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技术要点(收集5篇)
来源: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凤尾菇;市场;大床栽培技术
凤尾菇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栽培食用菌,原产于热带地区,是从平菇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有经济价值的新品种。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广泛栽培。我国自1978年引种成功之后,目前栽培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凤尾菇适应性强,较耐高温,生长周期比平菇少20~50天,而且栽培方法简便,可以利用多种农作物秸秆和副产物进行生料栽培,是适宜于我国各地栽培的一种食用菌优良品种。
1生长条件
(1)温度:孢子形成温度为12~20℃,孢子萌发以24~27℃为宜。菌丝生长范围15~32℃之间都可以生长,高于32℃容易老化,低于20℃生长缓慢,14℃以下停止生长,最适为24~27℃。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10~30℃,以25℃为最佳。(2)湿度: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子实体生长需要空气相对湿度为85%左右。另外,材料不同,所要求的湿度也有区别。(3)营养:凤尾菇是腐生性极强的食用菌,可利用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绽粉和糖;也可利用各种有机氮、碳素、矿质元素等。如用稻草、棉籽壳、甘蔗渣、木屑等进行栽培。(4)酸碱度:凤尾菇喜欢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活,培养料中最适宜的pH值为5.8~6.2,pH值5~5.5以下遇到高温,喜酸性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培养料变臭,菌丝发育不良,pH值7~8时仍可照常生长,pH值9以上几乎停止生长。(5)氧气:必须有充足氧气,空气流通,如通气不良,则菌柄长,菌盖畸形,发黄萎缩而腐烂。二氧化碳积累不能超1%。(6)光照:菌丝不需要光照,在黑暗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必须有一定的散射光线,但只要很微弱的光线就能正常生长。
2栽培方法
2.1室内大床栽培法
室内大床栽培凤尾菇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温度、湿度比较容易控制,可以全年栽培,周年供应鲜菇。
2.1.1培养料及其处理。用稻草、蔗渣、木屑、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凤尾菇。但要求新鲜、无霉烂变质。同时在栽培前还要进行消毒处理。其方法有:
(1)石灰水消毒法。用0.5%~1%的石灰澄清液,在水池中将培养料浸泡12小时,捞起盛于蔑篓中,用清水冲洗至pH值7~7.5时,沥去多余的水,就可上床。若无试纸测酸碱度,以冲洗至稻草无黄水流出即可。
(2)沸水浸泡法。把培养料盛于木桶中,倒入沸水,浸泡15~20分钟,捞起沥去多余的水,就可以上床栽培。
2.1.2配料。配方一:棉籽壳98kg加碳酸钙2kg(或石灰粉1kg),用水130~150L,边拌边洒入清水,使含水量达65%。
配方二:稻草要求新鲜,无霉变,切成10cm长的草段。用0.5%石灰水(即pH值12~13),将稻草浸泡12小时,使其纤维软化,第2天捞起,放于筐内,用水冲洗掉石灰水,使稻草成中性(pH值在7~7.5),控干水,使含水量在65%。
2.1.3上床与播种。采用层播,具体方法:先在床上铺1层培养料,撒上1层菌种,再铺上1层培养料,用手稍压实后,撒上菌种,照此法播2~3层,最后1层菌种适当多些,使菌丝很快长满料面,以控制杂菌侵染。播完种后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平实,使菌种和培养料紧贴在一起,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培养料的厚度为10~15cm,天热时料要薄一些,天冷时料可厚一些,接菌量以10%~15%为宜。最后覆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
2.1.4管理。(1)出菇前的管理播种后菇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7℃以内,当料温超过30℃,应及时揭去薄膜,打开菇房门窗,通风降温,避免灼伤菌丝并注意避光,以利菌丝正常生长和积累养分。发现床面上有少量绿色霉菌感染,应及时除去。若有多种霉菌同时污染,应揭去薄膜,加强通风,降低培养料的湿度,并将石灰粉撒在污染部位。待霉菌消除后,再覆盖薄膜。当菌丝长透床底后3~5天,掀掉料面薄膜,加强通风和增加散射光,以诱导原基迅速形成。
(2)出菇后的管理:菇房最好保持20~27℃之间,注意通风,给予一定散射光照,促进原基分化。幼小菇蕾,不能直接喷水,应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菌盖展平需水量最大,此时应加喷水。出菇期间的管理要解决好通风和保湿的矛盾,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菇床表面湿润,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80%~90%。在菇房通风时,要经常向地面和四壁上喷水,如料面发干,可用落雾法补水,防止直喷造成水大烂床。
