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学习材料范例(3篇)

来源: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篇1

关键词:语义等值线上对外汉语n程材料生词英译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曾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进展最为滞后的方面”(施光亨,2003),但其作用不容忽视。生词英译能帮助英语背景或以英语为媒介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词汇的词义,它直接影响到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质量至关重要(徐品香,2010)。为了方便汉语学习者,不管是线下教材还是线上课程材料,对汉语词汇普遍都标注有英文译释,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词义。我们发现,线上课程材料的生词英译存在不少问题,忽略了线上课程材料的实时性、多样性以及情景虚拟性等特点,因而会对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造成误导。目前,学者们已对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研究较为鲜见。本文选取Chinesepod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语义不等值问题,并探讨在生词英译中更好地实现语义等值原则的方法,以提高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的英译质量。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一)语义等值研究概况

张亚非(1987)提出,在语句翻译时要做到“语义等值”。语义等值的具体内容是将两种不同语言的表层形式和一个共同的深层结构相联系,而这一深层结构所代表的正是这两种表层结构所共有的语义内容。虽然张亚非研究的是句子层面的翻译,与词汇层面的翻译有所区别,但其提出的语义等值原则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也具有指导作用。

对于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英译的探索,学者们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多数只是分析具体教材中的生词英译问题,提出指导生词英译的策略。许多学者尝试从对等角度(鲁洁,2009;唐智为,2014)、偏误角度(鲁健骥,1987;周国光、徐品香,2009)和词汇教学角度(徐品香,2010)等来分析线下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问题。鲁洁(2009)提出可以从对等(等值)翻译的角度出发,对生词英译的不足进行重新分类,并探讨翻译问题产生的原因。但其并没有对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遵循语义对等原则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是提到词汇的对等(等值)只有最近似的,而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唐智为(2014)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中的语义对等(等值)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对等。在多数情况下,因为汉英语言中许多词是一词多义,两种语言的词汇完全对等是很不常见的。因此,他提出生词要做到语义对等,不能只看生词的字面意义,还要把生词放进上下文中分析其具体意义,灵活地处理词汇间的对等。

我们未发现关于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的研究。对此我们作出分析:第一,线上对外汉语网站形式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学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网站建设以及国内外汉语学习网站对比上,对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不够重视。第二,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问题与线下教材中的相似,因此,线下教材研究中的部分生词英译原则和策略同样适用于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但我们不能忽略线上教学的一些特点,即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祝智庭,2001)。这些特点使线上对外汉语课程材料不再局限于像传统线下教材那样的文字材料。在很多对外汉语网站中,线上课程材料还包含音频和视频材料(以下简称音视频材料)。我们认为这为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遵循语义等值原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要充分利用音视频材料的优势,以求更好地达到生词英译的语义等值。

(二)Chinesepod研究概况

ChinesePod()是一家采用网播为主要教学媒体,辅以博客、社区、维基等产品,从事在线汉语教学的网站(沈孝亲,2009)。根据Chinepod官网提供的数据,目前其注册用户数量超过100万人,课程总数已超过3500个,并且每天都在更新。ChinesePod课程特色是一中一外两位主播搭配(只有高级课程是两位中国主持人),这样的搭配模式为跨文化对比提供了契机。两位主持人常就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点或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文化对比视角,并将汉语背后的中国文化、理念、价值观传达给学习者(沈孝亲,2009)。其课程内容主要采用阶梯型递进模式,分为入门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媒体课程,主题时效性极强,内容多样。此外,网站中还设置讨论、对话、词汇、扩展、语法和练习区域,以配合课程教学。

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除了类似于线下教材的文档材料外,还包括音视频材料。线上课程材料以音视频材料为主,文档材料包括音视频材料中的原文对话,以及从原文对话中提取出来的生词和扩展生词。课程结束后,学习者可以在其网站上下载四份课程材料:节目音视频、对话音频、词汇复习音频以及文档材料。因此,选择这一发展较为成熟的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网站来研究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材料更全面,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也具有指导作用。但研究中我们发现,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特点。在生词英译中实践语义等值原则只是一味地在课程提供的原文对话语境条件下寻找与生词概念义相等的英文释义,而忽略了生词的附属义,并且没有发挥音视频材料对其生词英译的辅助作用。

三、Chinesepod课程材料中语义等值方面的生词英译问题

词汇的意义是极其丰富且复杂的,英国语言学家Leech把词义分为“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七种类型(GeoffreyLeech,1974)。黄伯荣和廖序东认为,词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概念义是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色彩义附着在词的概念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也可称为附属义(黄伯荣、廖序东,2011)。综合上述学者所述,我们将词义分为概念义和附属义(除概念义外词汇意义的其他成分)两部分。下面分析Chinesepod的n程材料特点造成的生词概念义和附属义的英译问题。

