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概论(收集5篇)

来源:

汽车文化概论篇1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其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它是指大学生均应接受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原则和方法。通识教育强调课程功能的广泛性,强调一门科目的多功能性,即每门科目都应当具有完成德、智、体、美几方面教育的任务,发挥德、智、体、美几方面教育的功能。通识教育理念打破了我们多年来对教育方针理解的单一的、纵向的思维方式,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一个和谐的完全的人的整体活动。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我国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大力研究和实施。本文以“汽车文化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为例,分析了开设该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说明了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国内高校汽车通识课程开发现状

目前高校均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但尚未开设“汽车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只是在理工科专业开设汽车通识教育课程,如汽车概论、汽车文化、汽车服务工程等课程。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对人们生活影响巨大,高校开设“汽车文化基础这门通识课程十分必要。笔者认为,汽车文化基础是与汽车有关的知识及其衍生服务的总称,它不是汽车概论、汽车文化、汽车服务工程等课程的简单整合,而是建立在文理多学科基础上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使大学生了解与汽车有关的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多地思考人与社会、资源、交通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国内高校汽车通识课程开发现状方面,朱余清等提出了高等教育在普及汽车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汽车文化教育具有全民性、长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高等教育在汽车文化教育中又具有特殊地位。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汽车文化教育方面还远未达到普及程度,主要表现在:汽车教育的课程开设不普及,一般只限于设有汽车专业的理工院校,非理工科院校的这一课程开出率几乎是空白;汽车文化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以课程选修为主,缺乏内容生动的讲座、宣传活动等;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适用的教材,使汽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高校理工专业开设的这方面课程最早的当推“汽车概论课程[2,3],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汽车总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一般包括汽车结构特点、基础理论、设计要求、使用性能、保养维修、交通法规、驾驶的基本方法、汽车的新技术等。高校开设“汽车文化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理解汽车文化的能力,其内容涉及汽车原理、汽车修理、维修保养、购车指南、驾驶技巧、汽车保险、汽车历史、车迷天地、名车欣赏等[4]。目前,一般笼统地将汽车文化定义为在汽车发明和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汽车文化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产物,反映社会的形态、审美倾向、人的竞争意识以及思想文化的潜意识。中国的汽车文化尚未成熟。汽车文化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工业设计,它是从社会、经济、技术、艺术等角度,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进行综合性设计;品牌文化,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包括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的积淀等;边缘文化,它是汽车同其他文化种类的结合,如汽车摄影、汽车会展、汽车运动、汽车报刊、汽车收藏、汽车模特、汽车俱乐部等。而“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内容一般包括: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贷款、汽车租赁、汽车出租、汽车美容、旧车交易、有关法规等。汽车服务工程泛指新车出厂后进入流通、销售、购买、使用直至报废、回收各个环节的各类服务工作组成的有机服务体系,其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这三门汽车通识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满足专业需要,其内容有些是重复的。

汽车文化概论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712[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我在本汽车教学案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呈现的形式是以PPT演示文稿为主,其中链接了一系列动画、音视频、及汽修教学专用软件,集图、文、音、视、动画等大量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储备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设计形式既能包含大量的信息,又能使学生直观的通过视频及软件的演示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显示了信息化教学的无穷魅力。

二、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车轮动平衡的检测无论在现代汽修厂还是4S店中应用频率非常高。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车轮动平衡检测对将来就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车轮动平衡检测一般应用在有轮胎故障的车轮上,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故在情境设置时教师将实际应用中的情境设置好,引导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常规的处理方法,避免学生走弯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职二年级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19岁左右的他们有着良好的信息素养,有一定的汽车构造专业知识基础和维修技能,但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偏弱。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喜欢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一本教材、一张黑板的死的教学模式,喜欢新奇的动画、视频,有成就感,喜欢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专业技术课方面,他们喜实践厌理论,欠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总结、归纳的能力。综合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车轮故障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本节课内容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分析