2.1.5采收。随着子实体长大,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稍向上翘,应抓紧采收。采前可喷水,有利于保持菇的鲜嫩。其方法是用左手按住培养料,右手捏住菇柄扭下即可。每采完一潮菇后,要把床面整理干净,把料压实,并停止喷水2~3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喷水管理后,又很快长出新的子实体。每潮菇相隔7~10天。一般管理得当可产四潮菇,从播种到收菇结束约50~60天,气温低时,则要延长到80~90天。而第1批和第2批菇是产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榆黄蘑;生料栽培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110-1
栽培榆黄蘑,蛟河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中旬季节进行,我们近几年利用生料栽培食用菌在培养料拌料时加入干料重1.5%的食盐,1.5%的石灰防止杂菌感染,还可提前5-10天出菇,增产25-30%以上,菇体无农药残留。
1生料栽培方法
所谓生料栽培,培养料未经高温灭菌处理直接栽培的叫生料栽培。生料栽培由于未经高温处理营养损失少,如果管理得当产量较高。
1.1配方
(1)秋季阔叶树叶68%、稻糠或麸皮22%、玉米粉7%、石灰1.5%、食盐1.5%,水75%。
(2)玉米秸65%、猪粪30%、石灰1.5%、食盐0.5%、水75%。
(3)柱状编织袋里栽培,将培养料与菌种混在一起,最上面多放些菌,在菌袋中间用4厘米消毒木棒从上到下打一空,有利于通气。
(4)稻草67%,牛粪30%,食盐1%、石灰2%、水75%。
(5)蒿草等杂草60%,马粪35%,豆粉2%、石灰1.5%、食盐1.5%、水5%。
1.2拌料
将猪粪暴晒干粉碎,将秸秆用2%的石灰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淘出用清水冲洗控水,按着每一个配方拌料水与料充分拌匀焖一个小时,PH8-12。一边拌料一边用喷壶喷水,拌好料用手紧握料,看到手指缝有水滴含而不漏为准。然后将料堆成堆用消毒塑料薄膜盖严,焖1个小时即可。
1.3栽培过程
(1)菌袋发酵,地面出菇,等菌丝将培养料吃透,再把菌袋打开,将菌块压碎放在地面准备好的阳畦里2厘米厚,在腐殖土上面再盖上1厘米厚的沙子,长不限。
(2)阳畦空闲地宽0.8米,深0.4米,长3-5米不限。上面洒上5%的石灰水喷洒让水分彻底渗透。
(3)草甸空间,因为在此空间不容易污染,地下总是保持湿润,不用遮阴,等到草甸的草长起来的时候,正好蘑菇刚要出来,就把蘑菇遮住,还不用总浇水。
1.4接种
首先在畦床上洒一层8厘米厚的料,然后洒一层菌块,三层料三层菌种,最上面一层要多放菌种,然后用木板压实让菌丝与菌料紧密结合,有利于吃料,防止污染。接种量百分之十至十五。封上塑料薄膜,上面盖上均匀3厘米厚度的土,周围用土压实。防止透光透风。
以上的栽培环境我经常采用地面林下和草甸子空隙内,好处是地下营养丰富水分充分,经过采摘三茬后不用补充养分照样出菇率高,菇朵肥大。
2管理
2.1发菌管理
从播种到出菇前为发菌期。室温要求18℃-22℃;料温24℃-26℃。低于10℃菌丝发育慢,高于30℃菌丝萎缩,超过35℃会死亡。室内湿度以60%-65%为宜。不需要光。保持空气新鲜,阴凉,切忌高温高湿。袋栽垛温超过25℃要倒垛,注意不要折断菌丝。如果温湿度适宜,不要揭床面薄膜,待菌丝吃透培养料后再支起,并保持料面湿润,加强通风,给以散射光,以诱导子实体原基的发生。若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擦去。发现黑、绿霉菌很多时,可用一点石灰粉覆盖;少时挖掉即可,并用少许多菌灵涂于杂菌处。
2.2出菇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播种20-30天后便形成了实体原基,在菌吃料三分之二的时候开始搭建拱棚,首先将菌料上面的塑料薄膜掀掉,上面覆上一层一厘米的腐殖土2厘米以下的黑土,拌上2%的石灰水,用手一捏没有水渗出为宜,在腐殖土上面加盖一层1厘米厚的沙子,避免喷水的时候蘑菇菌盖下面沾不上土,保持蘑菇干净。室外畦床上面搭建拱棚,上面盖上塑料薄膜和遮阴网或草帘;但草甸空间就不用遮阴,等到蘑菇出来时候,卡头墩子上的草就长高了,直接遮盖了,还不用经常喷水,因为地下总是湿润的,但在地面上栽培的出菇时往空间喷水,草帘上喷水和空中喷雾水,不要往料面上喷水,更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水滴落到菌蕾上,避免萎缩回去或免幼菇死亡。随着菇体的长大,施水量要增加。天旱、风大时要勤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结合喷水,每天上下午各开窗通风30分钟,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氧气,促使子实体健壮生长。出菇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能在菇房里看清报上小字为宜。菌板,菌盖发育速度正常。
3采收
当菇盖充分展开,未散孢子前,用手靠根部把菇扭下,不要带培养料。采后要把菇床清理干净,停止喷水2-3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3天后轻喷少量水,盖上薄膜,保持料面湿润,以待再次出菇,待料面出现子实体原基时再揭膜,如前管理。
通过以上的试验产量高,原料丰富,节省燃料,栽培技术简单易行,适合农垦林下,草甸间等地面栽培,此方法简便易行,尤其在配料上采用猪粪要比其他配方栽培食用菌的产量高26%,在地面和草甸里栽培要比袋里栽培提高30%。此种技术不仅是榆黄蘑,包括平菇,鸡腿蘑、双孢菇都可以栽培。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0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9-0109-01
