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整理2篇)

来源:

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范文篇1

关键词: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改进限制条件克服措施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郎得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迅速被推广到法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也随之渐高。劳动关系管理实践中,最主要的就是关于劳动法知识的应用。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教学效果也突出反映在案例教学方面。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同时,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内容涉及的很多是劳动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其适用要求具备精准、唯一且具有底限性的特征,因而凸显了案例教学在巩固课程知识方面的重要性。

(一)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首创并应用于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并非一门专业的法学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必须不同于法学专业的劳动法学,而应该将管理学元素与法学元素结合起来应用到案例教学中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表是笔者教授的三个年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章节测验成绩统计结果,学生关于劳动合同管理的章节内容的平均成绩是最高的,究其原因,是劳动合同的内容教师应用的案例教学内容是最丰富的,由此可见,案例教学确实是迅速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备注:1.教学方法分理论教学(L)和实践教学(S)两种,案例教学包含在实践教学中;2.教学手段分传统教学(C)和多媒体教学(D)两种。

(二)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案例教学的作用分析

案例教学是连接实践和理论的桥梁。在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之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案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所起的作用。

1.对案例的应用模拟可以实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单一的理论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过于抽象,辅助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2.对案例的排比分析有助于梳理理论知识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案例选取的典型性与关联性。教师通过对关联案例的比较、综合案例的分析,建立案例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理论知识体系,快速地提升其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3.对案例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主干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常关注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用效果。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源于理论、用于理论的教学手段,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这种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对案例的价值导向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专业学习导向并非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案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应用,能够使学生感知到本课程的应用价值。借鉴马克思的商品使用价值理论的精髓,当一门课程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能迅速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案例教学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案例教学方法的要求。

(一)案例选取要有典型性。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性专业的特点,教师在进行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案例教学时要注重选取的案例具有典型性的特征。

1.针对劳动纠纷的多发点选取案例。比如对工资制度的案例教学应该结合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展开。除此之外,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案例教学中可以重点分析的现实问题还有:劳动合同管理中关于劳动合同形式、试用期、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等。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首先要深入企业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展开调研,梳理出问题多发点,选择性地摘取案例分析点,最终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展开针对性分析。

2.结合学生的就业实践选取案例。所有的高校毕业生最终都将面临就业问题,在如今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选取案例,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关注。因此,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就业动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比较可取的办法是与学生保持网络联系或通讯联系、与学生就业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3.学会从社会热点话题中选取案例。这一类问题比较容易截取,比如针对规避劳动合同法的华为解雇风波,河南农民张海超的“开胸验肺”事件,富士康的员工跳楼事件,还有当下热门的“萝卜招”等社会热点话题都可以作为选取案例的依据。此类问题由于社会关注度高,容易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在研讨式和辩论式案例教学过程中应用度很高。

4.注重点面结合地选取案例。对于单元学习而言,选取一些足以说明对应的知识点的小型案例实施教学进度控制。此外,教师要适时地选取一些综合性案例展开分析,以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链。综合性案例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宜采用研讨式、情境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

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范文篇2

关键词:课群;资源管理系统;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5-0168-03

作者简介:刘德山(1970-),男,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教育应用。

0引言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纲要》从资源体系、平台建设及共享方面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当前,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尤其受到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的充分关注,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热点。

现阶段,关于教学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资源管理及其标准化。以IMS、AICC、IEEE等国际组织制定的技术标准为基础,参考SCORM(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开展数字资源标准研究[1];②面向开源软件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在著名的开源平台Sakai、Moodle、Claroline上搭建资源管理系统,并对开源软件实施二次开发[2];③高校辅助教学平台开发。

资源管理系统一般以平台为载体,在网络平台上集中大量优秀课程,课程之间多采用线性结构组织,如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爱课程网等。从课程层面看,每门课程作为一个教学结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习题、视频等。从教学角度,每门课程不是孤立的,从课程体系出发考虑每门课程的教学意义更大。现有资源管理系统中,探索课程体系或一个课程模块中课程之间联系及相关课程间知识点关联度的研究较少。目前,大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较少以课群为单位建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关课程共性资源共建与共享。以课群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在高校精设课程、压缩学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背景下有重要意义。

1资源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面向教师和学生,实现资源上传、检索、、下载等基本功能。同时,系统基于课群设计,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1.1需求分析

为深入了解管理系统需求,笔者选取大连、鞍山两地高校的60教师和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主要结论如下:

(1)教师在教学中有资源管理需求的比例达74.5%;教师较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资源检索,主要以文件夹形式进行资源组织与管理;绝大多数教师期待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资源检索和管理。

(2)使用资源管理系统的教师中,68.1%的教师认为现有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或辅助教学系统操作较为复杂。

(3)教师对资源管理系统关注不够或不愿使用的原因主要有:资源更新不够及时,资源可用性差,资源重复率高。

(4)61.6%的学生会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视频、试题、课件等进行学习,69.4%的学生认为系统应通过简化操作、及时更新资源来吸引用户。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大多资源管理系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如何重构和完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

1.2系统设计

(1)功能设计。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设计需重点考虑如下问题:①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资源库管理、资源检索功能;②以课程群为核心,增设课群管理模块,实现课程添加、课程审核、添加课程资源等功能,有效实施课群内部资源共享[3];③设置配置管理模块,实现用户及角色管理。每个模块下细化若干个子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角色设计。将系统参与者划分为教师、学生、系统管理员和课群负责人等角色,各角色及功能如表1所示。

(3)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设计用户表、资源表、文件表和课程表等。受篇幅限制,具体数据库表省略。

2系统实现

2.1运行环境

客户端运行环境,选择Windows7、Windows2000、WindowsXP等操作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管理系统。服务器端系统运行环境为Windows7sever,支持Internet防火墙,该服务器具有校园网内独立IP地址,可实现校园网范围内登录访问。

