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例(3篇)

来源: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山西农业科学》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大农业学术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宏观农业、调查研究、生物技术、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渔业、贮藏与加工、信息技术、文献综述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农业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师生、涉农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月刊,大16开本,96页码。每期定价8.00元,全年96.00元。国内统一刊号CN14-1113/S,邮发代号22-24。地址:太原市长风街2号;邮编:030006;电话:0351-7089783;E-mail:。

欢迎订阅2014年《农业科技通讯》

《农业科技通讯》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农业核心期刊。刊号:ISSN1000-6400,CN11-2395/S。邮发代号:2-602;月刊,每月17日出版。单价10.00元,全年12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及本刊编辑部均可订阅。本刊及时报道种植业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种子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侧重大田,兼顾园艺,是种植业者首选刊物。主要栏目:人物风采、专题论述、试验研究、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西甜瓜、林木花卉、良种荟萃及市场信息等。内容丰富翔实、信息量大、技术实用。地址:100081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农业科技通讯》编辑部;电话:010-82109664,82109665,82106276;传真:010-82109664;E-mail:。

欢迎订阅2014年《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本刊专稿、政策法规、质量安全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标准化、检验检测、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与探讨、安全生产技术、地方经验交流、海外博览、农业标准公告、信息与动态等。读者对象: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有关的各级行政管理、科研教学、检验监测、技术推广、生产企业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双月刊,逢双月10日出版。大16开本,彩色四封,80页。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到本刊编辑部办理订阅手续。邮发代号:82-223。每册定价:10.00元,全年共60.00元。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质标所《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81;联系电话/传真:(010)82106521,82106522;E-mail:

欢迎订阅2014年《吉林农业科学》

《吉林农业科学》是吉林省农科院主办的农业综合类学术期刊。本刊融学术性、技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刊物。旨在报道最新农业科研成果、研究进展和科技动态,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介绍农业生产新经验等。辟有作物育种栽培、生物技术、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园艺果树、农业经济和农产食品加工等栏目。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文科技文献检索权威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2004年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2006年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学术类二等奖。目前《吉林农业科学》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主要为各图书情报部门的中文期刊采购和读者需求服务,为广大农民朋友、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生产管理者和农业院校师生服务。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刊号:ISSN1003-8701CN22-1102/S,大16开96页,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2-71,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漏订者亦可随时向本刊编辑部订阅,不另收邮费。电话:0431-87063151;E-mail:,;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彩宇大街1363号《吉林农业科学》编辑部;邮编:130033。

欢迎订阅《园艺学报》

《园艺学报》是中国园艺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62年,刊载有关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茶及药用植物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文献综述、问题与讨论、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园艺研究动态与信息等,适合园艺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园艺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被英国《CAB文摘数据库》、美国CA化学文摘、日本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罗斯AJ文摘杂志、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园艺学报》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称号。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1版)”,《园艺学报》复合总被引频次为11630,期刊综合总被引频次5317,复合影响因子1.780,期刊综合影响因子1.124。月刊,每月25日出版。每期定价40元,全年48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办理订阅,国内邮发代号82–471,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承办,代号M448。漏订者可直接寄款至编辑部订购。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园艺学报》编辑部;邮编:100081;电话:(010)82109523;E-mail:;网址:http://。

欢迎订阅2014年《烟台果树》

《烟台果树》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科学研究分院主办的果树专业性季刊。立足北方水果的主产区山东烟台,面向全国。经过34年的发展,《烟台果树》已成为我国广大果树业者新观点、新品种、新技术的交流平台,也是苗木、农药、肥料及各种生产机具等信息的平台。期刊发行量大、覆盖面广。每期定价4元,全年仅需16元。每季度首月15日发行。若挂号,全年28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为24-107;也可随时直接汇款至编辑部订阅。汇款地址:山东省烟台市环山路145号;邮编:264008;单位名称:《烟台果树》编辑部;电话:0535-6236524,6615052(传真);E-mail:;本刊网址:.cn或水果世界网。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研究西北地区及甘肃的历史地理、经济资源、文化艺术、民族宗教、学者著述、社会动态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及专题的书目和索引是必不可少的检索工具。甘肃省图书馆作为一所具有近七十年馆龄的老馆,她在揭示馆藏地方文献资料,便利读者的工作上,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编制了几十种有关地方文献的书目索引。这些书目索引运用文献工作的动态规律,揭示了文献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系统地提供了专题和科学的文献线索,给研究西北地区和甘肃地方的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方便。笔者亦曾借助这些检索工具解决了不少问题,对此深有所感,其中一部《甘肃地方文献书目》尤具特色。该书虽系油印初稿本,但已成为读者研究甘肃地方问题的必要的工具书、本文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试就这个《书目》的特点和体系结构做一简要评述。