我把本课例的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①了解动平衡、静平衡概念及不同之处;②掌握车轮动不平衡的危害;③掌握车轮动平衡操作方法。能力目标:①通过布置课前任务以及相应的情景设置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兴趣;②通过让学生讨论、讲解总结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③通过任务情境设置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技术问题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实际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素质目标:①通过解决任务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感悟情境中涉及的问题实用性;②通过工作组合作,互相交流促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③通过让学生解决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④通过学生组成工作组自主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为自主、主动地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例的重点:动平衡、静平衡概念及不同之处;难点:动平衡的操作方法;突破重难点关键: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及教师亲自动手示范为主,化理论为实践,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一步步的有条理的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在教法上本次课的内容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在知识网络上只与车轮定位参数有关,学生其他章节学习的好坏基本不会对本节课的授课效果产生影响。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教学法,并在讲授时注意书本知识与驾驶和汽车使用的实际相结合。①复习纠错:复习上次课学习的汽车悬架特性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②提出任务:随着汽车行驶速度悦来越快,对车轮高速转动时的平衡度要求越来越严格;③分析任务:分析车轮不平衡的原因、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④解决任务:讨论如何调整才能使车轮平衡,学习检测车轮是否平衡(使用车轮平衡机)和根据检测结果校正车轮平衡度的方法,以教师演示为主;⑤实训:用离车式车轮动平衡机检测并校正车轮平衡度,学生练习;⑥总结、归纳、提炼要点:总结车轮不平衡的原因,车轮不平衡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提炼校正车轮动平衡的操作要点。

三、教学的主体设计

主体部分由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组成。按照设置的情境步步引入,层层深入。

(一)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前导读问题。通过课前的复习内容,让学生扎实掌握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也是引入本节新课的铺垫。并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新知。①教师准备相应的动画及任务的讲解视频;②教师准备任务用设备。

(二)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

任务情境的创设是通过实用问题的提问增加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其积极参与其中。

(2)提出问题

所有情境的创设都是由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逐步引出的。问题引出车轮对汽车的重要性,从而引入动平衡的概念。

(3)解决问题

①教师演示

②分组操作

学生根据“任务实训报告书”中的任务要求来按照操作步骤一步步操作,让学生学会怎样操作动平衡检测仪。

(4)操作总结

①操作结果

教师记录每个工作组完成此项目的时间及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和强调。

②得出结论

根据记录的结果工作组讨论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③问题汇总

每个工作组出现的问题都具有差异性,记录问题的过程是工作组增长实践经验的过程。让出现问题的工作组说说自己组里的问题,以及最后的解决过程或者希望得到其他工作组或者老师的帮助,来解决本组的问题。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车轮动平衡仪的检测使用方法。在情景设置的前提下。增强了本节课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让学生体会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汽修操作技能。

(四)课堂评价

自我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过程中的体验;工作组主要评价参与程度;教师则总体把握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找准弱项,不断进步。

四、教学反思

1.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通过图片将情境真实化,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运用视频讲解工作注意事项,使操作更直观、形象;通过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各小组分别计时并扣分的原则激励工作组内部合作和工作组之间的竞争。

2.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

将操作步骤的学习和任务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工作任务的规划、研究、实施和总结等,处处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继新.信息化教育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汽车文化概论篇3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理论II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正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显现出来,因而必须在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学水平。以下笔者就以《汽车理论II》为例,就“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理论II》教学中的应用作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一、《汽车理论II》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浅谈

在传统的《汽车理论II》教学中,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填鸭式”地灌输理论知识和推导公式为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则始终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难以进行。而《汽车理论II》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性,例如在数学模型和力学模型的学习都较为复杂,与汽车工作的理论及其结构学习较难联系,而对于一些初学的学生,在面对大量复杂的力学模型和数学公式的推导导致其形成恐惧心理,使得学生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水平低下。

二、浅谈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理论II》教学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必须确保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抽象化理论与数学模型的学习用工程实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工程实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且在工程应用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摈除传统教学模式下产生的学习恐惧,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实践核心。以下笔者就分别从教学方法、手段和考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就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理论II》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理论II》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在创新过程中必须对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进行改变,并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指导,采取应用工程实例与理论联系的方式就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汽车理论II》的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应结合生活和工程实例,以巧设疑问的方式致力于学生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在实例中就有关《汽车理论II》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积极地讨论和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以《汽车理论II》教学中的有关操纵稳定性的学习为例,笔者首先将一段关于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由于甩尾导致的一起交通事故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再引导学生应用即将学生的知识理论就该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有效的联系起来。又如在学习轮胎的侧偏特性时,笔者首先以自行车的轮胎为例,就其高宽比、尺寸、胎压、垂直荷载的变化给侧偏刚度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再以同一道理将其移至汽车轮胎的学习,此外,笔者在进行车辆质心影响汽车操纵的稳定性的教学时同样将自行车作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操纵性出现的各种变化,最后引导学生练习汽车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理论II》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汽车理论II》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在黑板的板书,由于其弊端的存在,且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必须对这一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最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为例,由于其能将概念、动画、图形、音视频等现代化的信息载体进行有机结合的作用,因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多媒体与板书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板书难以表现出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表现出来,帮助经验缺乏的学生对《汽车理论II》中的知识概念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并尽可能的优化《汽车理论II》的教学过程与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手段创新过程中还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如在《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运动微分方程》、《车身单、双质量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的教学,笔者采取的就是板书的教学方式,在对模型中相关参数表示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之后,利用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再对学生在概念与公式、汽车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并对学生在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加强了培养。而在汽车横摆角速度瞬态响应和幅频特性等具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则应用了软件编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可视化的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并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仿真程序,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

