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收集5篇)

来源:

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篇1

关键词:药品检验;常用技术分析

药品的常用检验技术在进行伪劣药品检查的过程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使用就常用技术不但能够在进行药品检查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假劣的药品,还能够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是药品进行控制,在这一流程的帮助下,切实有效的缩短了进行药品质量抽检的周期,并且还有效的节省了各个方面的资源耗费。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下文主要针对药品检验过程中的常用技术进行了分析。

1什么是药品检验

药品检验就是依据我国针对药品质量所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其中所涉及到的检验环节可以将其直接分为出厂检验和法定检验这两个不同的部分。法定检验,主要指相应的药品监管部门,所建立起来的药品质量检验机构,依据我国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相应标准、检验程序、流程来进行,以此来对药品进行依法检验,并且在检验完成之后,要针对药品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书。而出厂检验,则是形容药品的生产商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依据国家药品质量法律中所制定的与药品质量标准,来对生产企业自身所采购的各项原料、本成品、成品等多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如果说药品存在着质量问题,那么未经过检验的药品便不得出厂进行销售。同时,当药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之后,还可能会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药品所销售的药品存在着假劣的问题。所以,药监局还需要针对市场上所销售的药品进行随时检验,避免假劣药品流通到病患的手中。而药监局在现场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无法通过专业的仪器等设备来对药品的成分进行检验,所以,常用技术就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开展药品常用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是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药监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基层药检机构存在着较为普遍的经费、设备、人员等方面的短缺问题,所以,这就需要药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要灵活的掌控各项常用检验技术,以便于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便能够对药品的质量问题进行检验。这其中所涉及到的技术要求并不高,检验方法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少,能够轻易的进行所以,所以,常用药品质量检验技术较为适合在基层药品检验机构进行使用。而对于各个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药品,就必须要进行暂时的控制,之后再对其中所可能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重点的检查,以便于及时的发展激烈药品,常用检验技术完全符合药品检验过程中的快速机动需要,不仅减少了财力的投入,还能够使得检验的覆盖范围增大,这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有着重要意义。

2.2常用检验与日常监督检查抽验相结合

这一措施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击假劣药品的有力武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在农村占了很大比例,其使用的药品种类多,数量少,进货渠道复杂,假劣药品发生率高,而基层药品监督力量又相对薄弱。开展常用检验工作与日常监督检查抽验相结合,是药品监管人员打击假劣药品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日常监督检查抽验人员要掌握必备的药品知识,熟悉本辖区内药品市场的质量动态。常用检验与日常监督检查抽验相结合,节约了有限的抽验资源,减少了实验操作的盲目性,为强化药品监管,打击假劣药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常用的常用检验技术

3.1药品外包装和外观性状鉴别法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运用比较法等基本原理,对药品的包装、包装相关物及药品性状进行鉴别以分析假劣药品。如通过其包装箱、包装盒、包装袋、铝箔包装,可根据材质、几何图形、印刷内容、防伪标记和特殊的标识进行鉴别。真药印刷清晰,笔画细致,套色鲜明、边缘整齐,说明书是机器折叠,折痕清晰笔直,小盒内表面有整齐、凸起的折痕压线;假药印刷粗重、模糊,套色颜色不正,边缘不整,色块错位,说明书手工折叠,无清晰笔直的折痕,。药物的外观性状是对其形态、色泽、气味、味感、溶解性、澄明度等特征内容的界定或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药品的内在质量,对鉴别药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上述方法的特征是快速、简便,是药品常用检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2现场快速理化反应鉴别法:

是根据药品分子结构的不同,采用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酸碱反应法等方法来鉴别药品的一种方法。快速理化鉴别所用的试剂和条件要求不高,有的只需试管、小烧杯、放大镜、打火机等简单工具和少量蒸馏水即可进行,无需携带大量的仪器设备。勘验过程简单、方便、成本相对较低。例如我们用火烧的方法即可鉴别部分药品的真假,利用某些药品的理化性质,进行常用检验,如硫酸与红霉素、麦迪霉素等都有明显的颜色反应。

3.3药品薄层鉴别法

是色谱法的一种,系将适宜的固定相涂于玻璃板、塑料或者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把样品和对照品分别于同一基片上点样,然后以展开剂展开,晾干后薄层板在紫外灯下检出斑点,比较样品和对照品斑点颜色、大小、形状、Rf值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可以排除伪品,否则应进一步采取其它化学方法进行查证。

3.4特殊药材的经验鉴别

药材经验鉴别对抽检人员要求高,必须是从事中药的专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如一些中药材中药材现场真伪鉴别,实践证明,实用性强,查假率高,我们通过真品,图片,电教,影像等资料和聘请高资历的工作人员在抽检队伍中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和使用,使其产生感性认知,增加其辨别真假的能力。