平菇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应能力强、易栽培、产量高、销路广等特点成为北方地区栽培最普遍的食用菌品种。其营养价值高、肉质肥厚、蛋白质含量高、含有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经常食用,能防治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并有防癌、抗癌的功效;其适应性很强,生命力旺盛,对栽培方式、场地要求均不严格,栽培季节从秋末至冬、春,甚至初夏都可生产;其生长周期短,原料来源广泛,生物效率高,从种到收只需40d左右,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项目。现将平菇的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常用栽培配方
配方1:棉籽皮94%,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配方2:棉籽皮45%,玉米芯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配方3:棉籽皮45%,麦秸43%,饼粉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
2配料准备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0∶(1.3~1.5)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pH值为7.5~8.0。选向阳、地势高、干燥的地方,培养料加pH值为9~10的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70%。拌匀后按50kg/m堆料,建成宽1.5m左右、高1.2~1.5m、长度不限的堆料。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2根竹竿,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竿交叉,堆好后撤出竹竿,然后盖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发酵结束即可进行装袋接种[1]。
3装袋接种
选用(22~25)cm×(45~50)cm的塑料袋,采取4层菌种3层培养料的层播方式,菌种量一般为15%左右。两端袋口菌种量应大,有利于菌丝生长。
4发菌管理
菇棚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至菇棚内,在畦床上堆垛发菌,或搭架码放。早春晚秋温度低,可南北2行并列为1排,每排留出走道,可堆10~12层,其他季节单行排列。气温高时也可堆放2~4层料袋堆成“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并留出人行道。覆膜保温时定期揭膜通风,防止因缺氧抑制菌丝生长[2]。
5出菇管理
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暗光和通风良好条件下,一般中、高温型平菇25d左右、低温型30~35d菌丝即可长满袋。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表明菌体已经成熟,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管理。菇棚消毒,注水浸湿待晾干后,按菌袋菌丝成熟早晚整齐地堆放于畦床,堆高7~8层。然后解开菌袋两头扎口,当料面见有小菇蕾出现时,剪去袋两头的薄膜,暴露料面,以促使菇蕾迅速生长。
6病虫害防治
6.1病害防治
平菇病害有绿霉、曲霉、毛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主要是防治绿霉和黄斑病。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或接种时消毒不严格,或出菇后因采菇时菇根处被侵染,均能产生绿霉。当菌床培养料上或菌袋两端发生少量绿霉时,用0.1%绿霉净、0.1%~0.2%克霉灵或浓石灰水清液涂抹或喷洒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扩散蔓延,或用0.02%菌绝杀处理侵染部位能抑制杂菌生长。若菌床或菌袋出现绿霉已深入到料内,应及时用0.2%菌绝杀液浸纱布盖住,然后轻轻挖掉已污染的料块,在挖除后的料面喷0.2%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也可涂抹浓石灰乳,再用新鲜料或菌种填平,可控制其发展。对于污染严重的菌袋可深埋处理。在出菇期间,可用克霉灵800倍液,隔3~5d喷雾1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他病害的防治与绿霉的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只是用药有所选择。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3-4]。
6.2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时常见的虫害有线虫、螨类、蚁、蜗牛、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酯乳剂2500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等。
7采收及收后管理
在适宜条件下,从子实体原基长成菇体大约7d,当菌盖充分展开,菌盖边缘出现波状时及时采收。采菇时大、小一次性采完,勿摘大留小。采收时要整丛收,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菇体,不要把基质带起。采菇后清理料面,剔除死菇、菇根及杂物等,喷水1次,保温、保湿,让菌丝充分恢复。经7~10d见有菇蕾出现时,再按出菇要求管理,采完2潮菇后,一般菌袋发生失水,应给以补水。
8参考文献
[1]夏飚.快速产出优质平菇栽培料的操作方法[J].蔬菜,2011(7):8-9.
