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意义范例(3篇)

来源:

独立思考的意义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考察剖析了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拙,这有助于真实把握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新闻理念和心路历程,从一个新角度客观地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史,落实“以史为鉴”的修史目标。

要从整体上完善地考察中国的现代新闻事业,就不应忽视被称之为“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新闻活动。在旧中国,他们坚守自由主义的独立新闻思想的信念,借助报刊进行思想启蒙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对旧中国的政治走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旧中国新闻界一道独特并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储安平创办的《观察》周刊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刊物,他是继胡适之后我国又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在那个异常专制的时代,储安平创办政论周刊《观察》,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顽强不屈地进行着自由主义思想传播的新闻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刊物的最高发行量曾达到平均日销量5万份,最高时10.5万份,实际读者在百万人以上,一度风行全国。

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实践为考察旧中国新闻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演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关照视角,梳理和研究储安平的新闻思想确有其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由于过去的新闻史著述中存在着惯用的对照政治史单纬度评价的局限,在涉及储安平和《观察》周刊时,通常冠之于非主流、旁门侧枝的定位,或盲目简单、武断偏激地评断,或只言片语,一笔带过。这种单向、线性思维的新闻史阐释缺乏“时空通观”的评价规范,没有将新闻现象和史实纳入多维联系和全面解读之中,从而导致对史实意义的忽视。从科学理性的学术角度思考,任何新闻史实都是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研究价值的。笔者将着重考察剖析他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础,这有助于真实把握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新闻理念和心路历程,从一个新角度更加广阔客观地去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人生境遇和求学经历对储安平新闻观念的影响

储安平190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母亲在其出生时去世了,父亲既赌又缥,从小失去父母之爱的孤苦,多病的身体和后来在外漂泊的艰辛造就了储安平忧郁敏感的心灵,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这种忧郁性格:“我得承认我自己的感受力太强了”,“我是一个神经质十足衰弱的人”,“我常常为一些极琐小的事,不自制地悲伤着,”“母亲给我带来一副容易感伤的气质。忧郁象一条河流般在我心头流过。”思想者往往是忧郁的,这种忧郁的性格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花在冷静思考上,如果他早期的忧郁主要沉溺于个人“我”的病痛和不幸,那么在后来就自然地转向国家落后腐败现实和人民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的忧虑,“这种感伤是一种属于人性的感伤……我非常爱他们(孩子,笔者注)。可是这个时期,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们。有关利害或感情的思念,只有一项,在当时曾经占据过我的心灵,就是关于国家的前途……万一我此去一闷不醒,最使我不能螟目的,实莫过于今日我们的国家还没有走上轨道的一点。”储安平幼时寄养在伯父家,伯父在家乡兴学和造福桑梓的士大夫品格使他一生对伯父非常敬重,“床前一直挂着他伯父的像”,可以说伯父身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大夫精神是储安平一生敬仰和追求的。另外,从小经历的艰辛,“如漂息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片舟……”使他从小就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养成了能吃苦爱节俭的品质,独立自强、非常自信。从青少年时代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中磨练出来的不怕风吹浪打、独立处世和独立思考的自由个性,为他后来不惧怕黑暗势力的摧残破坏始终坚持不懈的新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储安平早期的文学活动可分为光华大学读书时期和《新月》时期。这一时期是储安平自由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1928年,他进人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就读,“二三十年代中国活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几个主要人物当时都集中在光华大学,如张东荪、胡适、罗隆基、潘光旦、徐志摩、王造时等一大批教授学者,自由空气浓厚,这样的大学环境培养了青年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后来他加人了“新月派”,作为一个崇尚自由主义的文学流派的后起之秀,忧郁感伤的气质特别强烈,这一点从他此时期发表的散文可见一斑,如“一天到晚完全在幻灭和空虚里呼吸着,充满对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他对新月派盟主徐志摩充满了敬仰,认为自已写散文多少受着他的影响,在他的散文《悼志摩先生》中,对徐志摩的热心、率直、诚挚、提拔后进和写作认真的性格不胜啧啧称赞,尤其提到志摩认为:作编辑最大的快乐永远是作品的发现。这些都对储氏全心投人于编辑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设想,崇拜徐志摩的储安平对徐氏《为要寻一个明星》中的资产阶级民主理想也一定心有灵犀,所以徐氏尽管身处“黑绵绵的昏夜”仍然矢志不渝地“向着黑夜里加鞭”的追求民主自由的不懈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储安平。就读“自由空气浓厚”的光华大学和加人新月派这两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使储安平成为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信仰者。自由主义和新月派提倡的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的思想,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也是五四精神的时代反映,有着存在的时代依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储安平已经开始了最初的编辑工作的实践,出于对政治的兴趣,他于1931年编辑了一册《中日问题各家论见》,作者包括陈独秀、汪精卫、张东荪、梁漱溟、胡愈之等。题为“各家论见”显示了储氏张扬自由主义的学术争鸣风气的端倪,也在自由主义思想内容和编辑工作实践两个方面为储安平后来从事奉行自由主义的刊物编辑打下基础。