(一)

甘肃地处祖国西北,得名始于元代,建省则在清初。史前期就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周展了农业,创造出种种农具,汉时开辟河西走廊,成为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在历史上对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有过重大的贡献。在甘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除金、银、铜、铁、镍、铬、锰、锑、汞等外,还有云母、石棉、滑石、硫磺、芒硝、金钢石、大理石等矿产。尤其是石油和煤的蕴藏在全国更是闻名。甘肃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黄河、洮河、渭河流域发现了各种彩陶、石刻和古器物。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等处,均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和精美的艺术创作,在中国文化史上放射着辉煌灿烂的光华。

自汉代起,甘肃的学者就云起蝉联,其中有史学、经学、文学、哲学、金石、方志、艺术诸家。他们的著述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在科学上如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在两千多年内这些学者经过艰辛的钻研和努力,即使在是烽火连天、流离颠沛的岁月里,也未曾磨灭他们著述的意志。然而,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文化的破坏,加之甘肃受交通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以致散失和湮没了很多著述。仅就现在汇集搜罗的这一部分,已可见各种著述的宏富和成就的卓越,也可由此管窥甘肃文化发达和学者著述的概貌。因此,研究甘肃地方的历史情况,首先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关于甘肃历史的书籍文献资料。而编制出一部详尽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书目,对科学研究工作者来说则是功德无量的。

《甘肃地方文献书目》是一部综合性的文献书目。它包括了史、地、理、化、农、林、牧、水、气象、矿产、艺文、交通、财税……等多种文献。这些文献有近代、现代的,也有当代的。仅就本《书目》的“地方军事”这个子目上看:从清道光的《甘肃供支银两结册》到民国初年的《甘肃省民国三年起十四年止军费预算书》,从1942年甘肃省政府编的《甘肃兵役概况》到1959年甘肃省兵役局编的《甘肃省一九五八年民兵训练工作会议材料汇集》,其中收集了跨越136年间的文献,虽则只有49种,但通过这些文献的本身价值,亦可窥甘肃地方军事之一斑。

《书目》对甘肃省区的地方文献罗致详尽,可谓收录无遗。其中既有原始资料,也有辑录、辑注。如在“史料”一项中,仅收入张维“陇事摭录”就多达三十余种。举凡解放前后有关书目、索引、期刊、论文、剪报资料、学术著作及各种专书均在收编之列。资料版本除普通铅印本、刊本外,大部分为抄本、稿本、油印本、影印本、石印本,更有丰富难得的原稿本、写本、拓本和彩绘、墨绘等。《书目》编者在揭示馆藏文献上不遗余力。近代、现代的文献是构成这一《书目》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抄本占三分之二左右。就当代文献而言,反映建国三十年来的地方资料亦均有收录,也是洋洋大观。甚至《书目》中还收录了甘肃地区几个城市历年所刊行的市内电话号码簿。仅通过兰州市电信局1960、1963、1966、1975、1977年出版的五本电话号簿的对比,可以看出1960——1977这17年中兰州市政的改变,诸项事业的发展,各种机构的增设。它们真切地反映出短短十来年,兰州市做为一个省会的社会变化。另外,《书目》中的“酒泉揽胜”,系1962年2月17日及4月7日光明日报的资料剪贴,“甘肃风光”和“祖国的甘肃”分别为1962年、1964年的台历剪辑本,此亦表明编者对资料孜孜以求的精神。