[2]王宗善.平菇栽培袋灭菌三原则[J].中国食用菌,2010(2):60.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春季;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6~32℃,子实体形成的温度6~22℃,最适温度14~16℃。春季生产双孢菇一般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培养料配方
按1m2栽培面积计算,培养料的配方为:①麦草30kg,鸡粪25kg,尿素0.5kg,石膏2kg,过磷酸钙1kg,石灰0.8kg,pH值8.2~8.4。②麦草34kg,干猪粪8kg,干牛粪10kg,过磷酸钙0.5kg,石膏1kg,石灰0.7kg,pH值8.2~8.4。
2培养料发酵
春季温度低,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堆料前7d,把晒干的粪用水拌湿,100kg的干粪中拌入110kg水堆成堆(高1m、宽2m左右),3~4d翻堆1次。堆温55℃左右。粪预堆后,氨气蒸发,臭味减少,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类群,粪肥疏松,病虫得以初步消除,为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在堆料前2~3d,草要预湿。将麦草切成5~20cm长的小段,小麦茎秆较硬,蜡质较多,必须压扁后再预湿,可用水浸泡24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d,每天淋3~4次,中间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麦草用力拧滴5~6滴水为宜。原料经预湿后,即可建堆发酵:在堆料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厚30cm、宽2.5m的干草,草上铺1层3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撒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依次类推,至第4层时开始添加尿素,并浇水,这样1层草1层粪共铺4~6层,堆四边,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盖,底部用木排垫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测量50cm以内的温度。正常堆料的第2~3d,料温会升至70℃左右,若达不到,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建堆后6~7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温分别达到70℃时连续翻堆3次。检查含水量,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为正好。这时继续建堆发酵,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8h,然后降温至50℃,维持3~4d。检查有无残存的氨气和害虫。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虫喷0.5%的敌敌畏溶液灭虫。料温降至25~28℃时,即可铺料播种,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5~30d。
3播种
在3月上、中旬,选用适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种,铺料播种前先在室内做畦,畦以南北向为宜,宽1m,深10~15cm。铺料前2d,对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敌敌畏溶液喷洒1次,密闭1昼夜,再用1kg甲醛和0.5k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结束后,铺料前1d通风,并进行翻架。播种前检查室温和料温。室温20℃以下,料温要稳定在28℃以下,播种的所有用具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播种采用混播加条播相结合的方法,播量为每100kg料播菌种0.8~1L,播完后将料面压实,并盖1层地膜。
4出菇管理
控温保湿,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为宜。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温度超过28℃,采取夜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在晴天揭开温室草帘提高室温,但料面应覆盖黑色地膜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d左右菌丝即可基本长满培养料。覆土材料与蘑菇产量密切相关。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应消毒,覆土厚度3~3.5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d内按每平方米5kg左右的水,分4~5次喷到土层中,使土层上下均匀潮湿,达到饱和。室温维持在21~22℃,料温24~26℃。覆土后6~7d,菌丝长到接近覆土表面时进行耙平,即将覆土层均匀翻1遍。双孢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续采收40~50d。出菇期应保持13~17℃,若超过20℃应通风降温。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间喷水的方法提高室内湿度,菇体生长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将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影响出菇。因此,要适时通风,早春气温低,要选择无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晚春气温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5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1.5cm时可分级采收。采收时,用中指、食指、拇指轻捏菌盖,稍加旋转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湿润的覆土填平,然后进入下潮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文辉.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青海科技,2007,14(2):50-52.