(一)课程材料中生词概念义的英译问题

在Chinesepod中,线上课程每周的更新进度保证了其课程与材料的实时性。部分课程主题涉及国内最新实事以及社会热点话题,因此,这类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出现的生词往往带有中国特色或是时下最新最热的一些词汇,其含义涉及中国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要让英语背景的学习者通过生词英译对这些生词的实际理解与在原文对话的语境下以及音视频材料的模拟语言交际情境下要求学习者所达到的理解相当,英译不仅要准确、简明地传达生词的意义,必要时还需要作出一定的解释说明,避免学习者在理解过程中出现偏误。

1.新词热词的英译不准确

张元(2007)指出,新词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余义勇(2010)也指出,热词是通过旧词翻新、词义引申或是利用某些修辞手段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不能从其字面去处理,也就注定了不能直译。但Chinesepod课程材料中部分新词热词的英译只专注了其字面上的含义而忽略了其深层语义,这样的英译显然不够准确。

(1)宅男shut-in(male)(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AGamer'sCollectibles)

“宅男”一般指长期足不出户的人,课程材料中将其译为“shut-in(male)”,但“shut-in”指的是因病(或残疾)外出困难的人或卧病在家的人,与“宅男”的意思不符。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2010)收录了“宅男”,并将其译为“Otaku”。因此,建议将“宅男”译为“Otaku,indoorsman”。

2.中国特色的生词译释不完整

课程材料中明显带有中国特色的生词对于英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是陌生的,因此过于简单的英文释义不利于学习者的理解掌握。要达到语义的等值,对生词需要加上一定的解释说明。

(2)委员committeemember,leader(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AFormalApology)

“委员”来自于原文“不愧是学习委员”。根据对话内容,这里的“委员”指“班委”中的一份子,这对于英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所没有的。课程材料简单将其释义成“committeemember,leader”不够准确,将这个词在对话语境下所包含的含义扩大了。在整体语境下,译为“memberofclasscommittee”更为准确。

(二)课程材料中生词附属义的英译问题

1.英文译释忽略生词的语体色彩

Chinesepod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内容新颖,主题多样,涵盖生活、工作、学习、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等各方面。主题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课程材料中带有不同语体色彩的生词的分布。部分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带有口语色彩的生词多于书面语色彩的生词,如学习、生活等主题;在其他一些主题的课程材料中,则是书面语色彩的生词多于口语色彩的生词,如政治、经济等主题。此外,Chinesepod的课程内容主要采用阶梯型递进模式,分为入门级、初级、中级、中高级、高级、媒体课程。入门级、初级以及部分中级课程将多数课程主题设置于日常生活情景中,涉及内容偏生活口语化,因此课程材料中带有口语色彩的生词占多数;随着课程难度加大,课程材料中口语色彩的生词随之不断减少。口语色彩的词用在书面语体中并不合适,同样书面语色彩的词也不适合用在口语语体中。但课程材料在生词英译过程中,却常常忽略了生词的语体色彩,导致生词的英译与生词的语体色彩不对等。这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实际使用中出现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词误用的现象。

(3)要不然otherwise;perhaps,howabout(来源:中高级课程材料EmploymentPermitIssues)

“要不然”在汉语中常用作口语表达,而释义中的“otherwise”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常用“or”来替代。而其余的两个释义常用于口语表达。课程材料在编辑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生词的语体色彩。

2.英文译释忽略生词的感彩

在Chinesepod课程中,生词的英译不仅是在原文对话的具体语境中,也是在音视频材料的模拟语言交际情境下,因此其课程材料还具有情景虚拟性的特点。原文对话语境提供了生词的具体搭配、感彩等语用方面的信息,音视频材料则通过两位主持人将原文对话绘声绘色呈现出来的方式留给学习者对部分生词感彩的一个初印象,并在解释过程中根据课程难度以及学习者程度给出了适当的词汇搭配和具体适用情况。这都为学习者理解生词的感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课程材料只是简单地通过英译将生词的意义传达出来,却忽略了生词所包含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拒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会导致学习者在生词使用过程中出现偏误。

(4)谦虚humble(来源:初级课程材料YourTurnatKTV)

“谦虚”在汉语中是褒义词,义为“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英语释义“humble”虽也有“谦逊的、虚心的”这一层意思,但其表示的态度却不够真挚或认真,汉英两个词所含的感情略有不同,可能会使学习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些误会。建议译为“modest”。