2.2主要功能模块

本系统核心模块为资源库管理、资源检索和课群管理。系统导航菜单中包括新闻公告、最新、资源上传、资源检索和课群管理等功能项。

(1)配置管理模块。配置管理模块的功能为角色管理、用户注册和用户登录。角色管理实际上是对系统用户权限进行设定。未注册用户可以执行模块中的注册功能,按照注册界面提示要求填写信息,提交后通过验证即可。注册用户登录成功后,根据角色赋予的操作权限进行操作。

(2)资源检索模块。资源检索分为关键字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关键字检索可以按资源名称、作者、内容描述、所属课程等进行精准搜索。用户在进行关键字检索时,可以设定检索素材的类型,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大纲、课件等;高级检索是指通过导航菜单中的资源检索选项分层次逐级检索,需要通过导航进入检索页,该页包括多媒体资源和课件资源的分类描述。

(3)课群管理模块。课群模块主要包括4个功能:①课群描述,帮助用户了解该课群的内容和特点;②课程添加,将系列课程加入到课群,其中课群内课程按知识点进行规划;③课程资源,将管理系统中的资源加入相应的课程中;④课程检索,用户可按课程搜索资源,方便查询,以课程为单位组织资源。

2.3技术实现

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划分界面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使用Struts、Spring和Hibernate等框架实现。界面表示层负责将用户数据提交到业务逻辑层,处理后返回结果[4]。业务逻辑层使用Spring技术,以Spring封装,利用Hibernate技术实现数据访问,Hibernate只需实现正确的对象关系映射,提高开发效率。

3系统应用

本文以JavaWeb编程系列课的课群为例,说明资源管理过程和应用效果[5]。

3.1课群概述

Java、Web系列课程组成的课群在网络编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各课程衔接紧密,共性内容较多。从知识领域看,该课群涉及客户端开发与服务器端开发,具体包括Web应用程序运行原理、Web运行环境、主流开发工具Eclipse、Servlet、JSP、JDBC、JSTL等内容。在应用层面,从博客、社交网站到电子商务中的C2C、B2B等,都涉及JavaWeb技术。

考虑JavaWeb知识领域、应用范围、编程前期基础,JavaWeb编程课群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Java语言程序设计》、《Web编程基础》、《Web高级编程》、《UML系统分析设计》、《XML技术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同时,根据新技术的出现不断调整。

3.2实施过程

(1)划分课程边界。划分课群中各门课程边界的目的在于合理设计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整合课群中的同类知识点,按递进关系分配到不同课程中,提高资源建设效率。该项工作由课群负责人或专业课教师在系统设计之初依据教学大纲完成。

(2)添加课程到课程群。在课群管理模块中,由课群负责人建立课群,由具有教师角色的用户向课群中添加课程,在课程描述页面对课程进行完整描述,说明该课程在课群中的作用,审核通过后,新课程添加成功,显示在课群管理页面中。

(3)添加资源到课程。添加到课程中的资源可以为文本、图片、动画、音频或视频等。该过程实际上是按课程组织资源的过程,将独立的大纲、课件、视频、试题等添加到具体课程中。在添加过程中,可以先实施检索,查找到符合课程的资源后再进行添加。

3.3应用效果

Java、Web编程课群涉及内容广泛,课程内容以程序设计语言为基础,需围绕Web开发实际需求和开发流程,按照课程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6]。

(1)合理安排课程间重复知识点及交叉内容,作好课程衔接。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常用函数等多门课程中均有涉及,学生修读完相关课程后,可通过系统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如学习完C++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表达式后,便可以自学Java、JavaScript中的相关内容。

(2)经典算法合理分布到不同课程中。算法在C++、Java中都有涉及,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也有系统介绍。学生学习数据结构时,涉及多种排序算法,学习枯燥。可依据不同难度将算法分散到不同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

(3)形成了清晰的学习线索。C语言和数据结构是所有计算机课群的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为深入学习Web开发基础(包括Java语言程序设计、Web编程基础)、J2EE开发(XML、UML、Web高级编程等)作好准备。

明确定位每门课程在课群中的意义,按课群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快速掌握JavaWeb开发所需的核心技术,实现课程教学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课群还兼顾了与其它课程(如企业职前教育课程、专业实习)的衔接,满足软件人才市场的需求。

4结语

本文面向课群提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合理组织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大纲、课件等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该管理系统不足之处在于只提供资源管理功能,并没有更多考虑课程章节结构,也没有考虑课程的授课进度。此外,主要针对单所高校或单个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后续研究将结合实际逐步完善系统开发。

本文提出的辅助教学平台,在传统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添加课程管理模块,建立基于课群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满足教学要求。所设计的系统在Java、Web编程系列课课群中进行了应用、测试和运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JSEDIVY.CreationofmultimediasupportstudymaterialandadministrationofLMSsystemsinvirtualeducationenvironment.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teractiveCollaborativeLearning(ICL),2011:477-479.

[2]江林升.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33-136.

[3]王非,郑晓薇.基于网格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64-67.

[4]惠燕,潘煜.基于SSH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23-24,32.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收集5篇

    - 阅8

    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篇1客户关系管理(以下简称CRM,CustomerRelationManagement)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7年正式提出。进入21世纪后,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世.....

    安全校本课程的课程特色(整理2篇)

    阅:0

    安全校本课程的课程特色范文篇1以推进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安全工程特色人才为目标,依托我国高等....

    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整理2篇)

    阅:0

    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范文篇1关键词: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改进限制条件克服措施“案例教学....

    羽毛球奥运会(整理2篇)

    阅:0

    羽毛球奥运会范文篇114-15世纪时的日本,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据传,在14世纪末叶,日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