4药品检验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药品检验的机构、标准和操作规程,虽然国家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缺陷亟须完善:一是缺少对药品包装的鉴定项目;二是缺少对非法生产的无标准药品的鉴定标准、方法和规定;三是药品检验结论过于简单,非专业人员无法直接判定药品真伪。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药品检验的法规文件,明确和细化药品检验结论,让普通老百姓能够看懂药品质量检验报告书,拿到药品检验报告书就知道药品的真伪或假劣。

5结语

综上所述,药品的常用检验法是当前基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基层药检工作中,在面对缺乏设备、资金、人手的情况下所应用一种有效的药品质量检验措施。但是,必须要加以深刻了解的是,常用药品检验技术由于自身的技术性屏障,导致其无法完全保证其检验的精确度,所以,还应当在日非常检验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对各个方面进行完善,使得其中所涉及到的多个方面能够更加的成熟,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药品质量检验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秀丽.关于药品检验中复验取样的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3(12)

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篇2

有些金属或无机材料被制成纳米级微粒之后本身就可能具有杀菌的功效,例如纳米银颗粒、氧化锌纳米材料、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等,阳光中UVB、UVA紫外线照射下可激活纳米级二氧化钛与水反应产生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强化环境净化及灭菌作用,在阳光不充足的阴雨天或夜晚,可以开启紫外臭氧灯管,同样能够激活二氧化钛与水反应产生强氧化剂羟基自由基。纳米材料本身以及含纳米材料的组合物用作农药的用途都可以作为专利申请保护的客体,专利申请的主题名称一般为: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纳米材料);一种制备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农药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纳米材料)。

这类专利申请在撰写申请文件时,需要详细记载如何合成新的纳米材料,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如果制备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需要在说明书中记载是因为反应的条件还是制备方法殊的反应方式得到的特殊的性能,并需要对该特殊的性能进行表征,可以通过电镜扫描或者其它方式进行证明,这一点尤为重要,否则会影响专利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利用纳米材料的性能在农药领域可能的用途,需要通过活性实验进行验证,说明书中需要给出具体的实验效果举例进行说明。如果现有技术中已有类似纳米材料用作农药的技术方案,则新制备的纳米材料用作农药的用途需要比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同类纳米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或者其他预料不到的效果才可能具有授权前景,比如提高了杀菌活性等,而如果是将已知的纳米材料与已知活性成分组合,则需要在说明书中记载纳米材料与活性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功能上的互惠或表现出超越他们单独效果之和的组合效果。纳米材料用作农药使用时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纳米材料对有益菌的杀灭作用,以及将纳米无机材料制成制剂后对环境的安全评价,如果能克服这些应用上的技术缺陷,也可能具备授权前景。

二、纳米生物农药

将生物农药纳米化后,可改善制剂中有效成分的粒径细度及稳定性,提高其速效性和防治效果,通过纳米工艺技术处理,将固体生物农药制成纳米级的微粒,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通过怎么样的制备方法将生物农药制备得到真正纳米级的颗粒,而将生物农药制备成纳米级颗粒的方法,使用该纳米生物农药的方法都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由于生物农药一般都是已知的活性成分,一般需要将生物农药与助剂的组合物作为专利申请保护的主题,专利申请的主题名称为: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纳米生物农药);一种农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或将含有生物农药的农药组合物制成纳米生物农药的方法);一种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病害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含有纳米生物农药)。

由于生物农药本身即具有杀虫活性,在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时,需要提交微生物的保藏证明;详细记载通过怎样的方法将生物农药制备成纳米生物农药,并且需要提供纳米生物农药稳定性的证明,纳米生物农药颗粒的表征数据;还需要提供纳米生物农药与生物农药的活性实验比较例,或者纳米生物农药与近似的生物农药制成纳米级生物农药后的比较例,以备用于证明技术方案的创造性。目前,真正将生物农药制成纳米级颗粒的方法较少,而如果能够攻克这一技术难点,相信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定能争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纳米农药助剂农药

在制备成制剂时需要使用助剂,常规的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载体,表面活性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将一种或多种农药助剂制成纳米级颗粒的制备方法,合成或制备得到的纳米级助剂,如超级分散剂,使用纳米级的农药助剂与活性成分组合使用的组合物,纳米级的助剂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等,都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由于纳米颗粒表面的特殊性能,农药助剂制成纳米级的颗粒与活性成分组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活性成分附着在靶标上的能力,渗透能力,提高助剂的载药量,提高活性成分的利用率,降低害虫对活性成分的抗性,减少活性成分的使用量,例如已有制备乙酰化木质素两亲聚合物纳米胶体球,能够改变活性成分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这类专利申请的主题名称为:一种适用于农药的纳米助剂,其特征在于……(限定助剂的结构和组成);一种适用于农药的纳米助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纳米助剂具体的制备方法、工艺参数);一种适用于农药的纳米助剂作为……(分散剂)……在农药制备中的用途。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对纳米农药助剂的表征是确定该纳米助剂的结构和组成的重要参数,合成纳米助剂的反应中其反应条件的控制、工艺参数的设定都会影响纳米助剂的结构和组成,申请人需要详细的记载合成或制备方法,并对纳米助剂特殊的功能进行具体阐述,对可能的特殊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由于纳米农药助剂一般都是与农药活性成分组合使用制成制剂,申请人还需要提供使用纳米农药助剂制成的制剂具有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比如提高制剂的分散性、稳定性,提高制剂的防治效果,降低对原药的需求量,降低制剂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毒害以及对土地造成的毒害残留,降低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量等,还可以提供类似的纳米农药助剂与同一活性成分组合使用制成相同或相近制剂时的比较例。如果使用的纳米助剂与活性成分制成的制剂能够满足国家或FAO/WHO标准,也需要记载在说明书中。