总体来说,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实时性、多样性以及情景虚拟性等特点。在生词英译中实践语义等值原则只是一味地在课程提供的原文对话语境条件下寻找与生词概念义相等的英文释义,而忽略了生词的附属义,这会对汉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语义等值原则对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的启示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译中的语义等值并不是简单的词汇对等。在多数情况下,因为汉英中许多词是一词多义,两种语言的词汇完全对等是很不常见的。因此,词汇要做到语义等值,不能只看词汇的字面意义,还要把词汇放进上下文中分析其具体意义,灵活地处理词汇间的对等(唐智为,2014)。同样,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英译实现语义等值的前提是译文要准确反映出生词的概念义,同时也要反映出生词在特定语境下的附属义。为了更好地达到词汇间的语义对等,线上课程材料要结合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以补充单纯的词汇翻译所不能达到的完全对等效果。

(一)合理利用音频、视频和文档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条件

在线上课程材料中,音视频材料已完成了大部分文档材料中所罗列生词的解释翻译,并在其中根据课程难度以及学习者的学习程度给出了适当的词汇搭配和具体适用情况。此外,文档材料中还提供了原文对话及其对应的译文。因此,音视频材料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逼真的语言交际情境,同时文档材料中的原文对话为学习者提供了语境以补充释义不足,并提供生词的搭配信息和用法帮助学习者理解释义。因此,线上教材生词材料有着明确、丰富的语境条件。语境条件下的学习可以提供与第二语言词汇相关的多种联系,从长远效果来看,语境条件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词汇,因而有助于记忆效果的保持及词汇的灵活运用(孙燕青,2000)。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一优势以求更好地达到生词英译的语义等值。

刘佩斯(2013)认为热词的英译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认为新词以及中国特色词的英译亦然。此外,新词、热词和中国特色词的译释如果简单地采用“直译”法,可能导致学习者理解困难,使生词的翻译不为学习者理解接受。而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这些词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内涵意义,因此在Z境条件下还需要一定的解释说明,为学习者的理解提供便利。

(二)利用听觉和视觉的多渠道输入

李黎等人(2009)在对词汇学习效果影响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中,通过实验发现,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均能引起听觉中心和视觉中心的强烈激活,并且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的处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视觉刺激会导致听觉中心刺激,反之亦然。线上课程材料中的音频材料通过听觉输入刺激学习者的听觉中心,视频材料通过视觉输入刺激学习者的视觉中心,多渠道输入使得信息更有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线上课程材料采用多渠道输入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以达到词汇语义上的等值。

音频材料的听觉输入刺激和视频材料的视觉输入刺激为学习者理解生词的语体和感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生词的英译若忽略生词的语体和感彩,只会造成音视频材料与生词英译在生词语体和感彩这一信息上的前后矛盾,让学习者感到困惑,也会让之前音视频材料为学习者打下的良好基础功亏一篑。因此,在线上课程材料的生词英译过程中,译释要与生词的语体色彩和感彩一致。

五、结语

本文从语义等值理论出发,以Chinesepod的课程材料为例,分析了线上课程材料的特点造成的生词英译语义不等值问题。研究发现,线上课程材料中的生词英译仍沿用线下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方法,没有突出线上课程材料的实时性、多样性以及情景虚拟性等特点。我们认为,在遵循语义等值的原则下,线上课程材料要合理利用音频、视频和文档材料所提供的语境条件以及听觉和视觉的多渠道输入等优势,以提高线上课程材料中生词的英译质量和使用价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线上对外汉语课程。由于受到时间和本人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仅挑选了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后续研究还可以选择多个网站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在线上环境中最优的生词英译策略。

本文为2015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2015R405063]。

参考文献:

[1]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整体设计再思考及其他[A].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1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徐品香.教材生词英译问题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从词汇教学

的角度谈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鲁洁.从对等的角度研究对外汉语教材中生词的英语翻译问题

[J].安徽文学(下半月刊),2009,(3).

[4]唐智为.从对等理论看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文注释[D].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4).

[6]周国光,徐品香.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语译释和汉语词语学习偏

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7]张亚非.试论双语翻译的结构等值、语义等值和语用等值[J].现

代外语,1987,(1).

[8]张屹,祝智庭.信息时代全球化教育的知识结构[J].全球教育展

望,2001,(11).

[9]沈孝亲.网播Podcasting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

Chinesepod为个例研究[J].湘潮月刊,2009,(4):97-98.

[10]GeoffreyLeech.Semantics[M].London:Penguin,1974.