(三)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理论II》考评体系的创新

在考评体系方面,笔者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考评体系。采用“体验性作业20%+课堂讨论表现10%+期末考试70%”,改变了传统一次考试定结论的弊端,重在考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探索意识。

三、结语

总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理论II》教学中的应用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应在着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评体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汽车理论II》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汽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

汽车文化概论篇4

【关键词】汽车造型设计;符号元素;创新应用

汽车从发明之初就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创新中国呼声下,汽车工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要在汽车设计产品中融入理念、灵感,汽车造型设计就需要成功运用设计符号学理论,为创造民族汽车品牌作出贡献。为此,笔者将对汽车造型设计的符号元素创新应用加以思考分析。

1汽车造型设计和设计符号学概述

简单来讲,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范围内的汽车造型设计就是设计师在满足汽车产品基本使用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前提下,构思出更具美感的视觉形象以进一步充分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求的“软设计”。设计符号是一种将设计元素和基本手段给予加工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目的的非语言符号,包括仿生符号、运动符号、抽象符号、高科技符号、历史文化符号等。如“奔驰宝马”之所以被青睐,并非其技术、功能有多先进,而是这些汽车品牌已上升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设计符号首要需通过汽车造型设计的外在表面形式给予消费者的感官印象以深层印记,这也是汽车积淀深厚的文化属性。

2汽车造型设计的符合元素创新应用分析

2.1功能技术符号的应用

功能技术符号是将汽车的某种功能技术通过特定的符号和技术特性向消费者展现出来,最具代表的当属号称美国英雄之车的吉普,最初消费者也是通过吉普的越野、强劲动力、安全可靠、耐力、坚固等功能技术特性来青睐吉普的,如吉普Rescue就经典融合了吉普精湛的搜索救援技术和传奇的越野能力,在其身上体现的造型设计符号元素完全是车的功能技术本身,在汽车的每一零件都彰显了吉普的方正线条、滚圆大灯、遒劲势力、锋利转折和军绿色彩等设计元素,整个车体通显了汽车的功能技术符号。

2.2仿生符号的应用

到今天,现代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车灯的设计风格极大地融入了仿生符号,力图让消费者在看到她的第一瞬间就能被打动,如宝马系轿车车灯的“鹰眼”、“虎眼”外形设计就以其独特霸气的外表成功征服各阶层人士;奔驰E280的“海豚眼”大灯,活泼可爱而充满动感,和谐地融合了汽车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

2.3运动符号的应用

运动作为各大汽车厂商的主题正越来越成为国内汽车设计符号的流行趋势,如福克斯的“活得精彩”口号,配上其广告宣传中车主的“阿童木”动感发型,十分契合动感主题。汽车造型设计中运动符号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嘴”,表现为前脸造型中使用超大面积的散热格栅配上半椭圆形的大型进气孔彰显先声夺人气势,好似猛兽凶猛迎来,如新标志307在保险杠设计中融入了前雾灯和宽阔的进气格栅,像猛兽的粗大鼻孔和狂妄大嘴,再配上流行的“凤眼”前大灯和如“胡须”般的黑色防擦条,活生生一张猛狮的脸;二是“翘臀”,典型代表是东风本田思域,从车头到车尾的略微外抛线条一路顺畅,到顶后稍微回收,尾部戛然而止,形成了微翘的“凹臀”,凸显了思域的饱满和强烈的未来感,让给人蓄势待发的力量感,契合了当前中国汽车的主力购买群体80后的“好动”胃口。

