的综合性农村景观。位于村落的中心区域,结合村庄内的过境干道建设布置商业街、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村庄服务中心、特色农庄旅社等,形成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村庄综合服务中心,塑造农村综合性的中心景观。

(2)“一带”

即汨罗江风光带。沿江种植观赏性茶树,结合茶园布置休闲散步道,小型广场,体育活动设施等休闲活动场所。

(3)“三轴”

整合现有的绿地资源,沿主干道布置街头广场等活动场所,营造多元交通公共空间,同时也改变了单调的交通模式,增强村内道路的交流、交往职能。

(4)“三片区”

由农村居住区、生态农田区和生态茶园区这三大风貌片区共同构成了天湖村的主要景观风貌区,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型景观风貌,使村庄内景观丰富多样,充分体现自然野趣的乡土风。

4.3生态廊道建设

4.3.1道路廊道

道路景观廊道的主要功能是组织交通和旅游线路,它不仅能隔绝污染、更好的塑造乡村景观,同时也是村内的生态通道。天湖村的道路廊道主要有三种:生态型,生产型,游憩型。各类廊道有相应的功能和特点,但都遵循一个原则,即与环境协调。因此在道路廊道中的植物配置选择,以本地植物为主,使其更好的发挥优化本土风貌的作用。

4.3.2河流廊道

本次天湖村规划中,保留村庄聚集点南面的水塘与部分水渠,同时将水渠部分改道引入村庄中心的大水塘,形成中心景观。另一方面则让水渠穿过民居,形成生活性水空间。

4.3.3节点景观

节点景观是农村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丰富的节点景观不仅有利于村内居民的交流与户外活动,也使村庄的景观层次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整。

5结语

对于规划设计者而言,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村庄物质空间层面上的整改与更新,更多考虑的应该从保护村庄原有生态系统并带动村庄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度的开发建设。本次规划将自然生态系统与村庄生活空间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天湖村资源优势引导村庄规划设计,形成了有利于天湖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物质形态。不仅有助于农村的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景观格局和生态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帆,石锦安;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构建模式探讨――以雅安和龙茶园为例;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38(27):14873-14875

(2)孙博,王宁,姚翔;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景观构建的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3)朱宇恒,吴锐;和而不同:新农村风貌规划建设的方针和原则――以长兴县五个乡村更新实践为例

(4)王峰;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面面观及研究探析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0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范例(3篇)

    - 阅0

    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范文坚持信息化驱动中建五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企业的排头兵、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成员企业,具有房屋.....

    集团人事工作计划范例(3篇)

    - 阅0

    集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篇1关键词:预算财务管理集团企业问题企业的预算是将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指企业未来的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

    文化创意市场现状范例(3篇)

    阅:0

    文化创意市场现状范文[关键词]创意经济;陶瓷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创新;产品特性[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

    农村文化长廊设计范例(3篇)

    阅:0

    农村文化长廊设计范文Abstract:Undertherapidurbandeveloping,thecitylostmanyniceties.Theout-of-orderurb....

    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范例(3篇)

    阅:0

    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范文坚持信息化驱动中建五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建筑企业的排头兵、中国最具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