《书目》对文献的收录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就文献本身而言),而通过文献又体现了《书目》的重点所在。如《甘肃各县舆地分图》、《甘肃地理沿革图表》、《甘肃省统计年鉴》、《甘肃历代地震记》、《甘肃历代自然灾害录》、《甘肃辛亥后四十年政兵民三变史料》、《陆洪涛督甘史料》、《国民党反动时期的甘肃》、《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解放前四十年甘肃政治概述》等这十种文献书目,就大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甘肃的历史地理。又如《甘肃经济建设纪要》、《甘肃之水利建设》、《甘肃之工业》、《甘肃地形与地质概略》、《甘肃河西荒地区域调查报告》、《甘肃农业概况估计》、《甘肃皋兰北乡自银厂铁硫锰铜等矿之初步观察,这七种文献,也可从中看出甘肃经济资源的大略情况。在文化艺术上,除去敦煌和其他几个石窟的艺术典籍之外,还收入了《淳化阁帖》、《西狭颂》、《赵宽碑》、《黄龙碑帖》、《五端图》等,这些文献也显示出了甘肃文化艺术的风貌。《潜夫论》、《黄帝甲乙经》、《李长吉集》、《空同于诗集》、《二酉堂丛书》、《乾象古今集说》这类集子更是说明了甘肃学者在学术研究上奋力不倦。特别是,《书目》从“文献”的角度出发,收录了政治观点反动、歪曲历史事实的图书和反动机关、反动分子的著作。这是编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工作者提供正反两方面资料的一种探索(当然,这些资料是严格控制借阅对象的。这在编者说明中已有明确规定)。

(二)

《书目》分类组织和编排结构是严谨的。在编排顺序、分类、著录上,这部《书目》体现了便利学术研究的编辑方针,它的七个大类排列次序是:1.综合,2.自然科学,3.应用科学,4.社会科学,5.历史地理,6.文学艺术,7.图录。这种排列方式有异于其他书目的一点是将综合类置于首位,起了提钢挈领的作用。然后根据各种文献的实际,一一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从气象地质到行政舆图,紧紧相连,如贯一气。七大类中包括四十一个小类,在这些小类中又将有联带关系、内容相近的并为一项。如应用科学类中把“畜牧、水产、蜂蚕”和“市政、机械、化工”各并为一项。社会科学类中把“歌谣、传说”和“法规、司法”各并为一类,这种合并明显地表现出文献的内容联系,环环入扣,显得很有逻辑性。细读《书目》感受到编者良苦的用心和对“文献”认识的深度。

应用科学是本《书目》的第三大类,包含16个小类,收录文献569种,其类列如下:

1卫生医药

2农业

3土壤水利

4农业植物保护防治

5农作物

6园艺

7森林治沙

8畜牧、水产、蜂蚕

9工程建设

10道路、铁路

11水利工程

12灌溉工程,水土保持

13市政、机械、化工

14采矿、冶炼

15制造工艺

16商业

小类1“卫生医药”共收文献30种,卫生占12种,医药占18种,从《甘肃省卫生实验处第一期总报告》(甘肃省卫生处编1936年)到《甘肃省卫生事业十年成就展览纪念画册》(甘肃省卫生厅编1959年),有关甘肃地方的卫生防疫资料虽是寥寥数篇,但1936年至1959这23年的卫生防疫情况已略见端倪。医药部分从《甘肃的药材》(甘肃省商业厅编1958年)到《甘肃省29个地区单位关于妇女闭经的防治及调查分析》(甘肃省卫生厅编1961年),所收医药文献可视为给卫生文献作注脚说明,作补充引正,因而使得这一类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小类7“森林治沙”共收文献39种,森林14种,治沙25种,从森林保护到沙漠治理进而引申到植被保护,彼此参照,相互关联。把森林和治沙归为一类,这在编排上也是很科学的。上述这种归类编排,显示了该《书目》编制体例上的特点。

社会科学是该《书目》的第四大类,其小类排列顺序如下:

1教育

2民族志

3歌谣、传说

4社会

5社会救济

6经济

7农业经济

8工业经济

9财政

10地方制度

11法规、司法

12地方军事

这样列类,就反映文献资料内容来说,体现了其内在规律性,衔接过渡显得自然,给读者一种层层递进的感觉。在这一大类中,收录有关经济类的文献189种,又将经济细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两个子目,“经济”作为总论性类目列于前,又置工业经济于农业经济之后,让读者体会到文献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这种客观地、尊重文献史料的编排形式和分类序列在该《书目》中俯拾即是。此亦可以看出编者对甘肃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精细用心,以及分类编目这一过程中的勤奋劳作。

《书目》中每种文献都依顺序号、书名、卷数、编著者、出版年、出版者、册数、页数、装订和附注等十项著录。由于著录完整、清晰,突出了文献的价值,从编著者到出版年月,从版本区分到装订形式,虽不曾见到其文献,却给读者造成一种“似曾相识”的初步印象。如:

1369甘肃乡试硃卷(光绪辛卯科段成忠卷)光绪十七年刊本一册线装该《书目》并附有补遗及所收2461种文献的书名笔画索引。其文献细致的著录,给读者大大地节约了检索时间。

(三)

《甘肃地方文献书目》是甘肃省图书馆为研究甘肃及西北地区所编印文献书目之一。1978年3月和7月,该馆又先后编印了《甘肃地方文献索引1909——1949》和《西北地方文献索引1909——1949》,它们和这部《书目》相互参证、配合使用,为研究甘肃地区历史沿革、社会风貌、物候物产、地质变化、文化交流、民族宗教、教育变革诸问题的科学工作者解决了许多疑难。通过文献资料的有力提供,使这些研究工作者在不同的学科、专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书目》给研究工作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书目》也日益显示出它做为三次文献的真实价值。因而它得到了国内研究甘肃及西北地方史地学者的交口称赞,这是当之无愧的。

《甘肃地方文献书目》仅仅是一部初稿,荟罗尚不完备,但在编者的努力下,已经发挥出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益。《书目》与该馆近几年陆续编印的《地方文献资料索引》相比较,无论在收录文献的范围、编制体例及其特点上都是比较突出的。笔者感到此《书目》美中不足之处是:

(1)对“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所刊行的各类出版物,搜集似乎不够充实,显得空了一点。当然,也可能对这个时期收集的资料还未整理出来,希望能在日后加以补充。

(2)《书目》服务的读者对象是有一定范围的,但做为研究甘肃地方文献的工具书,在著录中似应对其中一些书名深奥、使读者费解的文献作出简明提要,也许这样《书目》就会更加完整些。

(3)民族宗教,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宗教”未单独设类予以突出。

(4)在分类方面有些地方还欠准确,如在“史料”中各种名宦表和事略,此类文献似应集中编列入“传记”中为宜。另如《甘肃新志》、《甘肃通志稿》可在总论性质的“综合”举列出,然后再将各专题分散在有关类目中反映出来,使之互相参照,这样,《书目》就显得更加系统有序。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篇3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财税扶持;综述

中图分类号:F812.42;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2-33-03

农业产业化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引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被赋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滞动者、市场开拓者和技术创新主体等职能。国家给予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本文主要探讨财政和税收政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影响。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减免、出口退税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而享有的财政优惠政策包括:出口创汇贴息、财政补助两类。自从2001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论断。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在全国各地迅速升温。而国内学者针对财税扶持龙头企业的理论依据及其效率的讨论也持续升温。

一、关于财税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理论依据综述

曹利群和周立群(2001)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搜集过程中的一些特征,给作为信息搜集主体的龙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难题。由于龙头企业在搜集信息时会有正的外部效应,因此。通过财税政策应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王春玲(2005)从社会分工理论角度。依照新兴古典经济理论。“交易效率是市场生产力的推动力量。流通效率则决定着社会总的生产力水平,亦即当分工的好处大于分工演进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时,社会分工才能逐步演进并不断完善,从而使社会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综合提升”。因此她认为,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能片面着眼于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的发展,而应着力于提高地区性农业分工水平的演进。而由于社会分工层次的缺失。给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高的外生交易费用,加大了企业运行成本,因此,需要财税补贴给龙头企业扶持。

彭熠(2005)从发展极理论出发,说明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的发展极,需要三方面形成条件并且有三方面作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三大效应。他具体指出。按照佩鲁的“发展极”理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龙头企业就是能起到“发展极”这种经济活动中心作用的企业。即龙头企业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规模效益和适宜的经济环境三方面条件,并且需要龙头企业起到技术创新和扩散作用、资本集中和输出作用、规模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最终发挥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回浪效应三大效应。因此政府应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以发挥其作为发展极的作用。在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以及其他配套优惠政策上做出努力。为市场选择创造外部条件。

杨明洪(2009)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全面的定性研究,指出农业“三性”(基础性、弱质性、多功能性)和龙头企业的“三性”(主导性、涉农性、低效益性)是建立分析理论依据的前提。继而对龙头企业和政府行为进行了假定性分析,假定龙头企业和政府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并得出结论:扶持龙头企业的理论依据的构建是从出于对中国农业和龙头企业基本经济特征的深刻认识,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考虑龙头企业的产出贡献、就业贡献、收入贡献、技术贡献。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弱质性”和农业在社会关系环境中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实施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龙头企业的“低效益性”决定了政府扶持的必要。基于此。一方面。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决不动摇,不要因为扶持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否定扶持龙头企业实施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要以挟持理论依据为核心展开。并努力提高龙头企业扶持的政策效率。