2.4抽象符号的应用

如雷诺Wind完美地从风这一看不到、摸不着、让人难以捉摸的抽象形态完美演绎了浪漫的内涵,乍一看,Wind运用了大量线条,但其强有力的车灯设计及两条主打线条的组合,突出的轮弧设计和驾驶舱包围设计给人安全保护之感,更体现了Wind浑然一体的连贯性,彰显了其的简洁、飘动和流畅的感性魅力,契合了风给人的由表及里的感受,抽象符号元素的应用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2.5高科技符号的应用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高科技符号的应用非常流行、广泛。如整理的技术旗舰凯迪拉克Cien,就将高科技符号在其的外表造型设计和内部运用的淋漓尽致,Cien车体造型设计灵感源于当时世界军用最高科技的F22猛禽战斗机,Cien前脸的前端表面采用梯形的进气口,与中间的徽标及前置的散热器、垂直头灯侧面的进气口一同形成了凯迪拉克标志性的前脸,加上车身、车腰特色线条的拉紧交错运用,彰显了Cien独特的外观和出色的动力学性能,高科技符号元素得到完美应用。

2.6历史文化符号的应用

汽车品牌中将历史文化符号得到传奇演绎完美应用的当属汽车中的贵族劳斯莱斯,在其车身造型设计中经典应用了体现欧洲古典文化风格的符号元素,使其一直都是经典贵族气质和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的代名词,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作为国内汽车品牌造型设计中符号元素应用的宝贵财富,因此,国内汽车生产商要注重符号的提炼和手段的运用,创新应用历史文化符号。为此:在汽车的外观造型中,通过对汽车车头、车尾、车灯、车窗等造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设计创新汽车的形态符号,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如中国一汽概念版红旗HQD成功将中国文化特色发挥,保留了传统的扇形面罩,还在格栅的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九梁十八柱”的符号寓意。

3小结

设计符号学的应用为汽车造型设计创新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就需要设计师平时的细致观察和长期积累,进而将一些符号学原理创新应用灵活运用于对汽车造型的创新设计中。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而言,中国汽车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设计出富含中国符号元素的汽车,就必须在汽车造型设计中通过研究自身的中华文化、抓住中国文化精髓来探寻中国符号元素的创新应用,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造型设计创新的根本方法和道路,更是实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振兴并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华新,陈宗明等.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严扬,刘志国,高华云.汽车造型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汽车文化概论篇5

关键词:玻璃美观安全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U4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065-02

玻璃汽车也可以称作“水晶之车”,顾名思义就是玻璃制作的汽车,是把汽车外面可见的外罩及零部件都用玻璃替代(轮胎可用透明橡胶替代),当然不会纯粹用玻璃替代(像发动机)是尽可能的用玻璃取代汽车上的零部件使外观看起来完全用玻璃打造完成的。也许有人会说,“外面都用玻璃打造岂不是会使汽车里的零部件完全暴露给了观众,而且车内的环境都会看的一清二楚?所以这自然不会是一块普通的玻璃,后面会有介绍”。

世界著名的跑车:法拉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保时捷……都以其超炫的外型吸引了广大车迷的眼球,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也正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仅仅钢铁一般的外壳在造型上或是实现智能化方向发展都限制了汽车的发展。如果用这种玻璃取代汽车上的大部分零件,将会是汽车发展史上的巨大突破,这将会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向。

如果有这样一种玻璃:高强度、防刮花﹑抗震﹑可作为太阳能电池板,更重要的是它能作为集成液晶显示屏,那么“水晶之车”就会具有:美观性﹑安全性、节能性﹑环保性﹑娱乐性等等优点于一身。

1安全性

汽车安全的发展历程:安全车身安全带安全气囊ABS和ESP。但我们看到安全车身实际并不安全,现在大多数交通事故带来的重大人身伤害基本由于车外形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变形给司机及乘客造成伤害。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运输的日益频繁,汽车交通事故所引起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欧盟的《欧洲新闻》(EuropeNews-letter)(2005年第51期)报道,2003年欧洲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46700人。这些人员死亡造成总的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欧元,相当于欧洲GDP的2%。降低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降低车祸死亡人数已是世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现代汽车车身大多都是复合合金材料,在抗撞击性能方面始终有所缺陷。在遇到重大事故时给乘客带来巨大人身及财产损失。这种玻璃会比现在汽车外罩用的合金材料强度高上数倍,就像防弹玻璃一样,即使碎裂依然相连,使汽车在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也不会发生司机被外物挤压造成人身伤害。只要在车内做好防护措施就完全可以保护车内人员不受伤害。

2防刮性

大家见识过iPhone4外屏,它是一种有机玻璃,并非是普通玻璃那样脆,而是有一定的柔韧性。它的防刮花的强大功能大家都见识到了吧,把这种特性应用于该玻璃上造出汽车应该不会是难事了。这就相比现代汽车,车主再不会为担心高档跑车被划伤而带来的巨大损失而忧伤。