[2]刘君昂,李琳,周国英.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3]刘晓杰,王俊山,吴永权.林地小拱棚双孢菇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7(6):41-42.
[4]赵凤良,王尚堃,雷新梅.3种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5-4557,4570.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双孢菇;栽培;关键技术
1菇棚建立
搭建一个坐北向南、东西走向、长不限(视情况定)、宽6m、高2m的半地下拱棚,三面建墙或以成型的骨架为材料,上盖塑料薄膜,加盖草帘或遮阳网,棚的一头设门,一头设通风口。棚内作1m畦,50cm走道[1]。
2培养料的准备及堆制前的处理方法
2.1培养料配方
按100m2计算,准备培养料:稻草(麦草)800kg,牛(马)粪250kg,尿素20kg,豆饼50kg,过磷酸钙30kg,石灰30kg,ph值8.0。
2.2材料准备
选鲜黄不霉变的稻草,晒干。牛粪晒干粉粹。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长,浸入水中10h捞出,堆放1~2d,每天在表面喷水1次。
2.3预堆
稻草预湿2d后,铺成宽2m、高30cm、长不限(据料多少定)的堆,在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喷淋使石灰渗入草里,再撒少量碳酸氢铵,然后再铺1层草,如此类推直到堆完。稻草预堆前1d将牛粪、饼肥用1%石灰水调湿,含水量以手握料,指缝间有水滴渗出即可。
2.4发酵时间
用稻草+牛粪堆料需20~25d[2]。
3建堆发酵及翻堆
3.1建堆前的准备
把磷肥、尿素、石灰、碳酸钙、发酵剂混匀,然后与预湿好的牛粪、饼肥混合,配成混合料。
3.2建堆
预堆后2d进行,建堆时含水量以手握稻草渗出4~5滴水为宜。把预湿稻草铺在地上,厚30cm,宽2.2m,长不限,然后撒上混合料,用量为总量的1/6,从第2层到第6层稻草每层厚度均为30cm,每层操作都一样,堆成龟背形,堆料时做到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有水溢出为止,堆到4d左右,料温升到70℃,堆制后用草帘覆盖,下雨用塑料膜覆盖。
3.3第1次翻堆
建堆后5~7d料温开始下降进行翻堆时要把料抖松,让料中的氨气散发,并把表面和底层的料翻在中间,中间的翻在两边,每隔1m插1根15cm的木棍,待堆建好后拔出,作为通气孔。遇雨天及时覆盖,天晴后马上掀膜散发氨气。
3.4第2次翻堆
第1次翻堆后5~6d即可翻堆第2次,翻法同前。
3.5第3次翻堆
在第2次翻堆后5d进行,方法同第1次翻堆,调ph值为7.8~8.0。
3.6第4次翻堆
第3次翻堆后4d进行。这时料已腐熟,结合翻堆边翻边喷甲醛和杀螨剂。调ph值为7~8。闷2d即可准备晾料播种[3]。
4发酵培养料的质量标准
培养料的颜色呈棕褐色,腐熟均匀一致。稻草柔软疏松,且有弹性,草和牛粪等原料混合均匀。料含水量65%,手握料指缝间有水1~2滴为佳。无病虫杂菌,无粪块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气味。
5培养料进棚
在培养料进棚前,用辛硫磷0.5kg对整个菇棚进行杀虫1次。培养料进棚宜在晴天进行,在铺料前,在畦内撒一些石灰粉,铺1层提前消毒好的长稻草,增加透气性,然后再铺混合料,料厚20cm,中间稍拱,不可压实。料铺完后,棚内过道清理干净,关闭门窗和通气孔,1m3空间用甲醛10ml、高锰酸钾5g进行消毒熏蒸,24h后打开门窗通风,直到棚内无甲醛味,料温28℃以下即可播种。
6播种前准备
在接种前必须进行料面整理,要求厚度一致。将菌种瓶外部用0.2%高锰酸钾或3.0%漂白粉或0.1%克霉灵擦洗干净,然后将菌种掏出(切不可捏成单个麦粒),放入已消毒的盆里。
7接种及发菌管理
7.1接种方法
接种宜在晴天进行,雨天不宜。接种量为1m2用500ml瓶装菌种1.0~1.5瓶,先将菌种的2/3均匀撒于料面,用木棍轻轻抖动料,使菌种落入料层中,把余下的1/3菌种撒在料面上,压实打平使菌种紧贴料面,不能架空。早播要轻轻压实,晚播要适度重压以利保温保湿。可用地膜或报纸覆盖3~5d萌发定植后揭开[4]。
7.2接种后的发菌管理
接种后2~3d,菇棚以保湿为主,保持空气湿度80%以上,温度最高不超过29℃,以22~27℃为宜,严防菌种和料面干燥,尽快促菌丝萌发。4~6d,菌丝开始或已吃料,应通风换气,使菌丝向料内生长,防杂菌滋生,同时检查菌种成活力。7~12d为发菌旺盛期,注意加大通风换气,促菌丝纵横生长。12~20d为发菌后期,当菌丝长到料面的2/3时即可覆土。
8覆土
8.1覆土材料的要求
宜选无污染农作物农
田土,以粘壤土为好,过筛后曝晒几天,每100m2栽培面积需准备土3~4m3,先拌入2%石灰粉,再用5%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即散为佳。ph值7.5。
8.2覆土方法及管理
适宜的覆土时间一般在播种后15~20d,菌丝长到2/3时。覆土前把料床轻压一下整平。覆土采用2次覆土法,即先覆2.0~2.5cm,薄厚一致,要平,不可压实,调水2~3d,土层水分达到捏得圆,不粘手为宜,转入正常管理,待菌丝长到接近土面时,再覆土1cm,覆土后要及时用2%石灰水调节湿度,早晚通风1h,保温保湿。
9出菇阶段管理
9.1催菇