四、纳米农药缓释剂

农药助剂中的载体一般是起缓释的作用,将活性成分吸附或包裹在载体中。缓释剂能有效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使高毒农药低毒化,降低农药的急性毒性,减轻残留及刺激性气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药害,从而扩大农药的应用范围。但是,传统的缓释农药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如缓释剂大部分是合成高分子材料,且大多数生物降解性能差,易污染环境;同时在合成高分子控释材料时,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再加上高分子控释剂颗粒一般比较大,在施药时颗粒大,容易施药不均且易脱落,最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减少农药用量的目的。为了克服上述高分子材料的缺陷,控释载体的纳米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将农药载体制成纳米级颗粒的制备方法,使用纳米级的载体颗粒吸附或包裹农药活性成分的组合物,使用纳米缓释剂缓释农药的方法,纳米级的载体颗粒在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应用等,都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

纳米农药缓释剂包裹农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制得纳米溶液,再包裹农药;另一种是用农药缓控释薄膜,在农药表层形成纳米级微囊,得到该控释型纳米级农药。由于真菌生物农药在紫外光照射下,活性降低,纳米缓释材料也常被用作真菌生物农药的紫外保护剂。已知的纳米缓释剂包括空心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双孔二氧化硅微粒、介孔纳米氧化铝固相吸附剂、纳米碳粉、二氧化钛纳米球或二氧化钛纳米线、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纳米粉煤灰、壳聚糖纳米粒、壳聚糖的接枝共聚物、海藻酸钙纳米微球、粘土纳米复合缓释剂、二氧化钛和碳酸钙复合颗粒、多微孔纳米载体材料、生物可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专利申请的主题名称为:一种制备纳米缓释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缓释剂具体的制备方法);一种适用于农药的纳米缓释剂,其特征在于……(限定具体的纳米缓释剂的结构和组成);一种适用于农药的纳米缓释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需要详细记载制备纳米缓释剂的方法,包括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以及最终得到的纳米缓释剂的表征;如果是将纳米缓释剂与活性成分组合制成制剂,不仅需要考虑纳米缓释剂在制剂中的缓释作用,还要考虑纳米缓释剂在制剂中的其它作用,并且需要对比实验证明纳米缓释剂的加入是否能够产生技术效果的改进。由于缓释剂的发展较快,研究者在关注缓释剂缓释的同时,需要注意到缓释带来的负面作用;如果新研究的缓释剂能够既有缓释的作用,又能克服活性成分在环境中长时间停留的危害,应该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记载。申请人在记载不同的技术效果时,不仅要把具体的技术效果写清楚,更应该提供能够证明该技术效果的实施例或实验例。

五、纳米农药剂型液体

农药由于自身流动的特性,即使是纳米级的尺寸也呈球状,所以液体农药制成纳米级后一般都称为纳米球,也叫做纳米乳剂。纳米乳剂是一个由水、油两亲性物质(分子)组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热力学上稳定且经时稳定的外观透明或者近乎透明的胶体分散体系,微观上由表面活性剂界面膜所包覆的一种或两种液体的微滴构成,外观为“单相、透明或半透明的流动液体”。纳米乳剂可以改善农药溶于水的特性,两亲高分子包裹油溶性农药分子的纳米球,其在水相中有良好的分散性及稳定性,即将油溶性农药由油相转移至水相并稳定分散于水相,并可通过水相中溶解的少量农药的不断使用,使纳米球中的农药得以缓慢释放和使用。现有技术中制备纳米乳剂的关键技术问题是两亲高分子的替代技术,如果能够使用纳米材料代替两亲高分子材料用来制备纳米乳剂,则有望突破农药剂型创制的瓶颈。已知的能够代替两亲高分子材料或者与两亲高分子材料共同使用的纳米材料有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稀土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等,制备的农药水乳剂、微乳剂具有超稳定性。