[1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张元,王银泉.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J].南京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3]余义勇.汉语流行语的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10,

(4).

[14]吴光华.汉英大词典(第3版)[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5]刘佩斯.浅析网络热词“中国式”英译的问题[J].成功教育,

2013,(5).

[16]孙燕青.语境与第二语言词汇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2000,(5).

[17]李黎,李霄翔,居胜红.感官型学习风格对词汇学习效果影响

机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

[18]EugeneA.Nida.TowardaScienceofTranslation[M].

Leiden,theNetherlands:E.J.Brill,1964.

[19]EugeneA.Nida&C.R.Taber.TheTheoryandPracticeof

Translation[M].Leiden,theNetherlands:E.J.Brill,1982.

[20]J.C.Catford.ALinguisticTheoryofTranslation[M].

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5.

[21]钱多,李雷.试论对外汉语初、中级教材生词的英文翻译问题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牛津英语听力教学词汇

我们知道,英语学习得好坏的关键之一在于对词汇量的积累,而对英语的综合运用则离不开英语听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要与人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仅能够在口头上理解其内容,进行英文写作,同时还要学会通过口语交际收集并传达信息。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对英语听力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地研究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一、牛津高中英语听力部分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各单元都有独立的听力部分,其中包含了多样化的听力练习形式,且所有听力材料都与单元主题内容相关联,从而在锻炼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深入了解教材。通过这样的听力锻炼能够更加丰富学生对所学单元主题相关知识的积累,同时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牛津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读和预测习惯

在开始进行英语听力之前,学生应先读一遍听力题目,预读的关键在于通过预读题目了解大概的问题框架,明确收听过程中需要重点了解的信息范围,同时弄清楚听力文章的整体结构、类型及其背景。效果良好的预读能够帮助学生避免听错的可能。

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将听到的信息与题目相结合,找到文章中的关键词与关键句,同时注意词、句前后内容的链接,抓住文章中心,提取重要信息,帮助解题。

(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在进行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运用听说练习、听写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通过对整个语言环境的把握以及各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听力的稳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将学生分为三人或四人一组的教学小组,通过小组间的竞赛与组内协作,帮助学生提升听的能力。

1.听写结合

听写结合可以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首先,听前让学生根据阅读的题目写下材料中可能出现的关键词,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听取材料时的难度系数。其次,由于听力材料在短时间内表达了大量的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并重现这些信息。因此,在收听材料的同时,需要学生随时记录收听到的关键内容,从而帮助学生重现材料的内容。最后,由于听力材料大多是故事性的,因此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收听完材料后,对材料进行复述,从而将材料中表达的信息进行线性的归纳整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听力练习。

2.听说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充足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取听力材料后对材料内容进行复述,运用这一方法让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同时把握听力材料中的细节,同时,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复述更好地串联材料内的关键点。此外,通过演讲的方式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3.听画结合

对于部分叙述性较强的文章,学生可以在收听材料的同时,运用简单的线条与图画将其发展过程“画”下来。运用这种方式,只要学生能够听懂材料就能根据其内容完成练习。

(三)拓展英语听力的收听范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能力与词汇量,除了进行课本上的听力练习活动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些英文原版的听力材料,如BBC、VOA等发音清楚、纯正的英语广播等。通过原声英语录音,让学生感受正统、流利的英语语音和语感,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听力得到提高。

三、展开适当的课外活动

展开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对听力材料的主题进行拓展,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锻炼英语听力能力,掌握听力技巧。如在完成听力课程的课堂教学后,针对课程单元的主题,让各学生小组通过演讲、辩论等形式,在锻炼学生听力能力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多模态;口译;教学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和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日益增多,不同国家之间开展了比以往更多的商业往来,这些变化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口译教学的提高和口译新型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高校十分紧迫的任务。传统的口译教学,因其模式单一,场景单调,已无法满足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基于此,笔者提出,多模态理论和多模态英语教学对于丰富英语口译教学内容和提高口译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传统口译教学的弊端

口译是一项动态复杂的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能够综合体现译者的各项能力,诸如,双语能力、交际能力、背景知识、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口译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因循守旧,枯燥无味

在传统的口译课教学中,教师口头朗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对固定教材中的单元内容进行口译练习,然后,教师会对难点重点句子或段落逐一进行细致讲解分析,并给出正确译文。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师授之以鱼,而未授之以渔;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发挥其课堂主体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并让他们能够在平时丰富多彩的口译训练中举一隅以三隅反,真正增强他们的口译学习兴趣以及在口译活动中的各项能力。