二、关于财税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效率研究综述

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具有代表性,同时又容易获取。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代表。对财税补贴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效率展开研究,研究方法基本分为两种,在补贴政策出台之初。学者们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研究;自林万龙(2004)开创了“扶持龙头企业政策效率”实证研究之路后,诸多国内学者开始运用计量模型去探讨并评价补贴政策对龙头企业的效率。

(一)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的研究

沈晓明(2002)较早地系统论述了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影响。以59家上市农业公司为样本。运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补贴现状及其影响。得出结论:农业上市公司过分依赖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消极而深远的。首先,在短期内它掩盖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困境。使之不能及时进行内部治理,而且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其次。这样长期下去使上市公司形成不找市场找政府的惯性,这种惯性是龙头企业完全市场化的最大心理障碍。

沈晓明(2002)同期通过对上市公司由盛而衰过程的研究得出:农业产业化政策目标中。强调企业是农民利益代表的公益性政策目标,与培养国际市场竞争主体的市场性目标产生冲突,是导致企业缺乏竞争性的主要外部原因。因此,政府应将原来用于管理的行政支出和补贴给龙头企业的收入用于专业的农业协会运作,农业专业协会按公益性目标运作,而龙头企业按市场性目标运作。

金赛美(2003)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认为,财税补贴优惠政策因直接提升了农业上市公司利润。已经成为支撑农业上市公司利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优惠政策对不同上市公司的经营利润却产生不完全相同的结果:有些上市公司因这些优惠政策的支持,其经营利润不断提升。有些上市公司在享受政府优惠政策时,利润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她指出:应将有限的优惠政策给予诸如上述具有优势且有竞争力的上市公司。

汤新华(2003)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1999-2001年农业类上市公司受财税扶持政策的影响,说明农业上市公司的补贴大大高于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补贴水平,相当于全部上市公司补贴水平的2倍多,但整体业绩并没有表现增长的态势。反而呈现出大幅下滑的态势。

(二)运用计量实证方法的研究

林万龙(2004)通过对2002年2月5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补贴对上市农业公司产出增长的影响(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作为替代变量),这一研究开启了“扶持龙头企业政策效率”实证研究之路。做了比较规范的实证分析,重点研究了针对特定企业进行优惠补贴的“专向性补贴政策”,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财税补贴扶持政策缺乏效率,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当地农产品原料产销的带动作用。这个结论意味着我国现行的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邹彩芬(2006)从经营效率、企业成长性、偿债能力、获利能力4个维度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度量,采用非均衡面板数据,选取1998年之前(含1998年)在深沪证券市场上市交易的35家农业上市公司对其1998-200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产出无明显效果,而直接财政补贴政策带来的副效应是增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

冷建飞(2007)通过收集农业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财务数据,把补贴政策作为研究的核心,运用严格的计量经济方法基于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补贴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结果发现税收补贴对上市公司盈利影响显著,但对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作用非常小;收入补贴对上市公司盈利影响不显著,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的提高没有帮助。税收补贴与收入补贴有助于增加农业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但对农业上市公司提高长期的竞争能力不利,从长期看会降低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彭熠(2009)选取2002年和2004年两年样本农业上市公司的混合数据做实证分析,主要运用所得税减免和补贴收入两个指标。在因子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财税补贴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的表面影响与实际影响。目前的政策扶持方式并未对农业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绩效改善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相反。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

王昌(2009)通过选择2004-2006年4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国家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税优惠对龙头上市公司盈利有显著影响,但从长期看对其发展能力并无明显效应:补贴收入对龙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影响均不显著。

三、简评

早期国内学者主要从信息经济学、社会分工及发展极角度去研究财税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理论依据,虽然对后来学者的研究作出探索性贡献,但研究的文章仍然较少,角度单一。杨明洪(2009)较为全面地从农业的“三性”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三性”出发为财税政策挟持农业龙头企业寻找了一般理论依据,并科学地制定出龙头企业扶持的理论框架。国内学者基于农业弱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发展极理论、规模效益理论等。以及结合中国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基本经济特征和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得出结论:我国财税政策要持续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