固体农药易于制成纳米级的颗粒,将固体农药纳米化后特有的渗透性、分散性、均匀性、附着性等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将纳米级的固体农药与助剂混合,即可得到纳米级固体制剂,如可湿性粉剂、种衣剂、水分散粒剂、泡腾片剂等。一般的制备方法是将各种原料按配方称量配料;在配合料中加入少量水,使其溶解,并在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然后用电喷雾法干燥,制得纳米级活性成分干粉;将活性成分干粉与纳米材料或助剂配合,再加入到混料机中充分搅拌均匀,制得微粉,即为固体纳米制剂。由于水基化制剂是农药剂型发展的方向,曾有研究人员把固体原药颗粒低于100nm的水性分散体定义为纳米农药悬浮剂,把原药颗粒粒径在100~1000nm之间的水性分散体定义为亚纳米农药悬浮剂。分散理论认为:固体颗粒的粒径越小,则粒子表面自由能越高,越容易倾向于絮凝成大颗粒,分散稳定的难度就越大。而亚纳米级或纳米级的固体粒子,其表面自由能更是超高,难以在分散介质中以纳米尺寸分散稳定。以常规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类的分散剂几乎不可能达成将固体颗粒分散稳定到亚纳米级,更不要提纳米级了。由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制得的农药悬浮剂(SC)或水乳剂(EW),其粒径或乳滴的极限值大约就在5微米左右,并且易于絮凝、分层、结块,贮存稳定性极差。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如何将纳米级的固体农药稳定分散在制剂当中。由于固体纳米农药难以在水体中稳定,可以考虑使用微胶囊的形式将固体纳米农药或液体农药纳米球包裹在囊心中,制成纳米微胶囊制剂,或具有核壳复合结构的微囊悬浮剂。在农药制剂加工中,加工制备常规的微胶囊尺寸是相对容易的,为了降低微胶囊的大小,达到纳米级,又要保证所制备的纳米微胶囊对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载药率是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需要对加工制备的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

使用农药活性成分与助剂组合制成纳米级的农药制剂,纳米农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纳米农药制剂的应用都属于农药专利申请保护的客体。专利申请的主题名称为,一种纳米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限定具体的结构和组成);一种纳米农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限定具体的制备方法,工艺参数等);一种纳米农药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限定应用的范围)。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需要详细记载农药制剂的组成和制备方法,特别要清楚地记载制备的纳米农药制剂的方法和工艺参数,对制成的纳米农药制剂进行表征,以证明得到的纳米农药制剂确实是纳米级的制剂。需要提供制备的纳米农药制剂的稳定性、分散性、热储性等常规的制剂性能,以及使用纳米农药制剂的方式,提供杀虫活性实验数据,需要清楚记载制备的纳米制剂比常规的制剂具有哪些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还应该记载纳米农药制剂与类似的纳米农药制剂有哪些技术进步等对比实验。如果制备的纳米制剂是由于使用了某一特殊的助剂带来的技术效果,需要在申请文件中提供未使用该助剂时制成制剂的对比实验效果。如果制备的纳米制剂能够符合FAO/WHO标准,或者超出该标准,也需要在原始申请文件中记载相应的技术功效。

六、纳米光触媒层

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农药使用的重要限制因素,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更让农药残留备受关注。纳米材料既可以制成果蔬表面残留农药的清洗剂,纳米带电粒子与水雾结合形成的纳米带电水雾具有杀菌、分解有机农药功能,粒径分布在50到500纳米的颗粒制剂能够去除果蔬表面农药残留;又可以制成农药残留降解剂,缩短农药安全间隔期。已知的用于农药残留降解剂的纳米材料包括纳米二氧化铁、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光触媒层在UV保鲜灯的照射下,表面形成电子-空穴对,在水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羟基自由基,将蔬果中的农药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达到降解农药而不破坏蔬果本身组织和营养成分的有益效果;根据这一特性,纳米光触媒层可以制成果蔬消毒杀菌除农残装置。使用共沉淀合成具有光催化活性ZnO/TiO2复合纳米材料,在植物体上进行喷洒,利用太阳光照射对农药残留进行降解。微纳米气泡臭氧水作为土壤消毒剂。将光触媒材料的特溶胶浸渍在固体介质上,将该固体介质均匀地浸放在水中,在阳光或紫外线灯光一定时间的照射下,光触媒材料空穴作用产生(H+)和(OH-)等活性种,催化水体中农药降解。以载有纳米La2O3、Fe2O3和NiO复合氧化物的聚乙烯醇薄膜为载体催化剂,将此载体催化剂置于盛有待处理水溶液的光催化反应器中,在紫外光照射下,可将水中的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农药迅速分解。纳米材料还能够作为促进农药废水中氨氮转化的催化剂,由纳米氧化铝胶体与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体积湿法混合的催化剂,实现了催化剂在不需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把农药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上述的将纳米材料用于分解或降解农药的各种用途均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