催菇是诱导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当菌丝长到距土层表面1cm时,喷1次重水,也叫结菇水。1m2用水1.5~2.0kg,喷水后加大通风量,若温、湿度适宜便可形成大量小白点状原基,注意保温保湿,此时不能再喷水,以免原基死亡。
9.2子实体生长期的管理
菌丝形成原基后2~3d,便分化形成菇蕾,应根据温度、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控温、湿度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10适时采收与管理
10.1采收
当菇蕾菌盖直径达3~5cm、菌膜未破裂、菌褶刚离开菌柄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盖,轻轻转动采下,采大留小,注意不要伤周围幼菇。
10.2转潮管理
每批菇采完后,要清理菌床上的死菇、烂菇,修补好覆土层,喷1次水也叫转潮水,过5~6d,下一潮菇又形成。一般情况出4~5潮菇,营养基本耗完。
10.3病虫害防治
蘑菇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没有发酵好的培养料,或是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菇床等,都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要求每名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严格的卫生环境预防意识,菇棚内场地、过道都要撒石灰,每隔4~5d喷1次杀虫剂,用清洁自来水喷菇,通风要良好,以保持棚内空气新鲜,这样都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旦有菌蝇、线虫发生,就用菇虫净、高效氯氰菊脂喷雾。若菇盖表面出现斑点就要多通风,少喷水,用百菌消、克霉灵喷雾,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1参考文献
[1]王瑞申,席海军,任翠君,等.日光温室番茄套作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2):36-38.
[2]张启敬,仲全胜,刘国祥.双孢菇棚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5(1):29-41.
[3]王春雨.鲁西北地区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55-56.
[4]刘云华.双孢菇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5(2):50-52.
写人作文范文(整理27篇)
- 阅0写人作文篇1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漂亮,有着一头又长又黑的头发,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一个樱桃般的小嘴。但你可别看她漂亮,她可是很花痴的。一次,我拿着一位明星的照片给姐姐.....
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整理6篇)
- 阅1春节范文三年级作文篇1除夕的前几天,我很盼望过年,恨不得一头栽进被子里美美地睡到除夕的早上。除夕终于到了,我和姥姥早上出去挂彩灯。我家的彩灯真美丽:有喜庆的大红灯笼;有能.....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演讲稿范文集锦
- 阅0新年就是新期盼新希望新征新收获新起点新面貌,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奋斗的征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演讲稿范文集锦8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演讲.....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集锦
- 阅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传播学论文(收集5篇)
阅:0传播学论文篇1(1)传授双方处于准永久分离状态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远程教学过程是“学习者与教师处于准永久分离....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收集5篇)
阅:0草菇栽培技术要点篇1关键词:凤尾菇;市场;大床栽培技术凤尾菇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栽培食用菌,原产于热带地区,是从....
传播社会学论文(收集5篇)
阅:0传播社会学论文篇1在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作为传播学领域一大研究部类/范畴的媒介分析,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