在确定了财税政策要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后,就要确保政策扶持是具有效率的,但依据国内学者对财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效率研究表明:财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普遍缺乏效率。早期沈晓明、金塞美、汤新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之后林万龙、邹彩芬、冷建飞、彭熠、王昌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普遍发现财税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经营有着巨大影响,财税补贴政策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会带来消极影响。

通过国内学者对财税扶持政策效率的探讨,可以得知:首先。我国财税补贴政策对于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高过其他行业的企业的支持水平,财税补贴收入直接构成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利润。提高了龙头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对其绩效的积极影响是表面的。研究表明现行的财税政策扶持方式并未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起到显著的改善和促进作用,相反在很多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财税补贴优惠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财税补贴增强龙头企业的经营能力,但实际上是通过了非经营手段增加了企业利润同时虚增了企业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业龙头企业经营困境。其次,正如沈晓明(2002)指出,农业龙头企业承担的市场性目标与带动农民增收的公益性目标相冲突,这样一方面,政府意图通过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让农业龙头企业承担更多的公益性责任。在扶持的同时。农业龙头企业势必会受到过多的公益性责任的束缚而难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绩效;另一方面,农业龙头企业对财税扶持政策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为了获得持续的财税补贴,农业龙头企业不惜通过“寻租”行为来争取更多补贴优惠,这样造成严重的市场资源配置失效。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财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研究为后人的继续研究作出巨大的贡献。依据他们的研究,首先,政府在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财税扶持整体上应坚持市场为主导,着重为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良好的财税宏观环境。变直接补贴为间接补贴;其次,应该分离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性目标和公益性目标,将代表农民利益。带动农民致富的公益性目标交给农业专业合作社,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税扶持。学者的研究和呼吁得到政府的回应,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用较大篇幅重点强调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鼓励和扶持政策。而对农业龙头企业一改政策基调由“扶持”转为“支持”,这说明今后随着“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被广泛应用。我国政府将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其带动农户完成公益性目标,同时由于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特有的属性,政府还会继续支持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同时,国内学者对财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研究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研究财税扶持效率时,重点考虑到市场效率。自从沈晓明(2002)提出农业龙头企业的公益性目标和市场性目标冲突之后,学者们在研究财税扶持效率时,仅是探讨其市场效率即财税补贴政策对农业龙头企业本身经营绩效的影响,而并未考虑财税扶持政策的出发点,即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扶持龙头企业就是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也就是说目前缺少对财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方面的研究。其次。虽然学者们通过选取典型样本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来检验财税扶持效率,但大多数学者还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由于上市公司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资本市场,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单纯考虑上市公司的效率可能会使估计的结果有偏,需要后来学者继续完善补充。

参考文献:

[1]曾利群、周立群,扶持龙头企业:从信息角度的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1,(05)

[2]王春玲,对优先扶持我国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理论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05)

[3]彭熠、和丕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个发展极理论视野中的观点[J],浙江大学学报,2005,(11)

[4]扬明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9,(05)

[5]沈晓明、谭再刚等,补贴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影响与调整[J],中国农村经济,2006,(06)

[6]沈晓明,论农业产业化政策的市场性目标与公益性目标的冲突――兼析农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减弱现象[J],农业经济问题,2002,(05):18-22

[7]金赛美、汤新华,优惠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03,(12)

[8]汤新华,政策扶持时农业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3,(06):33-35

[9]林万龙、张莉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府财税补贴政策效率,中国农村经济,2004,(10)

[10]邹彩芬、许家林等,政府财税补贴政策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03)

[11]冷建飞、王凯,补贴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1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0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航天科技的发展范例(3篇)

    - 阅0

    航天科技的发展范文篇1航天模型是模仿各种航天器设计、制作的可发射升空的模型航天器。我国航天模型运动则是伴随着航天事业发展而兴起的一项科技体育运动。1994年,我国首次.....

    科技发展的重要范例(3篇)

    - 阅0

    科技发展的重要范文篇1一、关于制定本次规划的背景这次即将制定的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新世纪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

    法律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区别范例(3篇)

    阅:0

    法律专业和法学专业的区别范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而我国的法学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法学....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例(3篇)

    阅:0

    农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山西农业科学》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大农业学术性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栏目....

    中医师承教学笔记(整理2篇)

    阅:0

    中医师承教学笔记范文篇1笔者就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内容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道探讨。1继承名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