已知的纳米光触媒层的材料包括纳米二氧化钛、金属离子掺杂纳米二氧化钛、ZnO/TiO2复合纳米材料。专利申请的主题名称为:一种降解农药的纳米光触媒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材料);一种降解农药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材料);一种制备降解农药的纳米光触媒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纳米光触媒层的制备方法);一种应用纳米光触媒层降解农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的农药种类)。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时,首先,要对新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如果是使用已知的纳米材料,需要考虑现有技术是否已有将该纳米材料用做纳米光触媒层的应用,若有类似的应用教导,则很难具备创造性,需要考虑将不同的纳米材料组合制成复合纳米光触媒层以提高技术方案的可专利性。其次,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需要详细的记载,纳米光触媒层降解农药的效果需要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最好能够记载与类似的纳米材料制成的光触媒层降解农药的技术效果的对比实验。再次,如果制成的纳米光触媒层还有其它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也应该一并记载在原始申请文件中,并将形成该技术效果的技术特征撰写在权利要求中。

七、纳米探针检测农药

纳米材料应用于农药残留分析检测,使用纳米材料制作荧光探针,或者使用纳米材料对荧光探针进行改性修饰。荧光纳米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和荧光蛋白相比,量子点具有十分优越的光谱性质,如: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而对称、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波长可调、抗光漂白性能强等。这些优越的光谱性质使量子点荧光探针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检测领域,发挥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荧光纳米量子点探针具有荧光强度高、荧光稳定性好,检测过程简单方便,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可实现实际样品中农药的快速检测。荧光纳米探针的材料组成(单一金属纳米颗粒,复合金属纳米颗粒,无机复合物纳米颗粒,金属与无机物复合、聚合物,金属-无机物-聚合物多重复合)是目前主要的研究热点,针对不同种类的材料检测不同种类的农药,研究者需要在制备不同的荧光纳米量子点探针上寻求突破,其相应的制备荧光纳米探针的方法也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对于纳米探针在检测具体农药残留的应用,如何使用纳米探针检测分析农药的方法等都属于专利保护的客体。使用纳米材料对酶生物传感器的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如玻碳电极的工作面上还可以使用纳米二氧化锆修饰,检测农药的精度更高,范围更广,检测限更低,可实现小型、便捷、适用于现场检测的目的。

专利申请的主题名称为:某种农药的荧光纳米材料(纯金属、金属复合物,无机复合物,聚合物)量子点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某种农药的荧光纳米材料(纯金属、金属复合物,无机复合物,聚合物)量子点探针在检测农药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限定具体的工艺参数);检测某种农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的检测步骤)。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时,需要详细记载制备探针或电极的方法,对使用的纳米材料的来源或制备方法进行清晰的描述,对制备得到的探针或点击进行表针,绘制制备的探针或电极的检测具体农药的线性关系、检测限等。如果能够提供制备得到的探针或电极比常规的探针或电极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也应记载在申请文件中。

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篇3

案情介绍

涉案专利的专利号为ZL92115325.2,发明名称为“基本无粉尘四氢-3,5-二甲基-1,3,5-噻二嗪-2-硫酮颗粒的制备,专利权人为BASF公司。该专利的权利要求1载明一种制备基本无粉尘的下式(I)所示四氢-3.5一二甲基-1,3,5-噻二嗪-2-硫酮颗粒的方法,

其中将甲基胺(Ⅱ)与二硫化碳(Ⅲ)和甲醛(Ⅳ)反应或者将N-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的甲基铵盐(Ⅴ)与甲醛(Ⅳ)反应,所述反应在以化合物(Ⅱ为基础计为0.1―10摩尔%的至少一种下式(Ⅵ)所示亚烷基二胺存在下进行,

RI―NH―A―NH―R2(Ⅵ)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或C1―C4烷基,A为1,2-亚乙基,1,3-亚丙基或1,4-亚丁基桥,而且这些桥带有1-4个Cl―C4-烷基。”

在涉案专利的说明书中记载了“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制备颗粒状的四氢-3,5,二甲基-1,3,5一噻二嗪-2-硫酮(I)”,并且在说明书中记载了由于工艺中亚烷基二胺的加入而可能产生的三种杂质。

(2008)高民终宇第164号判决书认为(1)关于是否为新产品的问题,依据本案现有证据,在涉案专利申请日前,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农药登记公告中包括原告BASF公司涉案专利涉及的产品,而原告涉案专利说明书中也说明该专利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简便的棉隆产品的制备方法,因此,涉案专利涉及的产品并非新产品;(2)由于涉案产品并非新产品,故原告BASF公司应对此承担相应举证责任。根据原告BASF公司及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检测中心分别出具的检验报告,被告生产、销售的产品中含有三种特征杂质,且杂质中的两个棉隆型杂环通过乙烯基桥相连。原告BASF公司提出上述三种特征杂质系使用涉案专利方法制备棉隆产品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杂质,即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涉案专利方法中的亚烷基二胺,才形成上述三种杂质。被告主张其在生产涉案产品时并未加入亚烷基二胺,而是通过使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其他助剂和改变反应器内部结构来制备棉隆颗粒剂,但其并未举证证明加八十二烷基磺酸钠等助剂会形成上述三种特征杂质,故本院对其上述抗辩主张不予采纳,最后法院认定,被告生产,销售的涉案产品使用了与涉案专利方法基本相同的方法,侵犯了涉案专利权。