3智能性

现在汽车领域上各种电子,电控,智能装置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上。从原来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电子产品以及电子技术相关的产品占整车比例从2000年的20%上升到了2009年的32%,可推测2009年到现在汽车电子产品会占整车的多大比重。玻璃汽车会给汽车的智能化带来空前变革。把此种玻璃做成一块巨大的显示屏,配置上操作系统,在司机手旁加个按钮,按下按钮会自动升起一块玻璃操作板,用此玻璃板用来控制液晶显示屏,这辆车就会成为一台高端PC机。可实现语音对汽车控制,自动识别车主身份(防盗),提醒车主路面情况,保证安全驾驶,语音视屏通话……一切信息调用都会简单化,智能化。

4娱乐性

有了这种高强度玻璃做成的巨大的显示屏,就像手机、电脑只需装上液晶显示器,加上一个操作系统,就可实现太多太多的娱乐功能。车主疲劳时可浏览世界各地新闻图片、听歌、看视屏,查询任何想知道的信息。夜晚更是这种车大放光彩的时候,一路飘移光芒四射。这台液晶车当然也是一个3D、4D影院,可以和家人躺在车里享受着科幻大片带来的视觉震撼,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5美观性

汽车的车型外观始终是人们选购车的首要考虑因素,也是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世界级跑车都以其独具魅力的外形设计吸引广大车迷的眼球于是各种车型,各种翻盖式层出不穷。但一个时代对应一个时代的产物,下一个时代汽车又会怎么变化呢?如果把这种玻璃应用于汽车领域,车的外观看起来由玻璃打造,车身是一块巨大的显示屏,这就使得这块玻璃的颜色不会始终是一尘的不变的,这就解决了前面所说的“透明会使车内被暴露”的问题。要想在这种集成玻璃上更换各种颜色应该不是难事。相比现代汽车固有的颜色,玻璃汽车可任意地点任意时刻改变车体颜色。一个从外面给人以水晶般的美感的超炫车型,水晶般的外观,滑不溜手的质感,配上顶级跑车的造型,一切都那么完美。简直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这玻璃汽车。完全配得起“水晶之车”。

6节能环保性

1886年1月4日,德国人卡尔·本茨获得了第一件内燃机汽车制造专利证,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汽车时代。汽车为人民提供了交通便利,但是传统的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近年来,呼吸道疾病、癌症、头痛等发病率迅速增加,均与环境恶化有关。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增多,汽车排放的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汽车制造的发展趋势,提出减少污染和节省能源的措施是必须做到的。现在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产品的发展方向是低功耗零污染。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产品发展的前提。把这种玻璃制成太阳能电池板,以太阳能来取代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在资源利用及尾气排放方面都会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益处。玻璃当然会比金属材料更易做成太阳能电池板。现代汽车外壳大多是合成金属,这将难以使汽车离开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如果是把这种种玻璃做成了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具有了把太阳能转化为汽车动能的特性,那么无论是多少年之后依然能够看到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一定是环境友好型。太阳能源取之不尽,更是零污染。

当今世界信息快速全球化发展,手机也正在向着透明化方向努力,如果哪一天手机真的变得透明了,预计把汽车制成透明化的最高理想也就不远了。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我相信这种概念车能首先造就出来,再随着技术的发展,“水晶之车”的一切技术难题都将会解决。

7结束语

上诉所述的玻璃车的性能以现在的技术大多可以实现了,只不过成本较高。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肯定这种车会问世,笔者相信中国汽车设计师们会赶在国外设计者之前把这种概念车先制造出来,进而慢慢攻克一切技术性难题,等到玻璃汽车在中国问世必将让全世界人震撼。

参考文献:

[1]张京明,江浩斌.汽车工程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

    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心得体会范文20

    - 阅3

    仰望星空,满天星斗,面对着深邃而又未知的宇宙,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遐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心得体会范文8篇2022,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神舟十二号成功.....

    同讲一堂交通安全课观后感范文2025

    - 阅3

    安全课上,民警重点讲解安全过马路、一盔一带等相关交通安全知识,并带领学生们练习交通指挥手势,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同时提醒大家不坐超员车、不闯灯、不横穿马路、不逆行,积极参与.....

    旅行计划(收集5篇)

    阅:0

    旅行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县确定“3+1”主导产业的目标要....

    汽车文化概论(收集5篇)

    阅:0

    汽车文化概论篇1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其在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细则(收集5篇)

    阅: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细则篇1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按照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