如果说储安平在国内求学期间受到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还是间接感性的,那么留学英国的经历则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了直接、理性的认识,也巩固了他信奉自由主义的信念根基。回国后,1940年他到了抗战大后方的湘西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书,写下了有关英国的著作《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英国与印度》,探讨中英两国强弱的缘由。在对比中英两国人之性格和作人作事的精神的长期思索中,强调对国民性格的思考说明储安平已侧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寻求中国落后的原因,这比此前中国思想界出现过的侧重从物质、制度层面对国家落后的思考更深邃,更本质化。此后,他到达重庆在中央政治学校做研究员,参加称作“渝社”的学术性社团,渝社曾以“中国未来的前途”为题进行过两次讨论,后来储安平主编《观客》和《观察》两个周刊时,对于中国未来前途的许多想法都与“渝社”时的讨论有联系。①对国家政治的关心是中国“文人论政”传统的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素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教化天下的士大夫精神传统,在坚守这些中国传统精神素养的基础上,储安平引进介绍西方现代的民主自由、新闻自由等理念进行理论阐释的支撑,这二者的有机结合也为储安平后来从事“放言论事”的新闻评论工作奠定了比较厚重的理论素养基础,他的政论既含有传统善良道德基础上的人文关怀,又具有现代西方先进的理论论辨意识等特征。他对新闻自由有独特的认识和贡献。

二、储安平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思想基础

追溯储安平的思想轨迹,《观察》周刊所信守的的独立客观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立场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基础。

一是源于储氏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认识方法论和“动”“静”辨证关系的深层哲思,也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推己及卜人”处世哲学的反映。在储安平的“新月”时期,赢弱多病且感时忧怀的文人敏感特质让他从病中体q未到一种“极微妙的意境”:“一切事物,人,思想,总不外乎,是动,或静。,··…人在动的时候,他所能看见的是这样,在静的时候,他所能看见的,又是那样。当局迷,旁观者清。那只是一句俗语,然而要当局不迷,便必得要有在动中能参悟到静的功夫……在动时要忘不了静,就得靠自已平时的自省和反躬。社会是流动的社会,生活是变换的生活;人,他的心和脑,永在无止的波动中起落,他的欲望和行为,永向求新刺激的一个方向上飞奔。静,除非生就是阴沉的人之外,然而那只是一个寄生的货物,平常,人们总欠缺了这一方面的修养。人,应当在动的余暇,常常从静的孔孔中,来观察观察这个世界,这个活动的舞台,这个复杂的人生……人生如一舞台。有的人,他观察人生,他自己也在舞台上;有的人则自己站在舞台的背后,再去观察舞台上的人,究竟也应站得离舞台近……我相信,一个病了的人,以=种极达观的、极心平气和的眼光来关照一切,他必定会了悟出一些平时所不易了悟出的奥秘的管理的。”

对于一生因体质赢弱而多病的储安平来说,从独处的“静”处观察世界成了他一生的思考习惯,贯彻于人生的始终。从多灾多难的年轻岁月到后来成为独立报人,“超然”、独立态度和偏爱从旁观的“静”处哲思是一脉相承的。在《小病》这篇充满哲学智慧的散文中,储安平对于超然独立于“动”“乱”世界之外的从“静”处冷静观察的思考方式有着深切全面的感悟并陶醉迷恋于其中,这种“动”“静”感悟观沉淀于他的内心,成为蕴藏于心理深层的储氏哲思定势,成为他的认识方法论,也很自然地发展成为后来《观察》时期“超然”独立的办报精神。那种“站在舞台的背后”而不站在舞台上并“应站得和舞台近”的“超然”、独立的观察方法与“超然”、不偏不倚和“不直接介人政治活动”的办刊独立态度同出一辙。

在对储氏哲思线索的梳理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动静辨证观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且独立的“旁观”世界的视角;这种“超然”的观察角度,能使观察者心态平和,可以得到与常人认知不同的崭新视野关照下的的独特见解,使得观察的效果更客观真实,也更加真切和清醒;于静处的冷静观察,赋予观察者思维的时间和绝佳的观察空间,他的心是沉静的,“静”也扩充了他观照的胸怀空间和思考能力。并且,储氏这种超然于忙乱躁动追逐欲望的尘世之外的独立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是“以社会发展的优性条件为出发点”“去关照一切的”,这种经世济用的中国传统责任意识使得观察世界和人生的“旁观”客观方式成为储氏的一种人生态度,成为一种自觉修行,最后达到为“静”观而放弃“动”中的欲利的认知和处世态度二个境界的共同提升。中国文人文化传统习惯于经常的反躬自醒,有着特有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以文人身份从事独立报业的储安平自然自觉地从职业和人格两个层面自我约束,把“超然”“独立”作为《观察》周刊的思考方式和观察态度。