案例分析

该专利涉及的产品实际上是农药领域中已知的“棉隆”产品。在该案中,法院认定涉案棉隆产品不是新产品,因此,不存在举证责任倒置的问题,应由原告BASF公司举证证明被控侵权方实施了专利方法。让我们看看BASF公司是如何完成举证责任的:首先,公证购买被控侵权产品;其次,对公证购买的被控侵权产品委托检测,再次,根据检测出被控侵权产品中含有的典型杂质,主张被控侵权方的生产工艺为涉案专利的生产工艺。本案中,在涉案产品不是新产品的情况下,专利权人并没有被举证责任未能倒置所困扰,而是巧妙地避开了直接针对被控侵权方所使用的具体生产工艺进行调查取证的问题,并因此最终赢得侵权诉讼。对该案进行深入分析即可发现,专利权人能够如此巧妙举证是与以下两点密不可分的。

1专利权人利用了农药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

农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都知道,农药生产工艺总是和副产物相伴存在的。通常来说,农药原药的生产工艺有其特殊性,生产工艺不同,尤其是不同生产工艺中所用的原材料或其用量,温度等不同时,由于反应机理的原因,这种生产工艺上的区别在其所要得到的原药产品上通常都会有所体现,例如,可能导致所生产的原药产品中副产物不同、产品的纯度不同等等。涉案专利的生产工艺由于其所使用的特定原料“亚烷基二胺”而在其所生产的原药棉隆产品内引入三种典型杂质。因此,对于较简单的产物来说,依据产品中副产物的不同,通过反应原理的分析通常可初步推断其所使用的生产工艺。

2说明书中对其生产工艺所获得的产品的特征描述

以上仅是分析了农药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但由于具体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尤其是对结构复杂的原药产品而言,在无其他证据的情况下,仅依据副产物来推断其生产工艺或者说所用的原料往往是不够充分的。在这种情况下,最直接和有力的证据便是说明书中对于原药中的副产物与其生产工艺或所用原料之间关系的具体记载。

在本涉案专利的说明书中明确记载了原料“亚烷基二胺”的使用在棉隆产品中引进三种典型杂质或副产物,同时对副产物的结构进行了描述,这样就提供了将副产物就与工艺中原料“亚烷基二胺”或者说其工艺直接关联起来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涉案侵权产品的检测分析,由其中所含有的杂质即可判断其使用了原料“亚烷基二胺”,并可进一步推断其使用了涉案专利的生产工艺。

综上,在说明书一副产物一工艺相互印证的情况下,专利权人就易于举证被控侵权方是否使用了涉案专利技术。

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篇4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

根据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依附性、活态性、无形性、传承性、非孤立性等特点,通过现代的展示手法,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理念和价值,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保留和传承事业。

一、西安非物质遗产展示特征及展示方式

从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进行分析,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大体上共分为: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间美术;民俗。每种非物质遗产都应该根据其特征和历史文化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展示媒介、展示手段,量体裁衣才能够更好的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

1、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的表现形式众多,如西安鼓乐、蓝天普化水音乐、殿镇八卦锣鼓、阎良特技唢呐等。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口头相传、模仿飞禽走兽叫声,缺少物化载体形式。第二、保留着演奏乐器、曲牌和谱式,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第三、以一定的年结、庆典、红白喜事的特定场合群集性民间音乐,具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根据其特点可以采用场景还原、定期演绎、多媒体辅助展示等展示方法,再现演绎场景。

2、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中有牛郎织女传说、寒窑传说、长安仓颉造字传说等,这些传说分为两种形式存在。第一、无物化形式,即口头相传。针对这种形式的展示理念主要以多媒体动画、视频等,能够让观众快速、清晰认知的形式进行展示。第二、物化形式,包括遗留下的书籍、碑文等,根据其特点将遗留物进行整理、汇总,以图片、文字等展板展示,以及拓片和实物性展示。

3、民间舞蹈

西安的民间舞蹈主要以人多、大型为主。例如:七曲高跷、雨金舞龙社火、周至竹马等。这些民间舞蹈场面宏大并且体现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这种形式的展示中可用到其舞蹈道具的实物展示以及制作方法、定期的现场表演、多媒体视频播放、图片文字简介等展示方法。主要以突出民间舞蹈的发源、故事情节、表演形式。

4、传统戏剧

戏剧形式丰富,暂存展示实物较多。例如:周至大玉木偶、周至皮影戏、高陵曲子、户县曲子等。这些戏剧有真人形式的表演也有道具加真人形式的表演,反映日常生活。展示中以具体故事情节作为展示元素来源,数字化还原展示、定期展览模式。

5、曲艺

西安传统曲艺包括:长安道情、熨斗村曲子、关中道情等,这些曲艺的展示与戏剧、音乐类似以声音、肢体动作来实现。展示中主要以创立曲艺的故事背景为基础,在博物馆开辟小型活动场所,定期举办表演,使观众能够真实的感受到曲艺的魅力。

