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前景(整理2篇)

来源: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篇1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市场化条件下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讨,从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市场化背景下竞技体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投入”与“产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提出了现在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所遇到的一些普遍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P键词市场化竞技体育可持续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夺得51金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夺得38金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交出了26金成绩单。获奖牌项目主要分布在一些我国具有夺金优势的小项目上,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对社会转型时期的竞技体育改革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这种非均衡发展的竞技体育项目大众接受程度低,市场狭小,与全民健身的国家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因此,开展关于竞技体育市场化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的讨论研究在当下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尤为重要。

一、选题相关内涵

“关于市场化的概念,学术届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市场机制在一个经济体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持续增加的经济体制演变过程;另一种是特指改革或者转轨国家资源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经济体制转变过程[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化过程具有这两种过程相结合的特征,经济发展受改革政策的影响较大。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三者互为鼎足、缺一不可[2]。”国内外专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的描述来看,都离不开发展两个字。

二、市场化条件下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一)市场化背景下竞技体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竞技体育监督管理体系的发展需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七年,我国的综合国力跃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逐步向市场化靠拢,竞技体育市场化是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当前竞技体育的监督管理主体仍然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权利过于集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投资基本依靠政府部门,成本巨大,产出低,市场化程度低,政府负担沉重。分析比较国内外的情况,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可以从单一的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型过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做好管理与监督工作。

2.竞技体育法律法规及时完善,规范竞技体育市场化出现问题

竞技体育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市场化条件下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的全国性的体育法规是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已经过去21个年头,部分内容和今天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规范主要依靠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实施办法来解决,在市场化条件下,应及时完善法律法规,支持鼓励竞技体育在市场化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强法律法规制定的预见性,不只是在市场化条件下竞技体育发展出现法律问题才去解决。

(二)竞技体育“投入”与“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1.竞技体育“投入”的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的“投入”具体指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可持续获得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投入模式依靠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投入为辅,而竞技体育投入大且逐年增加,如表一九运会、十运会周期中各省自治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3]。这种发展模式投入大,获取渠道狭窄,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协调度和持续度方面尚存欠缺。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近四十年,社会资本力量雄厚,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能极大竞技体育发展。

2.竞技体育“产出”的可持续发展

“‘产出’具体指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获得的成就,包括竞技体育水平、竞技体育项目知名度等要素。未来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竞技体育本质基础上的价值选择[4]”。从竞技体育的本质出发,竞技体育由服务于政治最终转变为服务于政治和社会,展示综合国力,促进群众体质健康。“产出”是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体育比赛竞技水平能够吸引大量体育发展资金。健力宝运动饮料作为我国体育营销的开创者之一,从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开始,先后多次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对企业本身达到了宣传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竞技体育也获得了发展资金,形成一个良性互利共赢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三、结语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政府主导型的竞技体育发展也应当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改革是今后竞技体育发展的常态,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杨素青.市场化转型中的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1.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科学出版社.1999:100.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篇2

关键词:竞技体育人文视角竞教结合辅助措施

引言

竞技运动是人类向自己的体力和体能进行的挑战,也是人类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形式。人类创造竞技体育的目的是为人类自身的发展服务,但是当今的竞技体育却走向了歧途,我们必须对现代体育的异化功能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进而解构现代体育的消极影响,超越体育的现代性,实现体育的返璞归真。体育现代性的重构,必须以“和谐、人本、生活”为指向,实现体育的休闲化、大众化和游戏化。

1.人文与人文体育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辞海》称:“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人文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发展。人文精神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这一内在动力的外化形式,体育人文精神是指体育中所蕴涵的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知识、思想和意识,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当体育这一社会活动逐渐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体育的含义就不单单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体育,而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逐渐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向周围蔓延。体育蓬勃发展到现在,人们慢慢地用“人文体育”来熏陶自己,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的“人文奥运”正阐释了这一点。“人文奥运”就是“以人为本”,通过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这与顾拜旦提出的“体育为大众服务”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人文体育所积极提倡的。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成为当代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竞技体育回归高校的思考

我国的竞技体育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得以优先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往由国家一手包办的竞技体育再继续仰仗国家财力的全权支持,已经很难持续化发展。为了使竞技体育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使竞技运动逐渐回归高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良好基地,尽可能多地举办大学生联赛,可以加厚我国的校园竞技运动文化底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发达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虽然各有千秋,但其共同点是“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已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通过小学―中学―大学或实业团体来发掘优秀的运动员。美国体育主要由专门的社会组织和私人企业依照1978年颁布的《美国业余体育法》协调业余体育工作。在美国,竞技体育运动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学校的业余训练培养后备人才,中学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摇篮,大学则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强化了教育和体育结合,突出了青少年体育的业余性质。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有助于促进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3.竞教结合发展的新理念

新世纪伊始,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2001―2010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国家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坚持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优秀运动队伍建设要“逐步向院校化过渡”。“竞教结合”是一种以培养攀登世界运动技术高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体育”人才为目标的新体制。运动员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具有社会的属性,不能把运动作为人的手段。运动员在现实的体育竞技中,伴随着对金牌及其附属物质利益追求的不断升位,他们的主体地位却在日趋下降,原本作为竞技主体的运动员却成了金钱和物质的附属物。在这样的环境下,竞技的人文思想和科学理念要逐步体现,复合型的竞技体育运动员更加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运动员应该成为智体型运动员,竞技与教育的结合对培养智体型运动员将起到根本的变革作用。

4.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很多运动员在技术和实力上均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可是在参与竞赛的时候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可见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认知水平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要。一个社会性的竞技运动,更要展现运动员社会性的一面,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控制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均起着主要的作用,可见重视运动员的人格修炼、文化教育、心理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发运动员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5.改变竞技管理措施

计划经济时期的举国体制对于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使我国竞技运动的国际成绩在短时间内迅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举国体制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巨大的资金投入就是一方面,给国家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各级管理机构繁多,从国家体育总局到省体育局,再到各地市体育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不通畅,低级的体育管理机构在执行其功能时,作用更加难以实施。全球化浪潮下,我国的竞技体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应以国家为主导,把竞技体育半市场化操作,政府起监督和引导作用,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在管理措施上可以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科技成果,提高各级机构的办学质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做到科研、教学、训练相结合。

结语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竞技体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竞教结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同时其他一些相应的辅助措施也应该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家忠.后奥运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5,7,(3):120-22.

[2]黄毅,李建立.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利益整合与举国体制[J].体育学刊,2006,13,(3):5-8.

[3]马志和,戴健.社会转型期我国政府竞技体育管理职能的定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1):6-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竞技体育前景(收集3篇)

    - 阅1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篇1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marketeconomybringsmanychangestothecompetitivesportsandmasssports.Competitivesportstakeoninternational,en.....

    竞技体育发展(整理2篇)

    阅:0

    竞技体育发展范文篇1电子竞技;产业;问题;对策一、电子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1.电子竞技概念。电子竞技产生....

    竞技体育前景(整理2篇)

    阅:0

    竞技体育前景范文篇1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市场化条件下竞技体育的可持....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整理2篇)

    阅:0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篇1关键词:行业背景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席桢(1984-),女,湖北蕲春人,黄冈师范学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