(2)教学材料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在传统的口译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忠于某一本专业的口译课教材并按照主题来开展每一次的口译课教学,他们忽略了口译作为交际活动的时效性;口译正如新闻或者报刊,特别注重时效性,要求材料的不断更新和新时尚词汇的积累。因此,口译本身的时效性特点就对教学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一劳永逸地专注于特定教材的讲练,而要源源不断地搜集当下各种场景下的口译材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的口译素材积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3)教学形式无的放矢,主次颠倒

在传统的口译课教学中,教师大多强调口语和听力的重要性,而未能介绍统揽全局的口译技巧和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主次矛盾颠倒,学习重心偏移。仲伟合(2003)曾提出,译员的综合素质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KI=KL+EK+S,其对应的含义是:译员的必备知识=译员的双语能力+译员的百科知识+译员的口译技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口译的学习过程中,学了要积累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熟悉口译技巧,拓展视野视线,丰富课外知识。

三、多模态理论和多模态英语教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Kress和VanLeeuwen提出了多模态理论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该理论依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特别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的观点,探究多符号意义的构建。Kress和VanLeeuwen(2001)认为,多模态指不同符号模态的混合体,多模态话语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的话语,如声音、文字和形象等,因此在多模态背景下的话语分析中,我们不能仅局限于语言文字本身,更要注意到语言外如图像、颜色等其它的表现形式。此外,国内著名学者如顾曰国、张德禄等也纷纷提出了对多模态理论的解释。顾曰国(2007)认为,模态是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叫多模态。

21世纪初,Stein(2000)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法,认为课堂上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多模态的,教师应依据学习环境的模态特征来展开课程、教学和评估等活动。Royce(2002)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方法论,并将其运用到读写、听说和词汇教学中。关于多模态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国内学者已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言而总之,多模态英语教学是基于多模态理论而提出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教学模式,除对语言材料进行编辑处理之外,它更强调借助多媒体资源来传达语言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进行互动交流,创造出一种戛戛独造、声色并茂的教学情景。

四、多模态理论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语言学习者创造各式各样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通过模拟表演、课堂展示等途径来学习口译,课堂中口译情景的创设让他们能够有机地把听觉和视觉与翻译结合起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针对传统口译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我们须采用多模态教学摈除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单调的口译教学模式,使用具有真实场景时效性较强的口译音像资料,并拓展学生在多模态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口译技巧,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发挥语言本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以看到很多由其它符号系统构建的话语意义,如图像、视频和手势等产生的意义;这些手段的综合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解读教学内容的意义,并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模拟真实口译场景进行口译实践活动。

张德禄(2009)提出,多媒体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语料作为教学材料和学习材料。口译活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口译材料讲究场合、语音、主体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加强对时效材料的练习,从而让他们接触到真实鲜活的口译环境。课堂口译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诸如,试听材料、新闻采访、商务洽谈、名人演讲、圆桌会议、时事播报、记者招待会等。学生也应该在多模态语言环境下,对自己的口译练习和作业进行积极地分析,探究口译失误的原因,总结口译提高的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口译技能。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中确实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弊端,比如说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教学资料陈旧等。多模态的教学模式综合了多种感官与多样环境的互动,并强调认知过程与实践过程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指导口译教学实践,亦有利于我国优秀口译人才的培养。(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5―1172。

参考文献:

[1]Kress,vanLeeuwen.T.MultimodalDiscourse:TheModeandMediaofContemporary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21-22.

[2]Royce,T.MultimodalityintheTESOLClassroom:ExploringVisual-VerbalSynergy[J].TESOLQuarterly,2002(36):191-205.

[3]Stein,P.RethinkingResources:MultimodalPedagogiesintheESLClassroom[J].TESOLQuarterly,2000(34):333-336.

[4]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5.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1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1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艺术活动意义和价值范例(3篇)

    - 阅0

    艺术活动意义和价值范文关键词:艺术市场;艺术品;艺术流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1市场,从原始意义上讲,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如今市场还是交易.....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例(3篇)

    - 阅0

    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范文一、渝东南自然、人文概况渝东南地区的“一区五县”包括黔江区、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及武隆县,总面积约1985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9.5万人,其中有苗.....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例(3篇)

    阅: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范文篇1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是由德、智、体、美、劳等几个方面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贯....

    口语学习材料范例(3篇)

    阅:0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篇1关键词:语义等值线上对外汉语n程材料生词英译一、引言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生词英译曾被认为....

    艺术活动意义和价值范例(3篇)

    阅:0

    艺术活动意义和价值范文关键词:艺术市场;艺术品;艺术流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