6、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中包括:大蜡制作技艺、阎良核雕工艺、秦镇米皮制作技艺等。这些传统技艺很多都以传人的形式存在,技术性强。因此,在这类展示中如民间医药、民间美术一样可以展示其制作过程,实物以及邀请传承人定期举办讲座等展示形式。

7、传统医药

西安传统医药包括:高陵韩式正骨、马明仁膏药、李氏正骨散制作技艺等。这些操作性强,使用性广,但制作工艺复杂,很多讲究口传心授。在展示中不仅可以展示相关药材及制作过程,还可以提供各位传人以研究所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宣传、举办讲座。使其长久性的、广泛性的流传。

8、民间美术

与许多先进的印刷品不同,民间美术多以家传的形式,口传心授、纯手工工艺制作为主。例如:栎阳木刻、雁塔棉絮画、户县民间布艺老虎、阎良新兴剪纸等。这类美术品的展示以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实物进行展示,也可以选择1-2个工序步骤在展馆中进行活态展示。

9、民俗

西安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西安都城隍庙民俗、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户县社火等。这些民俗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盼望,这些民俗与各地的生活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在展示设计时,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进行,通过场景展示、高科技等展示手段,模拟原生态环境及人们生活状态下的民俗活动。

二、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模式的构建

1、多维视角、多学科的对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归纳概括出非物质遗产展示设计、人文经济、历史文化相协调统一的展示设计规划思路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设计理念。指导展示地域选址、展示空间设计、展示陈列方式设计等。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和施工的规范化建议,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化展示宣传。

2、针对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形式提出创新性见解

非物质与物质展品的展示陈列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态、活态性陈列展示形式研究。通过挖掘非物质展品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创新型的展示手法,转化为可以被大众接受的知识进行展示、宣传。

3、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展示设计理念,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实践

通过对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以最低投入换来经济、社会、文化收益。展示场所中可集参观、浏览、研究、学习、保存以及传承人聚集等为一体的相辅相成的保护、传承系统。

三、总结

通过对西安九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分析,论述出每种遗产的展示理念。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的作用,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完整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和价值,展示出其灵魂。将通俗化、平民化的作品还原其本质,简单直接的艺术展示表达,实现生活和艺术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宋俊华,王开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J].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12-1.

[2]陈小清.新媒体艺术应用设计: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1.

[3]关红.使博物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载体[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

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篇5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天津300203)

摘要:为适应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9-03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的内容,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有3种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同时,“药用植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学》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实验课所占课时较少。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学生主要是根据实验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实验课学生往往是“按方抓药”,是缺乏自主性的被动接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目标

一是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验课的重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二是通过植物解剖学实验,掌握植物细胞后含物特征,掌握典型根茎类药材、皮类药材、叶类药材、花类药材的显微鉴定特点,能为辨别药材真伪及品质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是通过植物分类学、形态学实验以及野外实习,使学生了解中药材原植物的特征及中药材原植物生长环境,能够科学地描述近似种的特征,澄清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学生通过掌握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掌握中药材原植物鉴定的基本技能,对将来从事中药研究、生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探索

实用型技术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壁垒,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用植物学》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出必要的增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植物细胞”一节,教材对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亚显微构造以及细胞分裂做了大量描述,而细胞后含物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生药显微鉴定的实际操作中,经常用到细胞后含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相应减少了细胞亚显微构造和细胞分裂的内容,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了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形成、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实际对不同药材粉末中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鉴别特点等进行了详尽介绍。

(二)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将实物引进课堂

植物形态学术语的掌握是描述、鉴定药用植物的基础,常用术语有百余个,难记忆、易混淆。传统教学仅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印象不深,到实习鉴定药用植物时,学生往往记忆模糊、一脸茫然。我们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加深学生印象。如在介绍叶片形态时,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各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课堂上,把叶形描述的原则告诉学生后,让学生对实验材料(多种植物的叶片)分小组讨论,判断叶片形状、叶片分裂、叶脉类型、单叶、复叶、叶序等。然后,小组间对不同结果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评价。在学习花的形态时,让学生协助教师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花,由于花的类型特点比较突出,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全班交流,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各类型花的基本特征。

由于植物分类学知识中涉及的植物科较多,课时又少,应选取典型药用植物较多的科进行重点讲述。针对“科的特征”内容难记忆的特点,要求学生抓住这些科的最独特的特征再配合典型植物加深记忆。教师把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带入课堂,这些标本有的是刚采集的新鲜药用植物,有的是腊叶标本,利用这些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边听教师讲解边对照观察,深刻理解植物科的特征。如要求学生掌握菊科的关键特征:“舌状花、管状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具冠毛,聚药雄蕊,瘦果”。配以典型药用植物:向日葵的头状花序是由舌状花、中央管状花组成;蒲公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红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管状花组成。十字花科的特征是“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独行菜和萝卜来加强记忆。唇形科的科特征是“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小坚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薄荷、益母草等。在学生掌握了分类学知识要领以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药用植物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草药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植物分类学知识的兴趣。