二是来自于对《泰晤士报》独立办报模式的推崇。

《泰晤士报》以“公众良心的独立言托者”的独立姿态,评论政治,反映舆论,成为新闻事业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正是基于独立报纸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现,人们才开始把报人看作“第四等级”、“无冕之王”,并把报纸提升成为与行政、司法、立法平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第四权力”。储氏对英国民主制度推崇倍致,他在留学期间对《泰晤士报》因独立而“权威报界”并积极影响英国民主社会之完善的积极作用感触颇深。于是,储氏很自然地希望也能在中国办一份这样的独立刊物。

据储氏报界同仁冯英子回忆,储氏一直想办一张类似英国《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而《泰晤士报》之所以能成为英国“舆论界的领袖”,就是因为它是一份同政府分离的独立报纸。《泰晤士报》能执行“决不出卖或出让任何权利”的独立言论政策是与经济独立息息相关的。储安平深知其理,所以他把《观察》周刊办成了一种纯粹的同仁刊物模式,“身后无任何组织”。因为只有经济上独立,才可能真正做到言论独立,做到政治倾向独立,摆脱商业性和党派性的纠缠。《观察》所采取的同人刊物办报模式(《观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后的同人刊物)也具有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三是从发展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考虑,创办刊物可以为自由思想分子提供一个说话的场所。储安平基于以下判断,作出了创办独立刊物具有生命力的论断:国内拥有广大的一群自由思想学人,他们想说话,而当时国内缺乏这样一个带有全国性的中心刊物。假如刊物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无党无派,可以将他们吸引成固定读者群,在市场求得生存。③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上的分析,储氏相信自己的独立刊物可以成为自由思想分子的论坛,从而广开言路,在全国形成“健全的舆论”环境,为中国的言论界秉公论政提供一种基本的稳定力量。储氏对《观察》的言论力量和作用的估计颇为自负,对自由思想借助《观察》各抒己见、畅欲所言的繁荣舆论界局面充满必胜期待。

对自由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是储氏创办独立刊物的理论支撑力量。追求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自由主义理想作为一股基本的原始动力,坚定储氏创办《观察》的决心,他试图创办一个真正超然于政党政治之外的自由主义独立刊物来维护和宣扬自由主义的理想。他相信通过自己亲身创办和把关的这个纯粹独立刊物,可以宣传自由民主的思想,可以客观公正地评论国家政治生活,改变国民性弱点,在全国形成一种有影响的舆论力量,实现最终的自由民主政治目标。储氏对自由主义的中国领袖胡适的独立处世态度和人格充满崇拜,精神上将胡适视作自己的师长和前辈。《观察》的一个特色,就是特别偏重对胡适思想、言论和行迹的报道评说。另外从刊物经营角度,也可以通过突出胡适凸现刊物的自由主义特色和立场,吸引更多自由思想者的关注。

在对民主国家目标的求索中,储安平以新闻刊物为工具力图成为自由民主的呼吁者、实践者和促进者。真诚的爱国情怀和独立立场使储氏不怕刊物刊登任何有利于国家和人民而不利于统治者当局的独立言论;借助那些言辞激烈但真实而有利于国家进步的言论,储氏显示了为了理想敢于斗争的韧劲。他认为,只要思想的出发点正确、就照登不误,不计后果。例如最终造成蒋介石下令查封《观察》的军事通讯《徐准战局的变化》在被《观察》刊载之前,作者张今铃担心文章中可能有一些当局认为不宜的军事实情,问储安平:“如内容分量重一些,你敢登吗?”储答:“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其“超然”“独立”的气魄确实难能可贵。在风闻因《观察》刊登激烈的反对国民政府的言论将遭查禁时,储安平没有被吓住,在刊物头条位置上发表文章《政府利刃指向<观察>》,历数国民党的言论管制,据理力争。刊物最终被冠以“攻击政府,讥评国事,为匪宣传,扰乱人心”的罪名予以永久停刊。统治者对《观察》言论的恐慌证明了《观察》的广泛影响力量,而储安平临危不嗅据理力争的态度也验证了储安平不屈不挠的自由民主立场。民主不光是用以口头标榜的,而是必须有人实践的,储安平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新闻史上用尽心力,坚守自己独立自由主义立场,苦苦追寻民主政治的理想信徒和实践者。

应该看到,浓烈的爱国情感在感性上使储氏很难彻底“独立”,但是,储氏总是从力图在更理性的思考中解脱自己,加上在各方面的自我约束(如不参与政治,甘于新闻从业的寂寞),努力向独立立场的刊物理想接近,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和刊物达到独立的境界,创造了一个独立于混沌世界之外的相对独立的自由舆论空间,吸引着人们到这里呼吸着自由愉悦的空气。“独立”“超然”的办刊态度反映着储安平求得真理的至诚品格,在旧中国知识界拓展了求真求实的社会风气。储安平以独立报人的立场和亲身实践,推动着中国的民主进程,在中国新闻界树立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独立思考的意义范文篇2

这几年给人的印象,似乎只提改革开放,少提解放思想了,思想理论的创新不多了。最近,吹进一股强劲的思想解放的春风,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和振奋。今年6月11日,总书记《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敢于质疑”,“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学术见解”,“开辟新的研究方向”。总理在这个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要求:“只有争鸣才能激发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要尊重个性,一个没有个性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繁荣昌盛,关键在于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创造潜力和独立思考精神能否得到发挥。”“要提倡青年人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报告,我想决不只是针对两院院士的,也是针对全国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队伍说的“肺腑之言”。或者也可以说,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报告,是对全党发出的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号令。这号令的“主调”就是质疑、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质疑”是创造性思考的品质;“批判思维”是创造思维方式;“独立思考”是创造思维的人格精神。有质疑才有批判,而质疑和批判郝离不开独立思考。质疑不是怀疑一切,它是科学态度下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批判并不等同于否定,它是一种扬弃,或否定之否定,也有批评与评判之义。独立思考,就是根据事物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演变,提出新的见解和补充意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曾提出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就是和中国共产党独立创造的,不是照搬外国的。和平建设时期,提出了对资本家企业实行赎买政策,也是一个创造。“”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共同富裕,这是对毛式社会主义模式的质疑、扬弃与修补。可以说,没有质疑、批判和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成功,不可能给全国人民带来福祉。

邓小平在世时常说,摸着石头过河;大胆试,错了就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光按本本办事,我们这个党的思想便停滞了。这些话,是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关于质疑、批判和独立思考精神的。总书记和总理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报告的基本精神,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承接和发扬。这是一脉相承的。为社会各界乃至为全党吹来了强劲春风,一股增强创造活力的春风!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消费率上该不该与国际接轨?投资与消费该不该形成一个合理比例?人民的质疑与批判,是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也是对自己权益的保护。质疑可以找到矛盾点,理性批判可以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或调整思维方向,进而促进事物间或事物内部各方面的平衡。质疑与批判,从本质上是对执政者的智力帮助和形象维护,同时也是求取真理的必由之路。

独立思考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82-01

小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黄金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重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值得我们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意义重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一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问题最典型,其原因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盛行,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目标则是考个好分数,升个好中学,因而只能盲目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大量作业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能根据教师教的内容和大量作业被动地学习,从而丧失了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校联考、排名,以及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和家长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学校最看重的是优秀率和学校排名。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建立在能够有所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连加法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计算,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很枯燥的事情,往往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教学,挖掘新颖的素材,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利用手指进行教学,在教学生“乘法法则”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3、设置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并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解决。设计问题还要具有挑战性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让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关联且能知道问题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并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却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即所谓“跳起来摘桃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思考的探索热情,便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实现知识迁移和释放能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4、创造课后探讨的学习方式

在班级乃至学校要营造活跃的探讨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其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融合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课下学习探讨小组,在每个组员轮流组织小组探讨活动。课下讨论要有宽松的讨论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难易程度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课下讨论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获得知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还必须定期对课后讨论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检视,从而保证课后探究的高效进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讨论方法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好数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开辟一个思维翱翔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年级写人的作文范例(整理5篇)

    - 阅3

    年级写人的作文篇1我最熟悉的人当然是我的弟弟啦,我的弟弟是个瓜子脸,乌黑的眉毛下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还有一张会说的嘴,如果你和他斗嘴,他肯定斗得你无话可说。我弟弟特.....

    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精选3篇)

    - 阅3

    2020年党员酒驾检讨书范例篇1尊敬的交警同志:关于我酒后驾驶的行为,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范例(3篇)

    - 阅0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范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变革;创新策略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息息相关,传统的人物形象O计发.....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例(3篇)

    - 阅0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范文一、目前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现状(一)教材陈旧,对学生的技能技术培养不够重视为了拓展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多方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渐渐增加了教.....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例(3篇)

    阅:0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范文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物;渗透时代要求学校应当重视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

    独立思考的意义范例(3篇)

    阅:0

    独立思考的意义范文论文摘要:本文着重考察剖析了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拙,这有助于真....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范例(3篇)

    阅:0

    高一生物教学设计范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变革;创新策略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