(三)植物解剖学实验与理论同堂进行

植物解剖构造的理解历来是“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难点,由于实验课是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导致在理论课上,学生感觉很抽象、理解困难,在实验课上,学生不能果断、准确地分辨出植物各部分解剖构造。在讲授植物营养器官显微构造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步进行。例如,根、茎、叶的解剖构造,根据教学内容和人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及次生结构,采用教师先讲细胞特征然后学生对照观察永久切片的方法。由于植物根与茎的内部构造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根尖、茎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特征基本相似,只是茎尖没有根冠样结构、没有根毛,但具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小突起。茎的初生、次生结构则采用边看边讲,按照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厚角组织、皮层细胞、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植物叶片的内部构造比较简单,采用先看后讲,先由学生仔细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判断出各部结构,然后教师再做详细讲解。植物解剖构造理论与实验同时进行的教学既可以解决教师单纯介绍植物显微结构时不直观,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实验课学生为实验报告得高分照搬书上原图不能真实反映镜下观察内容的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可以达到准确、直观、省时的教学效果。

以往开展植物解剖学实验时,教师只能通过显微镜指针对学生逐个进行指导,教学语言与显微镜下图像无法实现大家共享。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反映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植物细胞后含物”一节的实验中,运用显微照相技术,把显微镜下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晶体拍摄下来,让学生观看,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反映出细胞后含物的特征。如淀粉粒的层纹结构是由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吸水性不同,两者遇水膨胀不一,显出折光的差异,从而在脐点周围形成许多亮暗相间的层纹,还有大黄草酸钙簇晶的立体结构,这些结构在教材上的插图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差距较大,造成学生识别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这些困难迎刃而解。根茎次生构造的形成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动画技术制作根、茎生长的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形成层的产生和变化以及次生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

植物分类学实验多利用失真的浸泡标本和呆板的蜡叶标本作为教具,学生缺乏兴趣。制作影像资料反映植物真实生长情景,选取典型药用植物利用照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看到自然状态下的植物形态以及其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学生反映多媒体配合传统的标本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植物形态及科、属的特征。

建立科学的实验课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掌握实验操作流程的情况,对实验的科学性进行评价的能力,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对实验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变以往实验课考试形式单一,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依据的状况,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标准考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程学习,自觉强化训练实践操作能力。多元化考核标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考试和野外实习。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出勤、卫生等方面。在预习报告中增加“预计困难”一项,教师讲解实验的时候,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重点介绍,比如粉末透化技术,学生对水合氯醛加热时间的长短没有把握,教师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加热时水合氯醛的变化来控制加热时间。实验前,学生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避免实验讲解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学生实验成绩不仅要看实验报告,更要看实验操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要主动记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药用植物学”实践操作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主要检查操作规范,尤其是高倍镜的使用能力,能否快速找到所要观察的组织。(2)临时装片及根茎叶等器官徒手切片的能力,主要检查制作的临时装片质量是否适宜观察。(3)读片识片能力,对所观察玻片能否迅速画出简图,并指明关键结构如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的位置。(4)用植物形态学术语对植物进行描述的能力。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观察的药用植物宏观或微观结构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实验报告考察中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考察标准,应严格要求学生,杜绝抄袭和编造实验报告的现象。

实验考试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进度,将实验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1)在植物细胞与组织实验之后,进行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制作技能的考核。(2)在植物营养与生殖器官解剖实验结束后,进行识片、读片能力及画图能力的考核。(3)在分类学实验结束后,进行粉末药材及生药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分阶段考核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修正,同时避免学期末一次性考试造成的学生只对考试内容感兴趣,不注重平时实验训练的现象。

野外实习是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野外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种子植物形态描述与标本鉴定、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考核。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秀珍.谈强化学生药用植物学技能的“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96-97.

[2]晁志,梁镇彪,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8-781.

[3]王利国,潘超美,等.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31-2632.

[4]林泽燕,林美珍,巫庆珍.高职高专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88-89.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2025“局长跑一趟”工作实施方案范

    - 阅0

    2022;局长跑一趟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为进一步深化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各单位;放管服工作,发挥主要负责同志在推动作风转变、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带头作用,根据《x市;局长跑.....

    户口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 阅0

    户口整顿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为进一步严密、规范户口登记、居民身份证件管理,解决近年来户口登记、居民身份证件管理等方面出现的诸多突出问题,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决定于xxxx年xx月.....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收集5篇)

    阅:0

    发生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篇1应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与履行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让患者参与诊治过程。告知患者....

    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收集5篇)

    阅:0

    简述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篇1关键词:药品检验;常用技术分析药品的常用检验技术在进行伪劣药品检查的过程中,发挥....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例(3篇)

    阅:0

    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范文篇1一、科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教师获取知识是为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